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血管病磁共振诊断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心血管病磁共振诊断学
  • 赵世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4695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心脏血管疾病-磁共振-诊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血管病磁共振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磁共振基础理论 1

1.1 自旋的概念 1

1.2 磁化强度矢量与外磁场 2

1.3 进动与拉莫方程 2

1.4 射频场与磁共振 3

1.5 T1,T2,T2*与对比度机制 4

1.6 自旋回波与梯度回波 6

1.7 层面选择与空间编码 8

1.8 基本序列 10

1.9 K空间 11

1.10 欠采集K空间的快速成像技术 12

第2章 磁共振硬件及软件 15

2.1 硬件 15

2.1.1 磁体系统 15

2.1.2 梯度系统 16

2.1.3 射频系统 17

2.1.4 控制系统 18

2.2 软件 18

2.2.1 序列直接相关软件 18

2.2.2 序列无关软件 18

第3章 常见扫描序列 19

3.1 基本序列 19

3.1.1 自旋回波(SE)家族 19

3.1.2 梯度回波家族 20

3.2 准备脉冲 22

3.2.1 反转恢复 23

3.2.2 饱和恢复脉冲 25

3.2.3 心肌标记 25

3.2.4 T2准备RF脉冲 25

3.2.5 脂肪饱和 26

3.3 运动干扰的控制 26

3.3.1 ECG门控 26

3.3.2 回波共享 28

3.3.3 脉搏门控 29

3.3.4 实时扫描法 29

3.3.5 呼吸调控 30

3.4 扫描技术的综合应用 31

3.4.1 形态学检查 31

3.4.2 功能评估 32

3.4.3 磁共振血流测量 33

3.4.4 心肌灌注 33

3.4.5 心肌活性 35

3.4.6 冠状动脉成像 36

3.5 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 37

3.5.1 伪影 37

3.5.2 空间分辨力和信噪比 38

3.5.3 对比噪声比 39

3.5.4 心外膜下脂肪 39

第4章 磁共振对比剂 41

4.1 概述 41

4.2 对比剂的分类及原理 41

4.2.1 T1对比剂 42

4.2.2 T2对比剂 43

4.3 对比剂的安全性 44

4.4 对比剂的应用 44

4.4.1 对比剂的应用剂量 44

4.4.2 对比剂的给药方式 44

4.4.3 对比剂的临床应用 45

4.5 局限性与展望 46

第5章 心血管MRI检查策略 48

5.1 概述 48

5.2 磁共振检查前准备及安全性评估 48

5.2.1 操作人员准备 48

5.2.2 患者准备 49

5.2.3 安全性评估 49

5.3 心脏磁共振检查流程 50

5.3.1 磁共振检查相关仪器和设备 50

5.3.2 常规扫描方案 50

5.3.3 常见心脏疾患的扫描要点 61

5.4 血管磁共振检查流程 62

5.4.1 主动脉检查流程 62

5.4.2 常见血管疾病磁共振扫描要点 62

5.5 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64

5.5.1 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基本原理 65

5.5.2 TOF成像技术 65

5.5.3 相位对比MRA 66

5.5.4 ECG门控3D部分傅立叶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66

5.5.5 非动脉标记的真实稳态进动成像 68

5.5.6 动脉自旋标记(ASL)MRA 68

5.5.7 不同部位血管成像应用小结 69

5.5.8 展望 70

第6章 缺血性心脏病 73

6.1 概述 73

6.2 基本知识 74

6.2.1 左室室壁节段划分 74

6.2.2 心肌的生理学功能 75

6.2.3 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学 76

6.2.4 心肌活力和瘢痕组织 78

6.3 冠心病MRI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80

6.3.1 心肌灌注成像 80

6.3.2 对比剂延迟强化 81

6.3.3 药物负荷试验 82

6.3.4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 83

6.3.5 磁共振频谱分析(MRS) 84

6.4 心肌缺血的MRI表现 85

6.4.1 心肌灌注异常 85

6.4.2 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86

6.4.3 其他 87

6.5 心肌梗死的MRI表现 87

6.5.1 急性心肌梗死 87

6.5.2 陈旧性心肌梗死 90

6.6 心肌梗死并发症 92

6.6.1 室壁瘤 92

6.6.2 附壁血栓 94

6.7 鉴别诊断 95

6.7.1 扩张型心肌病 95

6.7.2 肥厚型心肌病 95

6.7.3 心肌淀粉样变性 95

6.7.4 心肌炎 95

6.7.5 应激性心肌病 95

6.8 比较影像学 95

6.8.1 X线胸片 95

6.8.2 超声心动图 95

6.8.3 核素心肌灌注扫描 96

6.8.4 冠状动脉无创性成像 96

第7章 心肌病 101

7.1 概述 101

7.2 常见的检查序列及其应用 102

7.3 肥厚型心肌病 104

7.3.1 定义、分型和发病率 104

7.3.2 组织学 105

7.3.3 临床特征 105

7.3.4 病理生理 105

7.3.5 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MRI征象 106

7.3.6 HCM的特殊亚型 110

7.3.7 鉴别诊断 115

7.4 扩张型心肌病 115

7.4.1 基本知识 115

7.4.2 常见的扫描序列和应用价值 115

7.4.3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7

7.5 限制型心肌病 118

7.5.1 基本知识 118

7.5.2 常见的扫描序列和价值 118

7.5.3 MRI征象 118

7.5.4 鉴别诊断 119

7.6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型心肌病 119

7.6.1 基本知识:定义、分期和临床诊断标准 119

7.6.2 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基础 119

7.6.3 MRI影像学特征 121

7.6.4 综合影像学评价 124

7.7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124

7.7.1 概述 124

7.7.2 MRI主要征象和诊断标准 125

7.7.3 鉴别诊断 125

7.8 应激性心肌病 127

7.8.1 概述 127

7.8.2 发病机制 127

7.8.3 影像学特征 127

7.8.4 诊断与鉴别诊断 127

7.9 心肌炎 131

7.10 继发性心肌病 133

7.10.1 心肌淀粉样变性 133

7.10.2 心内膜心肌病变 136

第8章 心脏瓣膜病 141

8.1 概述 141

8.2 二尖瓣狭窄 142

8.2.1 病因与病理 142

8.2.2 病理生理 142

8.2.3 扫描序列及MRI征象 142

8.3 二尖瓣关闭不全 145

8.3.1 病因与病理 145

8.3.2 病理生理 145

8.3.3 MRI征象 145

8.4 主动脉瓣狭窄 146

8.4.1 病因与病理 146

8.4.2 扫描序列及其征象 146

8.5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48

8.5.1 病因与病理 148

8.5.2 病理生理 148

8.5.3 扫描序列及其征象 148

8.6 三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149

8.6.1 病因与病理 149

8.6.2 MRI扫描序列及其征象 149

8.7 肺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151

8.7.1 病因和病理 151

8.7.2 MRI扫描序列及其征象 151

8.8 联合瓣膜病 151

8.9 MRI在瓣膜替换术后的随访价值 151

第9章 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 155

9.1 概述 155

9.2 高血压诊断标准,分类及病理生理改变 155

9.3 高血压的分期及其临床表现 156

9.4 磁共振检查方法及成像序列回顾 157

9.5 高血压性心脏病MRI征象 157

9.6 继发性高血压的磁共振诊断 159

9.6.1 正常肾上腺 159

9.6.2 肾上腺皮质腺瘤 159

9.6.3 嗜铬细胞瘤 160

9.6.4 肾动脉狭窄性病变 160

9.7 鉴别诊断 161

9.8 比较影像学 161

9.8.1 X线胸片 161

9.8.2 超声心动图 162

9.8.3 CT 162

第10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血栓栓塞 163

10.1 肺动脉高压 163

10.1.1 概述 163

10.1.2 MRI征象 163

10.2 肺动脉血栓栓塞 166

10.2.1 基本知识 166

10.2.2 病理和病理生理 166

10.2.3 成像序列及扫描程序 166

10.2.4 肺栓塞MRI征象 166

10.2.5 鉴别诊断 170

10.2.6 比较影像学 171

第11章 心脏肿瘤 173

11.1 概述 173

11.2 良性心肌心包肿瘤 174

11.2.1 黏液瘤 174

11.2.2 横纹肌瘤 175

11.2.3 纤维瘤 175

11.2.4 脂肪瘤 177

11.2.5 淋巴管瘤 180

11.2.6 血管瘤 180

11.2.7 副神经节瘤 181

11.2.8 乳头状纤维弹力瘤 181

11.2.9 神经纤维瘤 181

11.2.10 平滑肌瘤 182

11.2.11 畸胎瘤 182

11.3 心脏恶性肿瘤 184

11.3.1 肉瘤 184

11.3.2 淋巴瘤 186

11.3.3 间皮瘤 186

11.3.4 转移瘤 186

11.4 良恶性判断和组织学推断 186

第12章 心包疾患 189

12.1 概述 189

12.2 正常心包 189

12.3 心包囊肿 190

12.4 心包缺如 191

12.5 心包积液 191

12.6 心包炎 195

12.6.1 病因、病理和分类 195

12.6.2 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196

12.6.3 常见的MRI成像序列及其特征 196

12.6.4 缩窄性心包炎的MRI征象 196

12.6.5 缩窄性心包炎的鉴别诊断 198

12.7 比较影像学 200

12.7.1 X线胸片 200

12.7.2 超声心动图 200

12.7.3 CT 200

12.7.4 MRI 200

第13章 先天性心脏病 202

13.1 概述 202

13.2 扫描序列和体位 203

13.3 心脏节段分析法 203

13.3.1 心脏位置 203

13.3.2 内脏-心房位 203

13.3.3 房-室连接关系 203

13.3.4 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 204

13.3.5 大动脉空间位置关系 204

13.4 单发畸形 204

13.4.1 房间隔缺损 205

13.4.2 室间隔缺损 206

13.4.3 三尖瓣下移畸形 206

13.4.4 肺动脉瓣狭窄 207

13.5 心脏复杂或复合畸形 209

13.5.1 法洛四联症 209

13.5.2 单心室 209

13.5.3 右心室双出口 212

13.5.4 大动脉错位 212

13.5.5 共同动脉干 213

13.5.6 肺动脉闭锁 214

13.5.7 三尖瓣闭锁 214

13.6 大血管畸形 215

13.6.1 动脉导管未闭 215

13.6.2 主动脉缩窄 216

13.6.3 肺静脉异位连接 216

13.7 成年人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应用价值及推荐意见 218

13.7.1 CMR诊断ACHD的优势 218

13.7.2 CMR诊断ACHD的不足 218

13.7.3 CMR应用于ACHD的推荐意见 218

13.7.4 CMR应用于ACHD的一般建议 219

13.7.5 CMR在某些ACHD及其手术中的应用 219

第14章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222

14.1 概述 222

14.2 常见扫描序列及其特点 222

14.2.1 黑血序列 222

14.2.2 亮血序列 223

14.2.3 3D CE-MRA 223

14.2.4 Time resolved 3D CE-MRA或4D CE-MRA 223

14.3 常见扫描步骤和方法 224

14.4 主动脉夹层 224

14.4.1 定义 224

14.4.2 主动脉夹层的分型 224

14.4.3 主动脉夹层的征象 225

14.5 主动脉壁间血肿 227

14.5.1 定义 227

14.5.2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征象 227

14.6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228

14.6.1 定义 228

14.6.2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的征象 228

14.7 比较影像学 229

第15章 主动脉瘤 231

15.1 概述 231

15.2 真性动脉瘤 231

15.2.1 病因 231

15.2.2 分型 231

15.2.3 病理和生理改变 231

15.2.4 临床表现 232

15.2.5 MRI检查步骤和方法 232

15.2.6 MRI征象 232

15.3 假性动脉瘤 233

15.3.1 基本知识 233

15.3.2 MRI征象 233

15.4 马方综合征 233

15.4.1 基本知识 233

15.4.2 病因和病理 233

15.4.3 临床表现 233

15.4.4 MRI征象 234

15.5 比较影像学 235

第16章 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237

16.1 概述 237

16.2 病因和发病机制 237

16.3 病理学 238

16.4 临床表现 238

16.5 MRA扫描方法及其特点 238

16.6 MRA征象 239

16.6.1 头臂动脉 239

16.6.2 腹主动脉和肾动脉 239

16.6.3 髂动脉和下肢动脉 241

16.7 鉴别诊断 242

16.8 比较影像学 242

第17章 大动脉炎 244

17.1 概述 244

17.2 病理 244

17.3 临床表现 244

17.4 大动脉炎MRI征象 245

17.4.1 头臂动脉型 245

17.4.2 腹主-肾动脉型 245

17.4.3 混合型 247

17.4.4 肺动脉型 247

17.5 鉴别诊断 247

17.6 比较影像学 248

第18章 磁共振在心血管分子影像学研究中的应用 250

18.1 概述 250

18.2 分子影像学成像基础 250

18.2.1 靶细胞或靶分子 251

18.2.2 分子探针 251

18.2.3 MR分子影像学研究中常采用的报告基因 251

18.2.4 磁共振信号放大系统 252

18.3 磁共振在心血管分子影像学研究中的应用 252

18.3.1 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斑块特征 252

18.3.2 血栓形成过程成像 252

18.3.3 MR对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 253

18.4 展望 25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