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免疫学检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兰兰,许化溪主编;欧启水,秦雪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5237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免疫学-医学检验-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免疫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 1
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 1
二、免疫组织与器官 2
三、免疫细胞 4
四、免疫分子 5
第二节 临床免疫学 7
一、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 8
二、移植免疫 8
三、肿瘤免疫 8
四、感染免疫 9
第三节 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 9
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 9
二、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 10
本章小结 10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 12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12
一、抗原抗体结合力 12
二、抗原抗体的亲和性与亲合力 13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13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3
一、特异性 14
二、可逆性 14
三、比例性 15
四、阶段性 15
第三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16
一、反应物自身因素 16
二、环境因素 16
第四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16
本章小结 17
第三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18
第一节 免疫原的制备 18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18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19
三、人工抗原的制备 21
第二节 免疫佐剂 22
一、佐剂的种类 22
二、佐剂的作用机制 22
第三节 抗血清的制备 23
一、免疫动物的选择 23
二、免疫方法 23
三、动物采血法 24
第四节 抗血清的纯化 24
一、特异性抗体的纯化 24
二、IgG类抗体的纯化 24
第五节 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 25
一、抗血清的鉴定 25
二、抗血清的保存 25
本章小结 26
第四章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 27
第一节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27
一、杂交瘤技术 28
二、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与冻存 29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 29
一、单克隆抗体的产生 30
二、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30
三、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 30
四、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30
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 30
一、人源化抗体 31
二、小分子抗体 31
三、抗体融合蛋白 32
四、双特异性抗体 32
五、胞内抗体 32
六、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32
第四节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34
一、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34
二、小分子抗体的应用 34
三、抗体融合蛋白的应用 34
四、双特异抗体的应用 34
五、抗体库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35
本章小结 35
第五章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37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37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38
一、直接凝集反应 38
二、间接凝集反应 38
三、间接血凝试验 39
四、胶乳凝集试验 40
五、明胶凝集试验 40
第三节 抗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 40
一、直接Coombs试验 41
二、间接Coombs试验 41
第四节 沉淀反应的特点 41
第五节 液体内沉淀试验和凝胶内沉淀试验 42
一、液体内沉淀试验 42
二、凝胶内沉淀试验 43
第六节 免疫电泳技术 46
一、对流免疫电泳 46
二、火箭免疫电泳 47
三、免疫电泳 47
四、免疫固定电泳 47
五、交叉免疫电泳 48
六、自动化免疫电泳 48
第七节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的应用 48
一、凝集反应的临床应用 48
二、沉淀反应的临床应用 49
本章小结 49
第六章 放射免疫技术 51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与放射标记物的制备 51
一、放射性核素 51
二、放射标记物的制备 52
三、放射标记物的鉴定 53
四、放射性125Ⅰ放射活性检测 54
五、放射性检测的防护 54
第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 55
一、分析原理 55
二、抗原抗体反应 55
三、分离技术 56
四、数据处理 56
第三节 免疫放射分析 57
一、分析原理 57
二、分离技术 58
三、数据处理 58
四、放射免疫分析与免疫放射分析的区别 58
第四节 放射免疫技术的临床应用 59
一、激素水平测定 59
二、病原体抗原或抗体测定 59
三、肿瘤标志物测定 59
四、药物测定 59
本章小结 60
第七章 荧光免疫技术 61
第一节 荧光免疫技术的特点 61
一、荧光的基本知识 62
二、荧光物质 63
第二节 荧光抗体的制备 63
一、抗体要求 63
二、荧光素要求 64
三、荧光素标记抗体的方法 64
四、荧光素标记抗体的纯化 64
五、荧光抗体的鉴定 64
六、荧光抗体的保存 65
第三节 荧光显微镜基本原理 65
一、标本的制作 65
二、荧光抗体染色与结果判断 66
三、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67
第四节 荧光免疫分析 68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68
二、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71
三、荧光酶免疫测定 71
第五节 荧光免疫技术的应用 73
一、荧光显微镜技术的应用 73
二、荧光免疫测定的应用 73
本章小结 73
第八章 酶免疫技术 75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特点 75
一、酶和酶作用底物 76
二、酶标记抗体或抗原 77
三、固相载体 79
第二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80
一、均相酶免疫分析 81
二、异相酶免疫分析 82
第三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83
一、基本原理 83
二、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 83
第四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87
本章小结 87
第九章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89
第一节 概述 89
一、发光的分类 89
二、化学发光产生的条件 90
三、化学发光效率 90
四、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分类 91
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非均相分离方式 91
第二节 化学发光剂和标记技术 92
一、化学发光剂 92
二、发光剂的标记技术 95
第三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 97
一、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97
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97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97
四、鲁米诺氧途径免疫分析 98
第四节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临床应用 99
本章小结 100
第十章 生物素-亲合素放大技术 101
第一节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 101
一、生物素 101
二、亲合素和链霉亲合素 102
三、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的特点 103
第二节 生物素或亲合素标记物的制备 103
一、生物素标记物的制备 104
二、链霉亲合素标记物的制备 104
第三节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标记免疫技术中的应用 105
一、应用于固相载体的包被环节 105
二、应用于检测系统的信号放大 106
本章小结 107
第十一章 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 108
第一节 胶体金免疫技术 108
一、胶体金与免疫金的制备 109
二、胶体金免疫技术的方法学种类与原理 112
第二节 其他膜载体免疫分析技术 115
一、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115
二、免疫印迹试验 116
本章小结 117
第十二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18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要点 118
一、标本的处理 119
二、抗原的保存与修复 119
三、抗体的处理与保存 120
四、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判断 120
五、质量控制 121
第二节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21
一、组织处理 122
二、酶标记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2
三、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2
四、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常用酶及显色底物 124
第三节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24
一、组织处理 124
二、荧光抗体的标记及染色 125
第四节 亲和组织化学技术 125
一、生物素-亲合素法 125
二、葡萄球菌蛋白A法 127
三、凝集素法 127
四、链霉亲合素-生物素法 127
第五节 免疫标记电镜技术 128
一、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原理 128
二、免疫标记电镜技术标本的制备要求 128
三、常用的免疫标记电镜技术 129
第六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129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129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拓展 131
本章小结 133
第十三章 免疫细胞分离与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及应用 134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 134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135
二、淋巴细胞的分离 136
三、T、B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分离 136
第二节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及亚群分类 138
一、T细胞表面标志及亚群 138
二、B细胞表面标志 139
三、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标志 140
第三节 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 140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40
二、树突状细胞 141
第四节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142
一、T细胞功能检测 142
二、B细胞功能检测 145
三、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测定 145
第五节 其他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146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 146
二、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147
第六节 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148
本章小结 149
第十四章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因子检测及应用 150
第一节 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特性与功能 150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与作用方式 151
二、细胞因子受体的共同特性与作用方式 152
三、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与功能 152
第二节 趋化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的特性与功能 154
一、趋化因子特性及其功能 154
二、趋化因子受体特性及其功能 155
三、趋化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156
第三节 细胞黏附分子与细胞黏附分子受体的特性与功能 156
一、细胞黏附分子的特性 157
二、黏附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58
三、黏附分子与炎性疾病 159
第四节 临床常用的测定方法 161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 161
二、流式细胞分析法 162
三、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163
四、免疫学测定方法学评价 163
第五节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分子测定的临床应用 164
一、临床应用原则 164
二、特定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 165
三、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166
本章小结 166
第十五章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 168
第一节 流式细胞仪的分析及分选原理 168
一、流式细胞仪分析的工作原理 169
二、细胞分选原理 170
第二节 数据的显示与分析 171
一、参数 171
二、散射光的测定 171
三、荧光测量 173
四、数据显示方式 174
五、设门分析技术 177
第三节 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的技术要求 177
一、免疫检测样品制备 177
二、免疫分析中常用的荧光染料与标记染色 178
三、免疫胶乳颗粒技术的应用 181
四、流式细胞免疫学技术的质量控制 182
第四节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 184
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析 184
二、淋巴细胞功能分析 184
三、淋巴造血系统分化抗原及白血病免疫分型 185
四、肿瘤耐药相关蛋白分析 186
五、艾滋病检测中的应用 186
六、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分析 186
七、移植免疫中的应用 186
本章小结 187
第十六章 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 188
第一节 体液中IgG、IgA、IgM测定的临床应用 188
一、血液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88
二、尿液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90
三、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90
第二节 血液IgD和IgE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191
一、IgD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191
二、IgE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191
第三节 血液IgG亚类测定及临床意义 192
第四节 M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193
一、血清蛋白区带电泳 193
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 193
三、免疫电泳 194
四、免疫固定电泳 194
五、本-周蛋白测定 194
六、κ-Ig和λ-Ig定量测定 195
七、冷球蛋白测定 195
本章小结 196
第十七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197
第一节 补体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 197
一、补体的理化特性 197
二、补体的激活 198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98
第二节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199
一、CH50测定原理 199
二、CH50测定方法要点及结果判断 200
三、方法评价与临床意义 201
第三节 补体结合试验 201
一、试验原理 201
二、结果判断 202
三、方法评价 202
第四节 单个补体成分测定 202
一、免疫溶血法 202
二、免疫化学法 203
第五节 补体测定的临床应用 203
本章小结 204
第十八章 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及应用 205
第一节 自动化免疫浊度分析系统 205
一、免疫透射比浊法 206
二、免疫胶乳比浊法 206
三、免疫散射比浊法 207
四、免疫比浊分析的影响因素 210
第二节 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211
一、吖啶酯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212
二、酶联发光免疫分析仪 213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215
第三节 自动化荧光免疫分析系统 216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 216
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 218
第四节 自动化酶联免疫分析系统 219
第五节 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选择与应用 221
一、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选择原则 221
二、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应用 221
本章小结 222
第十九章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 224
第一节 分析前质量控制 224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 225
二、患者准备 225
三、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225
四、影响分析前质量的因素 226
第二节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226
一、工作人员培训 226
二、检测系统性能的确认 226
三、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 226
四、标准曲线的校准与标准品值的溯源 227
五、定量免疫测定的室内质量控制 228
六、半定量及定性免疫测定的室内质量控制 231
七、室间质量控制 231
八、实验室间比对和人员比对 233
九、实验室环境、设施及设备的控制 233
第三节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233
一、检验结果的审核和发放 233
二、检验后标本的保存与处理 234
三、咨询服务 234
本章小结 235
第二十章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236
第一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236
一、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37
二、链球菌感染 237
三、伤寒沙门菌感染 238
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39
第二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239
一、流感病毒感染 240
二、轮状病毒感染 241
三、肝炎病毒感染 241
四、冠状病毒感染 245
第三节 性传播疾病的免疫检测 246
一、梅毒螺旋体感染 246
二、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248
三、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 249
第四节 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249
一、深部真菌感染 249
二、类真菌感染 251
第五节 病原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检测 251
一、疟原虫感染 251
二、血吸虫感染 252
三、丝虫感染 253
四、华支睾吸虫感染 253
五、猪囊尾蚴感染 253
第六节 先天性感染的免疫检测 253
一、弓形虫感染 254
二、风疹病毒感染 254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 255
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255
本章小结 256
第二十一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257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258
一、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258
二、常见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60
三、Ⅰ型超敏反应免疫检测 261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264
一、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264
二、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65
三、Ⅱ型超敏反应免疫检测 266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267
一、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268
二、常见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68
三、Ⅲ型超敏反应免疫检测 269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270
一、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270
二、常见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71
三、Ⅳ型超敏反应免疫检测 271
本章小结 272
第二十二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274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与分类 274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损伤特点 275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275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损伤 276
三、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 278
第三节 自身抗体的特点 281
一、自身抗体的一般特点和临床价值 281
二、自身抗体检测的一般原则 281
三、实验室方法的选择 281
四、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解释 282
第四节 自身抗体检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282
一、抗核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282
二、抗ENA抗体谱的检测与应用 285
三、血管炎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与应用 288
四、磷脂类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289
五、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290
六、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292
七、内分泌疾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293
八、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294
九、胃肠道疾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 295
第五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实验检测 295
一、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295
二、淋巴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 296
三、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296
四、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296
本章小结 296
第二十三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298
第一节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概念及分类 299
第二节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特点 300
一、浆细胞异常增殖 300
二、正常体液免疫抑制 301
三、异常免疫球蛋白增生所造成的病理损伤 301
四、溶骨性病变 302
第三节 异常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特点 302
第四节 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302
一、多发性骨髓瘤 302
二、巨球蛋白血症 303
三、重链病 304
四、轻链病 305
五、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306
六、淀粉样变性 307
第五节 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测定与分析 307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 308
二、血清蛋白电泳 308
三、免疫固定电泳 309
四、异常免疫球蛋白检测的应用原则 310
本章小结 310
第二十四章 免疫缺陷病及其免疫检测 312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 312
一、免疫缺陷病分类 312
二、免疫缺陷病特点 313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313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 313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 314
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315
四、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 315
五、原发性补体缺陷病 316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316
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常见原因 316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317
第四节 免疫缺陷病检验 318
一、B细胞缺陷病的检测 319
二、T细胞缺陷病的检测 319
三、吞噬细胞缺陷病的检测 320
四、补体系统缺陷病的检测 320
五、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检测 321
本章小结 321
第二十五章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322
第一节 肿瘤抗原分类 322
一、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 323
二、根据肿瘤抗原产生的机制分类 323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324
一、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 325
二、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 326
第三节 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与相关肿瘤标志物 326
一、肿瘤标志物概述 327
二、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327
三、常见恶性肿瘤与相关肿瘤标志物 329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334
一、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影响因素 334
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335
三、肿瘤标志物的发展方向 337
第五节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检测与临床应用 337
本章小结 338
第二十六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339
第一节 器官移植与移植免疫特点 340
一、器官和组织移植的一般规律 340
二、HLA是诱导排斥反应最强的靶抗原 340
三、受体对HLA的识别与效应机制 341
第二节 HLA配型与应用分析 341
一、HLA分型方法 341
二、HLA分型方法的应用 344
第三节 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 347
一、肾脏移植 347
二、肝脏移植 348
三、心脏移植与心肺联合移植 348
四、骨髓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移植 349
第四节 排斥反应的种类及发生机制 350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350
二、急性排斥反应 350
三、慢性排斥反应 351
四、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352
第五节 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 352
一、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352
二、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353
三、急性时相反应物质检测的临床意义 354
第六节 常用免疫抑制药物及其血药浓度监测 354
本章小结 357
附录 359
附录1 CD分子汇总表 359
附录2 生物变异数据库 372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