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全科医生实用手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新编全科医生实用手册
  • 彭旭光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5482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58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794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全科医生实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全科医生概论 1

第一章 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和全科医生概述 1

一 全科医学概述 1

二 全科医疗概述 3

三 全科医生概况 6

第二章 全科医生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 8

一 全科医生的工作职责 8

二 全科医生的工作方法 9

第三章 全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和管理 13

一 全科医疗机构的设置 13

二 全科医疗机构的管理 14

附:个人健康档案 19

第四章 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20

一 全科医生的临床工作与人文工作环境特点 20

二 全科医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21

三 全科医生的临床专业素质培养 22

四 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素质培养 23

第二篇 预防保健技术 28

第一章 环境卫生 28

一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28

二 防止环境污染的基本措施 28

三 环境消毒 29

四 住宅建筑的卫生要求 30

五 除害技术 31

六 粪便处理 34

第二章 饮水卫生 35

一 经水传播的疾病 35

二 饮用水的卫生要求和评价 35

三 饮用水水源的选择和水源卫生防护 35

四 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 36

五 农村自来水站建设与管理 38

六 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与监督 38

第三章 临床营养学 39

一 营养概论 39

二 营养缺乏与疾病 40

三 营养过剩与疾病 41

四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41

五 常见疾病的营养 42

第四章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50

一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概念 50

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 51

三 职业性病损 51

(一)职业病 51

(二)工伤 53

(三)工作有关疾病 54

四 常见职业病防治 54

第五章 心理卫生 61

一 心理卫生概述 61

(一)心理现象 61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62

二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63

(一)心理咨询 63

(二)心理治疗 66

三 应激与心身健康 70

(一)应激 70

(二)应激与身心疾病 71

第六章 儿童保健 73

一 小儿生长发育各期保健要点 73

二 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77

三 小儿营养与喂养 78

四 计划免疫 80

五 小儿体格锻炼 83

六 儿童早期发展 83

第七章 妇女保健 84

一 女童保健 84

二 少女保健(女性青春期保健) 88

三 婚前保健 94

四 孕前保健 96

五 孕产期保健 98

六 更年期保健 103

七 妇科病普查普治 110

第八章 老年保健 111

一 老年期各系统的变化 112

二 老年人的心理 113

三 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及合理的生活方式 115

四 老年慢性病疗养与康复指导 116

第九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21

一 概述 121

二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 123

三 健康教育的理论 125

四 健康教育的内容 128

五 健康教育的计划,实施与评价 132

第十章 物理治疗及康复技术 134

一 物理治疗 134

二 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 136

第十一章 社区常用卫生统计方法 138

一 常用的基本统计方法 138

二 常用统计指标 145

三 统计表与统计图 149

第三篇 基本诊疗技术 154

第一章 常用诊疗操作技术 154

一 胸膜腔穿刺术 154

二 腹腔穿刺术 155

三 心包腔穿刺术 156

四 腰椎穿刺术 157

五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158

六 肝穿刺抽脓术 159

七 直肠指检 159

第二章 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160

一 生命四大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 160

二 注射法 165

三 常用的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169

四 静脉输液 171

五 导尿术 177

六 胃管放置法、鼻饲法 179

七 洗胃法 182

八 灌肠法 185

九 肛管排气法 189

十 口腔护理 189

十一 雾化吸入疗法 190

十二 氧气吸入疗法 191

十三 吸痰法 192

十四 冷热疗法 193

十五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196

第三章 常用急救技术 197

一 人工呼吸法 197

二 胸外心脏按压法 198

三 动脉穿刺术 198

四 气管切开术 199

五 止血术 199

六 包扎术 201

七 固定术 202

八 病员搬运与转送 203

九 火器伤的急救 205

第四章 计划生育 206

一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06

二 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工作内容 206

三 避孕 207

四 绝育术 213

五 人工终止妊娠 214

(一)人工流产术 214

(二)药物流产 217

第五章 毒品的危害与预防 218

一 毒品及其种类 218

二 毒品的危害 220

三 毒品三级预防 222

第六章 临床心电图及超声波 224

一 临床心电图 224

(一)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224

(二)心房、心室肥大 225

(三)心肌缺血 226

(四)心肌梗死 226

(五)心律失常 227

二 超声检查与临床应用 230

(一)超声检查概述 230

(二)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230

第七章 医学影像学基础及临床意义 234

一 X线透视检查 234

二 X线摄影检查 234

三 X线造影检查 235

四 CT检查及临床意义 238

五 磁共振成像检查及临床意义 239

六 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 241

七 影像学技术综合利用与合理选择 242

八 核医学在临床的应用 242

第四篇 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健康指导第一章 病史及体格检查 244

第二章 常见症状的病因与鉴别诊断 253

一 发热 253

二 头痛 255

三 胸痛 256

四 腹痛 257

五 咳嗽与咳痰 258

六 恶心与呕吐 260

七 水肿 260

八 呼吸困难 262

九 腹泻与便秘 263

十 呕血与便血 264

十一 黄疸 266

十二 血尿 267

十三 眩晕 268

第三章 急重症救治 269

一 休克 269

二 心跳骤停 270

三 昏迷 271

四 大咯血 273

五 惊厥 274

六 上消化道大出血 275

七 触电与雷击 276

八 烧伤 277

九 溺水 278

十 猝死 279

十一 急性尿潴留 279

第四章 急性中毒 280

一 急性中毒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280

二 常见中毒的诊断和防治 282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 282

(二)灭鼠药中毒 283

(三)一氧化碳中毒 285

(四)急性酒精中毒 285

(五)毒蛇咬伤 286

(六)毒蕈中毒 287

(七)发芽马铃薯中毒 288

(八)亚硝酸盐中毒 288

(九)四季豆中毒 288

(十)荔枝病 289

第五章 感染性疾病及地方病 290

一 病毒感染性疾病 290

(一)流行性感冒 290

(二)麻疹 290

(三)水痘 291

(四)风疹 292

(五)流行性腮腺炎 292

(六)病毒性肝炎 293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296

(八)脊髓灰质炎 297

(九)狂犬病 298

(十)流行性出血热 299

(十一)艾滋病 300

(十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01

(十三)手足口病 302

(十四)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03

(十五)甲型H1N1流感 303

(十六)登革热 304

二 细菌感染性疾病 305

(一)伤寒和副伤寒 305

(二)霍乱 306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 307

(四)细菌性痢疾 308

(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09

(六)布氏杆菌病 309

(七)鼠疫 310

(八)白喉 311

(九)猩红热 312

(十)结核病 312

(十一)麻风 313

三 立克次体感染性疾病 314

恙虫病 314

四 螺旋体感染性疾病 315

钩端螺旋体病 315

五 原虫感染性疾病 316

(一)阿米巴痢疾 316

(二)疟疾 317

六 蠕虫感染性疾病 317

(一)日本血吸虫病 317

(二)蛔虫病 318

(三)钩虫病 319

(四)旋毛虫病 319

(五)肠绦虫病 320

(六)囊虫病 321

附:法定传染病分类 321

第六章 内科疾病 322

一 呼吸系统疾病 322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22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322

(三)慢性支气管炎 323

(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24

(五)支气管哮喘 324

(六)支气管扩张症 326

(七)肺炎 327

(八)肺脓肿 328

(九)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28

(十)自发性气胸 329

(十一)胸腔积液 330

(十二)呼吸衰竭 330

(十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331

二 循环系统疾病 332

(一)心力衰竭 332

(二)心脏瓣膜病 334

(三)高血压病 335

(四)心律失常 338

(五)冠心病 343

(六)心肌疾病 347

(七)心包炎 348

(八)感染性心内膜炎 350

(九)病毒性心肌炎 351

三 消化系统疾病 352

(一)反流性食管炎 352

(二)急性胃炎 353

(三)慢性胃炎 354

(四)消化性溃疡 355

(五)溃疡性结肠炎 356

(六)肝硬化 357

(七)急性胰腺炎 358

(八)肝性脑病 359

四 泌尿系统疾病 359

(一)慢性肾小球肾炎 359

(二)肾病综合征 360

(三)肾盂肾炎 361

(四)慢性肾功能衰竭 363

五 血液系统疾病 364

(一)缺铁性贫血 364

(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65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366

(四)溶血性贫血 367

(五)急性白血病 368

(六)过敏性紫癜 369

(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70

(八)淋巴瘤 371

六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372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372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73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74

(四)糖尿病 375

(五)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 377

(六)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378

(七)肥胖症 379

(八)骨质疏松综合征 380

七 风湿性疾病 380

(一)概论 380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381

(三)类风湿关节炎 384

(四)干燥综合征 385

(五)系统性硬化 387

(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387

(七)系统性血管炎 388

(八)强直性脊柱炎 388

八 神经系统疾病 389

(一)三叉神经痛 389

(二)面神经炎 390

(三)坐骨神经痛 391

(四)多发性神经炎 392

(五)急性脊髓炎 392

(六)脑出血 393

(七)蛛网膜下腔出血 394

(八)脑血栓形成 395

(九)脑栓塞 396

(十)癫痫 397

(十一)偏头痛 398

(十二)重症肌无力 399

(十三)帕金森病 400

(十四)痴呆 401

九 精神疾病 402

(一)神经衰弱 402

(二)抑郁症 403

(三)焦虑症 403

(四)癔症 404

(五)精神分裂症 405

第七章 儿科疾病 407

一 新生儿疾病 407

(一)新生儿疾病的特点 407

(二)新生儿窒息 407

(三)新生儿败血症 408

(四)新生儿破伤风 409

(五)新生儿黄疸 410

(六)新生儿硬肿症 411

(七)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412

二 小儿常见疾病 413

(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413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414

(三)营养不良 414

(四)婴幼儿腹泻 415

(五)小儿液体疗法 416

(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18

(七)急性支气管炎 418

(八)支气管肺炎 419

(九)风湿热 420

(十)先天性心脏病 421

(十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421

(十二)急性肾小球肾炎 422

第八章 外科疾病 424

一 外科基础知识及技术 424

(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424

(二)无菌技术 431

(三)换药 432

(四)脓肿切开 432

(五)腋臭切除术 433

(六)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 433

(七)清创术 434

(八)封闭治疗 434

二 外科感染 435

(一)疖 435

(二)痈 436

(三)急性蜂窝织炎 436

(四)丹毒 437

(五)手部感染 438

(六)特异性感染 440

(七)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 443

(八)乳腺小叶增生 444

三 急腹症 444

(一)急性腹膜炎 444

(二)急性阑尾炎 445

(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446

(四)急性胆囊炎 448

(五)胆石症 449

(六)胆道蛔虫症 450

(七)肠梗阻 451

(八)腹外疝 455

四 肛管直肠疾病 459

(一)痔 459

(二)肛裂 461

(三)肛瘘 462

(四)肛周脓肿 463

(五)直肠脱垂 464

五 周围血管疾病 465

(一)下肢静脉曲张 465

(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67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68

六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470

(一)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470

(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475

(三)泌尿系结石 476

(四)多囊肾 478

(五)睾丸下降不全 479

(六)睾丸鞘膜积液 480

(七)精索静脉曲张 480

(八)包茎和包皮过长 481

七 损伤 481

(一)软组织损伤 481

(二)颅脑损伤 482

(三)胸部损伤 485

(四)腹部损伤 488

(五)骨与关节损伤 489

第九章 妇产科疾病 493

一 生理产科 493

(一)妊娠诊断 493

(二)孕期检查与孕期卫生 493

(三)正常分娩经过及处理 494

二 病理妊娠 496

(一)自然流产 496

(二)早产 498

(三)妊娠期高血压病 498

(四)前置胎盘 500

(五)胎盘早剥 501

(六)羊水过多 501

(七)多胎妊娠 502

(八)过期妊娠 503

(九)妊娠剧吐 503

三 妊娠合并症 504

(一)妊娠合并心脏病 504

(二)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505

(三)妊娠合并糖尿病 505

四 异常分娩 506

(一)产力异常 506

(二)产道异常 506

(三)胎位异常 506

(四)胎儿发育异常 507

五 分娩期并发症 507

(一)子宫破裂 507

(二)产后出血 508

(三)羊水栓塞 508

(四)胎儿窘迫 509

(五)脐带异常 509

(六)产褥感染 509

六 妇科疾病 510

(一)外阴及阴道炎 510

(二)宫颈炎 514

(三)盆腔炎 515

(四)异位妊娠 516

(五)葡萄胎 517

(六)子宫肌瘤 518

(七)卵巢囊肿 519

(八)经前期综合征 519

(九)痛经 520

(十)闭经 520

(十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521

(十二)子宫内膜异位症 522

(十三)子宫脱垂 523

(十四)尿瘘 524

(十五)不孕症 524

第十章 眼科疾病 525

一 眼睑、泪器疾病 525

(一)睑缘炎 525

(二)睑腺炎(麦粒肿) 526

(三)泪囊炎 526

(四)泪道狭窄或阻塞 527

(五)睑内翻与倒睫 528

(六)睑外翻 528

二 结膜疾病 529

(一)沙眼 529

(二)细菌性结膜炎 530

(三)流行性角结膜炎 531

(四)翼状胬肉 532

三 角膜疾病 533

(一)细菌性角膜炎 533

(二)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533

(三)真菌性角膜炎 534

四 巩膜炎 535

五 虹膜睫状体炎 536

六 白内障 536

七 青光眼 537

八 视网膜病 539

(一)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539

(二)视网膜脱离 539

九 视神经病 540

(一)球后视神经炎 540

(二)视神经萎缩 541

十 眼外伤 541

(一)眼球穿通伤 541

(二)眼内异物 542

十一 屈光不正与调节 542

(一)近视眼 543

(二)远视眼 543

(三)散光 544

(四)老视 544

十二 斜视与弱视 544

(一)斜视 544

(二)弱视 547

十三 视力障碍的鉴别诊断 547

(一)急性视力下降 547

(二)慢性视力下降 548

第十一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 548

一 耳部疾病 548

(一)外耳道耵聍栓塞 548

(二)分泌性中耳炎 548

(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549

(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549

(五)梅尼埃病 550

(六)聋哑症 551

二 鼻部疾病 551

(一)急性鼻炎 551

(二)慢性鼻炎 552

(三)过敏性鼻炎 552

(四)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553

(五)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554

(六)鼻息肉 555

(七)鼻出血 555

(八)鼻中隔偏曲 556

三 咽部疾病 556

(一)急性咽炎 556

(二)慢性咽炎 557

(三)急性扁桃体炎 558

(四)慢性扁桃体炎 559

(五)咽后脓肿 559

四 喉部疾病 560

(一)急性喉炎 560

(二)慢性喉炎 561

(三)喉阻塞 561

五 气管食管疾病 562

(一)气管、支气管异物 562

(二)食管异物 563

第十二章 口腔科疾病 564

一 口腔卫生保健及口腔疾病的预防 564

(一)口腔卫生保健 564

(二)口腔疾病的预防 565

二 口腔颌面部检查 565

(一)一般检查 566

(二)辅助检查 567

三 龋病 567

四 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568

五 根尖周炎 569

(一)急性根尖周炎 569

(二)慢性根尖周炎 569

六 牙周组织病 569

(一)牙龈病 569

(二)牙周病 571

七 口腔黏膜病 571

(一)口疮 571

(二)创伤性溃疡 572

(三)口腔念珠菌病 572

(四)扁平苔藓 573

(五)口腔黏膜白斑病 573

八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574

九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575

十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575

十一 化脓性腮腺炎 576

十二 口腔颌面部损伤 576

(一)软组织损伤 577

(二)牙和牙槽骨损伤 577

(三)颌骨骨折 578

十三 口腔颌面部肿瘤 578

十四 拔牙术 579

第十三章 皮肤疾病 583

一 脓疱疮 583

二 头癣 584

三 体股癣 585

四 手足癣 586

五 甲癣 587

六 疥疮 588

七 湿疹 589

八 接触性皮炎 590

九 神经性皮炎 591

十 药疹 592

十一 化妆品皮炎 595

十二 稻田皮炎 595

十三 荨麻疹 596

十四 冻疮 598

十五 手足皲裂 599

十六 鸡眼与胼胝 600

十七 银屑病 601

十八 脂溢性皮炎 603

十九 斑秃 604

二十 白癜风 605

二十一 黄褐斑 606

二十二 盘状红斑狼疮 607

第十四章 肿瘤 608

一 鼻咽癌 608

二 肺癌 608

三 乳腺癌 609

四 食管癌 610

五 胃癌 611

六 原发性肝癌 611

七 大肠癌 612

八 子宫颈癌 613

九 膀胱癌 614

十 前列腺癌 615

十一 骨肿瘤 615

第五篇 常用中成药及实用技术 617

第一章 常用中成药 617

第二章 中医常用技术 637

一 针灸 637

(一)腧穴 637

(二)针刺法 642

(三)灸法 646

二 其他疗法 647

(一)拔罐法 647

(二)刮痧疗法 649

附录篇 652

常用药物的用途与用法、用量、主要不良反应 652

临床合理用药 672

临床常用检验参考值 674

其他参考表 685

相关法律法规 686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68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69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7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7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74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75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