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药学 针灸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石学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90201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针灸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药学 针灸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针灸学 1
针灸 3
经络腧穴学 6
[经络腧穴总论] 7
经络 7
经络学说 8
经气 11
标本 11
根结 12
气街 12
四海 12
腧穴 12
腧穴命名 13
腧穴定位方法 13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13
骨度分寸定位法 13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15
简便定位法 15
腧穴分类 15
十四经穴 16
奇穴 16
阿是穴 16
特定穴 16
五输穴 16
原穴 17
络穴 18
背俞穴 18
募穴 19
八会穴 19
郄穴 19
下合穴 19
八脉交会穴 20
交会穴 20
[经络腧穴各论] 20
十二经脉 20
手太阴肺经 22
手太阴肺经腧穴 22
中府 23
云门 23
天府 23
侠白 23
尺泽 24
孔最 24
列缺 24
经渠 24
太渊 24
鱼际 24
少商 25
手阳明大肠经 25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25
商阳 26
二间 26
三间 26
合谷 27
阳溪 27
偏历 27
温溜 27
下廉 28
上廉 28
手三里 28
曲池 28
肘髎 28
手五里 28
臂臑 29
肩髃 29
巨骨 29
天鼎 29
扶突 29
口禾髎 29
迎香 29
足阳明胃经 30
足阳明胃经腧穴 30
承泣 31
四白 31
巨髎 32
地仓 32
大迎 32
颊车 32
下关 32
头维 32
人迎 33
水突 33
气舍 33
缺盆 33
气户 33
库房 33
屋翳 33
膺窗 34
乳中 34
乳根 34
不容 34
承满 34
梁门 34
关门 34
太乙 35
滑肉门 35
天枢 35
外陵 35
大巨 35
水道 35
归来 35
气冲 36
髀关 36
伏兔 36
阴市 36
梁丘 36
犊鼻 36
足三里 37
上巨虚 37
条口 37
下巨虚 37
丰隆 37
解溪 37
冲阳 38
陷谷 38
内庭 38
厉兑 38
足太阴脾经 38
足太阴脾经腧穴 39
隐白 39
大都 39
太白 39
公孙 40
商丘 40
三阴交 41
漏谷 41
地机 41
阴陵泉 41
血海 41
箕门 41
冲门 42
府舍 42
腹结 42
大横 42
腹哀 42
食窦 42
天溪 42
胸乡 43
周荣 43
大包 43
手少阴心经 43
手少阴心经腧穴 44
极泉 44
青灵 44
少海 44
灵道 45
通里 45
阴郄 45
神门 45
少府 45
少冲 45
手太阳小肠经 46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46
少泽 47
前谷 47
后溪 47
腕骨 47
阳谷 48
养老 48
支正 48
小海 48
肩贞 48
臑俞 48
天宗 49
秉风 49
曲垣 49
肩外俞 49
肩中俞 49
天窗 49
天容 49
颧髎 50
听宫 50
足太阳膀胱经 50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50
睛明 51
攒竹 52
眉冲 52
曲差 53
五处 53
承光 53
通天 53
络却 53
玉枕 53
天柱 54
大杼 54
风门 54
肺俞 54
厥阴俞 54
心俞 54
督俞 55
膈俞 55
肝俞 55
胆俞 55
脾俞 55
胃俞 56
三焦俞 56
肾俞 56
气海俞 56
大肠俞 56
关元俞 56
小肠俞 57
膀胱俞 57
中膂俞 57
白环俞 57
上髎 57
次髎 57
中髎 58
下髎 58
会阳 58
承扶 58
殷门 58
浮郄 58
委阳 58
委中 58
附分 59
魄户 59
膏肓 59
神堂 59
譩譆 59
膈关 59
魂门 60
阳纲 60
意舍 60
胃仓 60
肓门 60
志室 60
胞肓 61
秩边 61
合阳 61
承筋 61
承山 61
飞扬 61
跗阳 61
昆仑 62
仆参 62
申脉 62
金门 62
京骨 62
束骨 62
足通谷 62
至阴 63
足少阴肾经 63
足少阴肾经腧穴 63
涌泉 64
然谷 64
太溪 65
大钟 65
水泉 65
照海 65
复溜 65
交信 65
筑宾 66
阴谷 66
横骨 66
大赫 66
气穴 66
四满 66
中注 67
肓俞 67
商曲 67
石关 67
阴都 67
腹通谷 67
幽门 67
步廊 68
神封 68
灵墟 68
神藏 68
彧中 68
俞府 68
手厥阴心包经 68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69
天池 69
天泉 69
曲泽 70
郄门 70
间使 70
内关 71
大陵 71
劳宫 71
中冲 71
手少阳三焦经 71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72
关冲 72
液门 72
中渚 73
阳池 73
外关 73
支沟 74
会宗 74
三阳络 74
四渎 74
天井 74
清冷渊 75
消泺 75
臑会 75
肩髎 75
天髎 75
天牖 75
翳风 75
瘈脉 76
颅息 76
角孙 76
耳门 76
耳和髎 76
丝竹空 76
足少阳胆经 76
足少阳胆经腧穴 77
瞳子髎 78
听会 78
上关 78
颔厌 78
悬颅 79
悬厘 79
曲鬓 79
率谷 79
天冲 79
浮白 79
头窍阴 80
完骨 80
本神 80
阳白 80
头临泣 80
目窗 80
正营 80
承灵 81
脑空 81
风池 81
肩井 81
渊腋 81
辄筋 81
日月 81
京门 82
带脉 82
五枢 82
维道 82
居髎 82
环跳 83
风市 83
中渎 83
膝阳关 83
阳陵泉 83
阳交 83
外丘 83
光明 84
阳辅 84
悬钟 84
丘墟 84
足临泣 84
地五会 84
侠溪 85
足窍阴 85
足厥阴肝经 85
足厥阴肝经腧穴 85
大敦 86
行间 87
太冲 87
中封 87
蠡沟 87
中都 87
膝关 87
曲泉 88
阴包 88
足五里 88
阴廉 88
急脉 88
章门 88
期门 88
十五络脉 89
手太阴络脉 89
手阳明络脉 89
足阳明络脉 90
足太阴络脉 90
手少阴络脉 90
手太阳络脉 90
足太阳络脉 90
足少阴络脉 90
手厥阴络脉 90
手少阳络脉 91
足少阳络脉 91
足厥阴络脉 91
任脉络脉 91
督脉络脉 91
脾之大络 91
十二经别 91
手太阴经别 92
手阳明经别 92
足阳明经别 92
足太阴经别 92
手少阴经别 92
手太阳经别 92
足太阳经别 92
足少阴经别 92
手厥阴经别 93
手少阳经别 93
足少阳经别 93
足厥阴经别 93
十二经筋 93
手太阴经筋 93
手阳明经筋 94
足阳明经筋 94
足太阴经筋 94
手少阴经筋 94
手太阳经筋 94
足太阳经筋 94
足少阴经筋 95
手厥阴经筋 95
手少阳经筋 95
足少阳经筋 95
足厥阴经筋 95
十二皮部 96
奇经八脉 96
任脉 97
任脉腧穴 98
会阴 98
曲骨 98
中极 98
关元 98
石门 99
气海 99
阴交 99
神阙 99
水分 99
下脘 99
建里 99
中脘 100
上脘 100
巨阙 100
鸠尾 100
中庭 100
膻中 100
玉堂 100
紫宫 101
华盖 101
璇玑 101
天突 101
廉泉 101
承浆 101
督脉 101
督脉腧穴 102
长强 102
腰俞 102
腰阳关 103
命门 103
悬枢 103
脊中 103
中枢 103
筋缩 103
至阳 104
灵台 104
神道 104
身柱 104
陶道 104
大椎 105
哑门 105
风府 105
脑户 105
强间 105
后顶 105
百会 106
前顶 106
囟会 106
上星 106
神庭 106
素髎 106
水沟 107
兑端 107
龈交 107
印堂 107
冲脉 107
带脉 107
阳维脉 108
阴维脉 109
阳跷脉 109
阴跷脉 109
经外奇穴 109
四神聪 110
当阳 110
鱼腰 111
太阳 111
耳尖 111
球后 111
上迎香 111
内迎香 111
聚泉 112
海泉 112
金津 112
玉液 112
翳明 112
颈百劳 112
子宫 113
定喘 113
夹脊 113
胃脘下俞 113
痞根 113
下极俞 114
腰宜 114
腰眼 114
十七椎 114
腰奇 114
肘尖 114
二白 114
中泉 115
中魁 115
大骨空 115
小骨空 115
腰痛点 115
外劳宫 115
八邪 116
四缝 116
十宣 116
髋骨 116
鹤顶 117
百虫窝 117
内膝眼 117
胆囊 117
阑尾 117
内踝尖 117
外踝尖 118
八风 118
独阴 118
气端 118
四关穴 118
刺法灸法学 119
刺法 120
针具 120
九针 121
毫针 123
三棱针 123
皮肤针 124
芒针 124
皮内针 124
火针 124
针刀 125
小宽针 125
针刺体位 125
毫针刺法 126
持针法 126
进针法 127
单手进针法 127
双手进针法 127
指切进针法 128
夹持进针法 128
舒张进针法 128
提捏进针法 128
管针进针法 128
行针手法 129
捻转法 129
提插法 129
辅助手法 130
循法 130
弹法 130
刮法 131
摇法 131
飞法 131
震颤法 131
针刺得气 132
守神 132
候气 133
催气 133
调气 133
导气法 133
针刺补泻 133
捻转补泻 134
提插补泻 134
迎随补泻 135
徐疾补泻 135
开阖补泻 135
呼吸补泻 135
平补平泻 135
九六补泻 136
子母补泻 136
泻南补北 136
飞经走气 137
青龙摆尾 137
白虎摇头 137
苍龟探穴 137
赤凤迎源 137
烧山火 137
透天凉 138
子午捣臼 138
龙虎交战 138
阴中隐阳 138
阳中隐阴 139
留针法 139
出针法 139
五刺 139
半刺 139
豹文刺 139
关刺 140
合谷刺 140
输刺 140
九刺 140
输刺 140
远道刺 141
经刺 141
络刺 141
分刺 141
大泻刺 141
毛刺 141
巨刺 141
焠刺 142
十二刺 142
偶刺 142
报刺 142
恢刺 142
齐刺 142
扬刺 142
直针刺 143
输刺 143
短刺 143
浮刺 143
阴刺 143
傍针刺 143
赞刺 143
针刺意外 143
晕针 144
滞针 144
弯针 144
折针 144
出血和皮下血肿 145
气胸 145
感染 145
神经系统损伤 145
内脏损伤 146
新九针疗法 146
三棱针疗法 148
皮肤针疗法 149
芒针疗法 150
皮内针疗法 150
火针疗法 151
针刀疗法 152
水针刀疗法 153
电针疗法 156
针挑疗法 156
砭石疗法 157
微针系统疗法 158
头针疗法 158
眼针疗法 160
耳针疗法 163
腹针疗法 169
腕踝针疗法 171
手针疗法 173
醒脑开窍针刺法 175
贺氏针灸三通法 176
靳三针疗法 176
灸法 178
施灸材料 180
艾绒 180
清艾条 181
药艾条 181
灸量 181
施灸部位 181
施灸步骤 181
灸法得气 181
灸法补泻 181
灸法意外 182
艾炷灸法 182
直接灸 183
化脓灸 183
麦粒灸 183
间接灸 184
隔姜灸 184
隔蒜灸 184
隔盐灸 184
隔药饼灸 184
隔附子饼灸 185
艾卷灸法 185
悬起灸 185
温和灸 185
回旋灸 186
雀啄灸 186
实按灸 186
雷火神针 186
太乙神针 186
百发神针 187
温针灸 187
温灸器灸 187
灯火灸 187
天灸法 188
蒜泥灸 188
斑蝥灸 188
细辛灸 189
白芥子灸 189
热敏灸 189
电热灸 190
微波针灸 190
拔罐疗法 190
刮痧疗法 192
腧穴特种疗法 193
穴位注射疗法 194
穴位埋线法 194
穴位贴敷法 195
经皮穴位电刺激法 197
穴位磁疗法 197
穴位离子透入法 198
针灸治疗学 198
经络辨证 201
针灸配穴 202
针灸处方 202
按时取穴法 203
子午流注法 204
子午流注纳甲法 207
养子时刻注穴法 208
子午流注纳子法 209
灵龟八法 209
飞腾八法 210
[内科病证] 211
中风 211
高血压 211
眩晕 212
头痛 212
面瘫 213
面痛 213
胁痛 214
腰痛 214
腰腿痛 215
颤证 215
痹证 216
痿证 216
无脉症 217
雷诺病 217
扭转性肌张力障碍 217
多发性硬化 218
肌萎缩侧索硬化 218
肝豆状核变性 219
烟雾病 219
腕下垂 220
足下垂 220
心悸 220
不寐 221
胸痹 221
郁证 222
癫狂 222
痫病 223
痴呆 223
癔症 224
感冒 224
咳嗽 224
哮喘 225
胃痛 226
腹痛 226
呕吐 227
呃逆 227
泄泻 228
痢疾 228
便秘 229
胃下垂 229
消渴 229
癃闭 230
阳痿 230
[妇儿科病证] 231
痛经 231
月经不调 231
经闭 232
崩漏 233
带下病 233
不孕症 234
胎位不正 234
滞产 235
乳少 235
遗尿 235
惊风 236
积滞 236
大脑性瘫痪 237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 237
[皮外骨伤科病证] 238
疔疮 238
丹毒 239
痄腮 239
乳痈 239
乳癖 240
风疹 240
神经性皮炎 241
蛇丹 241
扁平疣 241
白疕 242
痤疮 242
斑秃 243
瘿 243
肠痈 244
痔疮 244
落枕 245
项痹 245
肩凝症 245
肘劳 246
扭伤 246
腱鞘囊肿 247
[五官科病证] 247
目赤肿痛 247
睑腺炎 248
近视 248
视神经萎缩 248
耳鸣 249
耳聋 249
牙痛 249
鼻渊 250
咽喉肿痛 250
口疮 250
[急症] 251
高热 251
抽搐 251
昏厥 252
虚脱 252
胆绞痛 252
肾绞痛 253
[其他病证] 253
慢性疲劳综合征 253
戒断综合征 254
术后切口疼痛 254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254
放化疗反应 255
肥胖症 255
[针灸现代研究] 256
实验针灸学 256
循证针灸学 256
针刺手法量学 257
针灸数据挖掘 257
针灸临床研究指南 258
针药结合 258
假针灸 258
非经非穴 259
经络现象 260
经络诊断 260
经络假说 261
穴位形态 262
穴位功能 263
穴位探测 263
穴位特异性 264
经穴-脏腑相关 265
针灸调节作用 266
针灸作用途径 267
针灸时效 267
针灸量效 269
针刺耐受 271
针灸个体差异 271
针刺镇痛 272
针刺麻醉 274
针灸戒毒 275
针灸对免疫系统调节 275
针灸对神经系统调节 276
针灸对心血管系统调节 278
针灸对呼吸系统调节 278
针灸对消化系统调节 279
针灸对泌尿生殖系统调节 280
针灸对血液系统调节 281
针灸对内分泌系统调节 282
针灸歌赋 283
流注指微针赋 283
标幽赋 284
十二经脉歌 285
奇经八脉歌 286
十五络脉歌 287
十四经穴歌 287
井荥输原经合歌 288
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 288
金针赋 288
四总穴歌 290
回阳九针歌 290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290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290
治病十一证歌 291
杂病穴法歌 292
百证赋 292
玉龙歌 293
玉龙赋 295
胜玉歌 296
席弘赋 296
灵光赋 297
拦江赋 297
肘后歌 298
流注通玄指要赋 299
行针指要歌 299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299
索引 301
条目标题汉字笔画索引 301
条目外文标题索引 314
内容索引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