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学解难 中基分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天津中医学院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0800906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150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164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 中医医学基础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学解难 中基分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什么是中医学,它有哪些主要分科 1
如何学习“中医学基础” 1
确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标志是什么 2
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
精的含义及其分类 5
整体观念的含义是什么 5
如何认识辨证论治 6
症、征、证三字的不同含义 7
阴阳五行学说 8
如何理解阴阳学说 8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9
如何用阴阳学说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2
怎样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3
用阴阳学说怎样指导中医的诊断 14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含义 14
何谓五行,五行学说是什么 15
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相乘及其反侮的含义 16
用五行学说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16
用五行学说说明人体脏腑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17
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上如何运用五行学说 18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如何理解 19
培土生金、扶土抑木、滋水涵木、乙癸同源、金水相生的含义 20
怎样理解“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21
如何正确对待阴阳五行学说 22
藏象学说有什么特点 24
藏象 24
如何理解藏象学说 24
五脏与六腑的功能特点是什么 25
为什么说心藏神是心的重要生理功能,它与心主血脉有何联系 26
怎样理解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27
心包络在临床上的意义 27
神的含义是什么 28
解析肺主宣发与肃降的功能 29
肺主气的含义是什么 29
肺主皮毛与开窍于鼻有何临床意义 30
金实不鸣与金破不鸣有什么不同 31
怎样理解脾为后天之本 32
脾统血是怎么回事 33
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34
何谓脾主升清 34
肝藏血的生理与病理是什么 35
肝主疏泄的含义及其临床表现 36
肝主疏泄与肝藏血有什么内在联系 37
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有什么临床意义 38
怎样理解肝为罢极之本 38
怎样理解肝体阴而用阳 39
肾阴、肾阳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9
肾在人体生长发育及衰老中有何作用 40
肾者胃之关应怎样理解 41
应怎样理解肾主纳气的功能 42
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开窍于耳及二阴的临床意义 42
肾为先天之本与脾为后天之本的关系是什么 44
命门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46
五脏所藏、五脏化液与五脏所恶的含义 46
胃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49
小肠和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临床表现 50
胆为六腑之一,又为什么属于奇恒之腑 51
膀胱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 52
三焦的气化功能表现在哪里 52
什么是奇恒之府 53
应怎样认识脏象学说的整体观念 54
六腑之间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55
心与小肠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56
简述脾胃的生理与病理关系 57
肝与胆的关系是什么 59
简述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关系 60
简述膀胱、肾的生理、病理关系 60
《难经》中的七冲门是什么 61
中医对“三焦”的认识 61
“心主一身之血”和“肺主一身之气”的关系是什么 63
“水火既济”的含义及临床意义如何 64
心与脾的生理、病理关系 65
肝与脾的生理、病理关系 66
心与肝的生理、病理关系 66
肝与肺的生理、病理关系 67
脾与肺的生理、病理关系 67
怎样理解“肺为气之主”与“肾为气之根” 68
脏象学说中“气”的含义 69
脏象学说中“气”的分类 70
真气与元气 70
宗气的别名是什么 72
宗气是怎样构成的 72
宗气在人体中有哪些作用 73
怎样理解“卫出下焦”和“卫出上焦” 74
气的功能是什么 76
如何理解气机的概念与“升降出入” 77
为什么说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78
血的来源有几方面 79
血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80
哪些脏器与血的运行有关 80
津液的含义是什么 81
津与液的异同点是什么 82
汗、泪、涎、涕、唾的概念及其与五脏的关系 83
人体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84
气与血有何关系 86
气与津液有什么关系 87
津液与血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哪里 89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何意 90
人的精、气、神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91
气机与气化的联系如何 92
经络学说 93
经络学说的含义 93
经络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94
十二正经的流注次序 95
十二正经的走向交接规律及临床意义 96
十二正经是怎样命名的 96
奇经八脉的命名 98
奇经八脉的名称和各自的功能 99
奇经八脉的起止循行 101
病因病机 102
中医学的“三团学说”是什么 102
中医病因学说的发展过程 103
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有哪些 104
“正”与“邪”的概念是什么 105
“六气”与“六淫”的概念如何 105
六淫致病有哪些共同特点 106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 107
怎样理解“风为百病之长” 108
外风与内风有何不同 109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 109
“寒性收引”何意 110
外寒与内寒的区别是什么 111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 111
何谓“阴暑”,“阳暑” 112
伤暑、中暑与伏暑的区别 113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 114
暑与湿有何区别 115
外湿与内湿的区别 115
湿邪与脾有什么关系 116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 116
外燥与内燥有什么不同 117
温燥与凉燥的不同点 117
温、热、火、毒的概念及区别 118
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何 119
如何认识临床常见的火证 120
对“五气化火”的理解 121
对“气有余便是火”的理解 121
实火和虚火的鉴别 122
君火、相火、少火、壮火的含义 122
“内生六气”与“六淫”的区别 123
简述中医的发病学 124
七情致病的特点有哪些 125
七情与五脏气机的关系如何 126
为什么说“百病生于气” 127
如何理解“九气为病” 127
“疫疠之气”有何致病特点 128
饮食失调如何使人致病 128
如何理解“劳”与“逸” 129
“痰饮”在病因学中的意义 130
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的区别 131
痰饮是怎样形成的 131
如何认识临床常见的痰证 132
临床常见的饮证有哪些 132
瘀血是怎样形成的 133
常见瘀血的病证有哪些 133
什么是病机 134
中医“病机学说”有哪三个基本病理过程 134
“阳盛伤阴”与“阴虚阳亢”有何不同 136
治则的含义及其与治法的不同 137
预防与治则 137
中医学治则有哪些主要内容 138
“标”“本”的概念及“治病求本”的含义 139
正治和反治的含义 140
对“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的理解 141
对“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理解 142
扶正祛邪的意义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143
“调整阴阳”在治疗上的意义 144
上病取之下、下病取之上的临床应用 145
“三因制宜”的含义是什么 146
怎样理解中医学的预防思想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