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肿瘤学概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临床肿瘤学概论
  • 朱雄增,蒋国梁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4417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肿瘤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肿瘤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肿瘤的基本概念 1

一、肿瘤的定义 1

二、肿瘤的良、恶性 1

三、肿瘤的基本术语和相关术语 1

第二节 肿瘤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3

一、肿瘤学发展的历史 3

二、肿瘤学发展的现状 4

第三节 临床肿瘤学及其课程设置 5

一、临床肿瘤学和相关学科 5

二、临床肿瘤学的课程设置 5

第二章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7

第一节 肿瘤的生长生物学 7

一、肿瘤细胞动力学 7

二、肿瘤间质和血管、淋巴管形成 14

三、肿瘤的异质性 16

第二节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17

一、癌基因 17

二、抑癌基因 18

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协同致癌作用 19

第三节 肿瘤的播散 19

一、肿瘤的侵袭 19

二、肿瘤的局部浸润 20

三、肿瘤的转移 21

第四节 肿瘤与宿主 24

一、肿瘤对宿主的影响 24

二、宿主对肿瘤的反应 25

第三章 肿瘤病因学 29

第一节 肿瘤病因学概述 29

第二节 肿瘤的环境因素 29

一、化学因素 29

二、物理因素 31

三、生物因素 32

四、医源性因素 36

第三节 肿瘤的遗传性因素 37

一、家族性癌与癌家族 37

二、遗传性综合征与肿瘤 38

三、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 38

第四节 肿瘤与基因 38

一、癌基因 39

二、抑癌基因 40

三、错配修复基因 41

第四章 肿瘤流行病学 42

第一节 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和基础概念 42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43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44

一、描述流行病学 44

二、分析流行病学 45

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46

四、理论流行病学 47

第四节 肿瘤流行病学的发展和演化 47

一、移民流行病学 48

二、代谢流行病学 48

三、营养流行病学 48

四、职业流行病学 48

五、癌症的遗传流行病学 48

六、肿瘤流行病学发展的前沿——分子流行病学 49

第五节 肿瘤流行病学采用的一些统计方法 52

一、Meta分析的应用 52

二、广义线性回归模型 53

三、APC模型 53

第六节 研究肿瘤流行病学的意义 53

一、描述癌症的地理分布和时间发展趋势 53

二、探讨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癌的关系 54

四、疾病谱和肿瘤谱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55

三、探讨肿瘤发病率升高的原因 55

第五章 肿瘤的预防 58

第一节 肿瘤的Ⅰ级预防 58

一、保护环境,减少和消除致癌因素 58

二、改变易患癌症的生活方式 60

三、化学预防剂的应用 61

第二节 肿瘤的Ⅱ级预防 62

一、开展健康教育 62

二、警惕癌症的早期信号 63

三、健康检查 64

四、癌症的筛查 64

五、遗传学知识在肿瘤预防中的应用 65

六、及时治疗癌前期病变 66

七、早期肿瘤的合理治疗 67

第三节 三级预防 67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68

第六章 肿瘤病理学 68

第一节 肿瘤的一般形态学特征 68

二、肿瘤的组织形态 69

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70

第二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71

一、肿瘤的命名 71

二、肿瘤的分类 71

第三节 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和分期 79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 79

二、恶性肿瘤的病理分期 80

第四节 肿瘤的病理学诊断 81

一、肿瘤病理学诊断在肿瘤诊断中的地位 81

二、细胞病理学诊断 82

三、组织病理学诊断 84

四、肿瘤病理诊断的特殊技术 86

二、高危人群 91

一、概述 91

第一节 肿瘤的临床诊断 91

第七章 肿瘤诊断学 91

三、早期诊断的意义 92

四、病史 92

五、体格检查 93

六、综合诊断 93

七、肿瘤的临床分期 94

八、肿瘤病人的功能状态 94

九、肿瘤病人的随访 95

第二节 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96

一、肿瘤的X线影像学诊断 96

二、CT机成像的原理和发展 99

三、CT扫描技术和检查方法 101

四、MRI原理及技术发展 103

第三节 肿瘤的超声诊断 107

一、常用超声诊断的种类 107

二、超声诊断检查范围 108

三、超声观察分析的主要病变 109

四、各脏器的超声检查 109

五、介入超声 119

六、高强度聚焦超声 119

第四节 肿瘤的放射性核素诊断 120

一、显像仪器和放射性药物 120

二、常见肿瘤的显像 121

一、内镜的类型 127

第五节 肿瘤的内镜诊断 127

二、内镜诊断的方法 128

三、内镜的发展 129

四、常用内镜 130

第六节 肿瘤标志物和相关临床检验 137

一、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137

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141

三、肿瘤相关临床检验 143

二、肿瘤外科的定义 145

一、历史 145

三、肿瘤外科医师的责任与义务 145

第一节 概述 145

第八章 肿瘤外科治疗 145

第二节 肿瘤外科的固有特点 146

一、与病理学密切结合 146

二、“无瘤原则” 146

三、综合治疗 147

四、循证医学 147

第三节 肿瘤外科的种类 148

一、诊断性手术 148

二、原发肿瘤切除与根治性手术 148

三、淋巴结清扫与根治性手术 148

四、保全器官功能的肿瘤根治术 149

五、姑息性手术 149

六、综合治疗中的外科选择 150

七、其他外科治疗 150

第一节 肿瘤化疗的发展 152

第九章 肿瘤的化学治疗 152

第二节 细胞增殖动力学和肿瘤化疗药物 153

第三节 抗肿瘤药物药代动力学 154

第四节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155

第五节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毒性 157

第六节 抗癌药物的耐药性 161

第七节 与细胞毒化疗有关的辅助药物 161

一、氨磷汀 161

三、白细胞介素11 162

二、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62

四、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 163

第八节 化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63

一、化疗的适应证 163

二、化疗的禁忌证 163

第九节 联合化疗 163

一、联合化疗的原则 163

二、剂量强度 164

三、剂量调整 165

一、治疗目的 166

第十节 临床应用中化疗策略的选择 166

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67

三、化疗的方法 167

第十一节 肿瘤化疗的疗效及疗效判断标准 169

一、肿瘤化疗的疗效 169

二、疗效判断标准 169

三、体力状况评分标准 170

第二节 放射物理学 171

一、放射线的种类 171

第十章 肿瘤的放射治疗 171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 171

二、放疗常用的治疗方式和放疗设备 172

三、放疗辅助设备 173

四、放疗的剂量学概念 174

五、临床放疗中对放射线的选择 174

一、细胞水平的生物效应 175

第三节 放射生物学 175

二、组织水平的放射效应 176

三、放射线治疗肿瘤的基本原理 176

四、正常组织和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和放射治愈性 177

第四节 临床放疗学 178

一、根治性放疗 178

二、姑息性放疗 179

第五节 放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180

第六节 放疗和其他疗法的综合治疗 180

一、放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 180

二、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 183

第七节 进展 185

一、非常规分割放疗 185

二、立体适形和束流调强的适形放疗 186

三、立体定向放疗和立体定向伽马刀治疗 188

二、虚实补泻治则 190

一、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 190

第一节 肿瘤的中医药治疗原则 190

第十一章 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190

三、保“后天之本”与固“先天之本” 191

四、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191

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192

第二节 肿瘤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192

一、内治法 192

二、外治法 195

三、中西医综合治疗 195

第十二章 肿瘤的生物治疗 200

第一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 200

一、生物因子 200

二、单克隆抗体 201

三、过继免疫治疗 202

四、肿瘤疫苗 202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策略和途径 204

第二节 基因治疗 204

二、目前常用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法 205

三、基因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07

第十三章 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209

第一节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 209

第二节 综合治疗所涉及的领域和参与的人员 209

第三节 不同治疗方法在肿瘤学中的地位 211

第四节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本原则 212

二、分期治疗的原则 213

一、局部与全身并重的原则 213

三、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214

四、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的原则 214

五、成本与效果并重的原则 215

六、中西医并重的原则 215

第五节 综合治疗的模式 215

一、传统模式[术后化疗和(或)放疗] 216

二、术前化疗和(或)放疗 217

四、不能手术者——化疗和放疗同时应用 218

三、通过化疗和(或)放疗等手段使不能手术者变为可以手术 218

五、生物治疗与其他治疗相结合 220

第六节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220

第十四章 肿瘤终末期医护 223

第一节 终末期病人的特点和医护的重要性 223

一、终末期病人的定义 223

二、终末期病人的医护内容 224

三、终末期病人的特点 224

二、治疗的目的 226

第二节 终末期病人的处理原则 226

一、建立专职处理终末期病人的机构 226

三、治疗的原则 227

第三节 终末期病人的权利 227

第四节 终末期病人的医护 228

一、树立临终关怀的意识 228

二、提高医疗质量,减轻终末期病人的痛苦 228

五、帮助终末期病人摆脱死亡的恐惧 229

四、家属是终末期病人医护的重要组织者 229

三、给终末期病人留下安排后事的机会 229

六、尽量满足终末期病人的要求 230

第五节 终末期病人常见症状的处理 230

一、止痛 230

二、发热 230

第六节 安乐死问题的讨论 231

二、安乐死的争论 231

一、安乐死的提出 231

四、支持治疗 231

三、厌食 231

第十五章 循证医学和肿瘤学 233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 233

二、最佳证据 233

三、系统综述 234

四、临床实践指南 236

五、循证医学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236

参考文献 23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