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石一宁,方严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695346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36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小儿疾病:近视-防治;青少年-近视-防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 1
一、近视流行病学的社会意义 1
二、近视发生机制的相关研究 2
三、我国近视发病研究的现状 4
四、我们对近视的一些关注 5
五、我们对中国人近视形成机制的思考 6
第一章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流行病学 11
第一节 发病率定义与诊断标准 12
一、不同国家对近视的界定 12
二、我国的近视诊断标准 12
三、问题 13
四、有关规范化的建议 13
第二节 屈光检测方法 13
一、快速筛选方法 13
二、动态验光 13
三、静态验光 13
四、问题 14
五、规范屈光检测的条件 14
第三节 流行病学设计 14
一、横断面调查 15
二、纵断面调查 15
第四节 入选人群及主要测定指标 15
第五节 年代 16
第六节 年龄 17
一、新生儿人群 17
二、儿童和青少年人群 18
三、成年人群 22
第七节 性别 23
一、国内外的有关研究 23
二、我们的研究 23
第八节 眼别 27
第九节 种族与地区 27
一、儿童青少年期人种和种族对屈光分布的影响 28
二、成年人人种和种族的变异 29
第十节 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因素 31
第十一节 近视和个性 32
第十二节 近视和智力 33
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屈光状态 37
第一节 平均屈光度 37
一、中小学生的平均屈光度 38
二、中小学生不同性别的平均屈光度 40
三、中小学生不同眼别的平均屈光度 41
四、小结 41
第二节 屈光度严重程度 44
一、林隆光20年内5次台湾全岛近视流行病学调查 44
二、高度近视 44
三、临床类型与近视严重程度 52
四、社会学效应 56
五、近视的度数与近视的性质、分类、预后的关系 57
第三节 发展速度 60
一、纵断面研究的历史 60
二、近视化速度 61
第四节 流行病学的临床指导意义 64
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的眼球发育与近视发病机制和病因 65
第一节 历史概述 65
一、Kepler的“近距离工作”假说 66
二、Steiger的角膜屈光度二项式曲线 68
三、Tron的屈光成分相关性 69
四、Stenstrom的生物测量二项式曲线 70
五、Scheerer和Betsch的屈光曲线偏离理论——近视性弧形斑 71
六、Sorsby的眼的“正视化效应” 72
七、van Alphen的S-P-R因子关系 73
第二节 眼球的胚胎发育与近视 74
一、眼球的胚胎发育 74
二、近视发病机制之一:胚胎发育不良理论 76
三、近视病因学之一:遗传因素 77
第三节 出生后眼球的发育与近视 90
一、眼球的出生后发育 90
二、近视发病机制之二:生长失调机制 112
三、近视病因学之二:环境因素 114
第四章 儿童青少年眼球正视化——屈光成分的演变及相互关系 121
第一节 屈光成分的发育性变化 123
一、角膜屈光度 123
二、前房深度 124
三、晶状体屈光度 125
四、晶状体调节力 126
五、眼轴长度 127
六、总屈光度分布 128
七、其他相关生物参数 132
第二节 屈光成分的补偿 136
一、Steiger的研究 136
二、Sorsby的研究 137
三、Zadnik的研究 139
四、小结 140
五、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生物参数分析 141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正视化过程监测 145
一、正视化过程 145
二、眼部屈光成分的相互匹配 145
三、眼屈光系统的生长发育与全身生长发育的协调 146
四、远视性视网膜像离焦 147
五、眼外肌和睫状肌调节 147
六、眼压 147
七、眼部屈光参数的参考值范围的重要性及指导意义 150
第五章 儿童青少年眼球近视化前屈光成分的匹配、缓冲、补偿和失代偿 153
第一节 屈光成分的匹配、缓冲和补偿要点 154
一、应注意近视漂移现象 154
二、注意散光的离焦作用 155
三、注意屈光成分的补偿机制 155
四、正视在屈光分布上的“点”概念 155
五、注意远视的缓冲 155
六、在观察指标中,分解屈光成分至3月变化率 156
七、树立“阻止近视化进程”理念 157
八、注意视力与年龄的关系 157
第二节 正常正视化过程的观察 157
一、近视诊断的问题 158
二、近视诊断过度简单化的后果是:近视患者越来越多 158
三、屈光度是眼综合屈光状态多个屈光成分补偿后的显现 158
四、眼球是光学一生物一可塑弹性类球体 158
五、保持眼球正视化状态的基本条件 159
六、门诊检查流程 159
七、屈光发育分析过程流程表 159
八、正视化过程的观察病例 160
第三节 屈光成分近视化初期的临床病例 165
一、正视化过程中的视觉认知迟缓——“弱视” 165
二、眼球发育迟缓——真性远视、弱视 171
三、屈光成分匹配异常 176
四、过度正视化 183
五、屈光成分补偿 194
六、屈光成分的远视缓冲的过早消耗 199
第四节 眼球正视化过程的临床监测 202
一、屈光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对眼屈光最终状态的预测 202
二、眼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 205
第五节 防治儿童青少年眼球发育过度正视化——近视——的建议 208
第六章 正视化及过度正视化过程中的眼底改变 209
第一节 眼底改变的演变过程 209
一、眼底改变的演变过程概述 209
二、眼底改变的演变过程分期 210
三、眼底改变的演变过程发生部位 210
四、眼底改变的演变过程分级 211
五、后葡萄肿分型 213
六、后葡萄肿分级 217
七、弧形斑位置与后葡萄肿位置的相互关系 219
八、弧形斑分型 223
九、豹纹状改变分级 229
十、视盘视杯分型 231
第二节 眼底改变的演变过程与年龄和屈光度的关系 234
一、年龄与眼底改变演变的关系 234
二、近视度数与眼底改变的演变的关系 252
三、年龄、屈光度与眼底改变的演变关系一览图 260
四、近视与眼轴的变化 261
第三节 中间型近视眼向病理性近视眼的演变 265
一、参数分界 265
二、临床特征 265
三、发病年龄 265
四、演变过程 265
第四节 眼底改变 266
一、概述 266
二、5岁分组的眼底改变的演变 267
第七章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特征、病程以及早期眼底改变 301
第一节 近视的临床特征及病程 301
一、按发病时间分类 301
二、近视的临床病程 302
第二节 低度近视向高度近视过渡的指征 312
一、参数分界 314
二、演变过程 322
第三节 正视化及过度正视化早期的眼底改变 325
一、正视化及过度正视化早期视盘的改变 325
二、正视化及过度正视化早期豹纹状改变 329
第八章 正视化及过度正视化过程中的眼视功能改变 331
第一节 视力或视敏度 331
一、Knapp假设 332
二、不同视力的后极部视功能、形态及相关因素 332
第二节 视野 338
一、中央视野 339
二、30°视野对近视眼黄斑病变的监测作用 340
三、周边视野缺损 344
四、90。视野在监测近视眼周边视网膜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评估 345
第三节 视野监测对近视并发症的预防意义 349
一、近视眼后极部形态改变的视野监测 349
二、视网膜脱离高危眼周边形态学改变与周边视野改变的对应关系 359
第四节 色觉障碍 366
第五节 感光度 366
第六节 视觉电生理学 366
一、ERG的变化 367
二、EOG的改变 367
三、VEP 368
四、多焦ERG 368
五、视觉电生理检测对近视眼后极部视功能状态的监测 368
第七节 高度近视眼后极部视功能状态与相关因素分析 379
一、不同年龄组的视野及视觉电生理改变与相关因素 380
二、不同近视度数的视野及视觉电生理改变与相关因素 381
三、不同眼底改变的视野及视觉电生理改变与相关因素 383
四、小结 385
第九章 正视化及过度正视化过程中的眼其他生物参数的改变 387
第一节 眼内压 387
一、眼内压与屈光度 387
二、近视与眼压、眼轴、近视度数的关系 389
三、近视性视盘 394
四、眼球壁硬度 401
五、青光眼 402
第二节 眼前段 403
一、角膜 403
二、前房 405
第三节 眼轴的测量 406
一、测量方法 406
二、B超的眼球形态与近视的演变 407
第四节 视网膜视神经的测量 413
一、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测量 413
二、视网膜厚度测量 414
三、RPE层测量 415
四、近视与可疑青光眼、正常眼的OCT相关参数的研究 415
五、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功能及血流 417
第十章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预防预测、屈光矫正和发展控制 425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预防与预测 425
一、关于近视,公众的误区 426
二、关于近视,石一宁大夫有话说 429
三、了解你的眼睛 434
四、读懂你的眼睛——眼睛的检测 440
五、搞清楚近视——你近视了吗 457
六、预测近视 462
七、确定我们的预防目标 471
第二节 近视的屈光矫正 494
一、光学矫正 494
二、手术矫正 495
三、机械生物矫正:角膜塑形术 495
第三节 近视进展的控制 495
一、环境的调整 495
二、用眼方式的调整 496
三、药物 497
四、接触镜 497
五、控制近视发展的多种方法 499
六、我们已获得的研究成果 499
附 近视病因、发病机制及近视治疗对近视防控的启示 501
后记 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