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经科学基础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神经科学基础
  • 李云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8867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357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神经生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神经科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概述 1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1

一、脊髓 1

二、脑 3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 17

一、躯体神经系 17

二、内脏神经系 20

主要参考文献 20

第二章 中枢神经的发生与发育 22

第一节 中枢神经在个体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发生及演化 22

一、形态发生 22

二、组织发生 24

第二节 脊髓的演化 26

第三节 脑的演化 27

一、末脑 27

二、后脑 28

三、中脑 30

四、间脑 30

五、端脑 31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畸形 33

一、脑的畸形 33

二、脊髓与脊柱的畸形 34

第五节 神经元的凋亡 37

第六节 脑的老化与阿尔茨海默病 39

一、脑的老化 39

二、阿尔茨海默病 40

主要参考文献 41

第三章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概述 42

第一节 神经元的形态和构造 43

一、神经元的一般结构特点 43

二、神经元的类型 45

第二节 神经元的亚微结构 47

一、神经元胞体 47

二、树突 50

三、轴突 51

第三节 神经纤维 52

一、神经纤维的构造 52

二、神经纤维的分类 55

第四节 感受器和效应器 56

一、感受器 56

二、效应器 59

第五节 突触 60

一、化学突触的一般结构 61

二、突触的类型 63

三、突触传递 66

四、突触可塑性 68

第六节 神经回路和神经网络 69

第七节 轴浆流和轴突运输 71

主要参考文献 72

第四章 神经元的变性与再生 74

第一节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和再生 74

一、周围神经的变性 74

二、周围神经的再生 78

第二节 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 84

一、中枢神经的变性 84

二、中枢神经的再生 86

三、影响中枢神经再生的主要因素 89

主要参考文献 93

第五章 神经胶质细胞 95

第一节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 95

第二节 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96

一、星形胶质细胞 96

二、少突胶质细胞 98

三、小胶质细胞 99

四、室管膜细胞 99

五、脉络丛上皮细胞 101

六、Schwann细胞 101

七、被囊细胞 101

第三节 神经胶质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 102

一、神经胶质细胞膜电位较高 102

二、神经胶质细胞不产生“全或无”的动作电位 102

三、神经胶质细胞之间有低电阻的缝隙连接 102

第四节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02

一、支持作用 102

二、隔离与绝缘作用 103

三、修复与再生作用 103

四、屏障作用 103

五、参与神经免疫调节作用 104

六、维持适当的K+浓度 104

七、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参与信息传递 104

八、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106

主要参考文献 106

第六章 神经科学领域形态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变迁 108

第一节 传统的神经解剖学研究技术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容 108

一、Golgi法 108

二、Cajal法 109

三、Nissl法 109

四、Weigert法和Marchi法 110

五、Glees法,Bielschowsky法,Nauta法,Fink-Heimer法 110

第二节 标记法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神经解剖学研究方法的革命性变化 110

一、HRP追踪技术 111

二、荧光素追踪技术 112

三、放射性标志追踪技术 112

第三节 免疫学原理的应用——化学神经解剖学 113

一、神经活性物质 113

二、受体 116

三、方法论 116

四、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117

五、原位分子杂交组织化学 119

六、受体定位法 120

七、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 120

第四节 综合运用神经科学各个分野研究手段的瞻望 121

主要参考文献 122

第七章 脊髓 123

第一节 反射及反射弧 123

第二节 后根和脊神经节 126

第三节 脊髓灰质的构造及细胞构筑学 131

一、概述 131

二、脊髓灰质的核团 132

三、脊髓灰质的细胞构筑学(Rexed分层) 141

第四节 脊髓白质 143

一、上行神经纤维束(感觉性神经传导路) 144

二、下行神经纤维束(运动性神经传导路) 147

主要参考文献 151

第八章 脑干 152

第一节 脑干各部的表面形态 152

第二节 脑干各部的构造特点 154

一、脑干各部结构的共性 154

二、脑神经纤维的性质及分类 155

第三节 脑干各部的构造 156

一、延髓 157

二、脑桥 161

三、中脑 165

主要参考文献 168

第九章 脑干网状结构和中缝核簇 169

第一节 脑干网状结构 169

一、脑干网状结构的特点 169

二、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核 171

三、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 173

四、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174

第二节 中缝核簇 176

一、中缝核簇的核团 177

二、中缝核簇的神经活性物质 177

三、中缝核簇的纤维联系 178

四、下行抑制系统 178

主要参考文献 180

第十章 间脑 181

第一节 (背侧)丘脑 183

一、(背侧)丘脑的形态及核团划分 183

二、丘脑的核群 185

三、丘脑的纤维联系及功能 188

第二节 底丘脑 190

一、底丘脑核 190

二、未定带 190

三、豆核襻和豆核束 191

四、丘脑束 191

第三节 上丘脑 191

一、丘脑髓纹 192

二、缰三角 192

三、后连合 193

四、连合下器 193

五、松果体 193

第四节 后丘脑 193

一、内侧膝状体核 193

二、外侧膝状体核 194

第五节 下丘脑 195

一、下丘脑的位置、形态和构造 195

二、内部结构 195

三、纤维联系 200

四、下丘脑的主要功能 204

五、室周器(官) 204

主要参考文献 205

第十一章 小脑 206

第一节 小脑的外形及分部 206

一、小脑的外形 206

二、小脑的分部 206

第二节 小脑的内部结构 208

一、小脑皮质 209

二、小脑核 214

第三节 小脑的纤维联系 215

一、传入纤维联系 215

二、传出纤维联系 216

第四节 小脑的功能 218

主要参考文献 219

第十二章 基底核 220

第一节 基底核的组成 220

一、尾状核和壳 220

二、苍白球 221

三、腹侧纹状体和腹侧苍白球 222

四、黑质和腹侧被盖区 222

五、底丘脑核 223

第二节 基底核的纤维联系 223

一、传入联系 223

二、传出联系 224

三、皮质下环路 225

四、黑质—纹状体通路及其他旁路 227

第三节 基底核的功能 229

第四节 与基底核有关的疾病 230

一、帕金森病 230

二、亨廷顿病 231

第五节 关于基底前脑结构的一些概念 232

一、位置和组成 233

二、纤维联系 233

主要参考文献 234

第十三章 大脑半球 235

第一节 大脑半球的形态 235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235

二、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 236

第二节 大脑皮质 238

一、大脑皮质的构筑 239

二、大脑皮质的分型 243

三、大脑皮质的柱状结构 244

四、大脑皮质的分区 244

五、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245

第三节 大脑半球内部结构 250

一、侧脑室 250

二、基底核 250

三、大脑半球间及其内部的纤维联系 251

第四节 边缘系统 258

一、隔区与隔核 259

二、杏仁体 260

三、海马结构 260

四、边缘系统的功能 261

主要参考文献 261

第十四章 内脏神经系 263

第一节 引言 263

第二节 内脏神经研究的历史演变 265

第三节 内脏传入神经 266

一、感受器 267

二、内脏初级传入神经元 267

三、内脏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投射部位 269

四、内脏初级传入在中枢内的传导途径 270

第四节 内脏传出神经 272

一、概述 272

二、内脏传出神经的中枢 272

三、内脏传出神经周围部分的中枢内起源 273

四、内脏传出神经的周围部分 274

主要参考文献 279

第十五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281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281

一、硬膜 281

二、蛛网膜 285

三、软膜 286

第二节 中枢神经的血管 287

一、脑的动脉 287

二、脑的静脉 290

三、脊髓的血管 291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292

第四节 脑屏障 293

一、血-脑屏障 294

二、血-脑脊液屏障 295

三、脑脊液-脑屏障 296

主要参考文献 296

第十六章 神经传导通路 298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298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298

二、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301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304

四、听觉传导通路 307

五、平衡感觉传导通路 308

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310

第二节 运动传导通路 311

一、锥体系 311

二、锥体外系 316

主要参考文献 320

第十七章 神经电生理学 321

第一节 神经电生理学基本知识 321

一、神经元膜的构造及通透性 321

二、膜静息电位 324

三、动作电位 327

四、离子通道的基本特性及种类 334

五、突触传递和突触电位 335

第二节 神经电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337

一、细胞外记录 337

二、细胞内记录 338

三、膜片钳技术 338

四、薄片膜片钳技术 340

主要参考文献 341

第十八章 神经内分泌学 342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学概述 342

一、神经内分泌学的诞生和发展 342

二、神经内分泌学的研究范畴 343

第二节 下丘脑与神经内分泌 344

一、下丘脑分区及主要神经内分泌核团 344

二、下丘脑的信息联系通路 346

三、下丘脑的主要功能 347

第三节 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和神经内分泌 349

一、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 349

二、下丘脑调节肽 350

三、垂体 352

四、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354

第四节 松果体和神经内分泌 355

一、松果体的位置和形态 355

二、松果体的血液供应 355

三、松果体的神经支配 355

四、松果体激素——褪黑激素 356

第五节 应激和神经内分泌 357

一、应激的概念 357

二、应激反应的中枢结构及环路 358

三、应激反应的外周和中枢效应 359

四、应激反应的核心环节 360

主要参考文献 362

第十九章 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 363

第一节 神经-免疫调节 364

一、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364

二、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366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调节 370

一、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370

二、内分泌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371

第三节 免疫-内分泌调节 371

一、免疫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371

二、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控制 372

第四节 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的临床意义 373

一、癫痫 373

二、阿尔茨海默病 373

三、帕金森病 374

四、感染性疾病 374

五、心血管疾病 375

六、肿瘤 375

主要参考文献 376

第二十章 神经药理学基础 377

第一节 神经递质 377

一、神经递质的基本概念 377

二、神经递质释放与调控的分子机制 379

二、神经递质的生物合成及代谢 381

第二节 神经递质受体 387

一、受体的基本概念 387

二、神经递质受体与神经信号传递 389

三、神经递质受体研究的进展 393

主要参考文献 398

第二十一章 神经传递中的信号转导机制 399

第一节 膜受体 399

一、膜受体的分类 399

二、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的特点 400

三、N-乙酰胆碱受体 402

四、GABAA受体 402

五、谷氨酸受体 403

第二节 G蛋白 404

一、G蛋白的结构和性质 405

二、G蛋白的分类与功能 406

三、Gs和Gi对腺苷酸环化酶的调节 406

四、Gt激活cGMP-磷酸二酯酶 407

五、Gq激活磷脂酶C 408

六、G蛋白对离子通道的调节 409

第三节 第二信使 410

一、cAMP和cGMP 410

二、钙离子 412

三、DAG和IP3 412

第四节 蛋白激酶和磷蛋白磷酸酶 413

一、蛋白激酶 414

二、蛋白磷酸酶 418

第五节 转录因子 419

一、AP-1(Jun/Fos) 419

二、CREB/ATFs 421

三、NF-kB 422

第六节 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信号整合 423

一、骨骼肌收缩与糖原分解的信号整合 424

二、神经元中多巴胺与谷氨酸的作用拮抗 425

三、在调节神经元兴奋性时cAMP与DAG协同而与Ca2+拮抗 426

主要参考文献 427

第二十二章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方法简介 428

第一节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428

一、斑点/狭缝杂交 428

二、Southern印迹杂交 428

三、Northern印迹杂交 429

四、原位杂交 429

第二节 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技术 430

第三节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430

第四节 基因重组技术 431

第五节 基因芯片技术 432

第六节 转基因动物技术 433

一、转基因技术原理 433

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435

三、转基因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435

第七节 RNA干扰技术 435

第八节 反义核酸技术 436

主要参考文献 43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