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络病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络病学
  • 吴以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3892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160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1198页
  • 主题词:经络-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络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络病学概论 3

第一节 络病学的研究范围 3

目录 3

上篇 络病学总论 3

第三节 络病学的学术地位 4

第二节 络病学的研究性质 4

一、《内经》首次系统创立中医学的核心理论——经络学说 7

第一节 《黄帝内经》奠定了络病学说的理论基础 7

第二章 络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7

二、“经”、“脉”概念渐行分离,心脉血液循环系统初步成形 12

三、首次论述了络脉与络病,为络病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16

第二节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络病证治基础 20

一、脏腑辨证 21

三、络病证治 22

二、六经辨证 22

一、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使络病成为内伤疑难杂病病机概念 23

第三节 清代叶天士发展了络病学说 23

三、记载络病表现 24

二、将络病理论用于温热病,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 24

四、发展络病治法用药 28

一、理论研究 30

第四节 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30

二、临床研究 31

三、实验研究 32

第三章 中医络病学说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35

一、网络层次 36

第一节 络脉的网络层次和空间位置 36

二、空间位置 37

三、络脉的结构特点 38

一、时速与常度 40

第二节 络脉的运行时速和常度 40

二、络脉气血运行特点 41

第三节 络脉的生理功能 42

一、经络之络运行经气 43

二、脉络之络运行血液 49

第四节 气血相关的中医络脉理论特色 56

二、血为气之母 57

一、气为血之帅 57

第五节 中医络脉理论的核心学术价值 58

一、经络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60

附:经络实质的现代研究 60

二、经络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62

第一节 络病病因 65

第四章 络病病因病机 65

一、外邪袭络 66

二、内伤七情 70

三、痰瘀阻络 71

四、久病入络 72

第二节 病机特点 73

五、饮食起居、跌仆、金刃伤络 73

三、易积成形 74

二、易入难出 74

一、易滞易瘀 74

一、络气郁滞 75

第三节 病理机制 75

三、络脉绌急 76

二、络脉瘀阻 76

五、络息成积 77

四、络脉瘀塞 77

六、热毒滞络 78

七、络脉损伤 79

八、络虚不荣 80

一、病程阶段的连续性 81

第四节 络病病机研究的整体观念及气血相关的理论特色 81

三、气病血病的相关性 82

二、病理类型的交叉性 82

第五节 络病是与血瘀证不同的新学术研究领域 83

附:络病的现代病理学基础 85

一、气络病变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失调 86

二、“脉络—血管系统病变”与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 93

三、气络病变对脉络病变的影响 110

一、络病辨证历史发展过程 113

第一节 络病辨证的历史发展及与传统辨证方法的关系 113

第五章 络病辨证 113

二、络病辨证与传统辨证方法的关系 114

一、辨发病因素 115

第二节 络病辨证八要 115

二、辨病程久暂 118

四、辨寒热虚实 120

三、辨阴阳表里 120

五、辨气病血病 121

六、辨络形络色 122

七、辨脏腑病机 125

八、辨理化检查 137

第三节 络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151

二、痹证 152

一、疼痛 152

三、麻木 153

四、痿废 154

六、症积 155

五、瘫痪 155

七、青筋 156

九、水肿 157

八、出血 157

十、斑疹 158

第一节 治疗原则——络以通为用 159

第六章 络病治疗 159

二、虫药通络 160

一、辛味通络 160

第二节 通络治疗用药特点 160

四、络虚通补 161

三、藤药通络 161

三、络脉绌急 162

二、络脉瘀阻 162

第三节 络病辨证论治 162

一、络气郁滞 162

五、络息成积 163

四、络脉瘀塞 163

七、络脉损伤 164

六、热毒滞络 164

八、络虚不荣 165

一、心络病辨证论治 166

第四节 脏腑络病辨证论治 166

二、肺络病辨证论治 168

三、肝络病辨证论治 170

四、脾(胃)络病辨证论治 171

五、肾络病辨证论治 173

六、脑络病辨证论治 174

一、辛香理气 176

第一节 流气畅络 176

第七章 常用络病治疗药物 176

二、辛温通络 179

三、辛香开窍 185

四、辛窜通络 189

第二节 化瘀通络 193

一、养血和血通络 194

二、辛润活血通络 200

三、搜剔化瘀通络 202

第三节 软坚散结通络 208

一、祛风痰通络 216

第四节 祛痰通络 216

二、祛湿痰通络 218

三、祛热痰通络 221

一、息风通络 224

第五节 祛风通络 224

二、搜风通络 230

三、散风通络 238

第六节 解毒通络 244

第七节 荣养络脉 247

第一节 历代医家通络治疗的代表方剂 262

一、旋覆花汤 262

第八章 络病治疗的代表方剂 262

二、大黄?虫丸 264

三、鳖甲煎丸 267

四、小活络丹 269

六、安宫牛黄丸 270

五、大活络丹 270

七、补阳还五汤 273

八、牵正散 275

九、活络效灵丹 276

一、通心络胶囊 277

第二节 通络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代表药物 277

十、补络补管汤 277

二、参松养心胶囊 281

三、芪苈强心胶囊 283

一、养正消积胶囊 286

第三节 通络治疗其他疾病的代表药物 286

二、重肌灵片 289

三、肌萎灵 294

四、连花清瘟胶囊 298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05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05

中篇 络病理论临床应用 305

第一章 心绞痛 305

概述 305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306

第一节 病因病机 306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307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09

一、临床表现 309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309

三、诊断标准 310

五、治疗 311

四、诊断要点 311

三、辨证治疗 315

二、治疗原则 315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315

一、辨证要点 315

四、其他疗法 317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318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319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322

第一节 病因病机 322

第二章 心律失常 322

概述 322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22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22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323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26

一、临床表现 326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326

五、治疗 327

四、鉴别诊断 327

三、诊断要点 327

一、辨证要点 330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330

三、辨证治疗 331

二、治疗原则 331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334

四、其他治疗 334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335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339

第一节 病因病机 339

第三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 339

概述 339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39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39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343

一、临床表现 344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344

三、诊断要点 346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46

四、鉴别诊断 347

五、治疗 348

三、辨证治疗 350

二、治疗原则 350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350

一、辨证要点 350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353

四、其他治疗 353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354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56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56

第四章 急性心肌梗死 356

概述 356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357

第一节 病因病机 357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358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60

一、临床表现 360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360

四、鉴别诊断 361

三、诊断要点 361

五、治疗 362

一、辨证要点 364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364

三、辨证治疗 365

二、治疗原则 365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367

四、其他治疗 367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368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73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73

第五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73

概述 373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374

第一节 病因病机 374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375

一、临床表现 376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376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77

四、鉴别诊断 378

三、诊断要点 378

五、治疗 379

一、辨证要点 380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380

三、辨证治疗 381

二、治疗原则 381

四、其他治疗 383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384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384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86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86

第六章 高血压病 386

概述 386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388

第一节 病因病机 388

一、临床表现 392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392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392

二、临床类型 393

四、诊断要点 394

三、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94

六、治疗 396

五、鉴别诊断 396

二、治疗原则 399

一、辨证要点 399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399

三、辨证治疗 400

四、其他治疗 402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404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405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408

第一节 病因病机 408

第七章 高脂血症 408

概述 408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408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408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409

三、诊断要点 411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411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411

一、临床表现 411

五、治疗 412

四、鉴别诊断 412

一、辨证要点 413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413

二、治疗原则 414

三、辨证治疗 415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417

四、其他治疗 417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419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422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422

第八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 422

概述 422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423

第一节 病因病机 423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426

一、临床表现 429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429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430

四、治疗 43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432

一、辨证要点 434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434

三、辨证治疗 435

二、治疗原则 435

四、其他治疗 438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440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440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450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450

第九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50

概述 450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451

第一节 病因病机 451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452

一、临床表现 454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454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455

四、鉴别诊断 456

三、诊断要点 456

五、治疗 457

二、治疗原则 459

一、辨证要点 459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459

三、辨证治疗 460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463

四、其他治疗 463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464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469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469

第十章 雷诺病和雷诺征 469

概述 469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470

第一节 病因病机 470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472

一、临床表现 473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473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474

五、治疗 475

四、鉴别诊断 475

三、诊断要点 475

一、辨证要点 477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477

三、辨证治疗 478

二、治疗原则 478

四、其他治疗 481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483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483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485

第一节 病因病机 485

第十一章 红斑性肢痛症 485

概述 485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485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485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486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487

一、临床表现 487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487

四、鉴别诊断 488

三、诊断要点 488

五、治疗 489

二、治疗原则 490

一、辨证要点 490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490

三、辨证治疗 491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494

四、其他治疗 494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495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498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498

第十二章 运动神经元疾病 498

概述 498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500

第一节 病因病机 500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504

一、临床表现 505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505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506

四、鉴别诊断 507

三、诊断要点 507

五、治疗 508

一、辨证要点 509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509

三、辨证治疗 510

二、治疗原则 510

四、其他治疗 514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515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515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522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522

第十三章 格林—巴利综合征 522

概述 522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523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523

第一节 病因病机 523

一、临床表现 524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524

三、诊断要点 525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525

四、鉴别诊断 526

五、治疗 527

一、辨证要点 528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528

三、辨证治疗 529

二、治疗原则 529

四、其他治疗 531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532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533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535

第一节 病因病机 535

第十四章 脊髓空洞症 535

概述 535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535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535

一、临床表现 537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537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537

三、诊断要点 538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538

五、治疗 539

四、鉴别诊断 539

三、辨证治疗 540

二、治疗原则 540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540

一、辨证要点 540

四、其他治疗 542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543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543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547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547

第十五章 重症肌无力 547

概述 547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548

第一节 病因病机 548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550

一、临床表现 552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552

三、诊断要点 553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553

五、治疗 554

四、鉴别诊断 554

一、辨证要点 556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556

三、辨证治疗 557

二、治疗原则 557

四、其他治疗 559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560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560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562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562

第十六章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562

概述 562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563

第一节 病因病机 563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564

一、临床表现 566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566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570

三、诊断要点 571

五、治疗 575

四、鉴别诊断 575

三、辨证治疗 576

二、治疗原则 576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576

一、辨证要点 576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578

四、其他治疗 578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579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580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580

第十七章 类风湿性关节炎 580

概述 580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581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581

第一节 病因病机 581

一、临床表现 582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582

三、诊断要点 584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584

四、鉴别诊断 585

五、治疗 586

一、辨证要点 588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588

三、辨证治疗 589

二、治疗原则 589

四、其他治疗 591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592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592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595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595

第十八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 595

概述 595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596

第一节 病因病机 596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598

一、临床表现 599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599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602

四、鉴别诊断 605

三、诊断要点 605

五、治疗 606

一、辨证要点 610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610

三、辨证治疗 611

二、治疗原则 611

四、其他治疗 613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615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616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618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618

第十九章 皮肌炎 618

概述 618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619

第一节 病因病机 619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620

一、临床表现 621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621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622

三、诊断要点 624

五、治疗 625

四、鉴别诊断 625

一、辨证要点 626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626

三、辨证治疗 627

二、治疗原则 627

四、其他治疗 629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630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631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634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634

第二十章 硬皮病 634

概述 634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635

第一节 病因病机 635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636

一、临床表现 637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637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639

五、治疗 640

四、鉴别诊断 640

三、诊断要点 640

一、辨证要点 642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642

三、辨证治疗 643

二、治疗原则 643

四、其他治疗 645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646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646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650

第一节 病因病机 650

第二十一章 糖尿病肾病 650

概述 650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650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650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652

一、临床表现 653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653

三、诊断要点 654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654

五、治疗 655

四、鉴别诊断 655

一、辨证要点 656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656

三、辨证治疗 657

二、治疗原则 657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660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660

四、其他治疗 660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665

第一节 病因病机 665

第二十二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665

概述 665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665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665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666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668

一、临床表现 668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668

三、诊断要点 669

四、治疗 670

三、辨证治疗 673

二、治疗原则 673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673

一、辨证要点 673

四、其他治疗 675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676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676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680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680

第二十三章 慢性胃炎 680

概述 680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681

第一节 病因病机 681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682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684

一、临床表现 684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684

三、诊断要点 686

五、治疗 687

四、鉴别诊断 687

一、辨证要点 688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688

三、辨证治疗 689

二、治疗原则 689

四、其他治疗 691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693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693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695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695

第二十四章 肝硬化 695

概述 695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696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696

第一节 病因病机 696

一、临床表现 697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697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699

三、诊断要点 700

五、治疗 701

四、鉴别诊断 701

二、治疗原则 702

一、辨证要点 702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702

三、辨证治疗 703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705

四、其他治疗 705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706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708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708

第二十五章 慢性肾功能衰竭 708

概述 708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709

第一节 病因病机 709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710

一、临床表现 713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713

五、治疗 716

四、鉴别诊断 716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716

三、诊断要点 716

三、辨证治疗 719

二、治疗原则 719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719

一、辨证要点 719

四、其他治疗 723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724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724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727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727

第二十六章 慢性肾小球肾炎 727

概述 727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728

第一节 病因病机 728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729

一、临床表现 732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732

三、诊断要点 733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733

五、治疗 734

四、鉴别诊断 734

一、辨证要点 736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736

三、辨证治疗 737

二、治疗原则 737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741

四、其他治疗 741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742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745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745

第二十七章 肾病综合征 745

概述 745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746

第一节 病因病机 746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747

一、临床表现 749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749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750

五、治疗 751

四、鉴别诊断 751

三、诊断要点 751

一、辨证要点 753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753

三、辨证治疗 754

二、治疗原则 754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757

四、其他治疗 757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758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761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761

第二十八章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761

概述 761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762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762

第一节 病因病机 762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763

一、临床表现 763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763

五、治疗 764

四、鉴别诊断 764

三、诊断要点 764

二、治疗原则 766

一、辨证要点 766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766

三、辨证治疗 767

四、其他治疗 769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770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770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773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773

第二十九章 紫癜性肾炎 773

概述 773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774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774

第一节 病因病机 774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776

一、临床表现 776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776

五、治疗 777

四、鉴别诊断 777

三、诊断要点 777

一、辨证要点 778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778

三、辨证治疗 779

二、治疗原则 779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781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781

四、其他治疗 781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786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786

第三十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 786

概述 786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787

第一节 病因病机 787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788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790

一、临床表现 790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790

四、鉴别诊断 791

三、诊断要点 791

五、治疗 792

二、治疗原则 795

一、辨证要点 795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795

三、辨证治疗 796

四、其他治疗 798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799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799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801

概述 801

第三十一章 突发性耳聋 801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802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804

第一节 病因病机 804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806

一、临床表现 807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807

四、鉴别诊断 808

三、诊断要点 808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808

五、治疗 809

三、辨证治疗 812

二、治疗原则 812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812

一、辨证要点 812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814

四、其他治疗 814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815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816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816

第三十二章 面神经炎 816

概述 816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817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817

第一节 病因病机 817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818

一、临床表现 818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818

四、鉴别诊断 819

三、诊断要点 819

五、治疗 820

三、辨证治疗 821

二、治疗原则 821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821

一、辨证要点 821

四、其他治疗 823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825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825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830

第一节 病因病机 830

第三十三章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830

概述 830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830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830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833

一、临床表现 834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834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835

五、鉴别诊断 837

四、重症病例诊断标准 837

三、诊断要点 837

六、治疗 838

二、治疗原则 840

一、辨证要点 840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840

三、辨证治疗 841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846

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848

一、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848

第三十四章 乳腺增生病 848

概述 848

二、中医学病因病机 849

一、西医学病因病理 849

第一节 病因病机 849

一、临床表现 850

第二节 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850

四、鉴别诊断 851

三、诊断要点 851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851

五、治疗 852

三、辨证治疗 853

二、治疗原则 853

第三节 中医辨证论治 853

一、辨证要点 853

四、其他治疗 855

第四节 预后与调护 856

附:从络病论治研究进展 857

第一节 通心络的研发过程 861

第一章 运用络病理论研究血管病变防治代表方药——通心络 861

下篇 络病理论代表方药通心络防治血管病变研究 861

第二节 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治疗的理论探讨 862

第二章 通心络防治血管病变作用研究 867

血管内皮NO系统与“络以通为用” 868

通心络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兔内皮功能损害及其机制的研究 871

通心络对高胆固醇诱导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VCAM-1 mRNA表达量的影响 875

通心络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生内皮功能的影响 879

通心络对兔实验性动脉硬化引起内皮功能失调的保护作用 881

通心络抑制缺氧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 883

MMPs/TIMPs在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和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干预治疗的实验研究 887

通心络对实验家兔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血管重构的抑制作用 890

通心络对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修复作用 896

通心络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898

通心络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阻力血管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900

通心络对高血压大鼠血清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902

通心络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904

通心络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眼底病变的疗效观察 907

通心络胶囊对动脉粥样斑块组织学构成机理的临床研究 909

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AG及粘附分子水平的影响 913

实验家兔血管球囊损伤后VSMC增殖、迁移及通心络作用研究 915

通心络对家兔血管成形术后MAPK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919

通心络对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和血管重构的影响 923

通心络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926

通心络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研究 930

通心络对家兔主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934

通心络促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936

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及血黏状态的临床研究 939

第三章 通心络防治心血管病研究 942

通心络改善缺血心肌供血的N0机制研究 943

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946

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GP2b/3a受体活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950

通心络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 952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956

低分子肝素联合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959

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指标的影响 961

通心络胶囊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甲襞微循环的观察 962

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963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966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 968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量效时效的临床观察 970

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酶活性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 973

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Von Willebrand因子和纤维结合蛋白的影响 974

通心络对X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976

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干预 978

通心络胶囊抑制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980

通心络、卡维地洛及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983

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血管内皮和微血管功能保护的对比研究 985

通心络胶囊在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989

通心络胶囊对心肌顿抑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影响的观察 992

通心络胶囊对心肌顿抑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作用的观察 994

通心络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疗效的分析 997

通心络胶囊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999

通心络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1001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改变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 1003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循环—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 1007

通心络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肌浆网Ca2+-ATPase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1010

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1013

通心络胶囊对青壮年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 1015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影响的研究 1016

通心络胶囊对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1018

通心络对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020

通心络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栓素B2及脂质水平的影响 1022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 1023

通心络与硝酸甘油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1025

通心络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 1027

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及意义 1028

通心络胶囊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1030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1033

通心络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心电图缺血性改变98例 1034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通心络治疗对血清sCD40L的影响 1036

通心络胶囊治疗病窦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038

第四章 通心络防治脑血管病研究 1041

SPECT脑灌注显像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小灶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1042

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1045

通心络对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1050

通心络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 1053

通心络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1057

通心络对大鼠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1059

通心络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1062

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微血管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1065

通心络预处理对海马脑片缺氧损伤的影响 1068

通心络促脑缺血后毛细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1072

应用SPECT研究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影响 1075

通心络胶囊对麻醉犬脑血管的影响 1077

通心络对急性脑梗死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1079

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1081

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082

通心络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对照研究 1085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供血不足患者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观察 1087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1091

通心络对急性脑梗死临床作用的研究 1093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聚体、Plg、AT-Ⅲ含量的影响 1095

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1097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 1099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外周血粒细胞CDll/CDl8表达的临床研究 1103

通心络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研究的报告 1105

通心络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1107

通心络胶囊治疗中风的疗效 1109

通心络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和TCD研究 1110

通心络胶囊联合维脑路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 1112

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 1113

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型颈椎病160例 1115

第五章 通心络防治周围血管病变研究 1117

通心络胶囊对家兔髂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影响 1117

第六章 通心络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研究 1125

PAI-1 mRNA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及通心络胶囊对其干预作用研究 1125

蛋白C在鼠糖尿病模型中的变化及通心络胶囊干预观察 1128

通心络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1130

通心络减少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尿白蛋白的临床研究 1133

通心络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1135

通心络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1138

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1139

通心络对2型糖尿病伴高黏滞血症血小板粘附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1142

第七章 通心络其他研究 1145

通心络胶囊毒理学实验 1145

通心络胶囊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148

通心络胶囊缓解高血压病神经症状疗效分析 1151

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 1153

通心络胶囊对血瘀模型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115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