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各家学说 第2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刘桂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2498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中医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各家学说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中医各家学说的性质与范围 1
一、基本概念 1
二、研究内容 2
三、课程性质 3
四、研究范围 3
第二节 中医各家学说的地位 3
第三节 学习目的和意义 4
一、接受医家熏陶 4
二、训练中医思维 4
三、理论结合实践 4
四、培养创新能力 4
五、探索学术规律 4
第四节 学习思路与方法 5
一、掌握特点,了解全面 5
二、取长补短,兼收并蓄 5
三、循名责实,勘误求真 5
四、博学多识,准确理解 6
五、阅读原著,把握精髓 6
六、相知名医,参悟医道 7
七、研讨学习,质疑创新 8
第二章 各家学说与中医理论体系 9
第一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9
第二节 各家学说的形成 10
一、基本概念的差异 10
二、病机表述上的不同 11
三、脉诊技法上的区别 11
第三节 各家学说创建和形成的基本要素 11
一、医学经典著作的影响 11
二、哲学等学科对医学的影响 12
三、社会与时代背景的影响 13
四、医家学术思想的交会和渗透 14
五、医家个体的医疗实践 15
六、国外医学的影响 15
第四节 各家学说创建者的共同特征 15
第五节 医家争鸣与中医理论发展 16
一、阴阳五行学说 16
二、藏象学说 17
三、气血理论 18
四、治则治法 18
第三章 医学派别与中医理论体系 20
第一节 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20
第二节 学术流派的划分 21
一、划分标准 21
二、划分方法 21
第三节 主要学术流派简介 22
一、伤寒学派 22
二、河间学派 22
三、易水学派 24
四、温病学派 25
五、中西医汇通学派 25
下篇 各论 29
第一章 陈延之 29
第一节 生平著作 29
一、生平简介 29
二、著作提要 29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30
一、外感病寒温分治,重在解毒 30
二、临床方药学的成就 32
第二章 孙思邈 36
第一节 生平著作 36
一、生平简介 36
二、著作提要 37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37
一、创立医德规范和行医准则 37
二、养生学理论与实践 38
三、伤寒温病的方证论治体系 42
四、脏腑虚实寒热辨证 44
五、杂病治疗经验 46
六、方剂学成就 48
第三章 钱乙 52
第一节 生平著作 52
一、生平简介 52
二、著作提要 53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53
一、阐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53
二、创立儿科易简诊法 53
三、创建儿科五脏辨证纲领 54
四、对儿科疾病的阐发 55
五、制方用药特色 57
第四章 成无己 60
第一节 生平著作 60
一、生平简介 60
二、著作提要 60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61
一、以经注论,以论证经 61
二、辨证明理,鉴别异同 62
三、本于气味,提出“七方” 64
第五章 陈自明 66
第一节 生平著作 66
一、生平简介 66
二、著作提要 67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67
一、妇女生理病理特点 67
二、妇科病论治特色 69
三、论治痈疽经验 70
第六章 刘完素 74
第一节 生平著作 74
一、生平简介 74
二、著作提要 75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75
一、对火热病证的研究 75
二、玄府气液宣通与阳气怫郁说 79
三、论治杂病的贡献 81
四、五运六气病机学说的发挥 83
五、亢害承制论 84
第七章 张元素 87
第一节 生平著作 87
一、生平简介 87
二、著作提要 87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88
一、总结脏腑辨证理论 88
二、遣药制方论 91
三、脾胃病治法 93
第八章 张从正 96
第一节 生平著作 96
一、生平简介 96
二、著作提要 96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97
一、因邪致病理论 97
二、汗吐下三法治病经验 98
三、食疗补虚 103
四、情志疗法 103
第九章 李杲 105
第一节 生平著作 105
一、生平简介 105
二、著作提要 106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106
一、脾胃内伤学说 106
二、遣方用药经验 113
第十章 朱震亨 116
第一节 生平著作 116
一、生平简介 116
二、著作提要 116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117
一、相火论 117
二、阳有余阴不足论 118
三、阴升阳降论 119
四、摄生养老论 119
五、治疗经验 120
第十一章 薛己 125
第一节 生平著作 125
一、生平简介 125
二、著作提要 125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126
一、治病求本 126
二、重视脾胃 127
三、阐述肾命 128
四、治虚心得 128
第十二章 李时珍 132
第一节 生平著作 132
一、生平简介 132
二、著作提要 132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133
一、阐述药学理论 133
二、阐发命门学说 137
三、充实奇经八脉学说 138
第十三章 杨继洲 139
第一节 生平著作 139
一、生平简介 139
二、著作提要 139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140
一、重视经络理论 140
二、总结并创新针刺手法 141
三、倡导针灸药物并重 143
第十四章 缪希雍 145
第一节 生平著作 145
一、生平简介 145
二、著作提要 145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146
一、外感热病的研究 146
二、调护脾胃,倡脾阴之说 148
三、内虚暗风论治 149
四、气血病证论治特色 149
五、对本草学的贡献 151
第十五章 陈实功 153
第一节 生平著作 153
一、生平简介 153
二、著作提要 153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154
一、疮疡论治经验 154
二、辨治乳痈(乳岩)特色 157
第十六章 张介宾 159
第一节 生平著作 159
一、生平简介 159
二、著作提要 159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160
一、深化阴阳五行学说 160
二、阐发命门学说 164
三、治疗虚损经验 164
第十七章 赵献可 168
第一节生平著作 168
一、生平简介 168
二、著作提要 168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168
一、阐发命门 168
二、临床治疗经验 170
第十八章 吴有性 174
第一节 生平著作 174
一、生平简介 174
二、著作提要 174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175
一、对温疫的病因学认识——杂气论 175
二、对温疫的病机认识——邪伏膜原 176
三、温疫的辨证治疗 177
四、伤寒时疫辨 180
第十九章 李中梓 181
第一节 生平著作 181
一、生平简介 181
二、著作提要 181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182
一、倡论先后天根本 182
二、阐人体水火阴阳 183
三、临诊须别症知机 183
四、论治杂病的贡献 184
五、方剂学上的贡献 187
第二十章 绮石 190
第一节 生平著作 190
一、生平简介 190
二、著作提要 190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191
一、虚劳的病因 191
二、虚劳的病机 191
三、虚劳的证治 192
四、虚劳的防护 194
第二十一章 喻昌 196
第一节 生平著作 196
一、生平简介 196
二、著作提要 196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197
一、秋燥论 197
二、大气论 198
三、阐发三纲鼎立说 200
四、治单腹胀三法 201
第二十二章 叶桂 203
第一节生平著作 203
一、生平简介 203
二、著作提要 203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204
一、创建温病卫气营血理论体系 204
二、强调脾胃分治创胃阴学说 206
三、倡阳化内风说 207
四、久病入络说 208
五、奇经辨治法 210
六、虚损证治特色 211
第二十三章 徐大椿 214
第一节 生平著作 214
一、生平简介 214
二、著作提要 214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215
一、溯源穷流,针砭时弊 215
二、谨护元气,保全性命 216
三、伤寒研究,务实出新 217
四、审证求因,辨病论治 218
五、主方主药,轻药愈病 219
第二十四章 黄玉路 221
第一节 生平著作 221
一、生平简介 221
二、著作提要 221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222
一、尊经解经,揭迷启悟 222
二、升降顺逆,主乎中气 223
三、扶阳益气,培土抑阴 225
第二十五章 王清任 228
第一节 生平著作 228
一、生平简介 228
二、著作提要 228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229
一、脏腑学说 229
二、气血学说 230
三、中风证治 232
四、用药特色 233
第二十六章 王泰林 235
第一节 生平著作 235
一、生平简介 235
二、著作提要 235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236
一、肝病病因病机 236
二、肝病治疗 237
三、方剂学贡献 242
第二十七章 吴师机 244
第一节 生平著作 244
一、生平简介 244
二、著作提要 244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245
一、内治外治,理同法异 245
二、外治分三焦 246
三、膏药的运用 247
四、其他疗法 249
第二十八章 王士雄 250
第一节生平著作 250
一、生平简介 250
二、著作提要 250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251
一、对六气属性的研究 251
二、对时疫霍乱病的研究 252
三、对伏气温病传变的研究 253
四、遣方用药特色 254
第二十九章 唐宗海 258
第一节 生平著作 258
一、生平简介 258
二、著作提要 258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259
一、水火气血学说 259
二、血证病因病机 260
三、治吐血四法 261
四、血证证治 263
五、血证用药宜忌 264
第三十章 张锡纯 267
第一节 生平著作 267
一、生平简介 267
二、著作提要 267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268
一、衷中参西,融会贯通 268
二、擅理气机,升陷降逆 268
三、中风论治,分别虚实 270
四、遣药制方,崇尚实践 272
第三十一章 丁甘仁 274
第一节 生平著作 274
一、生平简介 274
二、著作提要 275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275
一、外感热病论治 275
二、内科杂病,善用经方 277
三、临床治验举例 277
四、处方用药特色 278
主要参考书目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