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气象学与养生防病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气象学与养生防病
  • 李铁君,陈燕燕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20296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247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中医学∶气象学 气象学∶中医学 养生(中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气象学与养生防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中医气象学的概念 1

第二节 中医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5

第三节 中医气象学的研究方法 6

一、文献学方法 6

二、医学地理学方法 7

三、医学气象学方法 8

四、实验方法 8

第四节 中医气象学的研究目的 9

一、发展中医事业,促进中医现代化 9

二、提高中医临床水平 9

三、更好地指导四时养生及气功保健 9

第二章 气象与中医 10

第一节 天人相应 10

第二节 阴阳 14

第三节 五行 21

一、五行符号系统 21

二、五行气象要素和现代气象要素 28

三、中医的五方地理格局 34

第四节 整体观和恒动观 36

一、整体观 36

二、恒动观 38

三、气象综合要素 39

第五节 五运六气的符号系统 46

一、天干 47

二、干支的阴阳、五行属性 50

三、五运和六气 55

第三章 气象与生理 72

第一节 气象影响人体的综合评价 72

第二节 气象与脏腑气血活动 76

第三节 影响气象作用的因素 80

一、气象刺激的强弱 80

二、人体的适应 80

三、营养因素 81

四、心理因素 81

五、衣着因素 81

六、体质因素 82

七、对智力与优生的影响 85

八、对睡眠的影响 85

九、对自杀的影响 86

第四节 色脉应四时 86

一、五色应四时 86

二、四时常脉 86

第五节 卫气、人气的四时昼夜变化 92

第六节 某些生理常数的四时变化 95

第四章 气象与病理 97

第一节 气象与病因、病机 97

一、六气、六淫致病观 97

二、五运的天气与疾病的关系 101

三、司天和在泉的天气与疾病的关系 105

四、郁和发的天气与疾病的关系 107

五、胜和复的天气与疾病的关系 109

六、六气病机求其属 112

第二节 气象与脉、证的轻重顺逆死生 113

一、气象影响与疾病变化 113

二、气象对死亡的影响 114

三、脉象的四时顺逆 119

第三节 气象与治则 121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21

二、用寒远寒,用热远热 123

三、针刺深浅,以时为齐 124

四、司岁备物,治在五味 128

五、李时珍四时用药法 129

第四节 地理与体质、疾病 130

一、异法方宜 130

二、因地论治 134

第五章 气象与防病 136

第一节 养生防病,顺应自然 136

第二节 ?理阴阳 137

第三节 季节交替时注意防病 138

第四节 春季防病养生 140

第五节 夏季防病养生 141

第六节 秋季防病养生 146

第七节 冬季防病养生 148

第八节 昼夜晨昏的调养 151

第九节 居处和衣着 153

第十节 李东垣论四时防病养生 155

第十一节 地理环境与防病养生 156

第六章 气象与治病 159

第一节 风气 159

一、四时感冒 159

二、风温 162

三、瘾疹 165

四、痹证 167

第二节 暑(火)气 169

一、暑温 169

二、?夏 173

三、小儿夏季热 176

四、中暑 176

五、阴暑 179

六、疟疾 179

七、暑秽 181

八、暑风 182

十、暑瘵 182

十一、钩端螺旋体病 183

十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183

十三、暑疖 183

十四、天疱疮 184

十五、署湿流注 185

第三节 湿气 186

一、湿温 186

二、痢疾 188

三、呕吐 190

四、泄泻 190

五、霍乱 191

六、悬饮 193

七、麻木 194

八、脚气 194

九、虫病 195

十、黄疸 196

十一、痿证 197

十二、湿痹(?痹) 199

十三、腰痛 199

十四、多寐 201

第四节 燥气 201

一、秋燥 201

二、瘘证(燥热致瘘) 203

三、燥邪咳嗽 203

第五节 寒气 203

一、寒厥 203

二、心痛 204

三、冻疮 207

四、失音 208

五、鼻渊 209

第六节 其它杂病 209

一、肺系疾病 209

二、消化系疾病 216

三、肾系疾病 218

四、心、脑疾患 224

五、血证 240

主要参考书目 24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