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 赵汉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7951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影像诊断-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目录 1

第二章 X线成像基础理论 4

第一节 X线管焦点及X线量分布 4

一、X线管焦点 4

二、X线量分布特点 5

三、X线束 6

第二节 X线照片影像 6

一、X线照片影像的传递与形成 6

二、X线影像的观察方法 7

二、影响照片密度值的因素 8

第三节 X线照片影像的密度 8

一、X线照片影像光学密度 8

第四节 X线照片影像的对比度 9

一、照片对比度的概念 9

二、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 9

三、照片对比度分析 10

第五节 散射线及其消除 11

一、散射线的产生 11

二、散射线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 12

三、散射线的减少与消除 12

二、影响照片影像模糊度的因素 15

第六节 X线照片影像的模糊 15

一、X线影像模糊的概念 15

三、密度、对比度及模糊度的相互关系 17

第七节 X线照片影像的失真度 17

一、照片影像的放大 17

二、照片影像的变形 18

三、照片影像的重叠及切线投影 19

第八节 X线照片影像的颗粒度 19

第九节 优质X线照片影像的质量标准 20

一、适当的光学密度 20

五、无技术操作性缺陷 21

一、感光效应以及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 21

第十节 X线摄影条件 21

三、尽量小的模糊度 21

四、正确的几何摄影 21

二、良好的对比度与丰富的层次 21

二、X线摄影条件的互易关系 22

三、X线摄影条件的制定 23

四、自控曝光 24

第十一节 X线成像基础理论实验指导 25

实验一 X线影像的观察 25

实验二 阳极效应及焦点方位特性的测试 25

实验三 X线管焦点极限分辨率的测试 27

实验四 滤线栅的应用 28

实验五 运动性模糊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29

实验六 X线影像的几何学模糊 30

实验七 X线摄影曝光因素的互换 30

第三章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32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知识 32

一、X线摄影专用术语 32

二、解剖学姿势及基准轴、线、面 34

三、关节运动 35

四、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35

五、X线摄影标记 36

六、X线机使用原则及使用注意事项 40

七、X线摄影原则及步骤 40

第二节 四肢摄影 42

一、摄影注意事项 42

二、上肢摄影位置 43

三、下肢摄影位置 62

第三节 脊柱摄影 74

一、摄影注意事项 74

二、摄影位置 75

一、摄影注意事项 88

二、摄影位置 88

第四节 胸廓摄影 88

第五节 骨盆摄影 92

一、摄影注意事项 92

二、摄影位置 92

第六节 胸部摄影 96

一、摄影注意事项 96

二、摄影位置 97

第七节 腹部摄影 103

一、摄影注意事项 103

二、摄影位置 103

二、摄影位置 106

一、摄影注意事项 106

第八节 头颅摄影 106

第九节 牙齿摄影 123

一、摄影注意事项 123

二、摄影位置 124

第十节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实验指导 130

实验一 手后前位和手斜位摄影 130

实验二 腕关节后前位和腕关节侧位摄影 131

实验三 肘关节前后位和肘关节侧位摄影 132

实验四 肱骨侧位和肩关节前后位摄影 133

实验五 足前后位和足内斜位摄影 134

实验六 踝关节前后位和踝关节侧位摄影 135

实验七 膝关节前后位和膝关节侧位摄影 136

实验八 髌骨轴位和髋关节前后位摄影 137

实验九 3~7颈椎前后位、颈椎侧位、颈椎斜位摄影 138

实验十 腰椎前后位和腰椎侧位摄影 139

实验十一 尾骨前后位和尾骨侧位摄影 140

实验十二 膈上肋骨前后位和肋骨斜位摄影 141

实验十三 胸部后前位和胸部侧位摄影 142

实验十四 心脏大血管左前斜位和右前斜位摄影 143

实验十五 腹部仰卧前后位和腹部站立前后位摄影 144

实验十六 头颅后前位和头颅侧位摄影 145

实验十七 许氏位和梅氏位摄影 146

实验十八 瓦氏位和柯氏位摄影 147

实验十九 下颌骨侧位和颞颌关节侧位摄影 148

实验二十 上颌中切牙和右下颌1、2磨牙摄影 149

第四章 体层摄影检查技术 151

第一节 原理 151

一、直线体层摄影原理 151

二、多向体层摄影原理 153

第二节 体层照片影像及评价 153

一、背景模糊度 153

二、体层厚度及层间距 155

三、体层面厚度的测试与计算 156

一、体层摄影操作步骤 157

四、体层影像清晰度 157

第三节 体层摄影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57

二、体层摄影的注意事项 158

第四节 各部体层摄影 159

一、头颈部 159

二、胸部体层摄影 163

三、口腔曲面全景体层 164

第五节 体层摄影检查技术实验指导 168

实验一 体层摄影原理 168

实验二 体层厚度测试 169

实验三 气管、支气管正位体层摄影 170

第五章 软X线摄影检查技术 172

第一节 软X线摄影基本原理 172

一、概述 172

二、原理 172

第二节 乳腺的摄影 173

一、乳腺摄影的设备 173

二、乳腺摄影的技术操作 174

第三节 乳腺摄影的影像标准 177

一、乳腺摄影的诊断学要求 177

二、乳腺摄影的影像技术学标准 177

实验 乳腺X线摄影 178

第四节 软X线摄影检查技术实验指导 178

第六章 其他特殊检查技术 180

第一节 眼异物X线检查技术 180

一、眼异物X线检查的临床意义 180

二、眼内异物定位的注意事项 180

三、眼异物平片检查 181

四、眼内异物的X线定位检查 183

第二节 放大摄影 186

一、直接放大摄影原理 186

三、放大摄影的临床应用 189

二、直接放大摄影的设备 189

第三节 其他特殊检查技术实验指导 190

实验一 眼异物平片检查 190

实验二 手指的X线放大摄影 191

第七章 造影检查技术 193

第一节 对比剂 193

一、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及分类 193

二、对比剂的引入方法 194

三、对比剂的应用机制及药物动力学基础 195

四、常用对比剂的剂型及临床应用 200

五、对比剂对人体的损害及选用原则 203

二、过敏试验的方法及意义 204

一、造影前准备 204

第二节 临床造影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204

三、造影检查辅助用药 205

四、造影中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205

第三节 泌尿生殖系统造影 207

一、静脉尿路造影 207

二、逆行尿路造影 209

三、膀胱及尿道造影 211

四、子宫输卵管造影 213

五、乳腺导管X线造影 214

第四节 消化系统造影 215

一、消化道造影 215

二、胆系造影 219

三、内镜胆胰管造影(ERCP) 221

第五节 其他系统造影 223

一、椎管造影 223

二、五官造影 225

三、关节腔造影 227

四、瘘管及窦道造影 230

第六节 造影检查技术实验指导 230

第八章 数字X线摄影技术 232

第一节 数字图像基础知识 233

一、数字图像 233

二、数字矩阵与像素 234

四、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235

三、X线数字图像的质量参数 235

五、X线数字图像的优缺点 239

第二节 计算机X线摄影 240

一、CR成像基本原理 240

二、CR系统结构组成 242

三、CR的影像处理系统 242

四、CR影像质量参数 244

五、CR的临床应用 245

第三节 数字X线摄影 246

一、数字摄影系统原理及组成 246

三、数字化成像与传统X线摄影比较 250

二、直接数字X线摄影的特点 250

第四节 数字成像技术应用 252

一、数字X线检查步骤 252

二、数字X线检查的适宜曝光量 253

三、图像处理技术在摄影检查中的应用 254

第五节 PACS简介 263

一、PACS概述 263

二、PACS组成及分类 264

三、PACS的临床应用 266

第六节 数字X线摄影技术实验指导 271

实验 CR、DR系统应用操作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271

一、DSA成像系统的组成 273

第九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技术 273

第一节 DSA系统的组成与设备维护 273

二、DSA机房的环境要求及设备维护 275

第二节 DSA的原理与减影方式 275

一、DSA的基本原理 276

二、DSA影像的形成过程 276

三、DSA的减影方式 277

四、图像的后处理技术 279

五、影响DSA影像质量的因素 279

六、DSA设备的新进展 280

一、DSA的造影方法和临床应用 281

第三节 DSA的造影方法和临床应用原则 281

二、DSA各种造影方法的选择原则 282

第四节 DSA设备操作技术和检查注意事项 283

一、患者资料输入 283

二、患者体位选择 283

三、设备的调整与参量选择 283

四、DSA与介入放射学技术的配合 286

五、DSA术前准备及手术注意事项 287

第五节 常用的DSA检查技术 288

一、头颈部血管造影 289

二、心脏大血管DSA检查 291

三、冠状动脉DSA 293

四、胸部大血管造影 294

五、肺部血管造影 295

六、腹部血管造影 296

七、四肢血管DSA 298

第六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实验指导 301

第十章 CT检查技术 302

第一节 概述 302

一、CT的发明 302

二、CT的基本结构与成像原理 303

三、CT图像的特点 303

四、影响CT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 304

五、CT的临床应用及限度 307

第二节 CT检查方法 308

一、平扫 308

二、增强扫描 310

三、造影CT检查 311

第三节 螺旋CT 312

一、螺旋CT的发展及工作原理 312

二、扫描技术 313

三、螺旋CT的特点 313

四、CT透视 313

六、图像后处理技术 314

五、实时增强监视 314

七、多层螺旋CT 317

第四节 电子束CT 319

一、电子束CT的特点 319

二、基本扫描方式 321

第五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323

一、颅脑 324

二、头颈部 327

三、胸部 329

四、腹部 331

五、盆腔 334

六、脊柱 335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实验指导 336

实验一 CT检查前的准备 336

实验二 见习各种CT检查技术 337

实验三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337

第十一章 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 339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339

一、磁共振成像物理基础 339

二、磁共振成像设备系统 346

三、常用脉冲序列及其应用 347

四、磁共振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 353

五、磁共振系统的生物效应和安全性 357

一、常用检查方法 360

第二节 磁共振检查方法 360

二、特殊检查方法 361

三、空间编码 362

四、磁共振对比剂和成像 362

五、MRI检查的特点 364

第三节 磁共振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366

一、MRI检查前准备 366

二、人体各部位的磁共振检查 366

三、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371

四、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373

五、磁共振频谱的临床应用 374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实验指导 375

第十二章 介入放射学基础 376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器材和药具 376

一、影像监视设备 376

二、介入通用器材 377

三、介入放射学基本用药 380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与应用范围 382

一、血管性介入技术 383

二、非血管介入技术 383

第三节 血管内介入放射学操作技术 383

一、Seldinger技术 383

二、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 384

三、经导管灌注药物治疗 385

四、经导管栓塞术 386

五、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389

六、心脏瓣膜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 392

第四节 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操作技术 393

一、经皮穿刺活检术 393

二、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 395

三、经皮尿路引流术 396

四、管道狭窄扩张成形术 396

一、肝癌综合介入治疗 398

第五节 介入放射学综合治疗手术简介 398

五、结石的介入治疗技术 398

二、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400

三、二尖瓣成形术(PBMV) 401

四、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技术 402

五、经皮椎间盘突出吸切术 403

第六节 介入放射学基础实验指导 405

第十三章 医学影像照片冲洗技术 407

第一节 暗室设计及常用设备 407

一、暗室设计 407

二、常用设备 409

三、增感屏 410

一、X线胶片的结构 412

第二节 胶片结构及感光特性 412

二、医用X线胶片的种类 414

三、医用X线胶片的感光特性 415

第三节 胶片处理技术 417

一、感光原理 417

二、感光中心的形成 418

三、显影中心及潜影的形成 418

四、显影 419

五、定影 422

一、自动冲洗机的种类 424

第四节 照片自动冲洗技术 424

六、水洗与干燥 424

二、自动冲洗机的结构 425

三、自动冲洗套药 426

四、自动冲洗技术的优缺点 426

第五节 数字成像激光打印技术 426

一、湿式激光打印机 427

二、干式激光打印机 429

三、医用干式胶片 430

第六节 医学影像照片冲洗技术实验指导 431

实验一 暗室基本操作技术 431

实验二 暗室安全灯测试 431

实验三 X线胶片感光特性的测试 433

实验四 显影液及定影液的配制 435

实验五 显影液的性能测定 436

实验六 照片水洗效果测试 437

实验七 自动洗片机 438

实验八 激光打印机的基本操作 438

第十四章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440

第一节 影像质量管理概述 440

一、影像质量管理基本概念 440

二、质量管理活动的程序 441

三、质量管理方法 442

一、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内容 444

第二节 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综合评价 444

二、我国《常规X线影像质量标准》(草案)简介 445

第三节 影像质量管理应用简介 447

一、读片条件的检测 448

二、屏-片系统的质量检测 448

三、散射线含有率的检测 448

四、模拟成像与数字成像质量评价的异同 449

五、自动冲洗机质量控制 450

第四节 影像质量保证与控制 450

一、影像质量保证与控制的临床意义 450

二、放射技师执行的质量控制 451

参考文献 45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