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周学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3554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34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2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阴阳、五行 1
一、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内容 1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3
(一)整体观念 3
(二)辨证论治 4
三、时间、地区不同对人体的影响 6
(一)昼夜晨昏之中人体阳气的消长变化 6
(二)昼夜晨昏之中的邪正盛衰与病情变化关系 7
(三)地发区不同对人体及发病的影响 8
四、阴阳属性 10
(一)阴阳属性归类 10
(二)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11
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3
(一)阴阳对立制约 13
(二)阴阳互根互用 14
(三)阴阳消长率衡 16
(四)阴阳相互转化 19
六、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1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1
(二)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 22
(三)用于疾病的诊断 24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26
七、五行归类 28
(一)五行相生 31
八、五行生克制化 31
(三)五行制化 32
(二)五行相克 32
九、五行相乘、相侮、子母相及 34
(一)相乘相侮 34
(二)子母相及 36
十、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6
(一)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36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38
(三)用于疾病的诊断 40
(四)用于疾病的治疗 41
(一)藏象的含义 44
第二部分 藏象 44
一、藏象与脏腑的含义 44
(二)脏腑的含义及其内容 45
二、五脏系统 46
三、五脏的生理功能 48
(一)心 48
(二)肺 51
(三)脾 56
(四)肝 59
(五)肾 63
(一)心与肺 71
(二)心与脾 71
四、五脏之间的关系 71
(三)心与肝 72
(四)心与肾 73
(五)肺与脾 74
(六)肺与肝 74
(七)肺与肾 75
(八)肝与脾 76
(九)肝与肾 76
(十)脾与肾 78
五、六腑的主要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79
(一)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79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81
六、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82
(一)心与小肠 83
(三)脾与胃 84
(四)肝与胆 86
(五)肾与膀胱 86
七、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87
(一)心与脉 87
(二)肝与筋 88
(三)脾与肉 88
(四)肺与皮 89
(五)肾与骨 90
(一)心与舌 91
八、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91
(二)肝与目 92
(三)脾与口 93
(四)肺与鼻 93
(五)肾与耳 94
(六)肾与二阴 95
九、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96
(一)心为汗 96
(二)肺为涕 97
(三)肝为泪 97
(四)脾为涎 98
(五)肾为睡 98
一、气的生成 100
第三部分 气血津液 100
二、气的生理功能 101
(一)推动作用 103
(二)温煦作用 103
(三)防御作用 104
(四)固摄作用 104
(五)营养作用 104
(六)气化作用 105
三、气的分类 106
(一)元气 107
(二)宗气发 108
(三)营气 110
(四)卫气 111
四、血的生成 115
(一)水谷之精化血 116
(二)肾精化血 117
五、血的运行 118
(一)血液运行的方式 118
(二)血液运行与内脏的关系 119
六、津液的基本概念 120
七、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与内脏的关系 122
(一)津液的生成 122
(三)津液的排泄 123
(二)津液的输布 123
八、气与血的关系 124
(一)气对血的作用 124
(二)血对气的作用 125
九、血与津液的关系 126
(一)血与津液在生理上的关系 127
(二)血与津液在病理上的关系 128
第四部分 经络 129
一、经络的概念 129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30
三、十二经脉 131
(一)十二经脉命名含义及名称分类 131
(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133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 133
(四)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134
(五)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136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138
四、奇经八脉 156
(一)奇经八脉名称 156
(二)奇经与正经的区别 156
五、经络的基本功能 157
(一)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上下 157
(二)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 159
(三)感应传导作用 159
(四)调节机能活动作用 160
(一)询问病因 162
(二)审证求因 162
第五部分 病因 162
一、探求病因 162
二、六淫 163
(一)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63
(二)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64
三、七情 173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173
(二)七情致病的共同特点 174
(三)七情致病的各别特点 176
四、饮食失宜 181
(一)饥饱失常 181
(二)饮食不洁 182
(三)饮食偏嗜 183
五、劳逸失当 185
六、痰饮 186
(一)痰饮的基本概念 186
(二)痰饮的形成 188
(三)痰饮的致病特点 189
七、瘀血 190
(一)瘀血的基本概念 190
(二)瘀血的形成 191
(三)瘀血的致病特点 192
一、发病原理 195
(一)正气邪气与发病 195
第六部分 病机 195
(二)正气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196
(三)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198
二、基本病机 198
(一)邪正盛衰 199
(二)阴阳失调 202
(三)气血失常 206
第七部分 预防 210
一、未病先防 210
(一)培养正气 210
(二)防止邪气 211
二、既病防变 212
(二)控制疾病传变 213
(一)早期诊治 213
一、治病求本 215
第八部分 治则 215
二、正治反治 217
(一)正治 217
(二)反治 218
三、标本缓急 220
(一)缓则治本 221
(二)急则治标 221
(三)标本兼治 222
四、扶正祛邪 223
(一)扶正祛邪的基本概念 223
(三)扶正祛邪的运用方式 225
(二)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225
五、调整阴阳 227
(一)阴阳偏盛的治疗 228
(二)阴阳偏衰的治疗 228
(三)阴阳格拒的治疗 229
(四)阴阳互损的治疗 229
(五)阴阳亡失的治疗 229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30
(一)因时制宜 230
(二)因地制宜 231
(三)因人制宜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