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推拿手法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推拿手法学
  • 王之虹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4105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推拿手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1

第一章 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 1

第二章 推拿手法学基本知识 5

第一节 概述 5

一、推拿学与推拿手法 5

二、推拿学与推拿功法 6

三、推拿手法学的学习方法 6

第二节 手法的命名与分类 7

一、手法的命名 7

二、手法的分类 8

第三节 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9

一、松解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9

二、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10

二、手法刺激强度的把握 11

一、体位的选择 11

第四节 手法操作注意事项 11

三、手法操作过程中的施力原则 12

四、手法的变换与衔接 12

第五节 介质与热敷 12

一、介质 12

二、热敷 14

附:膏摩方 15

第六节 推拿手法研究方法 17

一、基础研究 17

二、应用基础研究 17

第三章 推拿练功 19

第一节 易筋经 19

一、基本要求 19

二、易筋经十二势 20

二、基本裆势 27

第二节 少林内功 27

一、基本要求 27

三、基本动作 31

中篇 39

第四章 成人推拿手法 39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39

一、一指禅推法 39

二、?法 41

附:滚法 43

三、揉法 43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45

一、摩法 46

二、擦法 47

三、推法 48

四、搓法 50

五、抹法 51

第三节 振颤类手法 52

一、抖法 52

二、振法 54

三、颤法 55

第四节 挤压类手法 55

一、按法 56

二、压法 57

三、点法 58

四、捏法 59

五、拿法 60

六、捻法 60

七、踩跷法 61

八、拨法 63

十、挤法 64

九、拧法 64

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 65

一、拍法 65

二、击法 66

三、叩法 67

第六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 68

一、摇法 68

二、背法 73

三、扳法 74

四、拔伸法 82

第七节 复合类手法 84

一、按揉法 84

二、弹拨法 86

三、推摩法 87

五、扫散法 88

四、勾点法 88

六、揉捏法 89

七、捏脊法 90

第八节 其它类手法 91

一、理法 91

二、梳法 92

三、拂法 92

四、掩法 93

五、插法 93

六、托法 94

七、搔法 94

八、捩法 95

第九节 推拿手法练习 95

一、沙袋练习 95

二、人体练习 96

二、一指禅推神庭法 100

一、一指禅推印堂法 100

第五章 常规操作法 100

第一节 头面部 100

三、一指禅推眼眶法 101

四、揉太阳法 101

五、揉前额法 101

六、按揉四白法 101

七、按揉巨髎法 102

八、按揉颊车法 102

九、抹面法 102

十、抹印堂法 102

十一、抹眉法 102

十二、按下关法 102

十五、按缺盆法 103

十七、分阴阳法 103

十六、推攒竹法 103

十四、头对按法 103

十三、按听宫法 103

十八、推正顶法 104

十九、推偏顶法 104

二十、掐睛明法 104

二十一、掐鱼腰法 104

二十二、掐人中法 104

二十三、掐地仓法 104

二十四、干洗脸法 105

二十五、掌摩百会法 105

二十六、捏耳垂法 105

二十七、捏鼻根法 105

第二节 颈项部 105

一、掌揉颈项法 105

六、一指禅推颈中法 106

五、按揉天鼎法 106

七、蝴蝶双飞法 106

二、揉大椎法 106

三、按揉风池法 106

四、按揉颈项法 106

八、?颈项法 107

九、?大椎法 107

十、拿风池法 107

十一、拿颈项法 107

十二、捏颈肌法 107

十三、捏颈项法 107

十四、点按颈中法 108

十五、点按颈脊法 108

十六、按完骨法 108

十七、按风府法 108

十八、拨颈项法 108

十九、拨颈侧法 108

五、按上腹法 109

四、叠掌按胸法 109

六、按髂内侧法 109

第三节 胸腹部 109

三、揉捏胸肌法 109

二、按揉下腹法 109

一、按揉天突法 109

七、按下腹法 110

八、拇指分肋法 110

九、双掌分胸法 110

十、推脾运胃法 110

十一、推运胃脘法 110

十二、推上腹法 110

十七、掌压胁肋法 111

十六、推全腹法 111

十五、推下腹法 111

十三、推侧腹法 111

十四、脐部挤推法 111

十八、擦胸法 112

十九、点中府、云门法 112

二十、点胸骨法 112

二十一、点鸠尾法 112

二十二、点章门法 112

二十三、点带脉法 112

二十四、点天枢法 112

二十八、拿腹外侧法 113

二十九、一指禅推三脘法 113

三十、双?胁肋法 113

二十六、点归来、气冲法 113

二十五、点腹中任脉法 113

二十七、拿腋下法 113

三十四、顺气法 114

三十五、掌摩上腹法 114

三十六、四指摩上腹法 114

三十三、叠掌运颤法 114

三十二、掌振小腹法 114

三十一、指振中脘法 114

三十七、四指横摩上腹法 115

三十八、横摩腹直肌法 115

三十九、腹部斜摩法 115

四十、分摩季肋下法 115

四十一、摩侧腹法 115

四十二、横摩脐旁法 115

四十八、摩全腹法 116

四十七、斜摩下腹法 116

四十六、横摩下腹法 116

四十五、耻骨上横摩法 116

四十三、摩脐旁法 116

四十四、摩髋内缘法 116

四十九、旋揉神阙法 117

第四节 背腰骶臀部 117

一、提拿夹脊法 117

二、拿侧腰法 117

三、揉拿腰背肌法 117

四、?肩背法 117

八、肩背部空拳竖击法 118

九、肩背部掌根击法 118

十、理腰三击掌法 118

七、肩背部双手合十击法 118

六、肩背部侧掌击法 118

五、?臀部法 118

十一、空拳叩肩背法 119

十二、缓冲叩肩背法 119

十三、掌揉肩背法 119

十四、拇指双揉一线法 119

十五、拇指双揉二线法 119

十六、揉天宗法 119

十七、拳揉背部法 120

十八、揉命门法 120

十九、揉腰眼法 120

二十、腰部双指按揉法 120

二十一、腰部双掌按揉法 120

二十七、拇指分腰法 121

二十六、背部挤推法 121

二十五、推膀胱经法 121

二十三、掌推肩胛法 121

二十二、背部分推法 121

二十四、双指推背法 121

二十八、双掌分腰法 122

二十九、推臀法 122

三十、按肩胛内缘法 122

三十一、按胸椎法 122

三十二、按肩胛法 122

三十三、叠掌按腰法 122

三十七、点夹脊法 123

三十八、双点肾俞法 123

三十九、肘压腰眼法 123

三十五、点背肋法 123

三十四、按环跳法 123

三十六、点脊中法 123

四十三、横擦腰骶法 124

四十六、梳摩背肋法 124

四十四、一指禅推膀胱经法 124

四十五、背部直摩法 124

四十二、擦腰温肾法 124

四十一、背部横擦法 124

四十、肘压环跳法 124

四十七、腰部横摩法 125

四十八、腰部直摩法 125

四十九、骶部横摩法 125

五十、臀部直摩法 125

五十一、拍背法 125

五十二、拍腰骶法 125

三、拿腋后法 126

二、拿肩法 126

一、拿肩井法 126

五十四、搓八髎法 126

五十三、搓夹脊法 126

第五节 上肢部 126

四、拿手三阳法 127

五、拿手三阴法 127

六、拿八邪法 127

七、?肩井法 127

八、?肩周法 127

九、按揉阳明三穴法 127

十三、擦肘弯法 128

十四、理上肢法 128

十五、理五指法 128

十一、点内外关法 128

十、点极泉法 128

十二、揉捏八缝法 128

一、按揉腹股沟法 129

二、按揉股前法 129

三、按揉股后法 129

第六节 下肢部 129

十七、捏上肢法 129

十六、揉肩周法 129

四、按揉小腿后侧法 130

五、拿股内侧法 130

六、拿足三阳法 130

七、拿足三阴法 130

八、拿腘内上法 130

九、拿小腿后侧法 130

十五、推股外侧法 131

十四、按小腿内侧法 131

十三、?小腿后侧法 131

十二、?股后法 131

十、?股外侧法 131

十一、?股前法 131

十六、推股后侧法 132

十七、推足外侧法 132

十八、推足底法 132

十九、点阴廉法 132

二十、点承扶法 132

二十一、股内侧踩跷法 132

二十二、股外侧踩跷法 133

二十三、小腿内侧踩跷法 133

二十四、重揉股前法 133

二十五、重揉股后法 133

二十六、揉股内侧法 133

三十、抱膝团揉法 134

三十一、双掌揉小腿后侧法 134

二十八、揉膝上法 134

二十九、揉膝周法 134

二十七、掌揉股前法 134

下篇 135

第六章 小儿推拿手法 135

第一节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135

一、推法 135

二、揉法 137

三、按法 138

四、摩法 138

五、掐法 139

六、捏法 139

七、运法 140

八、捣法 140

九、拿法 141

十一、搓法 142

十二、捻法 142

十、擦法 142

十三、刮法 143

十四、摇法 144

十五、拍打法 144

十六、按揉法 144

十七、揉捏法 144

第二节 复式操作法 145

一、黄蜂入洞 145

二、双凤展翅 145

四、开璇玑 146

五、按弦搓摩 146

三、揉耳摇头 146

六、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 147

七、龙入虎口 147

八、二龙戏珠 148

九、双龙摆尾 148

十、乌龙摆尾 149

十一、苍龙摆尾 149

十二、丹凤摇尾 149

十三、凤凰单展翅 150

十四、凤凰展翅 150

十五、凤凰鼓翅 150

十六、赤凤摇头 151

十七、猿猴摘果 151

十八、孤雁游飞 151

二十、打马过天河 152

二十一、引水上天河 152

十九、水底捞月 152

二十二、大推天河水 153

二十三、飞金走气 153

二十四、飞经走气 153

二十五、?肘走气 154

二十六、黄蜂出洞 154

二十七、天门入虎口 154

二十八、老汉扳缯 155

二十九、运土入水 155

三十、运水入土 156

三十一、老虎吞食 156

三十二、总收法 156

第七章 穴位 157

第一节 头面颈项部穴位 159

一、百会 159

五、攒竹(天门) 160

四、高骨(耳后高骨) 160

二、前顶门 160

三、脑空 160

六、坎宫 161

七、天庭(神庭) 161

八、天心 161

九、眉心(印堂) 161

十、山根 161

十一、准头(鼻准) 162

十二、太阳 162

十三、瞳子髎 162

十四、迎香 163

十五、人中 163

十六、牙关(颊车) 163

第二节 上肢部穴位 164

一、脾经 164

十八、桥弓 164

十七、天柱 164

二、胃经 165

三、少商 166

四、肝经 166

五、心经 166

六、肺经 167

七、肾经 167

八、五经 168

九、五经纹 168

十、四横纹 168

十一、小横纹 168

十二、大肠 169

十三、小肠 169

十六、掌小横纹 170

十五、肾纹 170

十四、肾顶 170

十七、板门 171

十八、内劳宫 171

十九、内八卦 172

二十、天门 172

二十一、小天心 173

二十二、大横纹 173

二十三、阳穴 174

二十四、总筋 174

二十五、青筋 174

二十六、白筋 174

二十七、列缺 175

二十八、三关 175

二十九、天河水 175

三十二、曲池 176

三十、六腑 176

三十一、洪池(曲泽) 176

三十三、十王(十宣) 177

三十四、老龙 177

三十五、端正 177

三十六、五指节 178

三十七、后溪 178

三十八、二扇门 178

三十九、二人上马 179

四十、威灵 179

四十一、精宁 179

四十二、外劳宫 180

四十三、虎口(合谷) 180

四十四、甘载 180

四十七、螺蛳骨 181

四十八、阳池 181

四十六、一窝风 181

四十五、外八卦 181

四十九、外关 182

五十、外间使(膊阳池、支沟) 182

五十一、?肘 182

第三节 胸腹部穴位 182

一、天突 182

二、膻中 183

三、乳根 183

四、乳旁 184

五、胁肋 184

六、中脘 184

七、腹 185

八、脐 185

十一、肚角 186

十、丹田 186

九、天枢 186

第四节 背腰骶部穴位 187

一、肩井 187

二、大椎 187

三、风门 188

四、肺俞 188

五、脾俞 188

六、肾俞 189

七、腰俞 189

八、中枢 189

九、七节骨 189

十、龟尾 190

十一、脊柱 190

一、箕门 191

第五节 下肢部穴位 191

二、百虫 192

三、膝眼 192

四、足三里 192

五、前承山 193

六、三阴交 193

七、解溪 194

八、大敦 194

九、丰隆 194

十、内庭 194

十一、太冲 195

十二、委中 195

十三、后承山 195

十四、仆参 195

十六、涌泉 196

附:部分特定穴位归属表 196

十五、昆仑 196

附:推拿特定穴位补遗表 201

附篇 203

第八章 推拿手法的现代研究 203

第一节 手法的技术特征研究 203

一、手法的力学特征研究 203

二、手法的能量转化研究 205

三、手法的生物电信息研究 206

四、手法的深透性研究 206

第二节 手法的力学效应研究 206

一、旋转类脊柱整复手法的力学效应 206

二、拔伸类脊柱整复手法的力学效应 208

三、屈伸类脊柱整复手法的力学效应 208

第三节 手法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209

一、手法镇痛作用的研究 209

二、手法改善血液循环作用的研究 211

三、手法对组织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 213

四、手法调节内脏功能作用的研究 217

五、手法的其他作用研究 219

第九章 推拿手法文献选读 220

第一节 成人推拿手法文献选 220

一、手法概论文选 220

二、手法操作文选 223

第二节 小儿推拿手法文献选 228

一、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文选 228

二、小儿复式操作法文选 229

第三节 小儿推拿穴位文献选 235

一、头面部穴位文选 235

二、上肢部穴位文选 236

三、下肢部穴位文选 240

四、胸腹部穴位文选 243

五、背腰部穴位文选 24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