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复方药效工程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药复方药效工程学
  • 张骠,大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3062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05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复方(中药)-药效-临床工程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药复方药效工程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中药复方与药效工程学 1

第一节 中药复方药效工程学的基本内容 1

第二节 研究中药复方药效工程学的目的和意义 3

第三节 我国中药复方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5

第四节 中药复方药效的系统工程研究及展望 8

第五节 中药新药开发的技术要求及政策 11

一、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技术要求 12

二、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 14

三、中药新药质量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求 17

四、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用对照品研究的技术要求 19

五、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 19

六、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技术要求 21

七、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 26

第二章 古文献与中药复方药效的研究 32

第一节 先秦汉晋文献与中药复方药效的研究 32

一、方剂的起源、先秦文献与中药复方药效 32

二、两汉文献与中药复方药效 34

三、两晋南北朝文献与中药复方药效 37

一、唐代文献与中药复方药效 42

第二节 唐宋文献与中药复方药效的研究 42

二、宋代文献与中药复方药效 46

第三节 金元明清文献与中药复方药效的研究 48

一、金元文献与中药复方药效 48

二、明代文献与中药复方药效 53

三、清代文献与中药复方药效 56

第三章 中药复方配伍与药效 62

第一节 中药复方理论与药效 62

一、辨证组方与药效 62

二、君臣佐使与药效 68

三、类方变化与药效 73

第二节 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与药效 77

一、辨病选方与药效 77

二、统计学选方与药效 79

三、药对组方与药效 80

第四章 中药复方成分与药效 84

第一节 概述 84

一、中药复方成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4

二、中药复方成分研究的内容和特点 87

三、中药复方成分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91

二、各类成分的药效 93

第二节 中药复方成分与药效的关系 93

一、成分的分类 93

三、中药复方成分间的量效关系 97

第三节 中药复方成分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02

一、中药复方成分的研究思路 102

二、中药复方成分的研究方法 104

三、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复方成分(有效部位)研究中的应用 110

第四节 影响中药复方成分的因素 112

一、中药药物选材与复方药效 112

二、中药药物炮制与复方药效 120

三、珍稀动物药材替代与复方药效 126

第五节 中药复方成分的相互作用 130

一、中药复方中成分的相互作用 131

二、中药复方与西药合用中成分的相互作用 144

第六节 中药复方的标准化方法 146

一、中药复方中药材的标准化研究 147

二、中药复方成品的质量标准研究 151

第五章 中药复方制剂与药效 157

第一节 概述 157

一、中药复方制剂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157

二、中药复方制剂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9

三、中药复方制剂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160

第二节 中药复方制剂与药效关系 163

一、剂型与药效的关系 163

二、中药传统制剂与药效 165

三、中药现代制剂与药效 166

第三节 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67

一、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思路 167

二、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方法 167

一、剂型的选择 178

第四节 影响中药复方制剂药效的因素 178

二、中药复方制剂中药物、药物炮制和辅料研究 180

三、中药复方制剂提取工艺研究 188

四、中药复方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195

第五节 新技术、新工艺在中药复方制剂研究中的应用 200

一、现行的水醇工艺技术难以独当使命 200

二、以提取物组方是提高中药复方制剂质量的基本方法 200

三、值得借鉴的分离重组 201

四、分离重组是中药研究与开发的新起点 201

第一节 概述 203

一、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和任务 203

第六章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03

二、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特点和方法 205

三、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概况 207

四、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趋势与展望 208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209

一、线性模型 209

二、非线性模型 213

三、隔室分析 217

四、非隔室分析 225

五、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和药动-药效学模型简介 228

第三节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230

一、血药浓度法 231

二、药理效应法 235

三、毒理效应法 240

四、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PK-PD)模型在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243

第四节 中药复方的生物利用度 245

一、概述 245

二、测定方法 246

三、溶出度 251

四、影响中药复方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254

一、概述 266

第五节 中药复方的时辰药代动力学 266

二、药物体内过程的时间节律与临床药物治疗 268

第六节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在中药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273

一、中药药代动力学在一、二类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273

二、中药药代动力学在剂型设计中的应用 277

三、中药药代动力学在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开发中的应用 282

第七章 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86

第一节 概述 286

一、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286

二、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的特点和内容 288

三、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的思路 291

四、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294

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96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296

二、受试药物和阳性对照药物 299

三、给药剂量和途径 300

四、中药复方的毒理学研究 300

第三节 中医“证”的动物模型研究 304

一、中医“证”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04

二、中医“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研究 305

三、常见中医“证”的动物模型 306

第四节 治疗常见病(证)中药复方的药效学研究 312

一、治疗胸痹心痛证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312

二、治疗厥脱证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315

三、治疗高血压病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316

四、治疗支气管哮喘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317

五、治疗中风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319

六、治疗泄泻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322

七、治疗肝炎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323

八、治疗风温肺热证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326

九、治疗痹证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328

十、治疗恶性肿瘤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330

第五节 中药复方的配伍合理性与拆方的药效学研究 332

一、中药复方的配伍合理性及其评价 332

二、中药复方折方的药效学研究 345

第六节 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 354

一、同位素技术在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 354

二、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在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 356

三、免疫学技术在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 358

四、血清药理学在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 361

五、高通量药物筛选在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 364

一、桂枝汤 371

第八章 中药复方现代研究进展 371

二、麻杏石甘汤 376

三、大承气汤 380

四、小柴胡汤 387

五、白虎汤 392

六、黄连解毒汤 395

七、四逆汤 399

八、四君子汤 404

九、补中益气汤 410

十、生脉散 420

十一、四物汤 428

十二、当归补血汤 434

十三、归脾汤 440

十四、六味地黄汤(原名地黄丸) 444

十五、肾气丸(又名金匮肾气丸) 457

十六、玉屏风散 465

十七、安宫牛黄丸 473

十八、血府逐瘀汤 481

十九、补阳还五汤 490

二十、茵陈蒿汤 50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