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火神派著名医家系列丛书 祝附子祝味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傅文录著;张存悌丛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902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中医流派-学术思想-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火神派著名医家系列丛书 祝附子祝味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生平轶事 1
(一)少年时期 1
(二)求学西医 3
(三)川中行医 4
(四)沪上悬壶 7
(五)兴学重教 14
(六)婚姻家庭 16
二、学术思想 19
(一)汇通中西 19
1.时代朝流,应运而生 19
2.学习背景,促其成功 21
3.临床实践,积极探索 23
(二)本体疗法 25
1.正气为本,自然疗能 26
2.疾病发生,体质定性 27
3.匡扶正气,顺势疗疾 28
4.因缘发病,助正达邪 32
(三)重视阳气 35
1.时代背景,力主崇阳 35
2.体质浇薄,阳虚增多 37
3.远承经典,重阳有据 39
4.阴阳之间,阳为主导 41
5.阳常不足,阴常有余 44
6.未病重阴,既病重阳 46
7.辨识阴阳,中医精髓 48
8.药食入胃,防寒伤中 52
(四)广用附子 54
1.广用附子,辛热为长 54
2.讲究配伍,方法独特 57
3.精选附子,重视煎法 59
4.热药弊端,反思醒悟 60
(五)温潜新说 64
(六)发热解析 67
1.人体发热,祛邪反应 67
2.发热有节,顺势疗疾 68
3.发热一症,体功反应 69
4.辛以开表,寒热两端 70
(七)伤寒新论 72
1.伤寒病因,有机无机 73
2.伤寒五段,阳气为本 74
3.伤寒极期,劫病救变 77
4.伤寒厥阴,阴阳转归 79
5.伤寒成就,影响深远 82
(八)温病质疑 83
1.温病发生,体功反应 83
2.叶桂治热,补偏救弊 84
3.误导新起,自圆其说 85
4.药物寒凉,损阳伤正 88
(九)独特思维 90
1.锐利的目光 90
2.治人与治病 92
3.阴阳为中心 93
(十)学术著作 94
三、后世传承 97
(一)陈苏生 97
1.生平简介 97
2.跟师缘由 98
3.学习成就 99
4.临床发挥 103
(二)徐仲才 104
1.生平简介 104
2.跟师缘由 105
3.学习成就 107
4.临床发挥 110
(三)王云峰 111
(四)祝氏学派 112
四、医案评析 119
(一)伤寒 119
(二)伤食外感 121
(三)带下 122
(四)下利 123
(五)淋病 123
(六)滞下 124
(七)下痢 126
(八)胃痞 127
(九)滞下 128
(十)鼻衄 128
(十一)疟疾 129
(十二)痹痛 131
(十三)咯血 132
(十四)伤食外感 133
(十五)感冒 134
(十六)滞下 135
(十七)伤寒 136
(十八)咯血 137
(十九)湿温 140
(二十)伤寒(肠伤寒) 141
(二十一)湿阻 143
(二十二)感冒 144
(二十三)感冒 145
(二十四)感冒 146
(二十五)感冒 146
(二十六)胃肠炎 147
(二十七)下利 148
(二十八)胃肠炎 149
(二十九)胃肠炎 149
(三十)伤寒(肠伤寒) 151
(三十一)伤寒(肠伤寒) 154
(三十二)伤寒(肠伤寒) 155
(三十三)伤寒(肠伤寒) 157
(三十四)伤寒(肠伤寒) 158
(三十五)伤寒(肠伤寒) 160
(三十六)伤寒(肠伤寒) 161
(三十七)伤寒(肠伤寒) 163
(三十八)伤寒(肠伤寒重证) 165
(三十九)伤寒(肠伤寒坏症) 166
(四十)伤寒(肠伤寒坏症) 167
(四十一)伤寒(肠伤寒) 169
(四十二)伤寒湿温(肠伤寒) 170
(四十三)伤寒湿温(肠伤寒) 172
(四十四)伤寒湿温(肠伤寒) 173
(四十五)黄疸(回归热) 176
(四十六)黄疸 178
(四十七)失血亡阳(月经过多) 179
(四十八)咳嗽(肺风) 180
(四十九)咳嗽(肺痿) 182
(五十)咳嗽(肺损兼新感) 183
(五十一)哮喘 185
(五十二)痰饮 186
(五十三)咳嗽(痰饮) 190
(五十四)胸痞 190
(五十五)胃脘痛(水饮) 192
(五十六)肝肿大 193
(五十七)腹胀 194
(五十八)脾病 195
(五十九)呃逆 196
(六十)泄泻 198
(六十一)滞下(痢疾) 200
(六十二)休息痢(痢疾) 202
(六十三)滞下(痢疾) 203
(六十四)遗精 204
(六十五)虚劳 205
(六十六)月经不调 206
(六十七)骨痨 207
(六十八)脚肿 208
(六十九)水肿 209
(七十)白虎历节(关节炎) 210
(七十一)中风(类中) 210
(七十二)失眠 212
五、弟子回忆祝味菊医案 214
(一)用方重,医奇疾 214
(二)温通治痢,独其匠心 215
(三)慢脾惊,一语定 216
(四)辨症阴阳,明若观火 217
(五)用经方愈痼疾,外国人心悦诚服 217
(六)辨症辨人,论治准确 218
(七)肺结核何足忧 219
(八)治病求本,益阳培阴 220
(九)限期愈疾,刮目相看 220
(十)长于温补 222
(十一)辨证施治胆囊结石 223
(十二)治病必求其本 224
(十三)习惯性便秘与半硫丸 225
(十四)不孕症 225
(十五)产后顽热不退,温阳调和营卫 226
(十六)重证崩漏,补摄得痊 227
(十七)白带增多,子宫下坠 228
(十八)疳鼓 228
(十九)麻疹 230
(二十)重证咳喘 231
(二十一)附子温阳,消散阴霾 232
(二十二)既温又托,疡症无忧 233
(二十三)温导化湿,便通疹隐 234
(二十四)生姜擅散血寒 235
(二十五)细辛最善止痛 237
(二十六)薤白头,通阳散结理气机 238
(二十七)桔梗化痰擅排脓 239
(二十八)擅于温补,温潜为主 240
(二十九)温散宣解,治悬饮重症 242
(三十)黑疸劳疾,宜健脾温肾 243
(三十一)巧用阳和,顽痹得瘳 244
(三十二)通导排脓,治慢性痢疾 245
(三十三)治结核数良法,健补加紫河车 246
六、研习体会 247
(一)读书与认识 247
(二)阴阳与至理 249
(三)疾病与人体 252
(四)药物与寒热 255
(五)伤寒与六经 262
(六)正气与邪气 267
附录一:祝味菊年谱 274
附录二:参考文献及文献研究题录 276
(一)书籍部分 276
(二)杂志及会议论文部分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