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 5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邱德文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 ISBN:7805847770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784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8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 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家陈可冀 1
学术精华 3
一、看重人文科学与中医学的交融 3
二、喜用、善用活血化瘀疗法 8
三、临床推崇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 13
四、对传统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的重视和新见 17
五、重视清代原始医药档案宫廷医疗经验的继承和应用研究 24
临证特色 29
一、高血压病 29
二、中风 30
三、冠心病 31
四、急性心肌梗塞 32
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3
六、充血性心力衰竭 34
七、休克 35
八、病毒性心肌炎 35
名案评析 36
一、右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气血瘀滞证)案 36
二、艾滋病(温毒证)案 37
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悸)案 39
医论医话 41
一、阴阳二元调节随想 41
二、小议西洋参 42
三、西洋人服中药疗疾 43
四、北京大山楂丸 44
五、乾隆皇帝与补益药 45
六、缅怀岳美中教授 45
七、生脉散复方之古往今来 47
八、陈嘉庚先生推崇传统医疗 47
九、邓拓与处方书写 49
十、《养老奉亲书》 49
经验方 51
一、愈梗通瘀汤 51
二、温通复脉汤 52
外感内伤俱擅的温病学家王灿晖 54
学术精华 56
一、揭示温病概念内涵 56
二、探究病因学说实质 58
三、提炼温病诊断思路 60
四、阐发温病治疗原则 62
五、开创中医《辨证学》学科体系 67
临证特色 72
一、卫气营血证候辨析心得 73
二、三焦证候辩析要领 75
三、独具特色的临床诊治经验 78
名案评析 85
一、透邪泄热、清气解毒治高热案 85
二、滋阴透邪、凉营泄热法治疗变应性亚败血症案 86
三、清热利湿解毒、益气滋养阴液法治疗白塞氏病案 87
四、温阳散寒、活血通脉法治疗心肌梗塞案 88
五、清热利湿、泄浊通络法治疗通风案 89
六、补肾填髓、活血通窍法治疗脑萎缩案 90
七、滋阴凉营、益肾养血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案 90
医论医话 91
一、温病学发展的思考 91
二、从“截断疗法”谈温病治则问题 96
三、论滋阴补肾、祛瘀涤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 99
经验方 100
一、清气解毒汤 100
二、舒心消痛汤 101
三、通痹导浊汤 101
四、清燥宣肺汤 102
五、益肾通窍汤 102
六、健脾益胃汤 103
勤求博取 学验俱丰--中医临床文献学家余瀛鳌 104
学术精华 105
一、历代中医古籍文献概述 105
二、对经典医籍的研究 112
三、“上病下治”与“下病上治” 115
四、方剂研究 117
五、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创新 121
临证特色 123
一、辨病论治与“通治方” 123
二、急慢性肾炎治疗经验 126
三、治肝病重视滋肾水以涵濡肝木 128
四、崩中治验 130
名案评析 131
一、噎膈(食管癌)案 131
二、悬饮(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案 132
三、咯血案 133
四、泄泻案 134
五、妇科治验案 135
医论医话 137
一、从“通治方”治病谈起 137
二、“常法”治病失效之后 138
三、中医诊疗中的法治与意治 139
四、活性巧治 140
五、“冬虫夏草”题外谈 143
经验方 144
一、润腑通幽丸 144
二、鸡苏饮子加减方 145
三、治痫效方 145
四、疏风止搐散 145
五、清和汤 145
六、连柏散 146
构建中医男科学、确立中医体质学的中医学家王琦 147
学术精华 148
一、中医体质学的确立 148
二、中医男科学的构建 151
三、中医腹诊学的重建 155
四、藏象学说的确立 159
五、《伤寒论》的研究 161
六、《内经》研究 165
临证特色 167
一、治疗阳痿的经验 167
二、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经验 169
三、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 170
四、治疗血尿的经验 172
名案评析 173
一、阳痿案 173
二、遗精案 175
三、尿频案 176
四、血精案 176
五、精液不液化案 177
六、男性不育案 178
七、心悸案 178
八、奔豚气案 179
医论医话 180
一、治病与治体 180
二、阳痿从肝论治 182
三、谈组方法度及小方应用 184
四、漫话麻黄 186
经验方 187
一、五草汤 187
二、精液不液化方 187
三、平冲饮 187
四、前舒汤 188
极力倡导活血化瘀的中医内科学家李明富 189
学术精华 191
一、瘀血理论及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应用 191
二、气血病机 197
三、津液病机 202
四、精神病机 205
五、痰湿水饮病机 207
临证特色 210
一、钩端螺旋体病的辨证论治 210
二、冠心病的辨证论治 212
三、癌症的中医药治疗概要 215
名案评析 217
一、钩端螺旋体病案 217
二、淋证案 217
三、胸痹心痛案 219
四、肺癌案 219
医论医话 220
一、真中风类中风及外风非风内风名实探究 220
二、虚劳证候多,重在分纲目 221
三、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 223
经验方 226
一、胆蛔汤 226
二、热咳方 226
三、胸痹心痛方 226
善于从实践中发展中医理论的中西医结合专家陆鸿滨 227
学术精华 228
一、在临床实践中研究和发扬中医理论精粹 228
二、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肾脏疾病的成就 244
临证特色 254
一、对疑难怪症的辨证论治经验 254
二、肾小球肾炎重在清利,慎用温补 255
名案评析 256
一、产后伤寒大汗不止案 256
二、顽固冬季鼻衄27年案 257
三、血分瘀热型紫癜性肾炎案 258
医论医话 259
一、谈寒温不可统一 259
二、谈五脏阴阳、气血总体平衡态势 259
三、谈冷脉与热脉 260
经验方 260
一、越鞠丸变方 260
二、肾炎芳化清利汤 260
三、思食丸 260
开拓实验方剂学的中医药学家王世民 261
学术精华 264
一、证与方剂辨证 264
二、关于中医实验方剂学的刍议 266
三、分析化学是方剂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270
四、补肾剂延缓衰老的探讨 271
临证特色 272
一、食疗药膳,慢肝最宜 272
二、治病求其本,善用补和钙 272
名案评析 275
一、当归润肠汤治验案 275
二、藿香正气丸治验案 275
三、黄芪建中汤治验案 275
医论医话 277
一、通下剂--祛病延年之道 277
二、中药归经学说浅谈 278
三、试论中药的固有作用、次生作用和配伍作用 280
四、中药方剂配伍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 283
五、上党人参--党参古今考辨 284
经验方 286
一、白乌贝散 286
二、加减保和汤 286
三、消三消胶囊 286
明理探微、求律创新的中医学家朱文锋 287
学术精华 288
一、探讨辨证规律,建立辨证统一体系 288
二、区分症病证概念,开展病号规范研究 294
三、主张脑另立为脏,创立中医心理学科 301
临证特色 305
一、强调病征结合,完善诊疗体系 305
二、重视辨别病势,注意因势制宜 307
三、突出脏腑特性,阐发气机升降 309
名案评析 311
一、引火归原平风眩案 311
二、平肝泻火制躁狂案 311
三、滋阴柔筋疗行痹案 312
四、意药兼施愈奔豚案 313
医论医话 314
一、五行学说评析 314
二、略论中医之“窍” 315
三、奇恒之府辨析 316
四、心肾不交阐释 317
五、寸口诊脉及分候的原理 318
六、阳虚症状的两重性 319
七、对表证病位的理解 319
八、邪气出入与证候转化的关系 320
九、“表虚征”质疑 321
十、从“阳加于阴谓之汗”理解汗的机理 322
十一、论“心移热于小肠”之非 322
十二、内风证的病机不只是四种 323
十三、肠道湿热证的证候特点 323
经验方 324
一、滋阴柔筋汤 324
二、二白健胃汤 324
中医外科名家陆德铭 325
学术精华 327
一、燮理气血阴阳,崇尚阴阳互求 327
二、识病是关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328
三、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330
临证特色 331
一、内外合治,首倡调摄冲任--治疗乳房病的经验 331
二、益气养阴,重用黄芪、女贞子--治疗复发性口腔炎的经验 335
三、疏肝化湿,早投活血和营--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经验 337
四、气阴为本,佐以化湿清热--治疗疖病的经验 338
五、育阴清热,疏气化痰行瘀--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 339
六、审察牙痕,辨明风火毒邪--治疗毒蛇咬伤的经验 341
名案评析 344
一、乳癣案 344
二、乳癌术后骨转移案 344
三、浆细胞性乳腺性溃后成瘘案 345
四、复发性口腔炎案 346
五、亚急性甲状腺炎案 347
六、异位性皮炎案 347
七、跖疣案 348
医论医话 349
一、多环节多途径调摄冲任 349
二、活血化瘀法在外科临床的运用 350
三、益气养阴法在外科临床的运用 351
四、现代中药药理在外科治疗中的运用 353
五、治病与治心不可偏颇 354
经验方 354
一、小叶增生方 354
二、乳癌术后方 355
三、带状疱疹后遗症方 355
四、复发性口疮方 355
五、养阴祛脂方 355
六、甲瘤方 355
七、消疣方 356
八、毒蛇咬伤方 356
中药动物药学家邓明鲁 357
学术精华 359
一、融会古今,继承创新 359
二、资源普查,足下生辉 361
三、面对时代,再做新论 362
四、严谨治学,百年树人 362
药学特色 363
一、继承与整理 363
二、实践出真知 365
三、思维不停止 366
名著评析 367
一、《中国药用动物志》 367
二、《中国动物药》 368
三、《东北动物药》 368
四、《吉林药材图志》 369
五、《中华食疗精品》 369
六、《苏颂与<本草图经>研究》 370
药论药话 371
一、中国动物药本草学论 371
二、中国药用动物资源开发利用论 375
三、长白山区域动物药资源论 379
四、《本草图经》中动物药考证 382
五、梅花鹿及其产品产业化论 385
六、中药(动物药)学科建设论 387
勤求古训重视实践的中医内科学家高尔鑫 391
学术精华 393
一、崇尚仲景,辨证为先 393
二、温补通涤,重视治心 395
三、治学育人,继承创新 397
临证特色 400
一、疏肝理气法在辨治下焦疾病中的运用 400
二、神经官能症的中医辨治经验 402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经验 404
四、辨证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经验 408
名案评析 410
一、肝硬化腹水案 410
二、中风后遗症案 411
三、慢性肾炎蛋白尿案 412
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案 413
五、慢性前列腺炎伴发男性不育症案 414
医论医话 415
一、中风后遗症的治疗--补阳还五汤加减析 415
二、秋收冬藏话进补 416
三、漫话风湿病 417
四、防治冠心病琐谈 419
五、中医舌诊在癌肿诊断中的意义 421
经验方 422
一、宁心汤 422
二、定痛汤 423
三、祛脂汤 423
四、除痹汤 424
五、新茯苓皮汤 424
有胆识通古今的针刺手法名家张缙 425
学术精华 428
一、控制针感的性质与针感传导方位 428
二、循经感传规律性的研究 433
三、二十四式单式手法 438
四、张氏对取热刺法的研究 439
五、针刺补泻 441
临证特色 448
一、循经感传研究中得心应手的鍉针 448
二、循摄手法 452
三、搓针手法 454
四、通经接气手法 455
手法评析 457
医论医话 461
一、从国际针灸学术动态看针灸发展趋向 461
二、为徒弟正名 466
三、关于把中医学术全面地向世界传播的设想 467
四、新医学模式下的第四医学--长寿保健医学 468
精于辨证、治养结合的老年病专家周文泉 471
学术精华 472
一、注重脏腑辨证,治病求本 472
二、提倡辨病辨证,中西互参 473
三、推崇气化学说,调治有度 474
四、用药力求精专,知常达变 475
五、治养结合,防患于未然 475
六、重视学术研究,加强学科建设 476
临证特色 477
一、治疗冠心病的经验 477
二、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 479
三、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480
四、治疗老年病的经验 482
名案评析 483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案 483
二、尿崩症案 484
三、血管性痴呆案 485
四、老年慢性膀胱炎案 486
医论医话 487
一、《本草求真》评介 487
二、中药药引源流探析 488
三、浅谈养生六原则 490
四、疑难重症诊疗思路琐谈 491
五、“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辨析 493
经验方 495
一、加味红龙夏海汤 495
二、加味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 495
三、益智醒神汤 495
四、滋肾通脉汤 496
五、生脉定喘汤 496
中医肿瘤学家周岱翰 497
学术精华 498
一、阐释《伤寒杂病论》诠解“中医肿瘤学” 498
二、师古而不泥古 发展温病学说 502
三、治癌着重认病 临床勤于辨征 505
四、学识衷中参西 医技推陈出新 510
五、土健以灌四旁 药治食疗并重 512
临证特色 517
一、清肝利胆 健脾益气消症积--治疗肝癌经验 517
二、解毒除痰消瘤 益气养阴补肺--治疗肺癌经验 519
三、舒肝养血 调理冲任--妇癌治疗及康复经验 523
四、寓攻于补 虚中求实--晚期癌瘤的治疗经验 525
五、癌瘤痼疾盘根错节 知常达变内外并治--肿瘤外治法经验 527
名案评析 531
一、清肝祛瘀治肝癌案 531
二、清心解毒治舌癌案 532
三、健脾祛痰治恶性淋巴瘤案 533
医论医话 534
一、痰与癌 534
二、话说大黄 535
三、中药抗癌解毒十法 536
四、五脏固本抗癌主方 537
重视继承与创新的中医理论家李德新 539
学术精华 541
一、中医药理论的研究方法 541
二、中医气机升降学说 542
三、脾虚证对生物膜结构与功能影响的研究 545
四、补益脾胃法对延缓脑老化及防治老年性痴呆的研究 547
五、补益脾胃法对肿瘤放化疗增效减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551
临证特色 556
一、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 556
二、治病首当调畅气机 560
三、治肝勿忘和血护阴 565
名案评析 566
一、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案 566
二、老年性痴呆案 566
三、早期肝硬化案 568
四、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案 568
医论医话 568
一、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568
二、论五行及其临床意义 572
三、太阳蓄水证探微 577
四、太阳蓄血证探微 579
五、论引火归原 582
著名中医妇科学家罗元恺 585
学术精华 586
一、学术渊源,本于医经 586
二、脾肾为本,气血为用 587
三、温热病证,养阴保津 589
四、博学笃行,业精于专 589
五、因材施教,医教相长 590
临证特色 592
一、妇科诊法首重望诊 592
二、妇科用药特点 593
三、崩漏须调理脾肾,养阴固气 594
四、安胎宜补肾固冲,以“静”制“动” 596
五、不孕症应综合诊治 597
六、盆腔炎宜祛邪扶正,调理气血 599
名案评析 600
一、寒凝血瘀痛经案 600
二、闭经案二则 601
三、肾虚崩漏案 602
四、经行吐衄案二则 603
五、脾肾两虚之滑胎案 606
六、不孕不育案三则 607
医论医话 610
一、妇科医生的医德与医术 610
二、肾气、天癸、冲任与生殖 611
三、当归对妇科病的宜忌 612
四、论养生之道 613
经验方 616
一、滋肾育胎丸 616
二、田七痛经胶囊 617
三、二稔汤 617
四、滋阴固气汤 618
五、补肾调经汤 618
坚持推陈出新的疑难病专家张绚邦 620
学术精华 622
一、治学经验述要 622
二、弘扬《伤寒论》辨证论治原理 624
三、诊法之详略逆从 625
四、病与证之相寓相参 627
五、论先后天调治之宜 629
六、论心病治肾 630
七、阐发燥证理论 634
八、论老年病用补法 635
九、方药运用技艺 637
临证特色 645
一、冠心病证治 645
二、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647
三、脑血管病(眩晕、痴呆)证治 649
四、过敏性疾病用药特色 651
五、肝胆疾病证治 653
六、特异病证治 654
名案评析 655
一、重症肌无力(痿症)案 655
二、精神分裂症(癫狂)案 656
三、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血痢)案 657
四、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舌衄)案 658
五、癔病性失语(暴暗)案 659
六、克隆病伴泛发性疱疹样脓疱病案 660
医论医话 661
一、解“头倾视深”,奇症治验辨析 661
二、遵脏腑制化,脾病从肺论治 662
三、循奇经理法,倡用通补任督 663
四、述胎黄机要,创清退饮验方 665
五、辨ABO型不合,议防治三要素 666
六、论哮病心得,谈效方运用体会 668
经验方 669
一、蒲公英汤 669
二、振痿驰张汤 669
三、珍珠母汤 669
四、脉柔益(散) 670
五、五金汤 670
六、雪莲补酒 670
中医骨伤科名家施杞 672
学术精华 674
一、崇尚易水学派,继承石氏伤科特色 674
二、精于辨证,善于调治 675
三、瘀阻经络,从肝论治 677
四、临证三辨,衷中参西 678
临证特色 679
一、外伤论治,强调明辨机理,巧用手法 679
二、火有虚实,治分补泻,常用扶养清化之法 682
三、瘀久必兼水湿,治宜通调,常用六法 682
四、顾护胃气,慎用苦寒之品 683
五、肿、痛、麻、痉、痿诸证论治举要 684
名案评析 688
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案 688
二、术后肠梗阻案 689
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案 690
四、脊髓型预椎病案 691
五、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案 692
医论医话 693
一、漫谈中医发展“四化” 693
二、论治“夹杂证” 694
三、调治结合 694
四、养生论 695
五、妇人劳损,不忘调摄冲任 695
六、话医德 696
经验方 696
一、调气通髓汤 696
二、地黄饮子加减方 697
三、血府逐瘀加减方 697
四、益气化瘀汤 697
五、柴胡细辛加减方 698
继承创建并重、医教研并举的中医学家杨维益 699
学术精华 700
一、强调五脏以肝为主 700
二、中医古代文献与考据辨伪 703
三、现行《伤寒论》成书时代的质疑 707
临证特色 715
一、寒热并用、攻补措施的双重调整治疗 715
二、单方平淡,能疗重疴 716
名案评析 717
一、水气凌心案 717
二、补中益气汤治疗疲劳案 718
三、治疗恶性肿瘤案 720
医论医话 722
一、被人忽略的中医的“汤” 722
二、中医药学的继承发扬与走向世界 724
三、关于“证”的动物模型 726
四、从联合到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反思 730
擅长诊治脑病的中医药学家王永炎 733
学术精华 735
一、完善建立中风病中医理法体系 735
二、中风病临证与诊法、治法 738
临证特色 741
一、中风病证治 741
二、中风病变证的治疗 745
三、中风痴呆论治 749
四、临床用药经验选萃 752
名案评析 755
一、化痰通腑饮治愈中风案 755
二、清热育阴法治愈头痛案 756
三、培补肝肾、活血熄风治疗颤振案 757
四、平肝柔肝、化痰熄风治疗筋痿案 757
医论医话 758
一、论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的难点和突破口 758
二、从“血中风动”论中风先兆证 760
三、颤振病纵横谈 762
四、论“虚气流滞” 764
经验方 766
一、川芎定痛饮 766
二、清肝散风饮 766
三、脑络宁 766
四、益心和胃饮 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