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姜凤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560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43页
- 文件大小:2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病原微生物-医学院校-教材;医药学:免疫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免疫学基础概述 1
二、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2
三、人体寄生虫学概述 3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第一章 抗原 5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与分类 5
一、抗原的概念 5
二、抗原的分类 5
第二节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6
一、异物性 6
二、一定的理化性状 6
三、宿主因素与免疫方式 7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 7
一、抗原决定簇 7
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8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8
一、异种抗原 8
二、同种异型抗原 9
三、自身抗原 9
四、变应原 10
五、肿瘤抗原 10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11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11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11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12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13
第二节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13
一、结合抗原 14
二、激活补体 14
三、结合Fc受体 14
四、通过胎盘和黏膜 14
第三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14
一、IgG 14
二、IgM 15
三、IgA 15
四、IgD 16
五、IgE 16
第四节 抗体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17
第三章 补体系统 18
第一节 概述 18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18
二、补体的理化性质 19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19
一、经典激活途径 19
二、旁路激活途径 20
三、MBL激活途径 21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22
一、溶菌、溶细胞作用 22
二、调理作用 22
三、介导炎症反应 22
四、清除免疫复合物 22
五、免疫调节作用 22
第四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分子 23
第一节 HLA复合体的结构及遗传特征 23
一、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 24
二、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24
第二节 HLA分子的分布、结构与功能 25
一、HLA分子的分布 25
二、HLA分子的结构 25
三、HLA分子的功能 26
第三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27
一、HLA与器官移植 27
二、HLA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 27
三、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28
四、HLA与法医学的关系 28
第五章 免疫系统 29
第一节 免疫器官 29
一、中枢免疫器官 30
二、外周免疫器官 31
第二节 免疫细胞 32
一、淋巴细胞 32
二、抗原呈递细胞 36
三、其他免疫相关细胞 37
第三节 细胞因子 37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及作用 37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39
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40
第六章 免疫应答 41
第一节 概述 41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 41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 41
三、免疫应答的场所 41
四、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42
五、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 42
第二节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43
一、抗原呈递与识别阶段 43
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43
三、效应阶段 44
第三节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45
一、B淋巴细胞对TD-Ag的免疫应答 45
二、B淋巴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46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 46
第七章 超敏反应 48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48
一、参与反应的物质 48
二、发生机制 50
三、临床常见疾病 51
四、防治原则 51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52
一、发生机制 52
二、临床常见疾病 53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54
一、发生机制 54
二、临床常见疾病 55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55
一、发生机制 55
二、临床常见疾病 56
第八章 免疫学应用 58
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 58
一、人工免疫概述 58
二、人工主动免疫 59
三、人工被动免疫 61
四、过继免疫 62
五、免疫调节剂 62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62
一、抗原抗体的检测 63
二、细胞免疫测定 66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章 细菌的基本特性 67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67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67
二、细菌的结构 69
三、细菌的形态检查方法 74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75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75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76
三、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77
四、细菌的人工培养 78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81
一、细菌的变异现象 81
二、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82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83
四、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 85
第十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87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87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87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88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89
一、基本概念 89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90
三、化学消毒灭菌法 91
第十一章 细菌的致病性及其感染与免疫 93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93
一、细菌的毒力 93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 97
三、细菌的侵入途径 97
第二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98
一、固有免疫 98
二、适应性免疫 99
三、抗菌免疫的特点 99
第三节 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100
一、感染的来源 100
二、感染的类型 100
第四节 医院感染 101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分类 102
二、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及特点 102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103
四、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03
五、医院感染的预防 104
第十二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05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105
一、细菌学诊断 105
二、血清学诊断 106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106
一、细菌感染的预防 106
二、细菌感染的治疗 107
第十三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108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108
一、生物学性状 108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09
三、微生物学检查 111
四、防治原则 111
第二节 脑膜炎奈瑟菌 112
一、生物学性状 112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12
三、微生物学检查 113
四、防治原则 113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113
一、生物学性状 11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14
三、微生物学检查 114
四、防治原则 114
第四节 肺炎支原体 115
一、生物学性状 115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15
三、微生物学检查 116
四、防治原则 116
第五节 其他细菌 116
一、百日咳鲍特菌 116
二、流感嗜血杆菌 117
三、白喉棒状杆菌 118
第十四章 消化道感染细菌 120
第一节 肠杆菌科 120
一、埃希菌属 120
二、志贺菌属 122
三、沙门菌属 123
第二节 弧菌属 125
一、霍乱弧菌 125
二、副溶血性弧菌 126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 126
第四节 肉毒梭菌 126
第十五章 创伤感染细菌 128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128
一、生物学性状 128
二、致病性 129
三、微生物学检查 130
四、防治原则 130
第二节 链球菌属 131
一、生物学性状 131
二、致病性 132
三、微生物学检查 133
四、防治原则 133
第三节 破伤风梭菌 133
一、生物学性状 133
二、致病性 133
三、防治原则 134
第四节 其他细菌 134
一、铜绿假单胞菌 134
二、无芽胞厌氧菌 135
三、放线菌属 136
第十六章 性传播细菌 137
第一节 淋病奈瑟菌 137
一、生物学性状 137
二、致病性 137
三、微生物学检查 138
四、防治原则 138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138
一、生物学性状 138
二、致病性 138
三、微生物学检查 139
四、防治原则 139
第三节 其他细菌 139
一、衣原体 139
二、溶脲脲原体 140
第十七章 动物源性细菌 142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142
一、生物学性状 142
二、致病性 142
三、微生物学检查 143
四、防治原则 143
第二节 其他细菌 143
一、立克次体 143
二、炭疽芽胞杆菌 144
三、布鲁菌属 145
四、鼠疫耶尔森菌 146
第十八章 病毒学总论 147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 147
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147
二、病毒的增殖 149
三、外界环境对病毒的影响 151
四、病毒的变异 152
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52
一、病毒的感染 152
二、抗病毒免疫 154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55
一、病毒感染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原则 155
二、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155
三、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156
第十九章 呼吸道病毒 158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158
一、生物学性状 15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60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160
第二节 麻疹病毒 161
一、生物学性状 161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61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161
第三节 腮腺炎病毒 162
一、生物学性状 162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62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162
第四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162
一、风疹病毒 162
二、冠状病毒 163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 163
第二十章 消化道感染病毒 164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164
一、生物学性状 164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64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165
第二节 其他消化道感染病毒 166
一、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 166
二、轮状病毒 167
第二十一章 肝炎病毒 168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168
一、生物学性状 168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69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169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170
一、生物学性状 170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72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173
第三节 其他肝炎病毒 174
一、丙型肝炎病毒 174
二、丁型肝炎病毒 175
三、戊型肝炎病毒 175
四、肝炎相关病毒 175
第二十二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77
一、生物学性状 177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78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179
第二十三章 其他病毒和朊粒 181
第一节 虫媒病毒 181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81
二、登革病毒 182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 182
一、汉坦病毒 182
二、新疆出血热病毒 183
第三节 疱疹病毒 183
一、单纯疱疹病毒 183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184
三、人巨细胞病毒 185
四、EB病毒 185
第四节 狂犬病病毒 186
一、生物学性状 186
二、致病性 187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187
第五节 人乳头瘤病毒 188
第六节 朊粒 188
第二十四章 真菌 190
第一节 概述 190
一、生物学性状 190
二、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191
三、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 192
四、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192
第二节 常见病原性真菌 193
一、浅部感染真菌 193
二、深部感染真菌 193
第三篇 人体寄生虫学第二十五章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 197
一、寄生现象、寄生虫、宿主及生活史 197
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198
三、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199
第二十六章 医学蠕虫 202
第一节 线虫 202
一、似蚓蛔线虫 202
二、毛首鞭形线虫 204
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205
四、蠕形住肠线虫 207
五、丝虫 208
六、旋毛形线虫 209
七、线虫的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210
第二节 吸虫 211
一、华支睾吸虫 211
二、布氏姜片吸虫 213
三、卫氏并殖吸虫 214
四、斯氏狸殖吸虫 215
五、日本血吸虫 215
六、吸虫的寄生虫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218
第三节 绦虫 218
一、链状带绦虫 218
二、肥胖带绦虫 220
三、细粒棘球绦虫 221
四、绦虫的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223
第二十七章 医学原虫 225
第一节 叶足虫 225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225
二、其他致病性和非致病性阿米巴 227
第二节 鞭毛虫 228
一、阴道毛滴虫 228
二、蓝氏贾第鞭毛虫 229
三、杜氏利什曼原虫 230
第三节 孢子虫 231
一、疟原虫 231
二、刚地弓形虫 234
附录一 医学节肢动物 236
附录二 专业英文词汇 238
参考文献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