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石学敏针刺手法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石学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353730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01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109页
- 主题词:刺法-图谱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石学敏针刺手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针刺疗法基础第一节 针刺手法的形成与发展 1
一、针刺手法的起源与形成 1
二、针刺手法的发展 2
第二节 毫针手法基本原理 3
一、理论基础 3
(一)补气泻气理论的来源 3
(二)毫针补泻的概念 3
(三)毫针调气理论 4
(四)调气与“补气泻气”的区别 4
(五)调气的基本原则 5
(六)古代对毫针作用研究的一个侧面 5
二、影响手法疗效的若干因素 6
(一)手法疗效与穴位 6
(二)手法的疗效与时机 10
(三)手法刺激的量和质 12
第三节 毫针刺法 15
一、持针法 15
(一)“刺手”与“押手” 15
(二)持针姿势 15
二、进针法 16
(一)以进针速度分法 16
(二)以刺入术式分法 16
(三)以刺押手势分法 16
(四)以进针器具分法 18
三、行针手法 18
(一)基本手法 18
(二)辅助手法 19
四、补泻手法 22
(一)单式补泻手法 22
(二)复式补泻手法 24
五、留针法 30
(一)静留针法 30
(二)动留针法 30
六、出针法 31
(一)出针方法 31
(二)出针要求 31
七、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31
(一)晕针 31
(二)滞针 32
(三)弯针 32
(四)断针 32
(五)针后异常感 32
(六)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 33
(七)刺伤脑、脊髓 33
(八)刺伤内脏 34
第二章 醒脑开窍针刺法第一节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创立 35
一、针刺法则的确立 35
二、针刺腧穴的选择 35
三、针刺手法的确定 35
第二节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 36
一、论窍闭神匿中风总病机的确立 36
(一)建立在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和临床实践基础上 36
(二)建立在《内经》对神的认识及现代医学解剖、生理知识的基础上 37
(三)建立在中风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之认识观上 37
二、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处方之内涵 39
(一)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 39
(二)醒脑开窍针刺处方之内涵 41
第三节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祖国医学理论的贡献 42
一、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设立,还中医诊断学的全貌 42
二、清楚阐述中医神的概念 43
三、对中风病传统针刺治疗原则的修正 43
四、对醒脑开窍针刺法配伍腧穴的操作进行量学规范 43
第四节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44
一、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腧穴配伍及操作 44
二、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47
第三章 石学敏针刺手法荟萃第一节 针刺治神 57
一、阐释“神”的概念,创立“醒神”、“调神”的学术思想 57
二、“醒神”、“调神”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 59
第二节 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延髓麻痹 62
一、理论基础 62
二、针法介绍 63
第三节 经筋刺法的临床应用 65
一、经筋病候特点 65
二、经筋刺法特点 66
三、经筋刺法的临床应用 66
(一)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66
(二)经筋刺法治疗软组织损伤 67
(三)经筋刺法治疗肌肉萎缩 69
第四节 刺络疗法的临床应用 69
一、历史沿革 69
二、理论基础 70
三、针法特点 71
四、机制探讨 71
(一)活血通络 71
(二)祛瘀生新 71
(三)温经散寒 71
(四)祛风除湿 71
(五)通络止痛 72
(六)泄热消肿 72
五、临床应用 72
(一)支气管哮喘 72
(二)带状疱疹 72
(三)顽固性疼痛 73
(四)颈椎病 74
第五节 芒针的临床应用 74
一、芒针的源流及发展 74
二、芒针的临床应用 77
(一)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 77
(二)三叉神经痛 81
第六节 阻力针法的临床应用 83
一、理论基础 83
二、临床操作 84
(一)取穴原则 84
(二)针刺方法 84
(三)体位 84
三、临证举例 84
(一)肩周炎 84
(二)急性腰扭伤 84
(三)坐骨神经痛 85
第四章 针刺手法量学第一节 《内经》中针灸“量”概念的萌芽 87
一、针刺深度 87
(一)病情轻重 87
(二)病位深浅 87
(三)疾病性质 87
(四)经脉浅深 88
(五)体质强弱 88
(六)季转变化 88
二、留针时间 89
(一)病久者宜留针 89
(二)正虚可留针 89
(三)寒则留之 89
(四)体质强壮者可留针 89
三、针刺间隔时间及疗程 89
(一)病程长短 89
(二)各种病证 90
(三)体质差异 90
四、艾灸壮数 90
第二节 针刺手法量学概念的形成 90
一、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与内容 90
二、针刺手法量学历史的概述与现今研究的展望 91
三、部分针刺手法研究范例 91
(一)捻转手法的四大要素 91
(二)部分疾病研究实例 92
附 部分科研成果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