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基础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基础学
  • 何晓晖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1973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医基础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

三、中医学的唯物辩证观及思维方法 5

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9

五、《中医基础学》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12

第一章 阴阳五行 14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4

一、阴阳的概念和特征 14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5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8

第二节 五行学说 21

一、五行的概念、特性及归类 22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3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 精气血津液 29

第一节 精 29

一、精的概念 29

二、精的生成 29

三、精的生理功能 30

第二节 气 31

一、气的概念 31

二、气的生成 32

三、气的运动 33

四、气的生理功能 34

五、气的分类 35

第三节 血 38

一、血的概念 38

二、血的生成 38

三、血的循行 39

四、血的生理功能 40

第四节 津液 40

一、津液的概念 40

二、津液的代谢 41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42

一、气与血的关系 43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43

二、气与精的关系 44

三、气与津液的关系 44

四、血与精的关系 45

五、血与津液的关系 45

六、精与津液的关系 45

第三章 藏象 47

第一节 脏腑 47

一、五脏 47

二、六腑 59

三、奇恒之府 64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66

一、形体 71

第二节 形体与官窍 71

二、官窍 74

第三节 神与志 78

一、神 78

二、志 80

第四章 经络 83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83

一、经络的概念 83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83

二、走向与交接规律 85

三、分布规律 85

一、命名 85

第二节 十二正经 85

四、表里配合 86

五、流注次序 86

六、循行路线 87

第三节 奇经八脉 93

一、任脉 94

二、督脉 94

三、冲脉 95

四、带脉 96

五、阴跷脉与阳跷脉 96

六、阴维脉与阳维脉 97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97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97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98

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 100

一、体质的含义 100

二、体质的表现形式 100

三、体质的特点 100

第五章 体质 100

四、体质的标志 101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 101

一、先天因素 101

二、后天因素 101

三、影响体质的其他因素 102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103

三、体质与病机 106

五、体质与治护 106

四、体质与辨证 106

一、体质与病因 106

二、体质与发病 106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106

六、体质与养生 107

第六章 病因 108

第一节 外感病因 108

一、六淫 109

二、疠气 116

第二节 内伤病因 117

一、七情内伤 117

二、劳逸过度 118

三、饮食失宜 119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 120

一、痰饮 120

二、瘀血 122

三、结石 123

第四节 其他病因 124

一、外伤 124

二、虫兽伤 125

三、寄生虫 126

四、医源因素 126

五、先天因素 128

一、发病机理 129

第一节 发病 129

第七章 病机 129

二、发病类型 131

第二节 基本病机 132

一、邪正盛衰 132

二、阴阳失调 134

三、气血失常 136

第三节 病程演变 139

一、病位传变 139

二、病性转化 140

三、疾病转归 141

第一节 望诊 143

一、全身望诊 143

第八章 诊法 143

二、望局部情况 146

三、望排出物 150

四、望舌 151

五、望小儿指纹 156

第二节 闻诊 157

一、听声音 157

二、嗅气味 159

第三节 问诊 160

一、问诊的意义 160

二、问诊的方法 160

三、问诊的内容 160

一、脉诊 170

第四节 切诊 170

二、按诊 178

第九章 辨证 181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81

一、表里 182

二、寒热 184

三、虚实 187

四、阴阳 189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191

一、气病辨证 191

二、血病辨证 193

三、气血同病辨证 194

四、津液病辨证 195

第三节 脏腑辨证 198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198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202

三、脾与胃病辨证 204

四、肝与胆病辨证 209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214

六、脏腑兼病辨证 216

第四节 外感病辨证 221

一、六经辨证 221

二、卫气营血辨证 225

三、三焦辨证 229

第五节 辨证的综合应用 231

第十章 养生与防治原则 235

第一节 养生原则 235

一、顺应自然 235

二、形神共养 235

三、调养脾胃 235

四、保精护肾 236

第二节 治未病原则 236

一、未病先防 236

二、既病防变 237

第三节 治疗原则 237

一、治病求本 238

二、祛邪扶正 239

三、调整阴阳 240

四、调理气血 241

五、调理脏腑 242

六、三因制宜 243

附一 四诊技能考核标准 245

一、望舌技能考核标准 245

二、问诊技能考核标准 246

三、脉诊技能考核标准 247

四、按诊技能考核标准 248

附二 实验指导 249

实验一:阳证与阴证的实验观察 249

实验二:“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验观察 250

实验三:气的推动作用的实验观察 251

实验四:寒热对血行的影响 252

实验五:电脑多媒体人体经络模型的观察 253

实验六:人体经络显性感传的实验观察 254

实验七:人体穴位电阻的测定 255

实验八:中医体质类型的测定 256

实验九:寒邪与热邪致病的实验观察 258

实验十:饮食偏嗜致病的实验观察 259

实验十一:七情性格倾向与疾病关系的调查 260

实验十二:舌诊 262

实验十三:脉诊 263

实验十四:脉图的描记和分析 264

实验十五:运动及寒冷对脉图的影响 269

实验十六:脾虚证的实验观察与分析 27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