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
  • 王德山主编;邓常清,司银楚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231792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中西医结合-人体生理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1

一、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

一、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

三、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3

四、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的研究思维与方法 5

第二节 阴阳平衡与内环境稳态 8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与属性 8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9

三、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 11

四、阴阳平衡与内环境稳态 12

五、阴阳学说的现代医学研究 13

第三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与五行生克制化 15

一、机体功能活动调节形式 16

二、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特点——自动控制 17

三、五行学说及在医学中的运用 19

四、五行学说的现代医学研究 22

五、机体功能活动自动控制与五行生克制化 23

第二章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与物质基础 25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25

一、新陈代谢 25

二、兴奋性 25

三、适应性 26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7

一、精 27

二、气 28

三、血 36

四、津液 37

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38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42

第一节 细胞跨膜物质转运与信号转导功能 42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42

二、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48

三、细胞内跨膜信号转导 54

第二节 细胞生物电现象与兴奋性 54

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54

二、兴奋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58

第三节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63

一、肝脾与肌肉收缩功能 63

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64

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67

四、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67

五、骨骼肌收缩的形式及力学分析 68

六、脾主肌肉与肝主筋功能的现代医学研究 70

第四章 神经系统 73

第一节 脏腑与神明 73

一、神明的含义与物质基础 73

二、情志与五脏 74

三、脑与神明 75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76

一、神经元 76

二、神经胶质细胞 79

第三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80

一、突触分类与结构 80

二、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 83

三、神经递质与受体 86

第四节 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91

一、反射中枢 91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91

三、反射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 92

四、中枢抑制 93

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95

一、躯体感觉的传导 95

二、丘脑的核团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96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98

四、痛觉 100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102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02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105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08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09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11

第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13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113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113

三、内脏的各级中枢及其调节功能 116

第八节 脑的高级功能 119

一、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 120

二、觉醒和睡眠 121

三、学习与记忆 123

四、大脑皮层的一侧优势与语言中枢 124

第九节 脏腑与神经系统功能的现代医学研究 125

一、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 126

二、情志的现代医学研究 126

第五章 经络 129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129

一、经络概念 129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29

第二节 十二经脉 131

一、名称 131

二、走向和交接规律 131

三、分布规律 132

四、表里关系 132

五、流注次序 133

六、循行部位 133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41

一、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 141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141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146

一、经别 146

二、别络 147

三、经筋 148

四、皮部 148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148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48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149

第六节 经络的现代研究 150

一、循经感传与规律的研究 150

二、循经感传机制的现代医学研究 153

三、经络实质的几种主要观点与假说 154

四、针刺镇痛(针刺麻醉)及其机制 157

第六章 内分泌 159

第一节 脏腑与内分泌 159

一、肾精与肾气的概念 159

二、肾精与肾气的生理作用 160

三、肝主疏泄的生理作用 162

第二节 内分泌现代医学概述 163

一、激素的分类 163

二、激素的传递方式 163

三、激素的作用与特征 164

四、激素的作用机制 165

第三节 下丘脑与垂体 168

一、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168

二、腺垂体激素 170

三、神经垂体激素 174

第四节 甲状腺 176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176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178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179

第五节 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 181

一、甲状旁腺激素 181

二、降钙素 182

三、1,25-二羟维生素D3 183

第六节 肾上腺 183

一、肾上腺皮质 183

二、肾上腺髓质 186

第七节 胰岛 188

一、胰岛素 188

二、胰高血糖素 191

第八节 其他内分泌激素 191

一、褪黑素 191

二、胸腺素 192

三、前列腺素 192

第九节 性腺与胎盘 193

一、睾丸 194

二、卵巢 195

三、胎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97

第十节 脏腑与内分泌功能的现代研究 199

一、肾藏精与内分泌功能 199

二、肝主疏泄与内分泌功能 203

下篇 207

第七章 血液 207

第一节 脏腑与血液 207

一、血液的生成 207

二、血液的功能 209

第二节 血液现代医学概述 210

一、血液的组成 210

二、血量 211

三、血液的生理功能 211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 212

五、血浆的成分与功能 212

第三节 血细胞 214

一、红细胞 214

二、白细胞 217

三、血小板 220

第四节 生理性止血 222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223

二、血液凝固 224

三、止血栓的溶解 227

第五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229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229

二、ABO血型系统 229

三、输血的原则 230

四、Rh血型系统 231

第六节 脏腑与血液的现代医学研究 231

一、脏腑与血液生成 231

二、脏腑与血液凝固 233

三、活血化瘀的机制 234

第八章 血液循环 236

第一节 脏腑与血液循环 236

一、心主血脉 236

二、肺朝百脉 237

三、肝主疏泄 237

四、脾主统血 237

第二节 心脏功能 238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238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240

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242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244

第三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245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245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246

三、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250

四、心电图 256

第四节 血管功能 257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57

二、血流动力学 258

三、动脉血压 261

四、脉象与脉搏图 263

五、微循环 270

六、舌的微循环与舌象 272

七、组织液 275

八、淋巴液 277

九、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 278

第五节 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279

一、神经调节 280

二、体液调节 285

三、局部血流调节 288

第六节 器官循环 288

一、冠脉循环 288

二、肺循环 290

三、脑循环 291

第七节 脏腑与血液循环功能的现代医学研究 292

一、脏腑与心脏泵血功能 292

二、脏腑与血管功能 293

三、脏腑与心血管功能调节 293

第九章 呼吸 295

第一节 脏腑与呼吸 295

一、肺与鼻窍 295

二、肺主气与司呼吸 296

三、肺主宣发和肃降 297

四、肾主纳气 298

五、大肠与肺司呼吸 298

六、其他脏腑与呼吸 298

第二节 肺通气 299

一、呼吸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299

二、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299

三、肺通气动力 300

四、肺通气阻力 303

五、肺容积和肺容量 305

六、肺通气量 307

第三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308

一、气体交换原理 308

二、气体交换及影响因素 309

第四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11

一、氧的运输 312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315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317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317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319

三、呼吸运动的化学性调节 321

四、异常性呼吸 325

第六节 脏腑与呼吸功能的现代医学研究 325

一、肺主气司呼吸与肺通气及换气功能 326

二、肺主宣降与肺组织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 326

三、肺主气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327

四、肾主纳气与呼吸功能 328

五、大肠与肺司呼吸 328

第十章 消化和吸收 330

第一节 脏腑与消化吸收 330

一、脾主运化与升清 330

二、胃主受纳与腐熟 331

三、肝主疏泄 332

四、胆主收藏胆汁 332

五、小肠主受盛与泌别清浊 333

六、大肠主濡润与传导 333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现代医学概述 334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334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335

三、消化道神经支配及作用 335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337

第三节 口腔内消化 338

一、唾液分泌 338

二、咀嚼和吞咽 339

第四节 胃内消化 339

一、胃液的分泌 339

二、胃运动 342

第五节 小肠内消化 344

一、胰液 344

二、胆汁 345

三、小肠液 347

四、小肠运动 347

第六节 大肠内消化 349

一、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用 349

二、大肠运动和排便反射 350

第七节 吸收 350

一、吸收的主要部位及特点 350

二、吸收途径与机制 351

三、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352

第八节 脏腑与消化吸收功能的现代医学研究 355

一、脾主运化与消化吸收 355

二、肝主疏泄与消化吸收 358

三、肺与大肠相表里 358

四、心与小肠相表里 359

第十一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360

第一节 能量代谢 360

一、气化、脏腑与能量代谢 360

二、机体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361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362

四、基础代谢 363

五、气与能量代谢的现代医学研究 364

六、脏腑功能与能量代谢的现代医学研究 365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366

一、营卫之气、脏腑与体温 366

二、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368

三、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369

四、津液与汗的代谢 372

五、体温调节 373

六、营卫功能与体温调节的现代医学研究 375

七、阴阳与体温调节的现代医学研究 375

第十二章 水液代谢与尿的生成 376

第一节 脏腑与水液代谢 376

一、肺主行水和主治节 376

二、肾主水 377

三、脾主运化 378

四、肝主疏泄 378

五、三焦主通利 378

六、膀胱主气化 379

第二节 肾脏的功能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379

一、肾脏的功能结构特点 380

二、肾脏血流特点及其调节 381

第三节 尿生成的过程 383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83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387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392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393

一、肾髓质高渗梯度现象 394

二、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维持 394

三、尿液浓缩和稀释过程 397

四、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397

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 397

一、肾内自身调节 398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398

第六节 排尿活动 403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403

二、排尿反射 404

第七节 脏腑与水液代谢功能的现代医学研究 405

一、肺与水液代谢 405

二、脾与水液代谢 406

三、其他脏腑与水液代谢 407

第十三章 感觉器官 408

第一节 概述 408

一、感受器及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408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408

第二节 视觉器官 410

一、脏腑、经络与眼 410

二、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411

三、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414

四、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现象 417

五、脏腑与视觉器官功能的现代医学研究 419

第三节 听觉器官 420

一、脏腑、经络与耳 420

二、人耳听阈和听域 421

三、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421

四、内耳的感音功能 423

五、脏腑与听觉器官功能的现代医学研究 425

第四节 前庭器官 427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427

二、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429

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感受器 430

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 430

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 430

三、舌与脏腑 431

主要参考文献 432

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 43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