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古籍整理入门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古籍整理入门
  • 孙光荣 著
  • 出版社: 中医古籍整理河南湖北湖南协作片印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18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古籍整理入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版本 1

1.1 版本的源起 1

1.2 版本的术语 4

一、版匡类 4

(一) 边匡 4

(二) 版口 5

(三) 版面 6

(四) 字征 6

(五) 墨色 7

(六) 纸征 7

(五) 包背装 8

(四) 蝴蝶装 8

(三) 旋风装 8

(二) 经折装 8

(一) 卷轴装 8

二、装帧类 8

(七) 牌记 8

(六) 线装 9

1.3 版本的分类 9

一、以非刻非印区分 9

(一) 帛书 9

(二) 简牍 9

(三) 卷轴 9

(四) 抄本 9

二、以刊刻前后区分 9

(一) 原刊本(原刻本) 9

(二) 重刊本(翻刻本) 9

(一) 官刻本 10

四、以刊刻司事区分 10

(一) 精刊本(校刻本) 10

三、以刊刻精粗区分 10

(二) 通行本 10

(二) 私刻本 11

(三) 坊刊本(坊本、坊刻本) 11

五、以全残增损区分 11

(一) 全本(完本) 11

(二) 残本 11

(三) 修补本 11

(四) 百衲本 11

六、以刊刻方式区分 11

(一) 木刻本(刻本) 11

(二) 活字本(聚珍本) 11

(四) 善本 12

(一) 宋本 12

八、以刊刻时代区分 12

(五) 劣本 12

(一) 孤本 12

(三) 珍本 12

(二) 副本 12

七、以存夫善劣区分 12

(三) 影印本 12

(二) 元本 13

(三) 明本 13

(四) 清本 13

九、以刊刻国度区分 13

1.4 版本的鉴别 14

一、鉴别的目的 14

二、鉴别的方法 15

(一) 单线追源法 18

二、选择的方法 18

1.5 版本的选择 18

一、选择的阶段 18

(二) 幅射求索法 19

(三) 系统比较法 19

第二章 目录 25

2.1 目录学的源起 25

2.2 目录学的定义 27

一、目录 27

二、目录学 28

2.3 目录学的作用 30

一、泛舟书海的向导 30

二、科学研究的指南 31

(一) 知梗概,明出处,掌握线索 32

(二) 查存佚,究源流,决定取舍 32

(三) 辨真伪,正讹误,考证年代 32

2.4 目录学的类别 33

(四) 博涉猎,广视野,增益资料 33

一、按目录的指趣划分 34

(一) 完源性目录(目录家之目录) 34

(二) 辨伪性目录(藏书家之日录) 34

(三) 提要性目录(读书家之目录) 34

(四) 专业性目录(专门家之目录) 34

二、按目录的撰家划分 35

(一) 官簿(官家之目录) 35

(二) 史志(史家之目录) 36

(三) 私录(私家之目录) 36

三、按目录的时代划分 37

(一) 汉代目录学 37

(二) 魏晋南北朝目录学 37

(三) 隋唐时期目录学 37

(四) 宋元时期目录学 37

一、六略分类法 38

(五) 明清时期目录学 38

2.5 目录学的方法 38

六略分类的基本原则 40

(一) 按文献内容分类 40

(二) 按文献数量分类 41

(三) 按文献主从分类 41

(四) 按文献属性分类 41

二、四部分类法 42

(一)“经” 43

(二)“史” 44

(三)“子” 45

(四)“集” 46

第三章 校勘 48

3.1 校勘学的源起 48

3.2 校勘学的定义 52

3.3 校勘的宗旨 53

一、校勘 53

二、校勘学 53

3.4 校勘的条件 56

一、端正态度 56

二、广求异版 57

三、穷蒐资料 58

(一) 通用工具书 58

(二) 专用工具书 59

(三) 旧注 59

(四) 古文物 59

四、建设队伍 60

8.5 校勘的术语 62

一、原文类 62

(一) 错简 62

(四) 脱漏 63

(五) 衍文 63

(三) 讹误 63

(二) 倒文 63

二、校语类 64

(一) 订讹语 64

(二) 疑讹语 64

(三) 补阙语 64

(四) 拟补语 64

(五) 参证语 64

(六) 校后记 65

3.6 校勘的方法 65

一、对校法 66

二、本校法 66

三、他校法 66

四、理校法 67

第四章 训诂 73

4.1 训诂学的源起 74

4.2 训诂学的定义 79

一、训诂 81

二、训诂学 82

三、训诂学著作 82

4.3 训诂的体例(一)——类别 84

第一类:通释语义的专著(略) 85

第二类:随文释义的注疏 85

一、传 85

二、故 86

三、训 86

四、笺 86

五、注 87

六、疏、正义 87

七、章句 87

(一) 范围 88

二、释通假 88

(三) 例释 88

(一) 范围 88

一、注字音 88

4.4 训诂的体例(二)——内容 88

(二) 方法 88

(二) 方法 89

(三) 例释 89

三、正字形 89

(一) 范围 89

(二) 方法 89

(三) 例释 89

四、诠词义 90

(一) 范围 90

(二) 方法 90

(三) 例释 90

(三) 例释 92

(一) 范围 92

六、解语法 92

(二) 方法 92

(一) 范围 92

五、析句读 92

(二) 方法 93

(三) 例释 93

七、说修辞 93

(一) 范围 93

(二) 方法 93

(三) 例释 93

八、详出处 94

(一) 范围 94

(二) 方法 94

(三) 例释 94

(三) 例释 95

(二) 方法 95

(一) 范围 95

九、述文意 95

十、明医理 96

(一) 范围 96

(二) 方法 96

(三) 例释 96

4.5 训话的体例(三)——方式 97

一、声训 97

(一) 声训的定义 97

(二) 声训的理论根据 97

(三) 声训的意义 97

(三) 形训的意义 98

(一) 义训的定义 98

三、义训 98

(四) 形训的局限 98

(一) 形训的定义 98

二、形训 98

(四) 声训的局限 98

(二) 形训的理论根据 98

(二) 义训的理论根据 99

(三) 义训的意义 99

(四) 义训的方法 99

常用训诂术语例释表 100

(一) 注字音类 100

一、行文格式 100

二、常用术语 100

4.6 训诂的体例(四)——术语 100

(二) 释通假类 101

(三) 正字形类 101

(四) 诠词义类 102

(五) 述文意类 103

(一) 字典类 105

一、通用工具书 105

(附录一) 常用工具书简介 105

(二) 词典类 108

(三) 其他工具书 112

二、专用工具书 116

(一) 辞典类 116

(二) 类书类 118

(三) 丛书类 120

(四) 目录书 123

(五) 索引类 125

(附录二) 历代帝王年号——干支纪年——公无纪年对照表 128

干支次序表 129

对照简表 130

西周 130

春秋 131

战国 138

西汉 143

秦 143

东汉 147

三国 151

西晋 153

东晋、十六国 155

南北朝 158

隋 163

唐 163

五代十国 169

北宋、辽 171

南宋、金 175

元 177

明 179

清 184

(附录三) 参阅资料 18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