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陶义训主编;马宝骊,孔宪涛,许以平,吴忠一,陶义训,唐观甜,曹锡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01194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Ⅰ篇 免疫学基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1
第二节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4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4
二、临床免疫 4
四、免疫学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5
三、免疫学检验的发展 5
第二章 抗原 7
第一节 免疫原性的基础 7
第二节 抗原特异性和抗原决定簇 9
一、抗原特异性 9
二、抗原决定簇 10
三、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10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10
三、抗原的性能 11
二、抗原的化学组成 11
一、T细胞的辅助 11
四、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 12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12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3
第二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15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17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9
第五节 抗体多样性的遗传机制 20
第四章 补体 21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 22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和控制 23
一、补体的激活 23
二、补体激活的生理性控制 28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28
第五章 免疫器官 31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31
一、胸腺 31
第二节 周围免疫器官 33
一、淋巴结 33
三、骨髓 33
二、腔上囊 33
二、脾 34
三、肠管相关淋巴组织 36
第三节 淋巴细胞的迁移 36
第六章 免疫细胞 38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 38
第二节 淋巴细胞 39
一、免疫活性细胞 39
二、大颗粒淋巴细胞 44
第三节 单核-巨噬细胞 45
第四节 其他免疫细胞 46
第五节 免疫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 47
第七章 免疫应答 49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49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 50
一、巨噬细胞的作用 50
二、T细胞的作用 51
三、B细胞的作用 51
四、淋巴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52
一、初级应答和次级应答 53
第三节 免疫应答的类型 53
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4
第四节 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55
一、免疫应答基因的发现与定位 56
二、MHC的约束作用 56
第八章 变态反应 57
第一节 变态反应发生的原因 57
第二节 变态反应的分型 58
第三节 Ⅰ型变态反应 59
一、发病机理 59
二、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62
第四节 Ⅱ型变态反应 63
一、发病机理 63
二、Ⅱ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64
第五节 Ⅲ型变态反应 64
一、发病机理 64
二、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65
第六节 Ⅳ型变态反应 67
一、发病机理 67
一、各型变态反应的相互关系 68
第七节 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和防治 68
二、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68
二、变态反应的诊断和防治 69
第Ⅱ篇 免疫学技术 71
第九章 抗原抗体反应 71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71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72
第三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74
第四节 血清学反应的种类 74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75
第十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75
第一节 免疫原的制备 75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 76
三、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 80
四、佐剂 83
第二节 抗血清的制备 84
一、动物的选择 84
二、免疫剂量、时间和途径 84
第三节 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 85
一、抗血清的鉴定 85
三、动物采血法 85
二、抗血清的保存 86
第四节 抗血清中抗体的纯化 87
一、单价特异性抗血清的制备 87
二、特异性IgG抗体的制备 87
第十一章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88
第一节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 88
第二节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要点 91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上的应用 95
第十二章 沉淀反应 96
一、絮状沉淀试验 97
第一节 液体内沉淀试验 97
二、环状沉淀试验 98
第二节 凝胶内沉淀试验 99
一、单向扩散试验 99
二、双向扩散试验 101
第三节 免疫电泳技术 103
一、免疫电泳 103
二、对流免疫电泳 104
三、火箭免疫电泳 104
五、交叉免疫电泳 105
四、免疫固定电泳 105
第四节 免疫浊度法 106
一、免疫透射浊度测定法 106
二、免疫胶乳浊度测定法 107
三、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测定法 107
第十三章 凝集反应 107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107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 108
一、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 109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 109
二、间接血凝试验 110
三、胶乳凝集试验 111
四、间接凝集反应的应用 111
第四节 抗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 112
第十四章 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 113
第一节 溶血反应的检测试剂 113
第二节 补体的溶血法检测 115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 115
二、单个补体组分的检测 116
三、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18
第三节 补体结合试验 119
一、补体结合试验的类型 119
二、技术要点 119
三、应用评价 123
第十五章 酶免疫测定法 124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124
一、标记的免疫技术 124
二、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125
一、基本原理 126
第二节 固相酶免疫测定的原理和类型 126
二、方法类型和操作步骤 127
第三节 固相酶免疫测定的技术要点 129
一、试剂的制备 129
二、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 132
三、测定方法的标准化 134
第四节 酶免疫测定的发展和应用 135
一、酶免疫技术的发展 135
二、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138
第一节 有关荧光的基本知识 139
第十六章 荧光免疫技术 139
一、技术要点 140
第二节 荧光抗体技术 140
二、荧光抗体试验的类型 148
三、荧光抗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49
第三节 荧光免疫测定 150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150
二、均相荧光免疫测定 151
第一节 放射免疫测定 152
一、基本原理 152
第十七章 放射免疫测定法 152
二、标记抗原的制备 154
三、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157
四、测定方法 158
五、放射免疫测定的临床应用 160
第二节 免疫放射测定 160
第三节 固相放射免疫测定 161
第十八章 免疫细胞分离技术 162
第一节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162
第三节 T细胞和B细胞的分离 164
第二节 淋巴细胞的分离 164
第五节 其他免疫细胞的分离 166
第六节 淋巴细胞的保存 166
第四节 巨噬细胞的分离 166
第十九章 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技术 167
第一节 花环试验 167
一、E花环试验 167
二、EA花环试验 168
三、EAC花环试验 169
二、B细胞SmIg检测 170
三、淋巴细胞亚型的检测 170
第二节 免疫荧光法 170
一、T细胞特异性抗原检测 170
第三节 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 171
第二十章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172
第一节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72
一、形态学检测法 172
二、3H-TdR掺入法 174
一、移动抑制试验 175
第二节 淋巴因子的检测 175
二、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 177
三、白细胞介素-2的检测 178
四、人类干扰素的检测 179
第三节 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检测 180
一、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毒性试验 181
二、抗体依赖细胞参与的细胞毒性试验 181
一、溶血空斑试验 182
第四节 B细胞抗体形成功能的检测 182
二、细胞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183
三、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183
第五节 T抑制细胞功能的检测 184
第二十一章 吞噬细胞检测技术 184
第一节 小吞噬细胞的检测 185
一、白细胞运动功能的检测 185
二、白细胞吞噬功能的检测 186
三、白细胞胞内杀伤功能的检测 186
第二节 大吞噬细胞的检测 187
二、测定巨噬细胞功能的其他方法 188
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检测 188
三、巨噬细胞表面受体的检测 189
第Ⅲ篇 免疫学检验 190
第二十二章 Ⅰ型变态反应的检验 190
第一节 非特异性诊断试验 190
一、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190
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191
三、总IgE测定 191
四、支气管激发试验 192
二、特异性IgE测定 193
第二节 特异性诊断试验 193
一、皮肤试验 193
三、激发试验 194
四、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195
五、人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 195
第二十三章 Ⅱ型变态反应的检验 195
第一节 抗红细胞抗体的检测 196
一、ABO(IgG型)抗体的检测 196
二、Rh(IgG型)抗体的检测 197
三、温反应抗红细胞自身抗体的检测 197
四、冷反应抗红细胞自身抗体的检测 198
第二节 抗白细胞抗体的检测 199
第三节 抗血小板抗体的检测 201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1
二、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2
三、输血后紫癜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 202
第四节 抗基底膜抗体的检测 202
第二十四章 Ⅲ型变态反应的检验 203
第一节 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方法 204
一、非抗原特异性CIC检测法 204
二、抗原特异性CIC检测法 209
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211
第二节 免疫复合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211
第二十五章 Ⅳ型变态反应的检验 212
第一节 体内试验 212
一、皮内试验 212
二、斑贴试验 213
第二节 体外试验 214
一、致敏T细胞的检测 214
二、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214
第二十六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验 215
三、淋巴因子的检测 215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216
一、自身识别和自身耐受 216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217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 219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 219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220
第三节 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222
一、抗核抗体的检测 222
二、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224
三、抗甲状腺球蛋白及微粒体抗体的检测 225
四、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检测 225
五、其他自身抗体的检测 225
第二十七章 免疫增殖病的检验 226
第一节 免疫增殖病的分类 226
第二节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临床免疫学特征 227
一、多发性骨髓瘤 228
二、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28
五、其他有关病症 229
三、重链病 229
四、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229
第三节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检测方法 231
一、血清蛋白区带电泳 231
二、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 232
三、免疫电泳 232
四、免疫选择电泳 234
五、免疫固定电泳 234
六、尿中游离轻链的检测 235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个体发育 236
第二十八章 免疫缺陷病的检验 236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理 236
二、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理 237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238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238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241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检测方法 241
一、淋巴细胞计数和外周血像检查 241
三、T细胞免疫缺陷病的检查 242
二、组织活体检查 242
四、B细胞免疫缺陷病的检查 243
五、吞噬细胞免疫缺陷病的检查 244
六、补体系统缺陷病的检查 245
七、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检查 245
第二十九章 移植免疫的检验 245
第一节 移植的类型 245
一、自体移植 245
四、异种移植 246
第二节 组织相容性抗原 246
三、同种移植 246
二、同系移植 246
一、人类MHC基因 247
二、HLA抗原 247
第三节 移植排斥反应 249
一、移植排斥反应的种类 249
二、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 250
第四节 组织器官移植的检验 251
一、选择移植供者的检测 251
二、监测排斥反应的检验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