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灸医学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48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针灸医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上古时期 1
第一节 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1
一、时代背景 1
二、医药史简况 2
(一)疾病 2
(二)医药 3
(三)巫医 3
第二节 针灸的起源 4
一、针术的起源 4
二、灸法的起源 9
参考文献 11
第二章 春秋到两汉时期 13
第一节 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13
一、时代背景 13
二、医药史简况 14
(一)医事制度 14
(二)医药帛书和简牍 15
第二节 针灸理论的形成 16
一、阴阳五行及气精神学说 16
二、气功养生术 19
三、解剖实验 21
四、经络学说的起源 22
(一)腧穴的发现 22
(二)经络的发现 24
五、经络学说的形成 26
(一)十二经脉 26
(二)奇经八脉 32
(三)络脉 32
(四)腧穴 33
六、经络学说的内容 35
(一)经络系统 35
(二)腧穴 42
七、针灸疗法 45
(一)针刺工具 45
(二)针刺疗法 47
(三)灸疗 54
八、刺灸禁忌 56
(一)刺禁 56
(二)灸忌 58
九、临床治疗 60
(一)取穴方法 60
(二)针灸适应证及其治疗 61
第三节 中外医药交流 66
参考文献 67
第四节 针灸典籍及医家 68
一、针灸典籍提要 68
二、针灸医家传记 72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 77
第一节 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77
一、时代背景 77
二、医药史简况 78
(一)医事制度 78
(二)医药成就 79
第二节 针灸的发展 80
一、经脉学说的发展 80
二、对腧穴学的贡献 82
三、针灸术法 82
(一)针法 82
(二)灸法 83
四、针灸禁忌 87
五、妊妇经脉禁忌 89
六、临床治疗的发展 90
(一)脉症辨证施治 90
(二)临床治疗范围的扩大 91
(三)针灸广泛应用于防治急症 92
(四)痈痘针灸法 94
(五)取穴特点 95
第三节 中外医学交流 96
一、中医传入朝鲜 96
二、中医传入日本 97
参考文献 97
第四节 针灸典籍及医家 98
一、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98
二、已亡佚的针灸著作 100
三、在针灸方面有建树的医家 101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 104
第一节 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104
一、时代背景 104
二、医事制度 105
三、临床各科的发展 106
第二节 针灸发展期 107
一、承前启后注典经文 107
二、腧穴学的进展 109
三、腧穴名称部位渐趋统一 111
四、明堂经穴图 113
五、腧穴排列系统 116
六、刺灸法 119
(一)刺法 119
(二)灸法 120
七、针、灸和中药的关系 130
八、针灸禁忌 132
九、临床治疗的进展 133
(一)妊娠十月诊脉法 133
(二)热证亦可用灸 133
(三)中风治疗进展 134
(四)脚气 135
(五)骨蒸 135
(六)痔疾 136
(七)横产 137
(八)急症针灸地位 137
(九)针灸病案 138
第三节 术数针灸趋避法 139
一、人气人神所在刺灸避忌法 140
(一)、《内经》中的人气禁刺法 140
(二)、《黄帝虾蟆经》中的人气人神刺灸避忌法 146
(三)、晋唐以后的人神禁刺法 152
(四)、“人神”的意义及人气人神刺灸避忌思想之分析 158
二 、针灸服药合药丛辰宜忌论 162
(一)《黄帝虾蟆经》中针药丛辰宜忌论 162
(二)晋唐以后的针药丛辰宜忌论 167
三、术数针灸趋避法之分析 169
(一)人神及丛辰趋避法的适用范围 169
(二)针药丛辰趋避法与人神针灸禁忌法的区别与联系 171
第四节 中外医学交流 173
一、中朝医药交流 173
二、中医学在日本的进展 174
三、中医药与阿拉伯诸国的交流 175
四、中印医药交流 176
参考文献 177
第五节 针灸典籍及医家 182
一、针灸典籍提要 182
二、针灸医家传记 186
第五章 宋金元时期 194
第一节 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194
一、时代背景 194
二、医事制度 195
三、医药史简况 196
第二节 针灸大发展 197
一、针灸流派辈出 197
(一)黄帝内经明堂派 197
(二)扁鹊针灸派 198
(三)古今兼收派 199
(四)讲究刺法派 199
(五)推崇灸法派 200
(六)按时取穴派 201
(七)重视解剖派 201
二、铸造针灸铜人 202
(一)北宋以前的铜人 202
(二)针刺人体模型的出现 203
(三)针灸铜人的出现 204
三、《图经》石刻 207
四、十四经穴系统的建立 208
五、子午流注学说 211
(一)子午流注学说形成的条件 211
(二)子午流注的产生 213
(三)对子午流注的不同看法 215
六、灵龟飞腾八法 215
七、针刺手法 217
(一)针刺基本手法 217
(二)针刺辅助手法 218
(三)单式补泻手法 219
(四)复式补泻手法 220
八、灸法 222
(一)施灸材料 222
(二)艾炷大小 223
(三)隔物灸法 224
(四)灸疮及麻醉后灸 226
(五)保健穴灸 227
(六)天灸 228
(七)特殊灸法 230
(八)灸法补泻 231
九、针灸禁忌 231
十、临床治疗的进展 232
(一)补充经脉病候 232
(二)添充伤寒刺法 234
(三)强调助阳补肾宜灸 234
(四)重视补脾胃 235
(五)伤寒阴证宜灸 236
(六)发展中风刺灸法 237
(七)痈疽归经灸 238
(八)重视敏感压痛点取穴 239
第三节 中外医学交流 240
一、中朝医学交流 240
二、中日医学交流 241
三、中国与其它诸国的医学交流 242
参考文献 243
第四节 针灸典籍及医家 246
一、针灸典籍提要 246
二、针灸医家传记 256
第六章 明清时期 263
第一节 时代背景和医药史简况 263
一、时代背景 264
二、医事制度 264
三、医药史简况 263
第二节 针灸兴盛期 266
一、继续铸制铜人 266
二、针灸歌赋的盛行 269
三、产生中西汇通学派 271
四、重视经络学说 273
五、经穴理论的进展 275
(一)创经络分野法 275
(二)经气流注新释 276
(三)十二经络配十二时辰质疑 276
(四)奇经八脉的理论已臻完善 277
(五)完成361穴的归经 279
(六)奇穴 279
六、针法进展 280
(一)针具的消毒及事故的处理 280
(二)针刺手法 282
(三)针刺的不同观点 288
七、丰富的灸法 289
(一)施灸材料 289
(二)隔物灸法 292
(三)烧灼灸法 296
(四)艾卷灸法 298
(五)灸器 299
八、刺灸禁忌 301
九、临床治疗 302
(一)补充奇经病候 302
(二)针灸治急症的范围 305
(三)外科病证 307
第三节 中外医学交流 308
一、中朝医学交流 309
二、中日医学交流 310
三、中越医学交流 311
四、中欧医学交流 312
参考文献 314
第四节 针灸典籍及医家 316
一、针灸典籍提要 316
二、针灸医家传记 347
第七章 近现代 353
第一节 时代背景及医药史简况 353
一、时代背景 353
二、医药史简况 357
第二节 针灸低潮到高潮 370
一、中医针灸兴灭斗争 370
二、针灸教育及其机关团体 375
三、针灸文献 376
四、实验研究 377
五、经络实质的研究 379
(一)经络即血管 379
(二)经络现象产生于大脑皮层 379
(三)经络是单独系统 380
(四)生物电磁场论 380
(五)经络控制论 380
(六)其它经络假说 381
六、针刺麻醉 381
(一)历史回顾 381
(二)针麻手术 388
(三)针麻原理研究 390
七、经络外延的扩展 392
八、穴位的标准化 394
(一)穴名标准化 394
(二)经穴部位标准化 396
九、形形色色的针刺疗法 396
(一)丰富的针具 396
(二)人体各部针法 399
(三)名家针刺手法 406
十、丰富多彩的灸法 408
十一、时间医学 410
十二、针灸临床进展 411
(一)概论 411
(二)针灸选穴 413
(三)临床治疗举例 414
(四)名家经验 416
第三节 台、港、澳地区针灸概况 418
一、台湾针灸发展概况 418
(一)目前台湾民间已成立了二个针灸学会 418
(二)培训各国针灸人材 418
(三)相关公、私立医院设有针灸科 419
(四)针灸在台湾纳入保险给付 419
(五)台湾针灸之研究及学术交流 419
(六)台湾之重要针灸著作及研究成果 421
(七)结论 425
二、港澳针灸概况 425
第四节 国内外针灸交流 426
一、概论 426
二、中国针灸的国际交流 428
三、国际性针灸组织 429
四、国际针灸学术交流 430
五、国外针灸概况 431
(一)日本 431
(二)美国 432
(三)法国 435
(四)英国 436
(五)德国 436
(六)其他国家 437
六、国外针灸研究 439
(一)针灸新疗法 439
(二)针刺麻醉 439
(三)针灸临床 440
参考文献 441
第五节 针灸典籍提要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