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卫生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学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272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69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690页
- 主题词:环境卫生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卫生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二、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工作的主要成就 5
三、环境卫生工作与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8
第一节 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态学基础 11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 11
上篇 环境卫生学基本理论 11
一、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 12
二、人类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13
三、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 14
第二节 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17
一、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一般特征 18
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21
一、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 24
第三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24
二、环境污染与致癌 25
三、环境污染与致畸 32
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 34
一、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37
第四节 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方法 37
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 40
二、大气的组成 46
一、大气的结构 46
第二章 大气卫生 46
第一节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46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 47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47
三、大气的物理性状 47
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49
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50
四、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52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53
第三节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53
一、二氧化硫 57
第四节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7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57
二、颗粒物 58
三、氮氧化物 60
四、一氧化碳 61
五、臭氧 62
六、铅 63
八、二?英类 65
七、多环芳烃 65
第五节 大气卫生标准 67
一、污染源的调查 69
第六节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 69
二、污染状况的监测 70
三、人群健康调查 71
二、工艺和防护措施 74
一、规划措施 74
第七节 大气卫生防护措施 74
一、预防性卫生监督 75
第八节 大气卫生监督和管理 75
三、大气污染事故的调查和应急措施 76
二、经常性卫生监督 76
一、降水 78
第一节 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78
第三章 水卫生 78
第二节 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 79
三、地下水 79
二、地表水 79
二、化学性状指标 80
一、物理与感官性状指标 80
三、生物学性状指标 82
第三节 水体的污染与自净 83
四、放射性指标 83
二、各种水体污染特点 84
一、水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 84
三、水体污染的自净及污染物的转归 86
一、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88
第四节 水污染的危害 88
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 89
第五节 供水卫生 91
三、物理性污染的危害 91
二、水质处理 92
一、水源选择 92
三、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 99
四、供水的卫生防护 100
一、水质处理器 101
第六节 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 101
五、高层建筑二次供水中卫生问题 101
二、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 103
一、地表水水质标准 104
第七节 水质标准及污水排放标准 104
三、涉水产品的化学处理剂 104
二、生活饮用水质标准与规范 105
三、其它水质标准 110
第八节 水体卫生防护 111
四、污水排放标准 111
一、工业废水处理和利用 112
三、医院污水的处理 113
二、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利用 113
一、水体污染的调查、监测和监督 114
第九节 水污染的调查、监测和监督 114
二、饮用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 116
三、水污染事故处理 117
第一节 土壤的卫生特征 119
第四章 土壤卫生 119
二、土壤的化学特征 120
一、土壤的物理学特征 120
二、土壤污染的自净 121
一、土壤的污染 121
三、土壤的生物学特征 121
第二节 土壤的污染与自净 121
一、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122
第三节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22
三、农药污染的危害 123
二、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23
一、土壤卫生标准 124
第四节 土壤质量标准和废物排放标准 124
三、废物排放标准 125
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25
一、土壤卫生防护 126
第五节 土壤卫生监督监测与防护 126
二、土壤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 131
一、住宅的卫生学意义 135
第一节 住宅的卫生学意义和要求 135
第五章 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 135
三、住宅卫生研究的主要任务 136
二、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136
二、住宅的卫生规模 137
一、住宅的平面配置 137
第二节 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 137
三、住宅设计的发展方向 139
一、室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140
第三节 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学要求 140
二、小气候的评价指标 141
三、住宅小气候的卫生要求 142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特点 143
第四节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要求 143
二、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危害 145
四、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指标 151
三、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 151
五、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对策 153
一、住宅卫生防护措施 154
第五节 住宅卫生防护措施和监督 154
二、住宅的卫生监督和管理 155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和分类 156
第六节 公共场所卫生 156
二、公共场所对健康的影响及卫生要求 157
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与监督 161
第一节 城市规划卫生 165
第六章 城乡规划卫生 165
一、城市问题与健康城市 166
三、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卫生学意义 167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基础资料 167
五、城市功能分区 168
四、城市人口规模 168
六、居住区规划卫生 169
七、城市绿化 170
八、城市环境噪声 172
九、城市规划的其它卫生问题 173
二、村镇的总体规划 175
一、村镇规划的原则 175
第二节 村镇规划卫生 175
三、村镇规划卫生 176
一、与城乡规划有关的法律法规 177
第三节 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 177
二、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 178
一、化妆品 179
第一节 家用化学品种类与特点 179
第七章 家用化学品卫生 179
二、洗涤剂 180
六、其他 181
五、家用杀虫剂 181
三、粘合剂 181
四、涂料 181
二、家用化学品致皮肤损伤 182
一、家用化学品致个体接触有机物水平增加 182
第二节 家用化学品对健康影响 182
三、家用化学品有毒成分潜在危害 185
第三节 化妆品生理功效评价 186
五、家用化学品误服、误用所致危害 186
四、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危害 186
二、化妆品防晒功效评价 187
一、化妆品对皮肤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 187
三、化妆品保湿功效评价 189
五、护发用品功效评价 190
四、化妆品美白功效评价 190
一、化妆品的法规与管理 191
第四节 家用化学品法规与管理 191
二、家用化学品的法规和管理 196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99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种类 199
第八章 环境质量评价 199
第一节 概述 199
一、污染源的调查评价 200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00
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201
三、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应用 203
四、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关系的调查评价 211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 214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作用 214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214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215
四、环境健康影响评价 217
第一节 危险度评价的基本要素 219
第九章 化学品的健康危险度评价 219
一、危害认定 220
二、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222
三、暴露评价 224
第二节 危险度感知、危险度交流和危险度管理 227
四、危险度特征分析 227
一、危险度感知 228
三、危险度管理 229
二、危险度交流 229
三、暴露-反应关系 230
二、暴露评价 230
第三节 环境化学物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应用——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 230
一、确定大气污染源和排放量 230
四、大气污染所致超死亡数(可避免死亡数)或超患病数(可避免患病数)的估计 231
第一节 环境卫生基准和环境卫生标准 233
第十章 环境卫生标准的研究和制订 233
一、制订原则 235
第二节 制订原则和资料来源 235
二、资料来源 236
一、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卫生限值 238
第三节 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卫生限值和我国国家环境卫生标准 238
二、我国环境卫生标准 241
三、案例介绍 242
上篇 主要参考书 245
第一节 地方性砷中毒 247
第十一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247
中篇 环境相关性疾病 24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48
二、流行病学特征 253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255
四、防制原则和措施 256
第二节 地方性氟中毒 25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58
二、流行病学特征 261
三、临床表现 262
四、防制原则和措施 26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66
第三节 碘缺乏病 266
二、流行病学特征 268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270
四、防制原则和措施 273
一、流行历史和现状 277
第四节 高碘性甲状腺肿 277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278
二、发病机制 278
四、防制原则和措施 27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80
第十二章 痛痛病 280
二、流行病学特征 282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283
四、防制对策 284
第一节 概述 285
第十三章 环境与肿瘤 285
一、化学致癌因素 286
第二节 环境致癌因素 286
二、物理致癌因素 288
三、生物致癌因素 290
四、生活方式与肿瘤 293
第三节 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 296
一、环境因素致癌的遗传机制 299
第四节 环境因素致癌作用机制 299
二、环境因素致癌的非遗传机制 308
第五节 致癌作用的多阶段过程 310
三、演变阶段 311
二、促进阶段 311
一、启动阶段 311
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 313
第六节 个体对致癌因素的易感性 313
三、免疫应答基因与肿瘤易感性 314
二、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 314
四、遗传病与肿瘤易感性 315
第一节 铅中毒 316
第十四章 环境与神经系统疾病 31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17
二、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调查研究结果的影响因素 318
四、防制对策 320
三、临床表现 32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21
第二节 水俣病(甲基汞中毒) 321
二、流行病学概况 322
四、防制对策 323
三、临床表现 32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24
第三节 阿尔茨海黙病 324
二、流行病学特征 326
四、防制对策 327
三、临床表现 32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28
第四节 帕金森病 328
三、临床表现 330
二、流行病学特征 330
四、防制对策 33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33
第一节 中毒性心肌病 333
第十五章 环境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333
三、临床表现 334
二、流行病学特征 33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35
第二节 克山病 335
四、防制措施 335
三、临床表现 337
二、流行病学特征 33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38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 338
四、防制措施 338
三、临床表现 339
二、流行病学特征 339
四、防制措施 34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42
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 342
第十六章 环境与呼吸系统疾病 342
二、临床表现 346
四、防制原则 348
三、流行病学 34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49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49
二、临床表现 351
四、防制原则 352
三、流行病学 352
一、病因和组织学分类 353
第三节 肺癌 353
三、流行病学 356
二、临床表现 356
四、防制原则 357
一、病因 358
第四节 急性呼吸道感染 358
四、防制原则 359
三、流行病学 359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359
二、临床表现 36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60
第五节 军团菌肺炎 360
四、防制原则 361
三、流行病学 361
第十七章 环境与皮肤病 36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64
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 364
二、流行病学特征 366
四、防制对策 367
三、临床表现 36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68
第二节 紫外线与皮肤肿瘤 368
二、流行病学特征 370
三、临床表现 372
四、防制对策 373
第十八章 环境与生殖发育障碍 376
一、概述 377
第一节 生殖生理学与发育生物学 377
二、雄性生殖系统组成、功能及调节 378
三、雌性生殖系统组成、功能及调节 379
一、生殖毒物及生殖毒性 381
第二节 环境生殖发育毒物及健康危害 381
二、发育毒物及发育毒性 382
一、对生殖系统损伤及发育的影响 383
第三节 环境生殖发育毒物的作用机制 383
三、生殖毒理学和发育毒理学及相互关系 383
二、对胎儿整体发育的影响 386
一、多氯联苯与生殖障碍 387
第四节 环境因素与生殖障碍 387
三、铅暴露与生殖障碍 389
二、酒精暴露与生殖障碍 389
四、DDT及其代谢物与生殖障碍 390
五、己烯雌酚与生殖障碍 391
第五节 环境因素与发育障碍 392
一、二?英与发育障碍 393
二、酒精与发育障碍 394
三、吸烟与发育障碍 397
二、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和趋势 401
一、空气中颗粒物健康危害研究的内容 401
下篇 环境卫生学研究方法 401
第十九章 空气中颗粒物毒性研究方法 401
第一节 概述 401
一、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404
第二节 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和成分的分析 404
二、空气中颗粒物成分分析 410
一、概述 414
第三节 空气中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 414
二、颗粒物的呼吸毒理学研究方法 415
三、颗粒物毒作用体外试验研究 416
四、空气中颗粒物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419
二、监测和评价方法 422
一、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422
第二十章 室内装饰及家具污染空气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 422
第一节 室内装饰及家具污染空气及其健康效应 422
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其研究方法 424
一、概念和使用目的 427
第二节 小型环境测试舱的结构和应用 427
二、设备及装置 428
三、样品收集和分析 429
四、实验程序和数据分析 430
五、污染物释放的计算和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推算 431
一、原理和方法 432
第三节 控制暴露人体实验 432
二、健康效应指标及其测量 435
一、水体中致突变物的来源 437
第一节 概述 437
第二十一章 水污染的遗传毒理学研究方法 437
二、遗传毒理学实验的主要内容 439
三、国内外水污染遗传毒理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441
一、水样采集和制备 442
第二节 水污染遗传毒理学研究常用方法 442
二、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 443
三、常用水污染遗传毒性研究方法 445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污染遗传毒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449
一、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453
第一节 电磁辐射的概念 453
第二十二章 电磁辐射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 453
二、射频辐射 454
三、工频电磁场 457
一、辐射源调查 458
第二节 辐射源环境与人群环境调查 458
二、辐射源污染与人群暴露情况调查 460
二、特殊检查 461
一、人体常规检查 461
第三节 人体常规体检与特殊检查 461
一、辐射源及照射参数选择 462
第四节 实验研究方法 462
三、检查结果分析 462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 463
一、电磁辐射危害的认定 464
第五节 电磁辐射危害的评价 464
三、指标的选择与检测 464
四、电磁辐射危害的综合评价 465
三、剂量-反应评定 465
二、电磁辐射接触评价 465
一、DNA损伤的类型和环境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467
第一节 DNA损伤作用及其检测方法 467
第二十三章 环境因素对DNA损伤作用的研究方法 467
二、DNA损伤的主要检测方法 469
一、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方法 471
第二节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及应用 471
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的其他应用研究 474
三、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在环境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476
四、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在人群遗传毒性监测中的应用 477
一、DNA加合物主要检测方法 479
第三节 DNA加合物检测 479
二、32P后标法检测DNA加合物 480
第一节 甲酰胺基嘧啶糖基化酶(FPG)和7,8-二氢-8-羟基鸟嘌呤糖基化酶(OGG-1)修复氧化损伤的分析 483
第二十四章 DNA损伤修复的检测方法 483
一、细胞/组织提取物的制备 484
二、OGG分析 485
三、FPG分析 486
二、提取物制备 488
一、底物DNA制备 488
第二节 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测定 488
第三节 用哺乳动物细胞提取物分析体外碱基切除修复 489
四、ATase活性计算 489
三、ATase活性测定 489
一、DNA底物的构建 490
二、全细胞提取物的制备 491
三、体外修复分析 492
二、质粒DNA的准备及UV-C处理 494
一、微孔板的敏化 494
第四节 体外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细胞提取物中的切除修复 494
五、DNA修复分析 495
四、细胞提取物的准备 495
三、质粒DNA的吸附及微孔板损伤处理 495
第五节 错配修复检测 496
六、化学发光检测 496
二、RFDNA的分离 499
一、病毒DNA分离 499
四、体外修复检测 500
三、异源双链核酸分子的制备与纯化 500
一、人体细胞WI-38程序外DNA合成的检测 501
第六节 程序外DNA合成(UDS)检测 501
二、大鼠肝原代细胞UDS测定 502
三、人淋巴细胞UDS的检测 503
第七节 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宿主细胞重活化实验检测DNA修复 504
五、荧光谱计算 505
四、细胞匀浆 505
一、细胞培养 505
二、质粒扩增 505
三、转染 505
一、环境污染物的致突变性 507
第一节 环境污染物的遗传毒性 507
第二十五章 环境污染物致癌性的实验研究方法 507
三、突变与致癌 508
二、突变与DNA损伤修复 508
一、短期致突变物筛检试验 510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致癌性的检测 510
二、细胞转化 513
三、基因转导技术 515
四、环境污染物应答基因的探查 517
五、非遗传毒性检测 520
六、异常表达蛋白的检测技术 524
第三节 致癌物的动物模型 529
一、概述 529
二、啮齿动物致癌模型的建立 530
三、转基因与基因剔除技术在致癌研究中的应用 532
第四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535
一、概述 535
二、生物学标志 538
第五节 环境污染物致癌性的综合评价 541
一、环境污染物致癌病因 541
二、致癌作用终点(方法)的选择 543
三、环境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终点 545
四、组合原则与综合评价 545
第一节 概述 547
一、神经毒性和神经毒物 547
第二十六章 环境污染物的神经毒性研究方法 547
二、环境污染物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特点 548
第二节 神经毒性研究方法的现状与发展 548
一、神经电生理研究 549
二、神经行为毒理学研究 551
三、分子生物学研究 553
第三节 环境污染物的神经毒性研究的几种方法 554
一、程序控制操作行为测试方法 554
二、环境污染物对人类色觉损伤的测试方法 557
三、环境污染物对神经信号转导系统影响的研究方法 560
一、免疫系统对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 563
第一节 概述 563
二、环境污染物对免疫系统作用的途径 563
第二十七章 环境污染物的免疫毒性研究方法 563
三、环境污染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564
第二节 实验动物免疫毒性研究方法 566
一、啮齿类动物 566
二、其他类动物 571
三、体外免疫抑制研究方法 574
四、未来研究方向 574
第三节 人体免疫毒性研究方法 576
一、概述 576
二、人体免疫功能试验方法 577
三、人体免疫功能检测方案 580
第四节 免疫毒理学实验的质量保证 582
一、良好实验室操作规范 582
二、有效性验证程序 583
第二十八章 环境生殖发育毒性的实验研究方法 585
第一节 生殖发育毒性测试的动物实验方法 586
一、三段生殖发育毒性试验 586
二、多代繁殖试验 590
三、其他测试生殖毒性的整体动物试验 590
第二节 生殖发育毒性动物试验的观察终点及指标 591
一、配偶间共同介导的生殖发育毒性测试终点 591
二、雄性生殖发育毒性观察终点 592
三、雌性生殖发育毒性观察终点 595
第三节 测试生殖发育毒性的体外实验方法 598
一、细胞培养 598
二、器官培养 599
三、哺乳动物全胚培养 600
四、外来化合物对生殖细胞DNA的损伤及检测 602
五、生殖毒物体外受体结合试验 603
二、基因芯片技术的运用 604
一、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 604
三、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应用 604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殖发育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604
第五节 生殖发育毒性危险度评价 605
第一节 毒理基因组学在环境卫生中的应用 609
一、毒理基因组学简介 609
第二十九章 基因组技术及DNA芯片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应用 609
二、微阵列(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制作技术 610
三、毒理基因组学应用进展 613
第二节 蛋白组学在环境卫生中的应用 616
一、蛋白组学基本概念 616
二、蛋白组学的研究技术方法 618
三、蛋白组学技术在环境卫生研究中的应用 623
附录 626
附录1 饮用水源水中有害物质的限值 626
附录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GB 3838-2002 627
表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627
表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628
表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 628
附录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摘录)GB 5749-85与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摘录)卫法监发2001 630
附录4 海水水质标准(摘录)GB 3097-1997 634
附录5 地下水质量标准(摘录)GB/T14848-93 636
附录6 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638
附录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摘录)GB 8978-1996 639
附录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641
附录9 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GB 3096-93) 642
附录10 Internet上的环境卫生信息资源 644
中英文索引 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