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理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病理学
  • 魏秀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3276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215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病理学-职业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病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篇 病理解剖学 5

第一章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5

第一节 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原因 5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 6

一、萎缩 6

二、肥大 8

三、增生 8

四、化生 8

第三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10

一、变性 10

二、坏死 15

三、凋亡 19

第四节 损伤的修复 22

一、再生 22

二、纤维性修复 26

三、创伤愈合 27

四、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30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3

第一节 充血与淤血 34

一、充血 34

二、淤血 35

第二节 出血 38

一、类型及病因 38

二、病理变化 39

三、后果 39

第三节 血栓形成 39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40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41

三、血栓的结局 43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44

第四节 栓塞 45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45

二、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45

第五节 梗死 47

一、梗死的原因和条件 47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变 48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51

第三章 炎症 53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53

一、炎症的概念 53

二、炎症的原因 54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54

一、变质 55

二、渗出 55

三、增生 55

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55

一、炎症的局部表现 55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56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和特点 56

一、临床分类及特点 56

二、病理分类及特点 60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67

一、痊愈 67

二、转为慢性 67

三、蔓延扩散 67

第四章 肿瘤 71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72

第二节 肿瘤的基本特征 73

一、肿瘤的形态与结构 73

二、肿瘤的异型性 75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77

四、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84

第三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85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86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86

二、肿瘤的分类 87

三、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88

第五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 89

一、癌前病变 89

二、非典型增生 89

三、原位癌 90

第六节 常见肿瘤举例 91

一、上皮组织肿瘤 91

二、间叶组织肿瘤 96

第七节 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08

一、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109

二、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 112

三、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115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20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12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20

二、病理变化 122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124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24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5

第三节 高血压病 13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32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132

第四节 风湿病 13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35

二、基本病理变化 135

三、各器官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136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138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38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38

第六节 心瓣膜病 139

一、二尖瓣狭窄 139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140

三、主动脉瓣狭窄 140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41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144

第一节 肺炎 145

一、细菌性肺炎 145

二、病毒性肺炎 150

三、支原体性肺炎 152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53

一、慢性支气管炎 153

二、支气管扩张症 154

三、肺气肿 155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5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59

二、病理变化 159

三、临床病理联系 160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162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16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62

二、病理变化 163

三、临床病理联系 164

四、结局及并发症 165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16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67

二、基本病理变化 168

三、临床病理分型 170

第三节 肝硬化 17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74

二、肝硬化常见类型 175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183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18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86

二、基本病理变化 187

三、临床表现 188

四、类型及病变特点 190

五、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200

第二节 肾盂肾炎 200

一、急性肾盂肾炎 200

二、慢性肾盂肾炎 202

第九章 传染病 206

第一节 结核病 20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06

二、基本病理变化 207

三、结核病变的转归 208

四、肺结核病 209

五、肺外器官结核病 213

第二节 伤寒 21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15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216

三、结局及并发症 217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21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18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218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1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19

二、病理变化 219

三、病理临床联系 219

四、结局及并发症 220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22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20

二、病理变化 221

三、临床病理联系 222

四、结局及并发症 223

第二篇 病理生理学 227

第一章 疾病概论 227

第一节 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227

一、健康的概念 227

二、疾病的概念 227

第二节 病因学概述 228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228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229

第三节 发病学概述 229

一、疾病时稳态的紊乱 229

二、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230

三、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230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230

一、疾病的经过 230

二、疾病的结局 231

第二章 水肿 233

第一节 水肿的概念与分类 233

一、水肿的概念 233

二、水肿的分类 233

第二节 水肿的发生机制 234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234

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 236

第三节 水肿的常见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237

一、水肿的常见类型 237

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243

第三章 发热 245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与分类 245

一、发热的概念 245

二、发热的分类 246

第二节 发热的发生机制 246

一、发热激活物 246

二、内生致热原 247

三、发热的机制 247

第三节 发热的分期及其特点 248

一、体温上升期 248

二、高热持续期 249

三、体温下降期 249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250

一、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变化 250

二、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变化 250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处理原则 251

一、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251

二、发热的处理原则 251

第四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53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诱因 253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 253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诱因 254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制 255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制 255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 257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 258

一、按DIC发生速度分型 258

二、按DIC发生后机体的代偿情况分型 258

三、按DIC的发生部位分型 258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259

一、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259

二、微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259

三、广泛微血栓形成——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 260

四、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60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261

第五章 休克 263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264

一、按休克的原因分类 264

二、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265

三、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265

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及发生机制 266

一、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代偿期或休克早期) 266

二、淤血性缺氧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休克进展期) 268

三、微循环衰竭期(休克难治期或休克晚期) 269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的代谢变化和细胞损伤 270

一、代谢变化 271

二、细胞损伤 271

第四节 休克时重要器官功能变化 272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274

第六章 心力衰竭 278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278

一、心力衰竭的病因 278

二、心力衰竭的诱因 279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 280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281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281

二、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283

三、心脏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 283

第三节 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反应 284

一、心脏的代偿反应 284

二、心外代偿反应 285

三、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 286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286

一、肺淤血 286

二、体循环淤血 288

三、心排出量不足 288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289

第七章 呼吸衰竭 291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291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92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293

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 295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297

第八章 肝性脑病 299

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病因与分类 299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300

一、氨中毒学说 300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303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303

四、其他 305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306

一、神经毒质 306

二、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306

第四节 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307

第九章 肾衰竭 309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 309

一、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与分类 309

二、急性肾衰竭的发生机制 310

三、急性肾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 311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 313

一、慢性肾衰竭的病因 313

二、慢性肾衰竭的发展过程 313

三、慢性肾衰竭的发生机制 314

四、慢性肾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314

第三节 尿毒症 316

一、尿毒症的发生机制 316

二、尿毒症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317

第四节 防治原则 318

一、急性肾衰竭的防治原则 318

二、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防治原则 31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