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师承特确有专长人员教材 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指导 2019年新大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师承特确有专长人员教材  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指导  2019年新大纲
  • 赵俐黎,朱平生,王祖龙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319670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771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787页
  • 主题词:中医师-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师承特确有专长人员教材 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指导 2019年新大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 3

第1章 绪论 3

第2章 阴阳五行 7

第一节 阴阳学说 7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3

第3章 藏象 17

第一节 概述 17

第二节 五脏 18

第三节 六腑 32

第四节 奇恒之腑 35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37

第4章 经络 42

第5章 气血津液 47

第一节 气 47

第二节 血 50

第三节 津液 51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52

第6章 病机 54

第一节 邪正盛衰 54

第二节 阴阳失调 55

第三节 气血失常 57

第四节 津液代谢失常 58

第五节 内生“五邪” 58

第六节 经络病机 60

第七节 脏腑病机 62

第7章 病因与发病 68

第一节 病因 68

第二节 发病原因 76

第8章 防治原则 78

第二篇 中医诊断 85

第9章 总论 85

第10章 问诊 88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88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88

第三节 问现在症 89

第11章 望诊 100

第一节 全身望诊 100

第二节 局部望诊 105

第三节 望排出物 109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110

第12章 舌诊 112

第一节 舌诊概说 112

第二节 望舌质 113

第三节 望舌苔 116

第四节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118

第13章 闻诊 120

第一节 听声音 120

第二节 嗅气味 122

第14章 脉诊 124

第一节 脉诊概述 124

第二节 正常脉象 127

第三节 病理脉象 128

第四节 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 131

第15章 按诊 132

第一节 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132

第二节 按诊的内容 132

第16章 八纲辨证 133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133

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36

第17章 病性辨证 139

第一节 辨六淫证候 139

第二节 辨阴阳虚损证候 140

第三节 辨气血证候 142

第四节 辨津液证候 145

第五节 辨情志证候 146

第18章 脏腑辨证 147

第一节 辨心病证候 147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150

第三节 辨脾病证候 152

第四节 辨肝病证候 154

第五节 辨肾病证候 156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157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160

第19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163

第一节 六经辨证概要 163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164

第三节 三焦辨证概要 165

第四节 经络辨证概要 165

第三篇 中医经典条文精选 169

第20章 《内经》条文精选 169

第21章 《伤寒论》条文精选 183

第22章 《金匮要略》条文精选 190

第23章 《温病学》条文精选 197

第四篇 中药学 203

第24章 中药基本知识 203

第25章 解表药 210

第26章 清热药 212

第27章 泻下药 216

第28章 祛风湿药 218

第29章 化湿药 220

第30章 利水渗湿药 221

第31章 温里药 224

第32章 理气药 226

第33章 消食药 228

第34章 驱虫药 229

第35章 止血药 230

第36章 活血化瘀药 233

第37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237

第38章 安神药 240

第39章 平肝息风药 242

第40章 开窍药 244

第41章 补虚药 245

第42章 收涩药 250

第43章 涌吐药 252

第44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253

第45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254

第五篇 用药安全知识 257

第46章 中药毒性及中毒救治 257

第一节 毒性中药与服药禁忌 257

第二节 中药中毒的途径 258

第三节 中药毒性成分的排泄 258

第四节 中药中毒的诊断 258

第五节 中药急性中毒的救治 259

第六节 中药与西药的不合理合用 263

第47章 从化学成分来论述中药的中毒及救治 268

第一节 含生物碱可致中毒的中药 268

第二节 含强心苷可致中毒的中药 274

第三节 含皂苷可致中毒的中药 275

第四节 含黄酮苷可致中毒的中药 278

第五节 含蒽醌苷可致中毒的中药 279

第六节 含其他苷类可致中毒的中药 280

第七节 含酸、醇等可致中毒的中药 281

第八节 含挥发油类可致中毒的中药 284

第九节 含酮、酚、糖、酶类可致中毒的中药 286

第十节 含毒蛋白可致中毒的中药 288

第十一节 含内酯类可致中毒的中药 293

第十二节 含氰苷(氢氰酸)可致中毒的中药 294

第十三节 含重金属可致中毒的中药 294

第48章 解表药 301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301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307

第49章 清热药 310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310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312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315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320

第50章 泻下药 321

第一节 攻下药 321

第二节 润下药 322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322

第51章 祛风湿药 327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327

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 330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331

第52章 化湿药 332

第53章 利水渗湿药 333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333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334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335

第54章 温里药 337

第55章 理气药 339

第56章 消食药 341

第57章 驱虫药 342

第58章 止血药 345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345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345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346

第59章 活血化瘀药 348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348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349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352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353

第60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356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356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357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359

第61章 安神药 362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362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363

第62章 平肝息风药 365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365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365

第63章 开窍药 368

第64章 补虚药 370

第一节 补气药 370

第二节 补阳药 371

第三节 补血药 372

第四节 补阴药 373

第65章 收涩药 375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375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375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378

第66章 涌吐药 380

第67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383

第68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388

第六篇 方剂学 393

第69章 解表剂 393

第70章 泻下剂 396

第71章 和解剂 398

第72章 清热剂 400

第73章 温里剂 404

第74章 补益剂 406

第75章 固涩剂 410

第76章 安神剂 412

第77章 开窍剂 413

第78章 理气剂 415

第79章 理血剂 418

第80章 治风剂 421

第81章 治燥剂 424

第82章 祛湿剂 426

第83章 祛痰剂 429

第84章 消食剂 431

第85章 驱虫剂 433

第86章 涌吐剂 434

第七篇 针灸学 439

第87章 经络总论 439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 439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439

第三节 经络的标本、根结和气街、四海 444

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445

第88章 腧穴总论 446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446

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447

第三节 特定穴 448

第四节 腧穴定位法 449

第89章 经络腧穴各论 451

第一节 手太阴肺穴 451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453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457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 465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 469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471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 475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 486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 490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 493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 498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 506

第十三节 奇经八脉及其腧穴 510

第十四节 常用奇穴 519

第90章 刺灸法总论 527

第一节 刺灸的起源与发展 527

第二节 刺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528

第三节 刺灸法的宜忌 528

第91章 刺灸法各论 530

第一节 毫针法 530

第二节 灸法 536

第三节 拔罐法 538

第四节 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 539

第五节 电针法 541

第六节 穴位注射法、穴位埋线法 542

第七节 头针 544

第八节 耳针 546

第八篇 推拿学 555

第92章 推拿基础知识 555

第一节 推拿基本作用 555

第二节 推拿治疗原则 556

第三节 推拿基本治法 561

第93章 推拿手法 563

第一节 手法概述 563

第二节 摆动类手法 565

第三节 摩擦类手法 567

第四节 振动类手法 570

第五节 挤压类手法 571

第六节 叩击类手法 576

第七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 578

第八节 复合类手法 585

第九节 小儿推拿手法 588

第94章 骨伤科病证 593

第一节 落枕 593

第二节 颈椎病 593

第三节 冈上肌肌腱炎 594

第四节 肱二头肌肌腱炎 594

第五节 肩关节周围炎 595

第六节 肱骨内上髁炎 596

第七节 肱骨外上髁炎 596

第八节 腕关节扭伤 597

第九节 腕管综合征 597

第十节 腱鞘囊肿 597

第十一节 掌指关节扭伤 598

第十二节 椎骨错缝 598

第十三节 胸肋损伤 601

第十四节 急性腰部劳损 601

第十五节 慢性腰部劳损 602

第十六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602

第十七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603

第十八节 梨状肌综合征 603

第十九节 髋关节扭伤 603

第二十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604

第二十一节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604

第二十二节 退行性膝关节炎 605

第二十三节 腓肠肌损伤 605

第二十四节 踝关节扭伤 605

第二十五节 踝管综合征 606

第二十六节 跟腱周围炎 606

第二十七节 跟痛症 606

第95章 内科病症 608

第一节 感冒 608

第二节 咳嗽 609

第三节 哮喘 610

第四节 泄泻 611

第五节 呕吐 613

第六节 偏瘫 614

第七节 胃脘痛 615

第八节 心悸 616

第九节 眩晕 618

第十节 呃逆 619

第十一节 腹痛 620

第十二节 便秘 622

第十三节 郁证 623

第十四节 不寐 624

第十五节 胁痛 626

第十六节 头痛 627

第十七节 面瘫 630

第十八节 癃闭 630

第十九节 遗精 631

第二十节 阳痿 632

第二十一节 痿证 633

第96章 妇科病证 635

第一节 月经不调 635

第二节 痛经 635

第三节 闭经 635

第四节 更年期综合征 636

第五节 带下病 636

第六节 产后身痛 637

第七节 缺乳 637

第八节 乳痈 638

第九节 乳癖 638

第97章 推拿保健 639

第一节 人体保健 639

第二节 足部按摩 646

第九篇 儿科特色疗法 659

第98章 贴敷疗法 659

第99章 耳穴压豆 660

第100章 中药熏蒸 661

第101章 针刺疗法 662

第102章 水针疗法 663

第103章 灸法 664

第104章 推拿按摩 665

第105章 拔罐疗法 667

第106章 中药保留灌肠 668

第107章 中药直肠滴入 669

第108章 吹药疗法 670

第109章 药袋疗法 671

第110章 涂敷疗法 672

第111章 热熨疗法 673

第112章 中药热奄包 674

第113章 雾化吸入法 675

附录一 法律法规 679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及部分实施细则 679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管理办法 685

附录3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 690

附录4 膏药的制法 694

附录二 中药识别 699

中药彩色图谱 699

参考文献 77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