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临床备要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丘和明主编;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医疗系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460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4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临床备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学基础 1
(一)阴阳五行 1
1、阴阳 1
2、五行 2
(二)脏腑经络 4
1、脏腑学说 4
2、气血津液 5
3、经络 6
(三)病因病机 9
(四)诊法 9
1、问诊 9
2、望诊 10
3、闻诊 12
4、切诊(脉诊、按诊) 13
(五)辨证 16
(六)治则治法 18
治则 18
1、治病求本 18
2、扶正祛邪 18
3、调整阴阳 19
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9
治法 19
第二章 病历 21
一、住院病历格式及内容 21
二、入院记录(入院志) 23
三、长期医嘱内容顺序 24
四、病程记录 24
五、手术记录 25
六、术前总结和术后病程记录 26
七、病案记录排列次序 26
(一)住院病案各种记录排列次序 26
(二)出院病案各种记录排列次序 27
八、出院时门诊病历的出院小结格式 28
九、门诊首次病历格式 28
第三章 内科 30
一、基本知识 30
(一)五脏生理功能 30
(二)五脏六腑互为表里 30
(三)五脏病理证治 30
(四)气血病理证治 33
(五)风火湿痰证治 34
二、内科病证证治方药 36
感冒 36
内伤发热 36
咳嗽 36
喘证 37
哮证 37
饮证 37
肺痿 37
肺痈 38
肺痨 38
胃脘痛 38
腹痛 38
呃逆 39
噎膈 39
呕吐 39
泄泻 39
霍乱 40
痢疾 40
便秘 40
胁痛 40
黄疸 41
湿阻 41
奔豚气 41
积聚 42
鼓胀 42
水肿 43
淋证 43
癃闭 43
消渴 44
遗精 44
腰痛 44
虚劳 45
血证 46
惊悸怔忡 47
胸痛 47
头痛 47
眩晕 48
中风 48
不寐 49
郁证 49
癫狂 50
癎证 50
厥证 50
痉证 51
痿证 51
痹证 51
疟证 51
虫证 52
汗证 52
瘀证 53
痰证 54
昏迷 55
第四章 外科 56
第一节 基本知识 56
一、病因病机 56
二、辨证 56
(一)辨阴阳 56
(二)辨肿痛痒脓 58
(三)辨皮疹 58
(四)辨预后 58
(五)辨经络 58
(六)肛门直肠病的检查法 58
三、治疗 58
(一)疮疡 59
(二)皮肤病 61
(三)肛门直肠疾病 63
第二节 各种病证证治方药 64
一、颈痈 64
二、锁喉痈 64
三、脐痈 64
四、臀痈 65
五、委中毒与胯腹痈 65
六、有头疽 65
七、三陷证 65
八、颜面部疗疮 66
九、沿爪疗 66
十、蛇头疗与螺疗 66
十一、蛇肚疗与托盘疗 66
十二、红丝疗 67
十三、烂疗 67
十四、疫疗 67
十五、疗疮走黄 68
十六、暑疖 68
十七、蝼蛄疖 68
十八、多发性疖病 68
十九、附骨疽 68
二十、发颐 69
二十一、流注 69
二十二、流痰 70
二十三、瘰疬 70
二十四、臁疮 70
二十五、褥疮 71
二十六、热疮 71
二十七、缠腰火丹 71
二十八、疣 71
二十九、脓疱疮 72
三十、丹毒 72
三十一、头癣 72
三十二、手足癣、体股癣 72
三十三、甲癣 73
三十四、花斑癣 73
三十五、疥疮 73
三十六、接触性皮炎 73
三十七、松毛虫病 73
三十八、虫咬皮炎 73
三十九、湿疹 74
四十、药物性皮炎 74
四十一、瘾疹 75
四十二、牛皮癣 75
四十三、白疕 75
四十四、红斑性狼疮 76
四十五、鸡眼 76
四十六、皲裂疮 76
四十七、粉刺 76
四十八、酒皶鼻 77
四十九、白屑风 77
五十、腋臭 77
五十一、白殿风 77
五十二、油风 77
五十三、气瘿 78
五十四、肉瘿 78
五十五、石瘿 78
五十六、气瘤 78
五十七、肉瘤 78
五十八、筋瘤 78
五十九、血瘤 79
六十、骨瘤 79
六十一、脂瘤 79
六十二、乳痈 79
六十三、乳疽 80
六十四、乳发 80
六十五、乳癖 80
六十六、乳疬 80
六十七、乳痨 81
六十八、乳头破碎 81
六十九、乳漏 81
七十、乳癌 81
七十一、内痔 82
七十二、结缔组织外痔 82
七十三、静脉曲张性外痔 82
七十四、血栓性外痔 82
七十五、混合痔 83
七十六、肛裂 83
七十七、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83
七十八、肛瘘 83
七十九、脱肛 83
八十、直肠息肉 84
八十一、肛管直肠癌 84
八十二、烧伤 84
八十三、冻伤 85
八十四、毒蛇咬伤 86
八十五、破伤风 86
八十六、脱疽 87
八十七、急性腹膜炎 87
八十八、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88
八十九、急性阑尾炎 88
九十、急性肠梗阻 89
九十一、胆囊结石与急性胆囊炎 89
九十二、慢性胆囊炎 90
九十三、胆管结石与胆管炎 90
九十四、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91
九十五、胆道蛔虫病 91
第三则 其他 92
一、伤口换药法 92
二、脓肿切开引流术 94
三、导尿术 95
四、前列腺肛门指检 96
五、静脉切开术 96
第五章 妇科 97
一、基本知识 97
(一)妇女的生理特点 97
1、月经 97
2、妊娠 99
3、产育 99
(二)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99
(三)妇产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100
1、四诊 100
2、辨证要点 102
(四)妇产科疾病的治法要点 102
(五)妇产科各类疾病之概要 102
二、妇科病证证治方药 103
(一)月经病 103
1、月经先期 104
2、月经后期 104
3、月经先后无定期 104
4、经期延长 104
5、月经过多 104
6、月经过少 104
7、闭经 104
8、痛经 105
9、崩漏 105
10、经行吐衄 105
11、月经前后诸证 105
12、绝经前后诸证 105
(二)带下病 105
(三)妊娠病 106
1、恶阻 106
2、妊娠腹痛 106
3、胎漏胎动不安 106
堕胎小产 106
4、胎死不下 106
5、异位妊娠 107
6、妊娠心烦 107
7、子肿 107
8、妊娠?证 107
9、妊娠咳嗽 107
10、妊娠小便淋痛 108
11、妊娠小便不通 108
12、难产 108
(四)产后病 108
1、胞衣不下 108
2、产后血晕 108
3、产后痉证 108
4、产后腹痛 109
5、产后排尿异常 109
6、产后大便难 109
7、产后发热 109
8、产后恶露不绝 109
9、恶露不下 110
10、缺乳 110
11、乳汁自出 110
12、产后自汗盗汗 110
13、产后身痛 110
(五)妇科杂病 110
1、症瘕 110
2、阴挺下脱 111
3、脏躁 111
4、不孕证 111
5、阴痒 111
(六)其他 111
1、妇科检查及常用辅助检查 111
2、妊娠的诊断 112
早期妊娠的诊断 113
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113
第六章 儿科 114
第一节 儿科基础知识 114
一、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114
二、小儿的生长发育 115
三、小儿疾病的诊断辨证要点 116
四、儿科治疗概要 119
第二节 几科常见病证治方药 121
1、感冒 121
2、咳嗽 121
3、肺炎 122
4、哮喘 122
5、鹅口疮及口疮 122
6、呕吐 123
7、泄泻 123
8、腹痛 124
9、积滞 124
10、疳证 124
11、惊风 125
12、?证 125
13、急性肾炎 126
14、肾病 126
15、泌尿道感染 127
16、遗尿 127
17、紫癜 127
18、贫血 128
19、汗证 128
20、佝偻病 128
21、婴儿手足搐搦症 128
22、夏季热 128
23、麻疹 129
24、风疹 129
25、幼儿急疹 129
26、猩红热 129
27、水痘 130
28、痄腮 130
29、白喉 130
30、百日咳 130
31、中毒性菌痢 131
32、流行性乙型脑炎 131
33、小儿麻痹证 131
34、蛔虫病、蛲虫病 132
35、五迟五软 132
36、解颅 132
37、夜啼 132
38、黄疸 133
39、败血症 133
40、赤游丹 133
41、脐风 133
42、脐部疾患 133
43、硬肿症 134
第七章 骨科 135
总论 135
病因 135
骨科检查 135
创伤急救 141
各论 142
第一节 骨折 142
概论 142
上肢骨折 146
锁骨骨折 146
肱骨外科颈骨折 146
肱骨干骨折 146
肱骨髁上骨折 146
肱骨外髁骨折 147
肱骨内上髁骨折 147
尺骨鹰嘴骨骨折 147
桡骨头骨折 147
桡尺骨双骨折 148
桡骨下端骨折 148
腕舟骨折 149
下肢骨折 149
股骨颈骨折 150
股骨粗隆间骨折 150
股骨干骨折 150
股骨髁间骨折 151
髌骨骨折 152
胫骨髁间骨折 152
胫腓骨干骨干骨折 152
跟骨骨折 153
躯干骨折 153
脊椎骨折 153
第二节 常见关节脱位 156
颞颌关节脱位 157
肩关节脱位 158
肘关节脱位 158
小儿桡头半脱位 159
关节脱位 159
膝关节脱位 161
第三节 软组织损伤 161
颈部软组织损伤 162
颈部扭伤 162
落枕 162
肩关节周围炎 163
肱骨外上髁炎 163
腕管综合症 163
腱鞘囊肿 164
桡骨茎突腱鞘炎 164
手指屈肌腱鞘炎 165
踝关节扭伤 166
腰部软组织损伤 166
急性扭伤 166
慢性劳损 167
腰椎间盘突出症 167
第四节 内伤 169
概论 169
头部损伤 169
胸部损伤 172
腹部损伤 174
第五节 骨病 175
化脓性骨髓炎 175
化脓性关节炎 176
骨关节结核 177
肋软骨炎 178
〔附〕骨折正骨手法 179
骨折的愈合标准 180
骨折临床愈合日期参考表 181
第八章 眼科 182
第一节 眼科基本知识 182
一、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182
二、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85
三、五轮概说 186
第二节 眼科疾病诊治 187
一、胞睑疾病 187
(一)针眼 187
(二)胞生痰核 187
(三)沙眼 188
(四)睑弦赤烂 189
(五)风赤疮痍 189
(六)上胞下垂 190
(七)胞轮振跳 190
(八)目劄 190
二、两?疾病 191
(一)流泪症 191
(二)?漏症 191
三、白睛疾病 192
(一)风热眼 192
(二)白睛涩痛 193
(三)火疳 194
(四)胬肉攀睛 194
四、黑睛疾病 195
(一)聚星障 195
(二)凝脂翳 195
(三)混睛障 196
(四)疳积上目 197
五、瞳神疾病 198
(一)瞳神紧小症 198
(二)青光眼 199
(三)园翳内障 201
(四)眼底病 202
1、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 202
2、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203
3、急性视神经炎 203
4、视网膜脱离 204
5、视瞻昏渺 205
6、云雾移睛 205
7、高风内障 206
8、青盲 206
六、眼外伤疾病 207
(一)异物入目 207
(二)撞击伤目 207
(三)真睛破损 208
(四)化学性腐蚀伤 209
(五)电光性眼炎 209
七、其他眼病 210
(一)风牵偏视 210
(二)目痒 210
第九章 耳鼻咽喉口齿科 212
一、基本知识 212
(一)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12
(二)辨证要点 214
1、耳病的辨证要点 214
2、鼻病的辨证要点 215
3、咽喉病辨证要点 217
4、口齿病辨证要点 219
(三)一般检查 220
1、耳的检查法 220
2、鼻的检查法 222
3、咽喉的检查法 224
4、口腔的检查法 224
二、各病证证治方药 225
(一)耳科疾病 225
1、耳疖耳疮 225
2、旋耳疮 226
3、耳壳流脓 226
4、耳胀耳闭 226
5、脓耳 226
6、脓耳变症 227
7、耳呜耳聋 228
8、耳眩晕 228
(二)鼻科疾病 228
1、鼻疗 228
2、鼻疳 229
3、伤风鼻塞 229
4、鼻窒 229
5、鼻槁 229
6、鼻鼽 230
7、鼻息肉 230
8、鼻渊 230
9、鼻衄 231
(三)咽喉科疾病 231
1、风热乳蛾 231
2、虚火乳蛾 231
3、风热喉痹 231
4、虚火喉痹 232
5、喉痈 232
6、阴虚喉癣 232
7、急喉瘖 232
8、急喉风 233
9、慢喉瘖 233
10、梅核气 233
(四)口齿科疾病 233
1、牙痛 233
2、牙痈 234
3、牙?痈 234
4、牙宣 234
5、飞扬喉 234
6、口疮 235
7、口糜 235
8、唇风 235
9、骨槽风 235
(五)耳鼻咽喉口齿科常见肿瘤 236
1、常见瘤病 236
2、常见癌病 236
三、其他 236
(一)常用外治方法 236
1、耳科 236
2、鼻科 238
3、咽喉科 238
4、口齿科 239
(二)门诊常用治疗手术 239
1、鼓膜切开术 239
2、咽鼓管金属导管吹张法 239
3、下鼻甲注射法 239
4、后鼻孔填塞止血法 239
5、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239
6、咽部脓肿切开排脓术 240
第十章 伤寒论 241
一、基本知识 241
(一)六经的基本概念 241
(二)六经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41
(三)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242
(四)六经辨证的意义 242
二、六经病证治 243
(一)太阳病 243
1、太阳经证 243
2、太阳中风兼证 244
3、太阳伤寒兼证 245
4、太阳轻证 246
5、太阳腑证(蓄水证、蓄血证) 246
6、太阳变证 247
(1)邪热壅肺证 247
(2)邪热下利证 248
(3)心阳虚证 248
(4)脾胃阳虚证 249
(5)肾阳虚证 250
(6)阴阳两虚证 250
(7)阴虚证 250
(8)结胸证 251
(9)痞证 252
(10)上热下寒证 253
(11)胃虚痰阻噫气证 253
7、太阳类似证 253
(二)阳明病 254
1、热扰胸膈证 254
2、阳明经证 255
3、阳明腑证 255
4、脾约证 256
5、湿热发黄证 257
(三)少阳病 257
1、少阳病 257
2、少阳病兼证 257
(四)太阴病 258
1、太阴病 258
2、太阴兼太阳证 259
3、寒湿发黄证 259
4、腹痛证 259
(五)少阴病 259
1、阳虚寒化证 259
(1)阳衰阴盛证 260
(2)阴盛格阳证 260
(3)阴盛戴阳证 260
(4)阳虚身痛证 261
(5)阳虚水泛证 261
(6)便脓血证 261
(7)滑泄证 261
2、少阴热化证 262
(1)阴虚火旺证 262
(2)阴虚停水证 262
3、少阴咽痛证 262
4、少阴病兼证 263
(六)厥阴病 263
1、厥阴病 263
2、寒热错杂证 264
3、厥阴寒证 264
第十一章 温病 266
一、基本理论 266
(一)温病的含义和特点 266
(二)温病的辨证 266
1、卫气营血辨证 266
2、三焦辨证 267
(三)温病的常用诊法 269
二、各病的诊治 272
(一)风温 272
(二)春温 273
(三)暑温 275
(四)湿温 276
(五)伏暑 278
(六)秋燥 279
(七)温毒 280
第十二章 药物 282
一、中药应用基本知识 282
(一)药物的性能 282
(二)中药的用法 285
二、常用中药 286
(一)解表药 286
1、发散风寒药 286
2、发散风热药 287
(二)清热药 289
1、清热泻火药 289
2、清热凉血药 290
3、清虚热药 291
4、清热解毒药 292
5、清热明目药 295
6、清热解暑药 296
(三)抗疟药 296
(四)化痰止咳平喘药 297
1、温化寒痰药 297
2、清化热痰药 297
3、止咳平喘药 300
(五)芳香化湿药 301
(六)消食药 302
(七)行气药 302
(八)泻下药 304
(九)驱虫药 306
(十)开窍药 307
(十一)温里药 308
(十二)平肝药 309
(十三)安神药 310
(十四)利水渗湿药 311
(十五)祛风湿药 314
(十六)止血药 318
(十七)活血祛瘀药 321
(十八)抗肿瘤药 323
(十九)麻醉止痛药 324
(二十)补益药 324
(二十一)收敛药 330
(二十二)外用药 333
三、药性括要 335
1、解表药 335
2、清热药 336
3、祛寒药 338
4、泻下药 338
5、祛湿药 339
6、祛风药 340
7、润燥药 341
8、祛痰药 342
9、消导药 343
10、理气药 344
11、理血药 345
12、补益药 346
13、收涩药 349
14、镇潜药 350
15、宣窍药 351
16、驱虫药 351
17、催吐药 352
18、外用药 352
第十三章 方剂 355
一、解表剂 355
(一)辛温解表 355
(二)辛凉解表 355
(三)扶正解表 356
二、泻下剂 356
(一)寒下 356
(二)温下 357
(三)润下 357
(四)逐水 357
(五)攻补兼施 357
三、和解剂 358
(一)和解少阳 358
(二)调和肝脾 358
(三)调和肠胃 358
附 治疟剂 358
四、清热剂 359
(一)清气分热 359
(二)清营凉血 359
(三)清热解毒 359
(四)清脏腑热 360
(五)清热祛暑 360
(六)清虚热 361
五、温里剂 361
(一)温中祛寒 361
(二)回阳救逆 361
(三)温经散寒 361
六、补益剂 361
(一)补气 361
(二)补血 362
(三)气血双补 362
(四)补阴 362
(五)补阳 363
七、固涩剂 363
(一)固表止汗 363
(二)涩精止遗 363
(三)涩肠止泻 363
(四)固崩止带 363
八、安神剂 364
(一)重镇安神 364
(二)滋养安神 364
九、开窍剂 364
(一)凉开 364
(二)温开 365
十、理气剂 365
(一)行气 365
(二)降气 365
十一、理血剂 366
(一)活血祛瘀 366
(二)止血 367
十二、消导剂 367
十三、祛湿剂 368
(一)芳香化湿 368
(二)清热祛湿 368
(三)利水渗湿 369
(四)温化水湿 370
(五)祛风胜湿 370
十四、祛痰剂 370
(一)燥湿化痰 370
(二)清热化痰 371
(三)润燥化痰 371
(四)温化寒痰 371
(五)治风化痰 371
十五、治风剂 371
(一)疏散外风 371
(二)平熄内风 372
十六、治燥剂 373
(一)轻宣外燥 373
(二)滋润内燥 733
十七、驱虫剂 373
十八、涌吐剂 374
十九、其他 374
二十、方剂歌诀 378
第十四章 临床检查 401
(一)人体正常值 401
1、理学检查 401
2、实验室检查 403
(1)血液一般检查 403
(2)血液生化检查 408
(3)血清学及免疫学检查 414
(4)内分泌功能检查 418
(5)骨髓检查 419
(6)粪便检查 423
(7)尿液检查 425
(8)肝功能检查 430
(9)肾功能检查 433
(10)穿刺液检查 435
(11)脑脊液检查 436
(12)胃液检查 438
3、心电图检查 441
4、超声波检查 443
5、超声心动图检查 447
(二)常用诊疗操作 449
1、胸腔穿刺术 449
2、腹腔穿刺术 450
3、腰椎穿刺术 451
4、骨髓穿刺术 452
5、氧气吸入法 453
6、鼻饲法 454
7、胃管插入法 455
8、十二指肠引流术 455
9、灌肠术 457
10、常用注射法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