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中医藏象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实用中医藏象学
  • 赵存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013894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中医藏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 1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1

(一)藏象的含义 1

(二)藏象学说的含义 1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1

(一)五脏 1

(二)六腑 2

(三)奇恒之腑 2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2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3

(一)藏象学说的形成 3

(二)藏象学说的发展 6

四、藏象学的主要特点 8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8

(二)五脏系统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9

(一)心的部位和形态结构 12

一、在腑为心(附心包络) 12

(二)心的生理和病理 12

第一章 心系统 12

第一节 心系统的生理病理 12

各论 12

(三)心经的名称及生理 16

二、在体为脉 17

三、在华为面 17

四、在窍为舌 17

五、在液为汗 18

六、在志为喜 19

七、在季应夏 19

八、在腑为小肠 20

(一)小肠的部位和形态 20

(二)小肠的生理和病理 20

(三)小肠经脉的名称、循行和生理 21

(四)心包经脉的名称、循行和生理 22

(三)心包络的生理功能 22

九、附心包络 22

(二)心包络的部位和形态 22

(一)心包络的命名 22

第二节 心系统的证治 23

一、心病证治 23

(一)虚证 23

(二)实证 26

二、小肠证治 32

(一)小肠实热 32

(二)小肠虚寒 32

(三)小肠气痛 33

第三节 心系统的现代研究 33

一、心系统生理、病理的现代研究 33

(一)心主血脉 33

(二)心主神明 35

(一)心气虚证 36

二、心病证的现代研究 36

(三)心与小肠相表里 36

(二)心阴虚证 43

(三)心脉痹阻证 45

第二章 肺系统 49

第一节 肺系统的生理病理 49

一、在脏为肺 49

(一)肺的部位和形态结构 49

(二)肺的生理和病理 50

(三)肺经的名称、循行和生理 55

二、在体为皮毛,其华在毛 55

三、在窍为鼻(喉) 56

四、在液为涕 56

五、在志为忧(悲) 57

六、在神为魄 57

(一)大肠的解剖部位和形态 58

(二)大肠的生理和病理 58

八、在腑为大肠 58

七、在季为秋 58

(三)大肠经的名称、循行和生理 59

第二节 肺系统的证治 60

一、肺病证治 60

(一)虚证 60

(二)实证 63

(一)大肠湿热 70

二、大肠证治 70

(二)大肠痈 71

(三)肠风下血 71

(四)大肠虚寒 71

(五)大肠液亏 72

第三节 肺系统的现代研究 73

一、肺系统生理、病理的现代研究 73

(一)肺主气司呼吸 73

(二)肺主宣发肃降 74

(三)肺主通调水道 75

(四)肺朝百脉研究 76

(五)肺合皮毛研究 77

(六)在窍为鼻研究 79

(七)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 79

二、肺病证的现代研究 80

(一)肺气虚证 80

(二)肺阴虚证 86

(四)邪热壅肺证 87

(三)痰湿阻肺证 87

(五)风寒犯肺证 88

第三章 脾系统 91

第一节 脾系统的生理病理 91

一、在脏为脾 91

(一)脾的部位和形态结构 91

(二)脾的生理和病理 92

(三)脾经的名称、循行和生理 96

二、在体合肉、主四肢 96

四、在窍为口 97

三、在华为唇 97

五、在液为涎 98

六、在志为思 98

七、在神为意 98

八、在季为长夏 99

九、在腑为胃 100

(一)胃的解剖部位和形态 100

(二)胃的生理和病理 100

(三)胃经的名称、循行和生理 102

第二节 脾系统的证治 103

一、脾病证治 103

(一)脾气虚 103

(二)脾阳不足 104

(三)脾气下陷 106

(四)脾不统血 107

(五)寒湿困脾 108

(六)脾胃湿热 110

(七)脾阴虚证 112

(一)胃寒证 113

二、胃病证治 113

(二)胃实热证 115

(三)胃阴虚证 118

第三节 脾系统的现代研究 119

一、脾系统生理、病理的现代研究 119

(一)脾主运化 119

(二)脾主升清 122

(四)脾主四肢、肌肉 123

(三)脾主统血 123

(五)脾主涎 124

二、脾病证的现代研究 126

(一)脾气虚证 127

(二)脾阳虚证 144

(三)脾阴虚证 148

(四)脾不统血证 150

(一)肝的部位和形态结构 156

一、在脏为肝 156

第四章 肝系统 156

第一节 肝系统的生理病理 156

(二)肝的生理和病理 157

(三)肝经的名称、循行和生理 162

二、在体为筋 163

三、其华在爪 164

四、在窍为目 164

五、在液为泪 165

六、在志为怒 166

七、在神为魂 166

八、在季为春 167

九、在腑为胆 167

(一)胆的解剖部位和形态 167

(二)胆的生理和病理 168

第二节 肝系统的证治 169

一、肝病证治 169

(三)胆经的名称、循行和生理 169

(一)肝气郁结 170

(二)肝火上炎 171

(三)肝阳上亢 173

(四)肝风内动 174

(五)肝血虚证 179

(六)肝阴虚 180

(一)胆郁痰扰 182

二、胆病证治 182

(七)寒滞肝脉 182

(二)胆经实热 184

第三节 肝系统的现代研究 185

一、肝系统生理、病理的现代研究 185

(一)肝主疏泄 185

(二)肝藏血 186

(三)肝开窍于目 187

二、肝病证的现代研究 189

(一)肝气郁结证 189

(四)在液为泪 189

(二)肝阳上亢证 200

(三)肝阳化风证 202

(四)肝火证、肝胆湿热证 204

(五)肝肾阴虚证 205

(六)肝气虚证 207

(二)肾的生理和病理 211

(一)肾的部位和形态结构 211

一、在脏为肾(附命门、三焦、女子胞) 211

第一节 肾系统的生理病理 211

第五章 肾系统 211

(三)肾经的名称、循行和生理 218

二、在体为骨、肾生髓、髓通脑 219

三、在华为发 221

四、在窍为耳、二阴 221

(一)肾在上窍于耳 221

(二)肾在下窍于二阴 222

七、在神为志 223

五、在液为唾 223

六、在志为恐(惊) 223

八、在季为冬 224

九、在腑为膀胱 224

(一)膀胱的解剖部位和形态 224

(二)膀胱的生理和病理 224

(三)膀胱经的名称、循行和生理 225

十、附一:命门 226

(一)右肾为命门说 226

(二)两肾俱称命门说 226

(三)两肾之间为命门说 227

(四)命门为肾间动气说 227

十一、附二:三焦 228

(一)三焦的解剖形态 228

(二)三焦的生理功能 229

(三)三焦经的名称、循行和生理 230

(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31

十二、附三:女子胞 231

(一)女子胞的解剖形态 231

第二节 肾系统的证治 232

一、肾病证治 232

(一)肾阳虚 233

(二)肾虚水泛 234

(三)肾气不固 235

(四)肾不纳气 237

(五)肾阴虚 238

(六)肾精不足 239

二、膀胱病的证治 240

(一)膀胱虚寒 241

(二)膀胱湿热 241

(三)膀胱虚热 242

(四)膀胱气滞 243

(一)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及生殖 245

一、肾系统的生理、病理的现代研究 245

第三节 肾系统的现代研究 245

(二)肾主水 246

(三)肾主纳气 246

(四)肾主骨、生髓 247

(五)肾开窍于耳 249

(六)在志为恐 253

二、肾病证的现代研究 256

(一)肾虚证 256

(二)肾阳虚证 266

(三)肾阴虚证 268

第六章 五脏系统关系 275

第一节 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 275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276

(一)脾与其他四脏的关系 276

(二)肾与其他四脏的关系 279

(三)肝与其他四脏的关系 283

(四)肺与其他四脏的关系 284

(五)脏与脏关系小结 285

二、脏与腑的关系 285

(一)心与小肠 286

(二)肺与大肠 286

(三)脾与胃 286

(四)肝与胆 288

(五)肾与膀胱 288

(六)脏与腑关系小结 289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290

第二节 脏腑兼病证治 291

一、脾与它脏的证治 291

(一)脾肺气虚 291

(二)心脾两虚 293

(三)肝脾不调 294

(四)脾肾阳虚 296

(一)肾与心的证治 298

二、肾与它脏的证治 298

(二)肾与肺的证治 301

(三)肾与肝的证治 305

三、心与它脏的证治 307

(一)心与肺的证治 307

(二)心与肝的证治 308

四、肺与它脏的证治 309

一、肝胆温热 311

第三节 脏与腑的兼证证治 311

二、肝气犯胃 312

三、肝火犯胃 313

四、肝胃阴虚 314

五、肝寒犯胃 315

六、肺虚便秘 317

七、肺胃(肠)实热 318

八、肺气郁滞、小便不利 320

九、肺胃阴虚 32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