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 李影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22809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705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7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临床微生物学及其任务 1

临床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2

今日的临床微生物学特点向医院感染转变 3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的研究内容及学习方法 3

第一篇 总论 5

第1章 现代感染的类型及病原微生物的变迁 5

第一节 现代感染的类型 5

一、现代感染的类型 5

二、感染类型改变的原因 6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的变迁 7

一、病原微生物种类的变迁 7

二、耐药性变迁 9

三、其他改变 10

第三节 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 10

一、概述 10

二、正常菌群 11

三、生态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11

第四节 机体的受损 13

一、局部防御系受损 13

二、全身免疫系受损 14

第2章 医院感染及判定指标 15

第一节 概述 15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及临床微生物学的作用 15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 16

三、医院感染的特点 18

四、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18

五、医院感染的常见微生物 19

六、临床微生物学在医院感染防治中的作用 23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及医院感染的诊断目标 31

一、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 31

二、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33

第3章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法 34

第一节 细菌的典型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34

一、显微镜 34

二、不染色细菌标本的检查法 35

三、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36

第二节 细菌L型的检查法 39

一、L型培养基的制备 39

二、检查方法 39

三、L型的鉴定 40

第4章 细菌的生理学检查法 42

第一节 培养基 42

一、种类 42

二、制备方法 44

第二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45

一、细菌的分离与接种 45

二、细菌的培养方法 48

三、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50

第三节 细菌的生化反应检查法 51

一、糖(醇)类代谢试验 51

二、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 55

三、有机酸盐和铵盐利用试验 61

四、呼吸酶类试验 62

五、毒性酶类试验 67

六、抑菌试验 68

七、其他试验 69

第四节 细菌毒素的检测 71

一、内毒素 71

二、外毒素 72

三、肠毒素 73

第5章 指导抗菌治疗的实验室试验 75

第一节 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76

一、体外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选择 76

二、抑菌试验 77

三、杀菌试验 89

四、体外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91

五、细菌β-内酰胺酶的检测 92

六、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 93

第二节 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93

一、稀释法 94

二、肉汤-纸片测定法 95

三、E试验法(E test) 96

第三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96

一、绝对浓度间接法 96

二、1%溶血液体培养基快速法 99

第四节 酵母样真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101

一、常量(试管)肉汤稀释法 101

二、微量稀释法 103

第五节 体内抗菌药物的活性和浓度的测定 103

一、体液内抗菌药物的活性测定 103

二、体内抗菌药物浓度测定 104

第6章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107

第一节 质量的概念和质量保证 107

一、质量的概念及衡量方法 107

二、质量保证的必要性 108

三、质量保证工作的指导思想 108

第二节 室内质量控制 109

一、质量保证中的智力因素 109

二、质控物和质量控制标准 110

三、室内质量监测 114

第三节 室间质量评价 116

一、作用 116

二、方法 116

第7章 细菌的快速鉴定 118

第一节 微生物数字编码分类鉴定法 118

一、数码分类鉴定法原理 118

二、数码分类鉴定系统的组成和操作 121

三、国内外常用的数码分类鉴定系统 126

四、数码分类鉴定系统结果的判定和解释 128

五、数码鉴定系统优点 130

第二节 微生物自动鉴定及统计系统 130

一、概述 130

二、工作原理 131

三、产品型号 131

四、结构与性能 131

五、菜单与指令 133

六、主要操作步骤 134

七、注意事项 135

八、仪器维护 136

九、仪器主要特点 136

第三节 全自动免疫诊断系统——VIDAS 136

一、概述 136

二、基本原理 136

三、产品型号 136

四、基本结构 137

五、试剂 138

六、主要操作步骤 138

七、仪器主要功能 138

八、仪器主要特点 139

第四节 血培养自动化分析 139

一、概述 139

二、原理 140

三、构成 140

四、国内外常见的系统 140

第8章 分子微生物学及分析微生物学检验 142

第一节 微生物DNA的提取 142

一、微生物DNA的提取 142

二、核酸的定量测定和纯度检查 147

三、DNA的贮存 148

第二节 微生物DNA的分析 148

一、紫外分光分析法 148

二、琼脂糖凝胶电泳 151

三、DNA指纹图分析 151

第三节 微生物DNA杂交和基因探针 155

一、概述 155

二、微生物DNA杂交技术及应用 156

三、基因探针获得途径 158

四、DNA片段的分离与回收 161

五、基因探针的标记技术 162

六、基因探针的杂交和检测 164

第四节 核酸的体外扩增技术 165

一、聚合酶链反应 165

二、其他核酸体外扩增技术 170

第五节 分子微生物学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 174

一、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174

二、在细菌耐药性、产毒性等方面的应用 175

三、在细菌快速检测上的应用 175

四、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 175

第六节 气、液相色谱在微生物学检验上的应用 176

一、气相色谱 176

二、高效液相色谱 177

第七节 发光分析技术在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 179

一、化学发光技术 179

二、生物发光技术 180

三、在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 181

第八节 链球菌G蛋白技术 182

一、SPG阳性菌株的筛选 182

二、SPG的分离与纯化 183

三、SPG的理化特性 184

四、SPG的应用 185

第9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186

第一节 细菌的传统分类与数值分类 186

一、传统分类法 186

二、数值分类法 193

第二节 遗传学分类 193

一、DNA碱基组成相似性分类法 193

二、核酸分子杂交分类法 194

第二篇 细菌、支原体、放线菌和螺旋体 195

第10章 病原性球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195

第一节 革兰氏阳性球菌 195

一、葡萄球菌属 195

二、链球菌属 203

三、肺炎链球菌 210

四、肠球菌属 214

第二节 革兰氏阴性球菌 216

一、脑膜炎奈瑟氏菌 216

二、淋病奈瑟氏菌 222

三、其他奈瑟氏菌 225

四、卡他莫拉氏菌 226

第11章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227

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 228

一、生物学性状 234

二、微生物学检查法 235

三、临床意义 240

第二节 志贺氏菌属 241

一、生物学性状 242

二、微生物学检查法 244

三、临床意义 248

第三节 沙门氏菌属 248

一、生物学性状 249

二、微生物学检查法 253

三、临床意义 259

第四节 变形杆菌属、普罗菲登斯菌属及摩根氏菌属 261

一、变形杆菌属 261

二、普罗菲登斯菌属 264

三、摩根氏菌属 265

第五节 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属、多源菌属及沙雷氏菌属 266

一、克雷伯氏菌属 266

二、肠杆菌属 270

三、多源菌属 272

四、沙雷氏菌属 274

第六节 耶尔森氏菌属及其他菌属 275

一、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276

二、肠杆菌科其他菌属 280

第12章 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 281

第一节 嗜血杆菌属 281

一、流感嗜血杆菌 281

二、其他嗜血杆菌简介 286

第二节 鲍特氏菌属 287

一、百日咳鲍特氏菌 287

二、副百日咳鲍特氏菌 290

三、支气管败血鲍特氏菌 291

第三节 假单胞菌属 291

一、概述 291

二、铜绿假单胞菌 291

三、荧光假单胞菌 296

四、嗜麦芽假单胞菌 297

五、类鼻疽假单胞菌 298

第四节 黄单胞菌属 299

一、生物学性状 299

二、微生物学检查法 299

第五节 产碱杆菌属 300

一、生物学性状 301

二、微生物学检查法 301

三、临床意义 302

第六节 不动杆菌属 302

一、生物学性状 303

二、微生物学检查法 304

三、临床意义 304

第七节 莫拉氏菌属 304

第八节 军团杆菌属 305

一、概述 305

二、生物学性状 306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307

四、临床意义 313

第13章 致病性弧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及弯曲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314

第一节 霍乱弧菌及El Tor弧菌 315

一、生物学性状 315

二、微生物学检查法 319

三、临床意义 325

第二节 非O-l群霍乱弧菌 325

一、生物学性状 326

二、微生物学检查法 326

三、临床意义 326

第三节 副溶血性弧菌 327

一、生物学性状 327

二、微生物学检查法 328

三、临床意义 329

第四节 气单胞菌属 330

一、分类 330

二、生物学性状 331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332

四、临床意义 332

第五节 邻单胞菌属 333

一、生物学性状 333

二、微生物学检查法 333

三、临床意义 333

第六节 弯曲菌属 333

一、分类 334

二、生物学性状 334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335

四、临床意义 337

第七节 幽门螺杆菌 337

一、分类 337

二、生物学性状 337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338

四、临床意义 339

第14章 常见革兰氏阳性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339

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 339

一、白喉棒状杆菌 340

二、其他棒状杆菌 34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