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理生理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病理生理学
  • 张立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231401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病理生理学-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病理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及内容 1

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1

二、病理生理学的地位 1

三、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1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3

第二章 疾病概论 4

第一节 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4

一、健康 4

二、疾病 4

三、亚健康 5

第二节 病因学 5

一、疾病病因的西医学观点 5

二、疾病病因的中医学观点 7

第三节 发病学 9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9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1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13

一、潜伏期 13

二、前驱期 13

三、症状明显期 13

四、转归期 14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6

第一节 水和电解质的正常代谢 16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16

二、体液中电解质的成分 16

三、体液的渗透压 17

四、水的平衡 17

五、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18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18

一、脱水 19

二、水中毒 22

三、水肿 23

第三节 钾代谢障碍 31

一、正常钾代谢及钾的生理功能 31

二、低钾血症 32

三、高钾血症 35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 37

一、低镁血症 37

二、高镁血症 39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40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及调节 40

一、酸碱物质的来源 40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41

三、HCO- 3/H2CO3比值及意义 43

第二节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44

一、pH值和[H+] 44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44

三、二氧化碳结合力 45

四、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45

五、缓冲碱 45

六、碱剩余 45

七、阴离子间隙 45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46

一、代谢性酸中毒 47

二、呼吸性酸中毒 50

三、代谢性碱中毒 52

四、呼吸性碱中毒 55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57

一、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57

二、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58

第五节 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的分析和判断 58

一、根据pH值或[H+]的变化判断 58

二、根据病史和原发性失衡判断 58

三、根据“继发性变化”判断 58

第五章 缺氧 60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60

一、氧分压 60

二、氧容量 60

三、氧含量 60

四、氧饱和度 60

五、氧解离曲线 61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 61

一、低张性缺氧 62

二、血液性缺氧 62

三、循环性缺氧 63

四、组织性缺氧 64

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65

一、组织细胞的变化 65

二、呼吸系统的变化 66

三、循环系统的变化 67

四、血液系统的变化 68

五、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69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69

一、基础代谢率 69

二、机体代偿能力 69

第五节 缺氧的防治原则 70

一、消除和治疗缺氧的原因 70

二、吸氧 70

第六章 发热 71

第一节 发热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71

一、发热激活物 71

二、内生致热原 72

三、体温升高的机制 73

第二节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75

一、体温上升期 75

二、高热持续期 75

三、体温下降期 75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76

一、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变化 76

二、发热时机体的生理功能变化 76

第四节 发热的中医学观点 77

一、外感发热 77

二、内伤发热 78

第五节 发热的防治原则 79

一、治疗总则 79

二、个体化处理原则 79

三、中医学的防治原则 80

第七章 应激 81

第一节 概述 81

一、应激的概念 81

二、应激原 82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82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82

二、细胞体液反应 85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89

一、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变化 89

二、应激时机体的功能变化 90

第四节 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性疾病 92

一、全身适应综合征 92

二、应激性溃疡 93

三、应激与心、脑血管疾病 93

四、应激与免疫、风湿性疾病 94

五、应激与老年性痴呆 94

六、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 95

第五节 应激相关疾病的防治原则 95

一、避免应激刺激 95

二、治疗应激损伤 96

三、综合治疗 96

第八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 97

第一节 概述 97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 97

二、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97

三、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97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基本过程 98

一、细胞凋亡的大致过程 98

二、细胞凋亡时形态变化 98

三、细胞凋亡时生化改变 98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99

一、细胞凋亡的双向调节 99

二、细胞凋亡的多信号转导系统 101

三、凋亡发生的基本环节 102

第四节 细胞凋亡与疾病 103

一、凋亡不足相关疾病 103

二、凋亡过度相关疾病 104

三、凋亡过度与不足并存疾病 105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06

第一节 概述 106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概念 106

二、中医学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认识 106

第二节 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06

一、组织损伤 107

二、血管内皮损伤 107

三、血细胞大量破坏 107

四、其他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108

第三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109

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109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109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 109

四、微循环障碍 110

第四节 DIC的分期和分型 110

一、DIC的分期 110

二、DIC的分型 110

第五节 DIC时机体的主要变化 111

一、出血 111

二、休克 112

三、器官功能衰竭 112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13

第六节 DIC的防治原则 113

一、早诊断早防治 113

二、防治原发病 113

三、改善微循环 114

四、中医对DIC的治疗 114

第十章 休克 115

第一节 病因与分类 115

一、休克的病因 115

二、休克的分类 116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与发病机制 117

一、休克Ⅰ期 118

二、休克Ⅱ期 120

三、休克Ⅲ期 121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的变化 122

一、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122

二、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 123

三、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 124

四、休克时重要器官功能的变化 126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128

一、病因学防治 128

二、发病学防治 128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 129

第十一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30

第一节 概述 130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130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 130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 130

一、缺血时间 130

二、侧支循环 131

三、对氧的需求程度 131

四、再灌注的条件 131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31

一、自由基的作用 131

二、钙超载 134

三、白细胞的作用 136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37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37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39

三、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39

四、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40

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40

六、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40

第五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140

一、消除缺血原因,尽早恢复血流 140

二、控制再灌注条件 140

三、改善缺血组织代谢 140

四、清除自由基 141

五、减轻钙超载 141

六、中性粒细胞抑制剂的应用 141

七、细胞保护剂的应用 141

八、中药制剂的应用 142

九、其他 142

第十二章 黄疸 143

第一节 概述 143

一、概念 143

二、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143

第二节 黄疸的分类及发生机制 145

一、黄疸的分类 145

二、黄疸的发生机制 145

第三节 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149

一、梗阻性黄疸的影响 149

二、非酯型胆红素的毒性作用——核黄疸 150

第四节 黄疸的防治原则 150

一、针对病因治疗 150

二、防治胆红素性脑病 150

第十三章 心功能不全 151

第一节 心功能不全的原因、诱因和分类 151

一、心功能不全的原因 151

二、心力衰竭的诱因 152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 153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154

一、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 155

二、心脏代偿反应 155

三、心外代偿反应 156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157

一、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 157

二、心肌的收缩性减弱 159

三、心脏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常 161

四、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不协调 161

第四节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62

一、静脉淤血综合征 162

二、低排出量综合征 164

第五节 心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 165

一、防治基本病因,消除诱因 165

二、改善心脏舒张、收缩功能 165

三、中医药防治原则 166

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 167

第一节 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67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67

二、弥散障碍 169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171

四、解剖分流增加 172

第二节 呼吸功能不全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175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175

二、呼吸系统变化 175

三、循环系统变化 176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177

五、肾功能变化 177

六、胃肠结构和功能变化 178

第三节 呼吸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 178

一、防治原发病 178

二、给氧治疗 178

三、降低PaCO2 178

四、改善内环境及重要脏器功能 179

五、中医药治疗 179

第十五章 肝功能不全 180

第一节 概述 180

一、肝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 180

二、肝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 182

第二节 肝性脑病 185

一、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与分期 185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186

三、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192

四、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192

第三节 肝肾综合征 193

一、肝肾综合征的概念及分类 193

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193

三、肝肾综合征的防治原则 194

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196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不全 196

一、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和分类 196

二、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197

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99

四、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201

五、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 201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201

一、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 202

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 202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203

四、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204

第三节 尿毒症 207

一、尿毒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207

二、尿毒症的发病机制 209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防治原则 210

第十七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12

第一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因与分型 213

一、MODS的病因 213

二、MODS的分型 213

第二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214

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214

二、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 218

三、缺血-再灌注损伤 218

四、高代谢状态 218

五、肠屏障功能损伤及肠道细菌移位 218

第三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功能代谢变化 218

一、肺功能障碍 218

二、肝功能障碍 219

三、肾功能障碍 220

四、胃肠道功能障碍 221

五、心功能障碍 221

六、其他 222

第四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防治原则 222

一、防治原发病 223

二、支持疗法 223

三、发病学治疗 223

四、中医药防治MODS 224

附录 病理生理学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225

主要参考书目 23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