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何晓顺,朱晓峰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3594737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303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器官移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发展回顾与展望 1
第一节 历史回顾 1
一、动物实验 2
二、临床研究 2
三、中国多器官移植和联合器官移植的发展简史 3
(一)多器官移植 3
(二)胰肾联合移植 3
(三)肝肾联合移植 4
(四)心肺联合移植 4
(五)肝小肠联合移植 4
第二节 临床现状 4
一、肝小肠联合移植和多器官移植 4
二、胰肾联合移植 5
三、肝肾联合移植 5
四、心肺联合移植 5
第三节 问题与展望 6
一、供体短缺 6
二、移植排斥与免疫耐受 7
三、多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7
四、展望 7
第二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应用解剖 10
第一节 肝的胚胎发育与移植解剖 10
一、肝的胚胎发育 10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 10
(二)肝的胚胎发育 11
(三)胆囊的组织发生 11
二、肝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11
(一)肝的形态 11
(二)肝的位置、毗邻 12
(三)肝的韧带和间隙 12
(四)肝门和肝蒂 13
三、肝的分叶及分段 15
(一)肝内划区的标志 15
(二)肝的分区 15
四、肝的血管 17
(一)肝动脉及其分支 17
(二)肝门静脉的位置、组成特点及其分支 21
(三)肝的静脉 23
五、肝胆管系统 25
(一)肝内胆管 26
(二)肝外胆管 26
(三)胆囊及肝外胆管的血管 27
六、下腔静脉 28
第二节 胰腺的移植解剖 28
一、胰的位置、分部及毗邻 28
(一)胰头 29
(二)胰颈或胰切迹 29
(三)胰体 29
(四)胰尾 30
二、胰管 30
三、胰的血管 30
(一)胰的动脉 30
(二)胰的静脉 32
(三)胰腺移植时应注意的问题 32
四、胰腺移植的受区解剖 33
五、关于胎胰的移植解剖 33
(一)胎胰具有内分泌作用 33
(二)胎胰移植的供体解剖 33
(三)胎胰移植的受区解剖 33
第三节 小肠的移植解剖 34
一、小肠的分部 34
(一)位置 34
(二)形态结构 34
(三)肠管壁的构造 34
二、小肠系膜 35
三、小肠的血液供应 35
(一)小肠的动脉 35
(二)小肠的静脉 36
四、小肠移植的供体解剖 36
五、小肠移植的受区解剖 37
六、小肠移植的有关解剖结构测量 37
第四节 肾脏的移植解剖 38
一、肾移植供体的应用解剖 38
(一)肾的外形 38
(二)位置和体表投影 38
(三)毗邻关系 38
(四)肾的血管 39
(五)输尿管 41
(六)供肾的切取 42
二、肾移植的受区解剖 42
三、关于胎儿和婴幼儿供体肾的解剖 43
第五节 心脏的移植解剖 44
一、心脏的外形 44
(一)心脏的位置 44
(二)心脏的表面解剖 44
(三)出入心脏的大血管 45
二、心脏的内部结构 46
(一)心脏的腔室 46
(二)心脏的支架 47
三、心脏的血管 48
(一)冠状动脉 48
(二)心脏的静脉 49
四、心脏的神经 49
(一)心脏的运动神经 49
(二)心脏的传导系统 50
五、心包 50
(一)心包的位置与毗邻 50
(二)心包窦 50
(三)心包的固定装置 51
(四)心包的血管、神经 51
第六节 肺的移植解剖 51
一、肺 51
(一)肺的形态 51
(二)肺的位置和分叶 52
(三)肺门与肺根 53
(四)支气管在肺内的分支 53
(五)肺与支气管的血管 53
二、气管和肺外支气管 55
(一)气管 55
(二)气管杈与肺外支气管 55
第三章 移植器官生理、代谢及功能监测 57
第一节 肝脏和胰腺的生理、代谢及功能检测 57
一、肝脏的生理、代谢及功能检测 57
(一)肝脏的生理、代谢 57
(二)肝脏的功能监测 59
二、胰腺的生理、代谢及功能检测 61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61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61
(三)胰岛的内分泌功能 63
(四)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检测 64
第二节 肾脏的生理、代谢及功能检测 64
一、肾脏的生理、代谢 64
(一)肾脏解剖与血液供应 65
(二)肾脏的生理 66
(三)肾脏的代谢 67
二、肾脏的功能监测 68
(一)尿液检查 68
(二)肾功能检查 68
第三节 心脏和肺的生理、代谢及功能监测 69
一、心脏的生理、代谢 69
(一)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70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70
(三)心脏的泵血功能 71
(四)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 73
二、肺的生理、代谢 74
(一)肺泡 74
(二)肺通气原理 74
(三)肺通气的阻力 75
(四)肺换气 75
(五)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76
三、心脏和肺的功能监测 76
(一)心脏的功能监测 76
(二)肺的功能监测 78
第四章 移植免疫 82
第一节 移植的免疫学基础 82
一、免疫反应 82
(一)固有免疫应答 82
(二)适应性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83
二、免疫调节 84
(一)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85
(二)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85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 86
三、免疫耐受 86
(一)免疫耐受的形成及机制 86
(二)免疫耐受的建立 87
第二节 排斥反应 88
一、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 88
(一)移植抗原 88
(二)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细胞学基础 89
(三)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 90
二、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效应机制 90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90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91
第三节 组织配型 92
一、红细胞血型抗原 92
二、HLA分型 92
(一)HLA分型的意义 92
(二)HLA分型方法 93
三、群体反应性抗体 94
四、供-受者交叉配型 94
五、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型别鉴定 95
第四节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免疫特点 95
一、肝脏在联合器官移植中的免疫保护作用 95
二、肾胰联合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96
三、心肺联合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96
四、联合小肠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 96
五、联合脾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 97
第五节 免疫抑制剂 97
一、化学类免疫抑制剂 97
(一)糖皮质激素 97
(二)环孢素A 98
(三)FK506 98
(四)雷帕霉素 98
(五)麦考酚酸酯 98
(六)硫唑嘌呤和环磷酰胺 99
二、生物制剂 99
三、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99
第五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病理学 100
第一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病理学 100
一、移植心脏病理学 100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101
(二)移植心脏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101
(三)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102
(四)移植心“Quilty效应”/心内膜下炎性浸润 106
(五)感染 107
(六)移植心脏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变化 107
二、移植肺病理学 108
(一)供肺预存性/携带性病变 109
(二)移植肺保存性损伤 109
(三)移植肺排斥反应 110
(四)肺移植后感染的病理学变化 112
第二节 胰肾联合移植病理学 115
一、肾移植病理学 115
(一)供肾携带性或预存性病变 115
(二)急性肾小管坏死 115
(三)排斥反应 117
(四)环孢素A肾毒性损伤 119
(五)急性间质性肾炎 120
(六)复发性肾病及新发性肾病 121
(七)其他病变 121
(八)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活检病理学诊断标准 121
二、胰腺移植病理学 123
(一)移植胰腺血管栓塞 123
(二)移植胰腺排斥反应 124
(三)移植胰腺胰腺炎 127
(四)胰腺移植后淋巴组织异常增生 128
(五)移植胰腺胰岛炎与糖尿病复发 128
第三节 肝小肠联合移植病理学 128
一、肝移植病理学 128
(一)移植肝排斥反应 128
(二)移植肝其他的病理学变化 133
二、小肠移植病理学 134
(一)移植小肠的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 134
(二)移植小肠的排斥反应 135
(三)小肠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138
(四)小肠移植后淋巴组织异常增生 139
(五)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139
第六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143
第一节 肝肾联合移植 143
一、术式介绍 143
二、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 145
(一)减少术中出血 145
(二)胆管梗阻 145
(三)术后支持治疗 145
第二节 肝小肠联合移植 146
一、肝小肠联合移植的免疫学问题 146
二、肝小肠联合移植的手术方法 146
(一)整块肝小肠联合移植 146
(二)小肠-辅助肝联合移植 148
第三节 腹部器官簇移植 150
一、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技术发展 150
二、供体手术 150
三、器官簇修整 151
四、受体手术 151
第四节 心肺联合移植 152
一、供体手术 152
二、受体手术 152
第五节 胰肾联合移植 153
一、手术方式 153
二、胰腺内分泌引流方式 156
三、胰腺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及与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关系 157
第六节 肝胰联合移植 158
一、供体手术 158
二、受体手术 158
三、肝胰联合移植免疫学特点 159
第七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影像学 164
第一节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超声诊断 164
一、多器官移植术前超声评价 164
二、多器官移植术中超声评价 164
三、多器官移植的术后评价 165
(一)肝移植术后评价 165
(二)肾移植术后评价 166
(三)胰腺移植术后评价 166
(四)肠管移植术后评价 167
四、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超声诊断 167
(一)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167
(二)肾移植术后并发症 169
(三)其他器官移植术后并发症 170
第二节CT、 MR检查 171
一、螺旋CT检查技术 171
(一)CT检查横断面图 171
(二)螺旋CT后处理技术 171
二、高场MRI检查技术 175
(一)MRI检查方法 175
(二)MRI后处理成像及其应用 175
三、CT、 MRI在器官簇移植与多器官联合移植中的术前应用 176
(一)发现和诊断肿瘤 176
(二)了解先天性异常的组织解剖结构 177
(三)器官体积测量 178
四、CT、 MR在器官簇移植与多器官联合移植中的术后观察应用 179
(一)正常表现 179
(二)排斥反应 180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 180
(四)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病 181
(五)常见的手术并发症 181
第八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麻醉管理 185
第一节 器官簇移植的麻醉管理 185
一、术前准备 185
(一)心血管系统 185
(二)呼吸系统 186
(三)泌尿系统 186
(四)血液系统 186
(五)营养代谢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187
二、器官簇移植麻醉准备 187
(一)术前准备项目 187
(二)器官簇移植术中临床监测项目 187
三、器官簇移植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189
(一)器官簇移植麻醉选择 189
(二)术中麻醉管理 189
(三)围手术期体液管理 193
(四)术后早期处理 193
第二节 胰肾联合移植的麻醉管理 194
一、胰肾联合移植术前评估与麻醉准备 194
(一)术前评估和准备 194
(二)麻醉方式的选择 195
二、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 195
(一)胰肾联合移植的麻醉管理 195
(二)术后处理 197
第三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麻醉管理 197
一、供体选择与术前准备 197
(一)移植供体选择 197
(二)供体心肺的术前准备 198
二、受体术前准备和适应证 199
(一)受体术前准备 199
三、心肺联合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 200
(一)掌握病情,制订周密计划 200
(二)麻醉前用药 200
(三)监测 200
(四)麻醉诱导与维持 200
(五)体外循环(CPB)技术 201
(六)术中麻醉管理 201
第九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术后管理 204
第一节 包含肝脏的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ICU管理 204
一、常规监测 204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 204
(二)呼吸系统监测 205
(三)凝血系统监测 206
(四)内环境监测 206
二、移植脏器功能监测及处理 206
(一)移植肝功能监测 206
(二)移植肾功能相关监测 207
(三)移植小肠功能监测 208
(四)移植胰腺功能监测 208
三、抗排斥治疗 209
四、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09
(一)环境因素 209
(二)病原学 210
(三)预防及治疗性抗生素应用 210
五、镇静及镇痛 210
六、营养支持 210
七、预防应激性溃疡 211
八、物理治疗及康复功能训练 211
第二节 不含肝脏的多器官移植术后ICU监护管理 211
一、常规监护管理 211
(一)环境管理 211
(二)进入ICU后必须马上进行以下生命体征及临床观察 211
二、常规的支持治疗 212
(一)呼吸功能 212
(二)循环功能 212
(三)肾功能 212
(四)凝血功能和出血 212
(五)营养 213
(六)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13
(七)预防胰腺炎 213
(八)预防应激性溃疡 213
三、抗感染治疗 213
四、抗排斥治疗 214
五、预防血栓形成的治疗 214
(一)改善微循环 214
(二)抗血小板 214
(三)抗凝 214
六、主要移植器官的功能监测 214
(一)小肠 214
(二)胰腺 215
(三)肾 215
第三节 心肺联合移植术后管理 215
一、心肺联合移植术后早期监测和管理 216
(一)循环系统监测和管理 216
(二)呼吸系统监测和管理 217
(三)泌尿系统监测和管理 217
(四)消化系统监测和管理 218
(五)感染监测与防治 218
二、心肺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防治 218
(一)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 218
(二)术后晚期并发症 225
三、心肺联合移植免疫抑制治疗及免疫排斥防治 227
(一)心肺联合移植免疫抑制治疗 227
(二)心肺联合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229
(三)心肺联合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预防和治疗 232
第十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护理学 237
第一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护理 237
一、ICU的监护与处理 237
(一)移植监护病房的准备和要求 237
(二)进入ICU 237
(三)各系统监测 237
(四)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238
二、病房的监护与护理 239
(一)饮食护理 239
(二)理疗 239
(三)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治疗 239
(四)感染 239
(五)出院前的建议 240
第二节 腹部多器官移植的护理 240
一、术前护理 240
(一)术前评估 240
(二)心理社会护理 240
(三)一般准备 241
(四)特殊准备 241
(五)健康教育 241
(六)病室物品准备 242
二、术后ICU监护与处理 242
(一)术后常规护理 242
(二)肝肾联合移植护理特点 244
(三)肝小肠联合移植护理特点 245
(四)肝胰联合移植护理特点 246
(五)胰肾联合移植护理特点 246
(六)腹部器官簇移植护理特点 246
三、普通病房监护与处理 247
四、出院护理与健康教育工作 247
(一)指导患者自我护理 247
(二)服药指导 247
(三)预防感染的发生 247
(四)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运动 247
(五)饮食指导 247
(六)患儿指导 248
(七)定期回院复查 248
第十一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营养支持 249
第一节 营养代谢变化与营养支持原则 249
一、移植前期的代谢变化与营养支持原则 249
(一)移植前期病人的营养代谢变化 249
(二)移植前期营养支持原则 250
二、术后早期的代谢变化与营养支持原则 250
(一)术后早期机体的营养代谢变化 250
(二)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原则 251
三、移植后期的代谢变化与营养支持原则 252
(一)移植后期机体的营养代谢变化 252
(二)移植后期的营养支持原则 252
第二节 多器官移植病人的营养评估 252
一、机体组成测定 253
二、人体测量 253
(一)脂肪贮存量测定 253
(二)骨骼肌测定 253
(三)体重测定 253
三、实验室生化检查 254
(一)内脏蛋白测定 254
(二)血清氨基酸比值 255
(三)氮平衡 255
四、综合营养评价 255
(一)主观全面评估法 255
(二)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法 256
第三节 多器官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总则 257
一、肠外营养支持 257
(一)适应证 257
(二)禁忌证 258
(三)并发症及处理 258
二、肠内营养支持 259
(一)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原则 259
(二)EN的适应证 260
(三)EN的禁忌证 260
(四)EN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260
(五)EN的途径选择 260
(六)EN的并发症 261
(七)EN的质量监控 261
三、营养支持的时机选择 262
四、PN与EN关系 263
第四节 多器官移植围手术期营养底物的选择 263
一、能量需要量的确定 263
(一)移植病人能量消耗的计算 263
(二)关于能量需要的研究进展 264
二、宏量营养素的需要量 264
(一)蛋白质的需要量 264
(二)脂肪的需要量 265
(三)糖类的需要量 265
三、微量营养素的供给 265
四、临床营养监测 266
(一)能量监控 266
(二)氮与氮平衡 266
(三)内脏蛋白水平 266
(四)血清甘油三酯 266
(五)关于矿物质、维生素的监测 266
五、特殊营养素的应用 267
(一)谷氨酰胺(Gln)的临床应用 267
(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临床应用 268
(三)n-3多不饱和脂肪酸(n -3PUFA)的临床应用 269
(四)膳食纤维(DF)的临床应用 269
(五)小结 269
第五节 肝肾联合移植的营养支持 269
一、移植前期的营养支持 270
(一)饮食治疗设计 270
(二)肠内营养支持 272
(三)肠外营养支持 272
二、移植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 273
(一)胃肠外营养支持 273
(二)肠内营养支持 274
三、移植后期的营养支持 274
(一)蛋白质和热量供给 274
(二)维持血糖正常 274
(三)控制血脂和胆固醇 275
(四)预防和治疗贫血 275
(五)纠正代谢性骨病 275
(六)肝、肾功能不全时的处理 275
第六节 肝小肠联合移植的营养支持 275
一、移植前期的营养支持 276
(一)能量和大营养素需要量的确定 276
(二)小营养素的补充 277
(三)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278
二、移植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 278
(一)肠外营养支持 278
(二)肠内营养支持 279
(三)肠康复治疗 280
三、移植后期的营养支持 281
(一)肠外瘘的营养支持 281
(二)肠外瘘合并胆或胰外瘘的营养支持 282
第七节 胰肾联合移植的营养支持 282
一、移植前期的营养支持 283
(一)LPD+αKA/EAA 283
(二)透析病人的营养治疗 285
三、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营养干预 287
(一)并发肠外瘘的营养支持 287
(二)发生排异反应时的营养干预 287
(三)代谢性酸中毒的营养干预 287
(四)移植术后并发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287
第八节 腹部器官簇移植的营养支持 289
一、移植前期的营养支持 290
(一)氮源供给和能量来源 290
(二)营养支持方式与途径 290
(三)营养支持与治疗方案 290
二、移植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 292
(一)肠外营养支持 293
(二)肠内营养支持 294
三、移植后期的营养支持 295
(一)并发急性胰腺炎时的营养支持 296
(二)并发肾功能不全时的营养治疗 296
(三)并发肠外瘘时的营养支持 296
第九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营养支持 296
一、移植前期的营养治疗 296
(一)营养治疗的目的 296
(二)营养治疗的措施 296
(三)营养治疗的方式 297
二、移植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 297
(一)急性期的营养支持 298
(二)应激期的营养支持 298
(三)恢复期的营养支持 298
第十二章 器官联合切取和修整技术 301
第一节 供体器官的联合切取 301
一、脑死亡供体 301
(一)术前准备 301
(二)供体手术操作要点 302
二、无心跳供体 303
第二节 供体器官的修整 304
一、供肝的修整 304
二、供肾的修整 306
三、胰肾联合移植的供胰、肾修整 307
四、上腹部器官簇的修整 307
第三节 器官保存 308
一、器官保存的历史回顾 308
二、器官低温保存 309
三、器官保存的未来方向 310
四、常用器官保存液 310
(一)HCA液及ROSS液 310
(二)Collins液及Euro-Collins液 311
(三)UW液及HTK液 311
第十三章 肝肾联合移植 315
第一节 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选择 315
一、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同时累及肝肾两个脏器 317
(一)先天性多囊肝和先天性多囊肾 317
(二)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 317
(三)糖原累积症Ⅰ型 318
(四)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319
(五)家族性溶血尿毒综合征 319
二、终末期肝病合并肾损害或终末期肾病合并肝损害 319
三、肝肾综合征 320
四、急性中毒引起的肝肾功能联合衰竭 321
第二节 肝肾联合移植受者的术前准备 321
一、一般术前准备 321
(一)改善受体凝血功能及肝功能 321
(二)血液透析及改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22
(三)防治感染 322
二、交叉配型的价值 322
第三节 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 322
一、肝移植手术注意事项 323
二、肾移植手术注意事项 323
三、术中处理 325
(一)术中麻醉处理 325
(二)体外静脉转流及血液透析问题 325
(三)术中保温 325
(四)肾移植术中补液的特点 326
(五)移植术中免疫诱导治疗及激素冲击治疗 326
第四节 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处理 326
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326
二、肝功能监测 326
三、肾功能监测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27
四、心肺功能监测 327
五、感染的预防 327
六、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 327
第五节 肝肾联合移植远期预后 328
第十四章 肝小肠移植 332
第一节 受体的选择与适应证 332
一、肝肠联合移植适应证 332
二、肝肠联合移植的禁忌证 332
第二节 术前准备 333
供体选择和器官的术前处理 333
第三节 肝小肠移植手术 333
一、患病脏器的切除 333
二、脏器植入 333
(一)经典肝肠联合移植技术 333
(二)保留胰十二指肠的肝肠联合移植术 334
(三)非整块肝肠联合移植技术 335
(四)减体积的异位肝肠联合移植技术 335
(五)劈离式肝移植术的技术要点 335
(六)肝肠移植中的注意事项 335
第四节 移植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的诊治 336
一、移植术后处理 336
(一)免疫抑制方案和药物用量 336
(二)术后的监测 336
(三)肝肠联合移植术后营养 337
二、并发症的诊治 337
(一)消化道穿孔 337
(二)肠道吻合口漏和肠瘘 338
(三)消化道出血 338
(四)胰腺炎 338
(五)移植后淋巴增生病 339
第十五章 肝胰联合移植 343
第一节 肝胰联合移植的适应证 343
第二节 肝胰联合移植手术方法 343
一、供体器官的切取 343
(一)建立原位低温灌注 343
(二)处理胃肠道 344
(三)整块切取腹部器官 344
二、供器官修整 344
三、肝脏、胰腺的植入手术 344
四、肝胰联合移植手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45
(一)供体器官的修整 345
(二)移植器官的先后顺序 345
(三)重建时的管道变异 345
(四)供体器官质量 345
第三节 肝胰联合移植术后的免疫学问题 346
第四节 肝脏胰岛细胞联合移植 346
第十六章 胰肾联合移植 348
第一节 适应证与受体的选择 348
一、适应证及手术类型 348
二、受体的选择 348
(一)术前评估 349
(二)禁忌证 349
第二节 术前准备 350
一、免疫学供受者配型 350
二、供者的选择 350
三、受者的术前准备 351
(一)一般支持疗法 351
(二)加强血液透析,消除水钠潴留 351
(三)控制血糖 351
(四)控制高血压,改善心功能 351
第三节 胰肾联合移植外科技术 352
一、胰腺外分泌的处理方式 352
(一)胰管阻塞 352
(二)胰液膀胱引流 352
(三)胰液空肠引流 352
二、移植胰腺外分泌引流方式的选择 352
三、移植胰腺静脉血回流途径 353
四、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方法 354
(一)切口 354
(二)供肾植入 354
(三)供胰植入 354
第四节 移植术后处理 355
一、术后监护 355
二、术后实验室检查 355
三、术后一般处理 356
四、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356
第五节 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的诊治 357
一、术后出血 357
二、移植胰胰腺炎 357
三、胰漏与胰瘘 358
四、移植胰血栓形成 358
五、代谢并发症 358
六、其他并发症 358
第十七章 腹部器官簇移植 361
第一节 受体的选择与适应证以及移植方式选择 362
一、受体选择(良性疾病) 362
二、受体选择(恶性疾病) 362
三、移植方式选择 362
四、禁忌证 362
第二节 术前准备 363
一、术前心理准备 363
(一)患者术前各种心理状态 363
(二)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引导措施 363
二、术前营养状态 363
三、术前凝血功能异常的血液制品准备 364
(一)血液有形成分 365
(二)血液无形成分 365
(三)凝血因子制品 365
四、术前并发症处理 365
(一)感染 365
(二)肝功能不全 365
(三)肾功能不全 366
(四)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血糖水平等紊乱 366
第三节 腹部器官簇移植手术 366
一、上腹部器官簇(肝胰十二指肠)移植 366
(一)供体手术 366
(二)受体手术 366
二、全腹器官簇移植 367
第四节 移植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的诊治 368
一、外科技术并发症 369
二、内环境紊乱 369
三、胰腺功能的维护 369
四、免疫排斥 369
五、感染 370
第十八章 心肺联合移植 372
第一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适应证和受体的选择 372
一、适应证 372
二、受体的选择 372
第二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术前准备 373
一、受体的评估 373
(一)心血管系统评估 373
(二)肺功能评估 373
(三)肝、肾功能评估 373
(四)内分泌系统评估 373
(五)感染性疾病 373
(六)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评估 374
(七)心理评估 374
(八)其他 374
二、供体的评估和管理 374
(一)心功能评估 374
(二)肺功能评估 374
三、供受体的匹配 375
(一)血型相容性 375
(二)人类淋巴细胞毒素抗体测定 375
(三)CMV配型 375
(四)肺大小匹配 375
第三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手术技术 375
一、供体心肺的获取 375
二、受体心肺的切除 376
三、供体心肺的植入 377
第四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的诊治 378
一、术后处理 378
(一)血液动力学处理 378
(二)肺部情况处理 378
(三)再植入反应 379
(四)免疫抑制治疗 379
二、并发症的诊治 379
(一)急性排斥反应 379
(二)术后感染 380
(三)原发性移植物衰竭 380
(四)术后出血 381
(五)呼吸道并发症 381
(六)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381
(七)冠状动脉增殖性心脏病 381
(八)移植物抗宿主病 382
三、预后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