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院药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医院药学
  • 张静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448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医院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医院药学的形成 1

第二节 医院药学内容与任务 1

一、医院药学实践 1

二、医院药学研究 2

三、医院药学管理 2

第三节 学习医院药学的目的及方法 2

第四节 医院药学展望 3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4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4

一、药学部(科)的组织机构与任务 4

二、药学部(科)各级药学人员的职责 5

一、采购管理 6

第三节 药品管理 6

二、任务 6

一、组成 6

第二节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6

二、库存管理 7

三、供应和使用管理 7

第四节 调剂业务管理 7

一、处方审查和核对检查 8

二、发药 8

第五节 制剂业务管理 8

一、医院制剂的含义及范围 8

二、医院制剂的审批 8

第六节 药品质量管理 10

一、外购药品的质量管理 10

二、医院制剂的质量管理 12

一、目标管理 13

第七节 医院药学部(科)的主要管理模式 13

二、全面质量管理 14

三、标准化管理 15

第八节 面向临床开展药学服务 16

一、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合理的学术梯队 16

二、科研管理 16

三、建立药学情报信息室(或组) 17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18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18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18

二、外用制剂常用原料种类和作用 19

三、外用制剂的剂型及作用特点 23

四、皮肤病的外用药物选用原则 24

五、软膏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24

一、中药制剂处方特点 30

第二节 中药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30

二、常见医院中药制剂的剂型 31

三、剂型对中药制剂的疗效关系 33

四、中药制剂制备工艺与疗效的关系 34

五、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和技术要求 35

第三节 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 37

一、腹膜透析液 37

二、血液透析液 40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 44

第一节 概述 44

一、质检科的结构 44

二、非标准制剂 45

一、标准制剂 45

三、质检科的人员 45

二、质检科的任务 45

第二节 医院制剂的质量标准 45

第三节 医院制剂常用的检查方法 46

一、容量分析 46

二、仪器分析法 47

三、生物检验法 49

第四节 医院制剂的质量检查 49

一、医院制剂的质检流程 49

二、医院制剂质检内容 50

第五节 医院质检科的质量控制 50

一、需认证的效能指标和认证方法 50

二、误差来源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的方法 51

二、制剂实例 52

第六节 医院制剂分析实例 52

一、实验设计 52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54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54

一、药效学评价 54

二、药动学评价 55

三、药剂学评价 55

四、临床疗效评价 56

第二节 治疗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56

一、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 56

二、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57

三、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关系 57

一、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作用 58

二、药物经济学评价 58

第三节 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58

第四节 治疗药物方便性的评价 59

一、使用的方便性 59

二、贮存、运输、携带的方便性 59

三、获得的方便性 60

四、药品包装的方便性 60

第五节 药物的生命质量评价 60

一、药物生命质量评价内容 60

二、治疗药物的生命质量评价的几种关系 60

第六节 治疗药物品种质量的评价 61

一、药物经济学定义和发展 63

二、药物经济学对临床医疗的作用 63

第一节 药物经济学定义 63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63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64

一、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 analysis,CMA) 64

二、成本效果分析法(cost-effectiveness analsis,CEA) 64

三、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CUA) 65

四、成本效益分析法(cost-benefit analysis,CBA) 66

第三节 药物经济学研究步骤 66

一、确定研究目的 66

二、确定评价方法 67

三、成本的计算 67

四、效果的计算 68

五、经济学评价 68

六、敏感性分析 68

七、推广及应用价值 68

二、文献报道的研究结果是什么 69

一、研究结果是否真实可靠 69

第四节 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献的应用 69

三、文献报道的结果是否能应用于自己的病人 70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71

第一节 药物流行病学的由来与形成 71

一、什么是药物流行病学 71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形成过程 71

三、药物流行病学学科迅速发展的促成因素 72

四、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73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74

一、几个常用的统计学基本概念 74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程序 76

三、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79

五、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选择 83

四、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与比较 83

第三节 药物流行病学进展 84

一、ADR监测和药物警戒概念的演变及与药物流行病学的关系 84

二、近年盛行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85

三、当前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86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88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90

第一节 概述 90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 90

二、药物不良反应分类 90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程度 91

第二节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92

一、药物因素 92

二、机体因素 92

三、其他因素 93

一、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准则 94

第三节 因果关系评定准则及评价方法 94

二、因果关系评定方法 95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 96

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96

二、监测报告系统 97

三、报告程序 97

四、不良反应报告范围 98

五、报表及注意事项 98

六、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存在的问题 99

二、新药上市后的追踪观察 100

四、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 100

三、合理使用药物 100

一、新药上市前严格审查 100

第五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100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102

第一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定义及其意义 102

一、药物利用研究的定义 102

二、药物利用研究的意义 102

三、药物利用研究的作用 102

第二节 药物利用研究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103

一、药物利用研究方法的产生 103

二、药物利用研究的进展 103

第三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分类 103

一、定量研究 103

二、定性研究 104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104

一、药物的临床评价 105

二、处方用药剂量的衡量方法 106

三、医药市场信息分析 107

四、药物情报分析 108

第五节 药物利用的影响因素 109

一、药物因素 109

二、非药物因素 110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112

第一节 相关知识 112

一、新药定义及其分类 112

二、新药研究相关法规 113

三、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ICH)简介 113

四、名词解释 113

第二节 我国新药申报程序 115

一、程序 115

二、新药申报资料项目 115

二、新药Ⅰ期临床试验 117

第三节 新药临床试验 117

一、新药临床试验项目 117

三、新药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 119

四、新药Ⅳ临床试验 121

第四节 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 121

一、目的 122

二、主要技术要求 122

三、程序 124

第五节 GCP与我国新药临床研究 124

一、概述 124

二、我国GCP原则 125

三、我国GCP内容 125

第六节 我国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简介 127

一、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128

第十一章 药物相互作用与注射剂配伍变化 128

第一节 药物相互作用 128

二、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132

第二节 注射剂配伍变化 134

一、研究注射剂配伍变化的目的 134

二、分类 134

三、常见注射剂配伍变化发生原因 134

四、注射剂配伍变化预测 135

五、注射剂配伍变化的实际应用 135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137

第一节 合理用药概述 137

一、基本概念 137

三、合理用药工作中药师的作用 138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138

二、合理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38

一、用药途径及特点 139

二、药品用量 139

三、用药注意事项 140

第三节 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 141

一、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改变 141

二、肝功能不全时用药注意点 141

三、肾功能不全时药动学特点 142

四、肾功能不全时用药注意 142

五、肾衰时给药调整方法 142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144

一、儿童发育阶段的划分 144

二、胎儿期生理与用药特点 145

三、新生儿生理和用药特点 146

四、婴、幼儿生理与用药特点 149

五、儿童期生理和用药特点 150

六、儿科临床用药的注意事项 150

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与用药特点 151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51

二、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特点 152

三、老年人药效学的特点 153

四、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154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55

一、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155

二、抗菌药物治疗中的监护 156

三、常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157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159

一、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159

二、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 160

三、应用糖皮质激素期间的监护 162

四、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63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解救 164

第一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 164

一、中毒机制 164

二、中毒症状 164

三、解救原则 164

四、对症治疗 165

三、解救原则 165

一、中毒机制 165

第三节 氨基甲酸酯类中毒 165

一、中毒机制 165

第二节 拟除虫菊酯类药物中毒 165

二、中毒症状 165

二、中毒症状 166

三、解救原则及药物治疗 166

第四节 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 166

一、中毒机制 166

二、中毒症状 166

三、药物治疗 166

第六节 苯二氮?类药物中毒 167

三、药物治疗 167

二、中毒症状 167

一、中毒机制 167

三、药物治疗 167

二、中毒症状 167

一、中毒机制 167

第五节 有机氟类灭鼠药中毒 167

第七节 异烟肼中毒 168

一、中毒机制 168

二、中毒症状 168

三、药物治疗 168

第八节 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168

一、中毒机制 169

二、中毒症状 169

三、药物治疗 169

第九节 抗癫癎药物中毒 169

一、苯妥英钠 169

二、卡马西平 169

二、中毒症状 170

三、解救原则及药物治疗 170

第十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 170

一、中毒机制 170

第十一节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171

一、中毒机制 171

二、中毒症状 171

三、解救原则及药物治疗 171

第十二节 一氧化碳中毒 171

一、中毒机制 172

二、中毒症状 172

三、救治原则及药物治疗 172

第十三节 河豚中毒 172

一、中毒机制 172

一、中毒机制 173

二、中毒症状 173

三、救治原则及药物治疗 173

第十四节 蟾蜍中毒 173

二、中毒症状 173

三、解救原则及药物治疗 174

第十五节 亚硝酸盐中毒 174

一、中毒机制 174

二、中毒症状 174

三、解救原则及药物治疗 174

第十六节 氰化物中毒及解救 175

一、中毒机制 175

二、中毒症状 175

三、救治原则及药物治疗 175

第一节 药学监护的起源 177

一、近代药学的发展 177

第十四章 药学监护 177

二、药源性疾病的流行 178

第二节 药学监护的内涵及实施意义 179

一、内涵 179

二、实施药学监护的意义 179

第三节 药学监护的实施 180

一、收集资料 180

二、发现问题 180

三、评估问题 180

四、建立药学监护计划 181

五、评价取得的结果 181

第四节 病人资料的收集 181

一、病人资料 181

二、创建数据库 181

三、数据库的组成 182

第五节 药物治疗问题的鉴别和评估 183

一、鉴别药物治疗问题 183

二、用问题列表评估药物治疗问题 183

第六节 药学监护计划和干预措施的实施 184

一、使用SOAP格式记录监护计划 184

二、用IDEAL法解决药物治疗问题 184

三、药学监护的干预措施 185

第七节 药学监护干预结果的记录 185

一、治疗结果的衡量 186

二、记录 186

第八节 提高药学监护水平的措施 186

一、药师和医师合作 187

二、与患者进行交流 187

三、提高病人依从性 188

一、药学监护的理论模式 189

二、药学监护的实践模式 189

第九节 药学监护的模式 189

第十节 药学监护中的不利因素 190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193

第一节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193

一、意义和重要性 193

二、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的历史 193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195

一、概述 195

二、适应证 195

三、禁忌证 196

四、并发症 196

五、人体需要摄入的能量计算 197

六、肠外营养的成分配比 197

二、适应证 199

一、概述 199

第三节 胃肠内营养 199

三、常见并发症 200

四、应用方法 200

五、常用药物 200

第四节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的近期发展 201

一、重组人生长激素 201

二、谷氨酰胺 202

三、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 202

四、精氨酸 202

五、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202

六、生长抑素 203

七、核苷酸 203

八、膳食纤维 203

第一节 药物剂量、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强度的关系 205

第十六章 治疗药物监测 205

第二节 检测样品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206

第三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注意事项 207

一、血药浓度的评价 207

二、采血时间和方法 207

三、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208

四、待测物的选择 208

五、有效浓度范围的确立 208

六、样本的测定 209

第四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分析方法 209

一、建立监测方法应具备的条件 209

二、血液浓度测定中的质量控制 209

三、药物监测方法简介 209

四、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 210

第五节 常见监测药物的有效血浓范围、测定方法及其他 211

第十七章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 218

第一节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与临床意义 218

一、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218

二、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临床意义 218

三、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必须条件 218

四、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 219

第二节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方法 219

一、稳态一点法 219

二、血药浓度随访测定法 220

三、诺模算图法 220

四、多点法 220

五、Bayesian反馈法与群体药物动力学 220

四、生活习惯 223

三、药物因素 223

五、药物动力学方面的遗传因素 223

一、病理因素 223

二、生理因素 223

第三节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影响因素 223

六、药效学的遗传变异 224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225

第一节 药学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225

第二节 药学信息服务的目的和任务 225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226

一、药学信息的来源和收集 226

二、资料的评价和整理 227

三、收集药学信息应注意 227

第四节 药物情报的查阅 227

四、查阅文献资料的步骤和方法 228

三、检索工具的用法 228

二、检索工具的种类 228

一、医药文献的类别 228

第五节 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 229

一、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 229

二、为药事委员会提供咨询服务 230

三、定期出版“药讯” 230

四、编辑“协定处方”或“医院药品集” 230

五、举办专题讲座 230

六、医院药学信息服务展望 230

第十九章 病患用药教育 231

第一节 从患者依从性看病患用药教育的必要性 231

一、依从性的现状 231

二、提高依从性的措施 232

三、依从性的评价 232

一、病患用药教育的基本内容 233

四、病患用药教育的必要性 233

第二节 病患用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33

二、病患用药教育的方法 234

第三节 不同病患群体的用药教育 234

一、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教育 235

二、高血压患者用药教育 235

三、肝病患者用药教育 235

四、肾病患者用药教育 236

五、孕妇、哺乳期妇女的用药教育 236

六、不同年龄患者的用药教育 237

二、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教育程度不一 238

三、缺乏统一的施教方法和材料 238

一、重视程度不够 238

第四节 病患用药教育的困难及克服方法 238

第二十章 医院药学人员职业道德 239

第一节 药学伦理学的概念 239

一、伦理学与药学伦理学 239

二、药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39

三、学习药学伦理学的意义 240

第二节 药学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 241

一、药学道德的基本原则 241

二、药学道德规范 242

第三节 药学工作的道德责任 243

一、医院制剂生产道德责任 243

二、调剂配发中的道德责任 243

三、临床药学服务道德责任 243

四、科研道德责任 24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