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学中医捷径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自学中医捷径
  • 贾河先,王辉武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112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1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学中医捷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学中医须先识阴阳,明五行……………………………(1 )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用阴阳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

(二)用阴阳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1

(三)阴阳用于疾病的诊断 2

(四)阴阳用于疾病的治疗 2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

(一)“神”的概念 (1 2

()用五行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3

(二)用五行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3

(三)五行用于诊断 3

(四)五行用于治疗 4

一、望诊 5

(一)先天之精 6

(二)后天之精 6

一、精 6

“精、气、血、津液、神”所指为何? 6

二、气 7

(一)气的功能 7

1.推动作用 7

2.温煦作用 7

3.防御作用 7

(四)心与肾 (2 7

1. 元气 8

4.固摄作用 8

5.气化作用 8

(二)气的分类 8

3. 营气 9

2. 宗气 9

4. 卫气 10

三、血 10

(一)血液的生成 10

1.脾胃是血液的生化之源 10

2.营气入心脉有化生血液作用 10

3.精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1

四、津液 11

(二)望神的意义 12

五、神 12

(二)液的主要作用 12

(一)津的主要作用 12

中医所指的“五脏”等不等于现代医学解剖学的 14

“五脏”? 14

一、心 14

(一)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14

(二)心主神志 14

(三)心主汗液 14

(四)心开窍于舌 14

(三)肝主筋,其华在爪 16

(二)肝主藏血 16

(一)肝主疏泄 16

二、肝 16

(四)肝开窍于目 17

(一)脾主运化 17

三、脾 17

(三)脾主肌肉、四肢 18

(四)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18

四、肺 18

(一)肺主气,司呼吸 18

(二)脾主统血 18

(二)肺主宣发与肃降 19

(三)肺主皮毛,通调水道 19

(三)肾主纳气 20

(四)肺开窍于鼻 20

(一)肾主藏精,主人体的发育与生殖 20

(二)肾主水 20

五、肾 20

(四)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 21

(五)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21

六腑是主管什么的? 23

一、胆 23

二、胃 23

六、三焦 24

四、大肠 24

五、膀胱 24

三、小肠 24

脏腑之间有无联系? 26

一、脏与脏 26

(一)心与肺 26

(二)心与脾 26

(三)心与肝 26

(五)脾与肺 27

(六)肝与肺 27

(七)肾与肺 27

(八)肝与脾 27

(二)肺与大肠 28

(四)肝与胆 28

(三)脾与胃 28

(九)脾与肾 28

(一)心与小肠 28

二、脏与腑 28

(十)肝与肾 28

(五)肾与膀胱 29

三、腑与腑 29

经络学说在临床治病中有什么用处? 31

一、经络的概念 31

(二)在病理方面 34

二、经络的作用 34

(一)在生理方面 34

(四)在治疗方面 35

(三)在诊断方面 35

疾病是怎样发生的? 38

病因 39

一、六淫致病 39

(一)风 41

(二)寒 41

(三)暑 42

(四)湿 42

(五)燥 43

(六)火 44

二、七情致病 44

三、痰饮瘀血致病 46

病机 47

一、邪正消长 47

二、阴阳失调 47

三、升降失常 47

中医是怎样诊察疾病的(四诊)? 50

(一)望全身情况 51

(二)望局部情况 52

(四)望小儿指纹 53

(三)望排出物 53

(五)望舌 54

二、闻诊 56

三、问诊 56

(一)问寒热 57

(二)问汗 58

(三)问疼痛 58

(四)问睡眠 58

(五)问饮食口味 59

(六)问二便 59

四、切诊 60

(八)问小儿 60

(七)问经带 60

(一)按脉的部位 61

(二)正常脉象 61

(三)病脉 61

中医是怎样诊断疾病的(辨证)? 66

一、八纲辨证是基础 66

(一)表证 67

(二)里证 67

(三)寒证 68

(四)热证 68

(五)虚怔 69

(六)实证 70

(八)阳证 71

(七)阴证 71

二、气血津液辨证是过渡 72

(一)气病辨证 72

1.气虚证 72

2.血瘀证……………………………一 73

2.水液停滞 73

1.津液不足 73

3.血热证 73

(三)津液病辨证 73

1.血虚证 73

(二)血病辨证 73

3.气逆证 73

2.气滞证 73

三、脏腑辨证定病位 74

(一)心与小肠痛辨证 75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77

(三)脾与胃病辨证 79

(四)肝与胆病辨证 81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84

(六)脏腑兼病辨证 86

四、六经辨证 87

(三)少阳病证 88

(一)太阳病证 88

(二)阳明病证 88

(四)太阴病证 89

(五)少阴病证 89

(六)厥阴病证 89

五、卫气营血辨证 90

(一)卫分证 90

(二)气分证 90

(三)营分证 91

(四)血分证 91

六、三焦辨证 91

(三)下焦湿热 92

(一)上焦湿热 92

(二)中焦湿热 92

中医防治疾病的原则 100

(一)未病先防 100

(二)既病防变 101

二、中医治病的原则 101

(一)治病必求其本 101

(二)扶正与祛邪 104

(三)调整阴阳 105

一、预防 106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0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