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 欧阳恒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  欧阳恒
  • 杨志波主编;欧阳恒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6884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皮肤病-中医治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 欧阳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医家小传 1

一、青年立志悬壶业 1

二、穷经皓首勤为先 2

三、注重疗效起沉珂 2

四、杏林耕耘铸美誉 4

五、弘扬国医永不弃 5

六、仁心仁术济世民 6

七、倾囊传授尽绵薄 7

八、桃李盈门著述丰 7

第二章 学术思想 9

一、审察内外、整体察病 9

二、病证结合、明病为先 9

三、辨证审因、中西互参 10

四、取象比类、触类旁通 11

五、创制新方、善用虫石 13

六、权衡利弊、因病制宜 14

七、因势利导、邪找出路 14

第三章 医论医话 17

一、中医皮肤科临床特点 17

二、我眼中的中医特色 18

三、对中医发展的几点建议 22

四、发挥中医“验”的优势 23

五、中医皮肤科中的直观论治法 25

六、中药药象学在皮肤疮疡科临床中的应用 29

七、中医疑难病症诊疗的对策 31

八、难治性皮肤病之诊疗 37

九、经络学说对皮肤病证治的指导意义 42

十、守变结合诊慢病 44

十一、数频易方治急病 46

十二、大病大药治 47

十三、皮肤病日久兼瘀治 47

十四、皮肤外科给“邪毒”找出路的途径和方法 53

十五、皮肤疮疡科的以毒攻毒法 55

十六、传承外科肖梓荣教授之临床经验 60

十七、古今名方畅通途 66

十八、《刘涓子鬼遗方》在外科皮肤科学术发展史上的认知说 69

十九、论四物汤在皮肤疮疡病学上的应用 72

二十、六味地黄丸在皮肤科临床上的应用 76

二十一、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实践与寄望 80

二十二、白癜风的辨证施治 85

二十三、寻常型银屑病的辨证论治 87

二十四、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的论治 89

二十五、湿疹治疗的难点及对策 93

二十六、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对策 97

二十七、漫话疽毒案 102

二十八、“以色治色”法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初步研究 102

二十九、紫铜消白方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概要 107

三十、竹黄颗粒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概要 109

三十一、也谈“方灵药不灵” 110

三十二、中医药特色遭遇价位上的瓶颈 111

三十三、中医临床研究论文之弊端 116

三十四、给“排毒养颜”现象把脉 118

第四章 方药心得 121

一、善用“参”药 121

二、习惯使用的对药及引经药 123

三、根据皮损辨证用药 124

四、瘙痒辨证选药 125

五、外治法用药特色 127

六、古方经方发挥 129

第五章 特色疗法 133

一、火针治疗皮肤病 133

二、艾灸与拔罐疗法 134

三、放血疗法治疗皮肤病 135

四、埋线疗法治疗皮肤病 136

五、中药灌肠 137

六、中药熏洗 138

七、穴位注射 139

第六章 临床验案撷英 142

一、带状疱疹 142

二、疣 149

三、风疹 154

四、脓疱疮 155

五、毛囊炎 155

六、指头炎 159

七、痈 160

八、丹毒 162

九、癣 164

十、虫咬皮炎 172

十一、接触性皮炎 175

十二、湿疹 177

十三、特应性皮炎 195

十四、荨麻疹 199

十五、血管性水肿 205

十六、丘疹性荨麻疹 206

十七、药疹 208

十八、日光性皮炎 210

十九、夏季皮炎 212

二十、胼胝 213

二十一、冻疮 213

二十二、烧烫伤 215

二十三、压疮 216

二十四、皮肤瘙痒症 217

二十五、神经性皮炎 220

二十六、多形红斑 221

二十七、银屑病 223

二十八、玫瑰糠疹 237

二十九、扁平苔藓 241

三十、红皮病 243

三十一、红斑狼疮 245

三十二、皮肌炎 249

三十三、硬皮病 251

三十四、天疱疮 256

三十五、疱疹样皮炎 257

三十六、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 258

三十七、掌跖脓疱病 260

三十八、皮肤淀粉样变 261

三十九、睑黄瘤 262

四十、黄褐斑 263

四十一、白癜风 264

四十二、结节性红斑 265

四十三、白塞综合征 266

四十四、血管性皮肤病 268

四十五、痤疮 272

四十六、酒渣鼻 275

四十七、脂溢性皮炎 277

四十八、斑秃 279

四十九、脂溢性脱发 280

五十、黏膜疾病 281

五十一、鱼鳞病 285

五十二、毛发红糠疹 286

五十三、掌跖角化病 287

五十四、小棘苔藓 289

五十五、皮肤癌 289

第七章 传承与创新 294

一、学术思想传承 294

二、学术思想创新 299

第八章 学术成果 305

一、紫铜消白方 306

二、竹黄颗粒剂 306

三、琥珀敛疮膏 307

四、院内制剂研制 308

五、著述颇丰 308

六、桃李盈门 308

第九章 年谱 310

附录 学术流派传承脉络 31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