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医学导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莲芸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6890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现代医药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医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篇 基础医学 13
第一章 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 13
第一节 上皮组织 13
一、被覆上皮 14
二、腺上皮和腺 17
三、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19
第二节 结缔组织 19
一、致密结缔组织 19
二、疏松结缔组织 19
三、脂肪组织 20
四、网状组织 20
第三节 肌组织 21
一、心肌 21
二、骨骼肌 22
三、平滑肌 22
第四节 神经组织 22
一、神经元 22
二、突触 23
三、神经胶质细胞 24
四、神经纤维和神经 24
五、神经末梢 24
六、大脑皮质 24
七、脑脊膜和血脑屏障 25
八、神经干细胞 26
第二章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 27
第一节 人体的骨骼 28
一、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28
二、全身骨的名称及数目 29
三、骨与骨之间的连结 29
第二节 头部 30
一、颅部 31
二、面部 33
第三节 颈部 35
第四节 胸部 37
第五节 腹部 39
一、腹部的分区 39
二、腹壁的结构 40
三、腹膜和腹膜腔 40
四、腹腔器官 41
第六节 盆部和会阴 41
一、泌尿系统器官 41
二、生殖器官 41
三、盆腔内消化器官 42
第七节 脊柱和四肢 42
一、脊柱 42
二、四肢 44
第三章 人体胚胎发育 46
一、胚胎第1周的发育变化(从受精到植入) 46
二、胚胎第2周到第3周的发育变化(胚盘时期) 48
三、胚胎第4周到第8周的发育变化(三胚层的分化) 49
四、第3个月到第10个月(胎儿期) 50
五、胎膜 50
六、胎儿与母体的关系 51
七、双胎、多胎和联胎 53
八、胚胎发育中的某些机制 53
第四章 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55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55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分子结构 55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56
三、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 57
四、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57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 57
一、机体的内环境 58
二、血液与内环境稳态 58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59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60
第五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62
一、基础代谢 62
二、体温 62
第五章 人体常见的病理解剖改变 65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65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修复 66
一、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66
二、细胞和组织损伤的表现 66
三、损伤的修复 70
第三节 炎症 71
一、炎症的概念 71
二、炎症的原因 72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73
四、炎症的类型 73
五、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73
第四节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74
一、充血 75
二、出血 75
三、血栓形成 76
四、栓塞 77
五、梗死 78
六、水肿 79
第六章 人体病理生理的基本过程 81
第一节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81
一、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81
二、水、钠代谢紊乱 82
三、钾代谢紊乱 84
第二节 酸碱平衡与代谢性酸中毒 85
一、正常平衡的调节 85
二、代谢性酸中毒 86
第三节 缺氧 87
一、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88
二、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88
三、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89
第四节 发热 91
一、发热的概念 92
二、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92
三、发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改变 93
四、发热的利弊 93
五、发热的处理原则 94
第五节 应激 94
一、应激的概念 94
二、应激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变化 94
三、应激时的物质代谢变化 95
四、应激时机体的功能变化 96
第六节 休克 96
一、休克的分类 97
二、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98
三、休克的防治原则 100
第七章 常见的医学病原微生物 102
一、常见的致病细菌 102
二、常见的致病病毒 103
三、常见的真菌性疾病 104
四、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 105
第八章 人体的免疫反应 107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 107
一、免疫器官 107
二、免疫细胞 108
第二节 免疫分子 109
第三节 免疫应答 111
一、免疫应答的过程 112
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112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13
四、免疫应答的调节 114
第四节 特异性免疫防治 114
第五节 超敏反应 115
一、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 115
二、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 117
三、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118
四、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118
第六节 肿瘤免疫 119
一、肿瘤抗原 119
二、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 119
三、肿瘤的免疫学检测 119
第七节 移植免疫 120
一、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120
二、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 121
第九章 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123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123
第二节 药物作用机制 124
第三节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125
第四节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127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127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128
三、合理用药的原则 130
附1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30
附2 几种常用的抗生素 132
附3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要点 133
第二篇 临床医学 137
第十章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137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37
一、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 137
二、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 138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 139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查 140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 141
第五节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141
一、普通感冒 141
二、慢性支气管炎 142
三、肺炎 144
四、支气管哮喘 145
五、呼吸衰竭 146
第十一章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 148
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49
一、心脏的解剖结构 149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151
三、心脏的泵血功能 151
四、心脏的神经体液调节 152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查 152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152
二、心血管疾病的常见体征 153
三、辅助检查 153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 154
第四节 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154
一、预防 154
二、治疗 155
第五节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155
一、心律失常 155
二、高血压病 156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58
四、风湿性心瓣膜病 161
五、感染性心内膜炎 162
六、心肌炎 163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166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67
一、食管 167
二、胃肠道 168
三、肝与胆囊 170
四、胰腺 171
五、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 171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与检查 172
一、常见的症状 172
二、实验室检查 172
三、其他辅助检查 173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173
一、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173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174
第四节 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174
一、胃炎 174
二、消化性溃疡 175
三、胆囊炎和胆结石 177
四、阑尾炎 178
五、胰腺炎 179
六、肠炎 181
七、痔疮 182
八、肝硬化 183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187
第一节 肾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87
一、肾的基本结构 187
二、肾主要生理功能 189
第二节 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189
第三节 泌尿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和防治原则 190
一、泌尿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190
二、肾病的防治原则 190
第四节 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191
一、肾小球肾炎 191
二、尿路感染 193
三、肾功能衰竭 194
第十四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常见疾病 199
第一节 血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99
一、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199
二、血细胞生成及发育 200
三、血细胞及其功能 201
第二节 血液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 205
一、血液病的特点 205
二、血液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206
第三节 血液病的范围及分类 207
第四节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208
一、一般血液检查 208
二、骨髓检查 208
三、血液生化检查 209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 209
五、免疫学检查 210
六、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210
七、造血细胞的培养 210
八、放射性核素检查 210
第五节 血液病的防治原则 210
一、一般治疗 210
二、去除病因 210
三、保持正常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211
四、去除异常的血液成分和抑制异常功能 211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 211
第六节 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 212
一、贫血 212
二、白血病 214
三、过敏性紫癜 216
第十五章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218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18
一、松果体 218
二、丘脑下部 219
三、脑垂体 219
四、甲状腺 220
五、甲状旁腺 220
六、胸腺 220
七、肾上腺 220
八、胰腺 221
九、性腺 221
第二节 激素 221
一、激素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 221
二、内分泌调节轴与调节系统 221
三、激素的某些特性和作用机制 222
第三节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诊查及治疗原则 223
一、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223
二、实验室检查与特殊检查 224
三、内分泌疾病的治疗原则 224
第四节 常见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225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25
二、糖尿病 226
三、痛风 228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230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30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30
二、周围神经系统 237
三、脑神经 238
四、内脏神经系统 240
五、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240
六、脑部的血液供应 243
七、脑脊液循环 244
八、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45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查 246
一、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分类 246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246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史 249
四、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项目 249
五、诊断性检查 251
第三节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252
一、脑血管意外 252
二、癫癎 255
三、阿尔茨海默病 257
四、帕金森病 257
第十七章 精神疾病 259
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 259
一、认识过程及其障碍 259
二、情感过程及其障碍 261
三、意志和精神运动及其障碍 262
四、意识障碍 263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病因 264
一、生物因素 264
二、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265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防治 265
一、精神疾病的预防 265
二、精神残疾的康复医疗 266
三、药物治疗 267
第四节 常见的精神疾病 267
一、精神分裂症 267
二、躁郁症 268
第十八章 风湿性疾病 270
第一节 风湿性疾病的病因 270
一、风湿性疾病的解剖学基础 270
二、风湿性疾病的病因 271
三、风湿性疾病的免疫病理改变 271
第二节 风湿性疾病的诊查及防治 271
一、风湿性疾病的分类 271
二、风湿性疾病的常见症状 272
三、实验室检查 273
四、风湿性疾病的防治 273
第三节 常见的风湿性疾病 274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274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276
三、风湿性关节炎 278
第十九章 五官科疾病 280
第一节 眼、耳、鼻、咽、喉及口腔的解剖与生理特点 280
一、眼的解剖与生理 280
二、耳的解剖与生理 282
三、鼻及鼻窦的解剖与生理 284
四、咽的解剖及生理 286
五、喉的解剖与生理 287
六、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 288
第二节 五官科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289
第三节 常见的五官科疾病 290
一、结膜炎 290
二、屈光不正 291
三、青光眼 292
四、白内障 292
五、中耳炎 293
六、鼻窦炎 294
七、咽炎 294
八、扁桃体炎 295
九、喉炎 295
十、聋及聋哑 296
十一、龋齿 296
十二、牙周病 297
第二十章 常见的皮肤性病 298
第一节 皮肤的解剖与生理 298
一、皮肤解剖学 298
二、皮肤组织学 298
三、皮肤的生理 300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分类和主要症状 301
一、皮肤性病的分类 301
二、皮肤性病的症状 301
三、皮肤性病的诊断 303
第三节 皮肤性病的治疗方法 304
一、内用药物疗法 304
二、外用药物疗法 305
三、物理疗法 305
四、皮肤外科疗法 305
第四节 皮肤的保健 305
一、正常皮肤的基本要素 305
二、影响正常皮肤性状的因素 306
三、皮肤的保健 307
第五节 常见的皮肤性病 308
一、荨麻疹 308
二、接触性皮炎 309
三、湿疹 310
四、皮肤真菌感染 312
五、淋病 313
六、梅毒 314
第二十一章 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 316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316
一、卵巢 317
二、输卵管 318
三、子宫 318
四、阴道 322
五、附属腺和女阴 322
六、乳腺 324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查 324
一、常见症状 324
二、实验室检查 325
三、特殊检查 326
第三节 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326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26
二、子宫肌瘤 327
三、异位妊娠(宫外孕) 328
四、慢性子宫颈炎 329
五、乳腺增生症 329
第四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330
一、睾丸 331
二、附睾、输精管和射精管 331
三、附属腺 332
四、外生殖器 332
五、男性尿道 333
第五节 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333
一、非特异性附睾炎 333
二、前列腺增生症 334
第二十二章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336
第一节 传染病的发病、流行特征与诊治 336
一、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336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336
三、传染病的特征与临床特点 337
四、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337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338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38
二、艾滋病 338
三、流行性感冒 339
四、病毒性肝炎 340
五、麻疹 341
六、水痘和带状疱疹 342
七、流行性腮腺炎 343
八、流行性乙型脑炎 344
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344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44
二、结核病 345
三、细菌性痢疾 345
第四节 几种重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346
一、疟疾 346
二、黑热病 346
三、血吸虫病 346
四、丝虫病 347
五、肠虫症 347
第二十三章 肿瘤 349
第一节 肿瘤的形态与结构 349
一、肿瘤的肉眼形态观 349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350
第二节 肿瘤的异型性 350
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351
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351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351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353
第四节 常见的肿瘤 355
一、肺癌 355
二、胃癌 356
三、原发性肝癌 357
四、乳腺癌 357
五、子宫颈癌 358
第二十四章 中医中药学基本概念 360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360
一、整体观 360
二、辨证论治 360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 361
一、阴阳学说 361
二、五行学说 363
第三节 经络 365
一、十二经脉 366
二、奇经八脉 367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 367
四、经络的临床应用 368
五、手指同身寸 368
六、常用的穴位 368
第四节 四诊八纲 371
一、四诊 371
二、八纲辨证 373
第五节 中药药性与方剂的基本知识 377
一、四气五味 378
二、升降浮沉 378
三、归经 379
四、配伍 379
五、君臣佐使 380
六、禁忌 380
第六节 常用中药的功效分类 381
一、解表药 381
二、清热药 381
三、泻下药 381
四、祛风湿药 381
五、化湿药 382
六、利水渗湿药 382
七、温里药 382
八、理气药 382
九、消食药 382
十、驱虫药 382
十一、止血药 383
十二、活血化淤药 383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383
十四、安神药 383
十五、平肝息风药 383
十六、开窍药 383
十七、补虚药 384
十八、收涩药 384
十九、涌吐药 384
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 384
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药 384
附 清热药的基本作用 384
第二十五章 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及适应证 387
第一节 普通X线检查的适应证 387
一、普通X线成像基本原理 387
二、X线检查方法及适应证 388
三、X线的特殊检查 388
第二节 CT检查的适应证 389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 389
二、主要检查方法及适用范围 389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和适应证 390
一、磁共振成像的原理 390
二、磁共振成像的适应证 391
第四节 超声波检查的适应证 391
一、超声波成像的基本原理 391
二、主要检查方法 392
三、超声波检查的临床适应证 392
第五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适应证 393
一、DSA的基本工作原理 393
二、DSA的适应证范围 393
第六节 核医学检查与核治疗的适应证 393
第七节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适应证 394
一、神经系统方面的应用 394
二、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395
三、肿瘤学方面的应用 395
第二十六章 徒手急救 396
第一节 自救与互救的基本技能 396
一、止血包扎法 396
二、骨折固定法 397
三、搬运法 398
四、对不同类型的伤病者采取不同的姿势 398
五、正确判断伤情 399
六、人工呼吸与心外按摩法 400
七、急救用品代用法 402
八、急救药盒使用法 403
九、呼吸、脉搏、体温测量法 403
十、外敷法 404
第二节 意外伤害急救 406
一、家庭急救九大禁忌 406
二、野外活动中事故的处理 406
三、指甲受伤急救法 407
四、烧伤后的紧急处理 408
五、游泳发生意外的应急处理 408
六、6种常见中毒的处理 409
第三篇 预防医学 413
第二十七章 预防医学 413
一、三级预防 413
二、合理营养 413
三、不同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414
四、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415
五、环境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417
六、预防医学的综合策略 417
主要参考文献 419
附录 常用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421
一、血液常规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421
二、尿液常规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426
三、粪便常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428
四、痰液检查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