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临证用药指南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临证用药指南
  • 马秉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0891518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147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1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临证用药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五脏辨证用药 1

第一节肺系的辨证用药 1

一、肺系病机病证及用药原则(包括大肠) 1

(一)病因病机 1

目录 1

(二)病证概述 2

(三)用药原则 2

(一)宣肺散寒法 3

(二)宣肺散热法 3

二、肺系辨证用药法则 3

(三)清泄肺热法 4

(四)清肺解毒法 5

(五)肃降肺气法 5

(六)清燥润肺法 6

(七)温肺降逆法 7

(八)敛肺法 8

(九)补益肺气法 9

(十)滋养肺阴法 9

(十三)清大肠湿热法 10

(十一)泻肺法 10

(十二)清大肠实热法 10

(十四)润肠法 11

(十五)固肠止泻法 11

第二节肝胆的辨证用药 12

一、肝胆病机病证及用药原则 12

(一)病因病机 12

(二)病证概述 13

(三)用药原则 13

(一)疏肝调气法 14

二、肝胆辨证用药法则 14

(二)平肝疏泄法 15

(三)清解肝热法 15

(四)清泻肝火法 16

(五)和肝活血法 17

(六)凉肝止血法 18

(七)平肝熄风法 18

(八)搜肝法 21

(十)滋养柔肝法 22

(九)温肝散寒法 22

(十一)补养肝血法 23

(十二)清胆法 24

第三节心系的辨证用药 25

一、心系病机病证及用药原则 25

(一)病因病机 25

二、心系辨证用药法则 26

(一)清泻心火法 26

(三)用药原则 26

(二)病证概述 26

(二)清营凉血法 27

(三)清心豁痰法 27

(四)活血化瘀法 28

(五)通阳宣痹化饮法 29

(六)镇心安神法 29

(七)开窍法 30

(八)补益心气法 31

(九)温补心阳法 31

(十)补心血法 32

(十二)清利小肠法 33

(十一)滋心阴法 33

(十三)温通小肠法 34

(十四)行气散结法 34

第四节脾胃的辨证用药 35

一、脾胃病机病证及用药原则 35

(一)病因病机 35

(二)病证概述 35

(三)用药原则 36

二、脾胃辨证用药法则 36

(一)补气健脾法(附补气升陷法) 36

(二)温运脾阳法(附温阳固涩法、温阳摄血法、温阳导滞法) 37

(三)温胃祛寒法 38

(四)滋养脾阴法(附清滋胃阴法) 39

(五)清泄阳明胃热法 40

(六)清泄胃中积热法 41

(七)泻胃法 41

(八)和胃法 42

(九)行气导滞法 43

(十)运脾除湿法(附清热除湿法) 44

一、肾系病机病证及用药原则(包括膀胱) 45

第五节肾系的辨证用药 45

(十一)温胃降逆法 45

(十二)清胃降逆法 45

(一)病因病机 46

(二)病证概述 46

(三)用药原则 47

二、肾系辨证用药法则 47

(一)滋养肾阴法 47

(二)滋阴降火法 48

(三)补肾纳气法 48

(五)温肾利水法 49

(四)温肾助阳法 49

(六)固肾涩精法 50

(七)固肾止带法 50

(八)固肾缩尿法 51

(九)固肾安胎法 51

(十)泻火通淋法 52

第二章药物的配伍应用 53

第一节解表类 53

一、辛温解表 53

二、辛凉解表 54

一、清热泻火 55

第二节清热类 55

二、清热凉血 57

三、清热解毒 58

四、清退虚热 59

第三节祛湿类 60

一、化湿燥湿 60

二、利水渗湿 61

三、祛风胜湿 62

一、理气类 63

第四节理气理血类 63

二、活血祛瘀 65

三、止血 66

第五节和解类 66

一、和解少阳 66

二、调理肝脾 67

三、调和胃肠 67

四、调和气血 68

第六节泻下温里类 69

一、泻下 69

二、温里 70

第七节止咳消食散结类 72

一、止咳平喘化痰 72

二、消食化积 73

三、软坚散结消痈 73

第八节补益类 75

一、补气补阳 75

二、补血补阴 77

一、固表止汗 79

第九节固涩类 79

三、气血阴阳兼补 79

二、固精止带 80

三、涩肠固脱 80

第十节熄风安神类 81

一、熄风搜风 81

二、安神开窍 81

第三章对症用药 83

第一节中医传统的对症用药 83

一、全身症状的对症用药 83

三、五官症状的对症用药 84

二、头面症状的对症用药 84

四、胸腹肢体症状的对症用药 85

五、内脏症状的对症用药 86

六、二阴症状的对症用药 88

第二节结合现代药理的对症用药 88

一、治疗心绞痛药物 88

二、降血压药物 89

三、降血脂药物 90

四、升白细胞药物 90

六、降谷-丙转氨酶药物 91

五、利胆药物 91

七、截疟药物 92

八、抗结核药物 92

九、抗病毒药物 93

十、消除尿蛋白药物 94

十一、溶石排石药物 94

十二、抗菌药物 95

十三、抗阴道滴虫药物 97

十四、驱虫药物 98

十五、抗恶性肿瘤药物 98

附:常用中药临证应用一览表 10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