图书介绍
络病学 第2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吴以岭主编;张运,张伯礼,杨进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513240079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络病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络病学总论 1
第一章 络病学概论 1
第一节 络病学的现代诠释 1
第二节 络病学的学术地位 3
第三节 络病学的学科价值 4
第二章 络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7
第一节 《内经》奠定了络病学说的理论基础 7
一、首次系统创立中医学的核心理论——经络学说 7
二、“经”“脉”概念渐行分离,心脉血液循环系统初步成形 8
三、首次论述了络脉与络病,为络病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11
第二节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络病证治基础 13
一、脏腑辨证 14
二、六经辨证 14
三、络病证治 15
第三节 清代叶天士发展了络病学说 16
一、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使络病成为内伤疑难杂病的病机概念 16
二、将络病学说用于温热病,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 16
三、记载络病表现 17
四、发展络病治法用药 17
第四节 当代对络病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17
一、理论研究 18
二、临床研究 18
三、实验研究 19
第三章 络病学说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21
第一节 络脉的网络层次和空间位置 22
一、网络层次 22
二、空间位置 23
三、络脉的结构特点 24
第二节 络脉的运行时速和常度 25
一、时速与常度 25
二、络脉气血运行特点 26
第三节 络脉的生理功能 28
一、运行经气 29
二、运行血液 31
第四节 气血相关的中医络脉理论特色 36
一、气为血之帅 36
二、血为气之母 38
第五节 中医络脉理论的核心学术价值 39
第四章 络病病因病机 41
第一节 络病病因 42
一、外邪袭络 42
二、内伤七情 45
三、痰瘀阻络 45
四、病久入络 47
五、饮食起居、跌仆、金刃伤络 48
第二节 络病病机特点 49
一、易滞易瘀 49
二、易入难出 50
三、易积成形 50
第三节 络病常见病机 50
一、络气郁滞(或虚滞) 51
二、络脉瘀阻 51
三、络脉绌急 52
四、络脉瘀塞 53
五、络息成积 53
六、热毒滞络 54
七、络脉损伤 55
八、络虚不荣 56
第四节 络病病机研究的整体观念及气血相关的理论特色 57
一、病程阶段的连续性 58
二、病机类型的交叉性 58
三、气病血病的相关性 59
第五节 络病是与血瘀证不同的新学术研究领域 60
第五章 络病辨证 63
第一节 络病辨证概述 63
一、络病辨证的历史发展过程 63
二、络病辨证与传统辨证的关系 64
第二节 络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65
一、疼痛 65
二、痹证 66
三、麻木 67
四、痿废 68
五、瘫痪 69
六、癥积 70
七、青筋 71
八、出血 71
九、水肿 72
十、斑疹 72
十一、其他 73
第三节 络病辨证六要 73
一、辨发病因素 73
二、辨病程久暂 77
三、辨阴阳表里 78
四、辨寒热虚实 94
五、辨气病血病 95
六、辨络形络色 97
中篇 络病治疗与方药 101
第六章 络病治疗 101
第一节 络病治疗原则——络以通为用 101
第二节 通络治疗用药特点 102
一、辛味通络 103
二、虫药通络 103
三、藤药通络 104
四、络虚通补 104
第三节 络病辨证论治 105
一、络气郁滞 105
二、络脉瘀阻 105
三、络脉绌急 105
四、络脉瘀塞 106
五、络息成积 107
六、热毒滞络 107
七、络脉损伤 108
八、络虚不荣 108
第四节 脏腑络病辨证论治 109
一、心络病辨证论治 109
二、肺络病辨证论治 112
三、肝络病辨证论治 115
四、脾(胃)络病辨证论治 117
五、肾络病辨证论治 120
六、脑络病辨证论治 121
第五节 脏腑相关络病论治 123
第七章 络病治疗的常用药物 126
第一节 流气畅络药 126
一、辛香理气药 126
乳香 126
降香 127
檀香 127
二、辛温通络药 128
细辛 128
桂枝 129
薤白 130
三、辛香开窍药 131
麝香 131
冰片 132
四、辛窜通络药 133
马钱子 133
麻黄 134
旋覆花 135
第二节 化瘀通络药 136
一、养血和血通络药 136
鸡血藤 136
当归 137
二、辛润活血通络药 139
桃仁 139
三、搜剔化瘀通络药 139
水蛭 139
土鳖虫(?虫) 140
虻虫 141
蜣螂 142
第三节 散结通络药 142
鳖甲 143
穿山甲 143
莪术 144
山楂核 145
橘核 146
第四节 祛痰通络药 146
一、祛风痰通络药 147
白附子 147
皂荚 147
二、祛湿痰通络药 148
白芥子 148
天南星 149
三、祛热痰通络药 150
竹沥 150
天竺黄 150
丝瓜络 151
第五节 祛风通络药 152
一、息风通络药 152
钩藤 152
僵蚕 153
羚羊角 154
二、搜风通络药 155
全蝎 155
蜈蚣 156
蝉蜕 157
乌梢蛇 158
白花蛇 158
三、散风通络药 159
雷公藤 159
忍冬藤 160
青风藤 160
海风藤 161
络石藤 162
天仙藤 163
第六节 解毒通络药 163
牛黄 163
第七节 荣养络脉药 164
人参 165
鹿茸 167
阿胶 168
麦门冬 169
紫河车 170
第八章 络病治疗的代表方剂 172
第一节 历代通络治疗代表方剂 172
旋覆花汤 172
大黄?虫丸 174
鳖甲煎丸 175
小活络丹 177
大活络丹 178
安宫牛黄丸 179
补阳还五汤 180
牵正散 182
活络效灵丹 182
补络补管汤 183
第二节 当代通络治疗代表方剂 184
通心络胶囊 184
参松养心胶囊 186
芪苈强心胶囊 189
连花清瘟胶囊 191
养正消积胶襄 194
强肌力片 197
下篇 络病理论的临床运用 203
第九章 脉络-血管系统病 203
第一节 “脉络-血管系统病”概述 204
一、“脉络-血管系统”同一性 204
二、“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 205
第二节 “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病与共性病理环节 205
一、“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病因素 205
二、“脉络-血管系统病”共性病理环节 206
第三节 “脉络-血管系统病”临床诊断 208
一、临床表现 208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09
三、络病证候辨证 211
第四节 “脉络-血管系统病”治疗 211
一、治则治法 211
二、辨证治疗 212
第五节 临床常见“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论治 214
一、冠心病辨证论治 214
二、缺血性脑血管病辨证论治 217
第六节 “脉络-血管系统病”治疗代表药物通心络 220
一、通心络组方分析 220
二、通心络对“脉络-血管系统病”共性病理环节作用研究 220
第十章 心律失常 223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223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223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224
一、临床表现 224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24
三、诊断要点 224
四、治疗 225
第四节 中医辨证论治 225
一、辨证要点 225
二、治则治法 226
三、辨证治疗 226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229
第十一章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230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230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231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231
一、临床表现 231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32
三、诊断要点 232
四、治疗 232
第四节 中医辨证论治 234
一、辨证要点 234
二、治则治法 234
三、辨证治疗 234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237
第十二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38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238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238
一、脾失健运,水津不布是消渴发病的主要机理 238
二、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基础 239
三、痰瘀阻络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关键 239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240
一、临床表现 240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41
三、诊断要点 241
四、治疗 241
第四节 中医辨证论治 242
一、辨证要点 242
二、治则治法 242
三、辨证治疗 242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244
第十三章 糖尿病肾病 245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245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245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246
一、临床表现 246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47
三、诊断要点 247
四、治疗 247
第四节 中医辨证论治 248
一、辨证要点 248
二、治则治法 249
三、辨证治疗 249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252
第十四章 肝硬化 253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253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253
一、肝络郁滞 254
二、肝络瘀阻 254
三、热毒滞络 254
四、肝络失荣 254
五、络息成积 254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255
一、临床表现 255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55
三、诊断要点 256
四、治疗 256
第四节 中医辨证论治 257
一、辨证要点 257
二、治则治法 257
三、辨证治疗 257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260
第十五章 重症肌无力 261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261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262
一、“奇经亏虚,真元颓废”是发病之本 262
二、“络气虚滞”是主要病理环节 263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264
一、临床表现 264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64
三、诊断要点 265
四、治疗 265
第四节 中医辨证论治 266
一、辨证要点 266
二、治则治法 266
三、辨证治疗 266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269
第十六章 运动神经元病 270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270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271
一、病在脑和脊髓,属奇经络病 271
二、奇经亏损,八脉失养是中医病机根本 273
三、络气虚滞,肌腠失荣是重要的病理环节 275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277
一、临床表现 277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78
三、诊断要点 279
四、治疗 279
第四节 中医辨证论治 280
一、辨证要点 280
二、治则治法 280
三、辨证治疗 281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285
第十七章 类风湿关节炎 286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286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286
一、体虚感邪 287
二、外邪入侵 287
三、痰凝血瘀 287
四、络息成积 287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287
一、临床表现 287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88
三、诊断要点 288
四、治疗 289
第四节 中医辨证论治 290
一、辨证要点 290
二、治则治法 290
三、辨证治疗 290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293
第十八章 硬皮病 294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294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295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296
一、临床表现 296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97
三、诊断要点 298
四、治疗 298
第四节 中医辨证治疗 299
一、辨证要点 299
二、治则治法 300
三、辨证治疗 300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303
第十九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 304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304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305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306
一、临床表现 306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06
三、诊断要点 307
四、治疗 307
第四节 中医辨证论治 309
一、辨证要点 309
二、治则治法 309
三、辨证治疗 310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312
第二十章 感染性疾病 313
第一节 西医病因病理 313
第二节 中医病因病机 314
一、外感热病的病因 315
二、外感热病的发病机理 315
第三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316
一、临床表现 316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16
三、诊断要点 317
四、治疗 318
第四节 中医辨证论治 319
一、辨证要点 319
二、治则治法 320
三、辨证治疗 321
第五节 预后与调护 328
附篇 络脉与络病的现代研究 329
第一节 经络实质的现代研究 329
一、经络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329
二、经络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31
第二节 络脉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332
一、经络之络(气络)与NEI网络相关性 333
二、“脉络-血管系统”相关性 338
第三节 络病的现代病理学基础 341
一、气络病变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失调 341
二、“脉络-血管系统病”与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 346
三、气络病变对脉络病变的影响 353
第四节 充分借助现代实验技术手段促进建立络病证治体系 354
附录 358
一、参考文献 358
二、彩图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