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诊断免疫组织化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纪小龙,施作霖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21059X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诊断免疫组织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免疫组织化学的发展和现状 3
一、病理诊断的历史回顾 3
二、免疫组化的发展 4
三、免疫组化的优点 4
四、免疫组化的应用 5
(一)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 5
(二)激素受体及生长因子检测对预后及治疗的意义 5
(三)癌基因蛋白的临床应用 5
(四)对肿瘤细胞增生程度的评价 6
(五)发现微小转移灶 6
(六)在肿瘤分期上的意义 6
(七)指导肿瘤的治疗 6
(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7
(九)病原微生物的检查 7
五、免疫组化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7
(一)免疫组化结果的判断原则 7
(二)对假阴性和假阳性的认识 7
(三)抗原的“例外”表达 8
(四)抗原的联合表达 8
(五)应用“反证法”确保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准确性 8
第二章 免疫组化的理论和技术 12
一、抗原和抗体 12
(一)抗原 12
(二)抗体 12
(三)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13
(四)抗原与抗体的反应 13
二、组织标本的取材和固定 13
(一)取材 13
(二)固定 13
(三)玻片的处理 14
三、抗原修复 14
(一)化学方法 14
(二)物理/化学方法 15
(三)修复方法的评价 16
四、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16
(一)一步法 16
(二)二步法 17
(三)三步法 19
(四)四步法 21
(五)五步法 22
(六)多重免疫组化方法 22
五、各种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的评价 23
六、免疫组化染色注意事项 23
(一)抗体的保存和配制 23
(二)正确设计对照方法 24
(三)出现假阳性的几种原因 24
(四)出现假阴性的几种原因 24
(五)出现背景着色的几种原因 24
(六)显示剂的合理使用和增强方法 25
(七)结果判断标准 25
第三章 医院免疫组化工作常规 26
一、抗体的选择 26
二、抗体的合理保存 26
三、技术常规 26
(一)染色前准备 26
(二)染色方法 27
四、诊断常规 28
五、免疫组化应用的范围 28
六、免疫组化结果的判断原则 28
七、染好切片的关键 29
第四章 癌基因蛋白免疫组化标记 31
一、癌基因的概述 31
(一)癌基因的概念 31
(二)癌基因的命名 32
(三)癌基因的数目和原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32
(四)抑癌基因的基本概念 33
二、癌基因的分类及生物学特征 34
(一)src癌基因族 34
(二)ras癌基因族 34
(三)myc癌基因族 35
(四)抑癌基因族 36
(五)抗肿瘤转移基因 43
(六)其他癌基因 45
三、癌基因的激活及致癌机理 51
(一)癌基因的激活方式 51
(二)癌基因致癌机理 52
四、癌基因的功能 53
(一)癌基因与细胞生长调节 53
(二)癌基因与细胞分化调节 55
(三)抑癌基因与细胞周期调控 56
(四)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细抱凋亡的关系 57
五、癌基因蛋白的免疫组化标记 57
(一)检测方法 58
(二)ras癌基因蛋白 60
(三)c-erbB-2癌基因蛋白 61
(四)p53抗癌基因蛋白 62
(五)c-myc癌基因蛋白 66
(六)Bcl-2癌基因蛋白 67
(七)nm23癌基因 68
(八)p16癌基因 70
(九)mdm2癌基因 72
(十)SAS癌基因 73
六、癌基因检测的实用价值 73
(一)肿瘤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73
(二)癌基因检测与肿瘤的诊断和预后的关系 74
第五章 神经和内分泌细胞标记 84
一、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84
二、神经纤维细丝蛋白 85
三、S100蛋白 85
四、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87
五、髓磷脂碱性蛋白 88
六、突触素 88
七、嗜铬素A 88
八、人自然杀伤因子 89
第六章 淋巴造血细胞标记 92
一、B淋巴细胞常见标记 92
二、T淋巴细胞常见标记 92
三、组织细胞常见标记 92
四、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CD系列 93
五、石蜡切片中常用抗体的意义 96
第七章 间叶组织肿瘤标记 101
一、肌动蛋白 101
二、肌球蛋白 102
三、波形蛋白 102
四、结蛋白 103
五、肌红蛋白 103
六、肌源性调节蛋白 104
第八章 上皮性肿瘤标记 107
一、细胞角蛋白 107
二、上皮膜抗原 107
三、桥粒蛋白 108
第九章 肿瘤相关抗原标记 110
一、癌胚抗原 110
二、甲胎蛋白 111
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111
四、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112
五、甲状腺球蛋白 112
六、组织蛋白酶D 113
七、黑素瘤 113
下篇 各论 119
第十章 软组织恶性肿瘤 119
一、小圆形细胞肿瘤 119
(一)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119
(二)骨外尤文氏瘤/周围神经外胚叶瘤 120
(三)间叶软骨肉瘤 121
(四)软组织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 121
(五)“多组织瘤” 121
(六)腹内成纤维性小圆形细胞瘤 121
二、梭形细胞肿瘤 121
(一)纤维肉瘤 122
(二)平滑肌肉瘤/血管周细胞瘤 122
(三)恶性雪旺氏瘤 122
(四)单相性滑膜肉瘤 123
(五)梭形细胞血管肉瘤 123
(六)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 123
三、上皮样多边形细胞肿瘤 123
(一)上皮样肉瘤 124
(二)上皮样单相性滑膜肉瘤 124
(三)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低度恶性血管肉瘤) 125
(四)透明细胞肉瘤 125
(五)上皮样恶性雪旺氏瘤和恶性颗粒细胞瘤 125
(六)上皮样平滑肌肉瘤 125
(七)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126
(八)“组织细胞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26
四、多形性细胞肿瘤 126
(一)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26
(二)多形性横纹肌肉瘤 127
(三)多形性和“去分化”脂肪肉瘤 127
(四)“去分化”平滑肌肉瘤 128
(五)多形性恶性雪旺氏瘤 128
五、其他类型的软组织肿瘤 128
(一)骨外骨肉瘤 128
(二)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128
(三)变异型脂肪肉瘤 128
(四)脊索瘤/骨外粘液样软骨肉瘤 129
(五)非肉瘤性转移性肿瘤 129
第十一章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132
一、抗体的选择 132
二、应用范围 132
三、淋巴瘤分类进展 133
(一)纯病理形态学分类 133
(二)基于免疫表型的分类 135
(三)我国和日本的分类 138
(四)新淋巴瘤类型的认识及1994年分类方案的产生 139
四、淋巴瘤新分类中免疫组化的应用 139
(一)B细胞肿瘤 139
(二)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肿瘤 142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146
一、胶质瘤 146
(一)星形细胞瘤 146
(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150
(三)室管膜细胞肿瘤 151
(四)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153
(五)巨细胞性成胶质细胞瘤 154
(六)胶质肉瘤 154
(七)成胶质细胞瘤 155
(八)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155
(九)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155
(十)婴儿型促纤维性节细胞神经胶质瘤/星形细胞瘤 156
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肿瘤 157
(一)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157
(二)髓母细胞瘤 157
(三)成神经细胞瘤 158
三、脑膜及其相关的肿瘤 159
(一)脑膜瘤 159
(二)乳头状脑膜瘤 160
(三)间变型脑膜瘤 160
(四)脑膜原发性黑素肿瘤 161
四、非脑膜上皮的间叶组织肿瘤 163
五、生殖细胞肿瘤和其他肿瘤 164
(一)生殖细胞肿瘤 164
(二)颅咽管瘤 167
(三)恶性腺泡状颗粒细胞瘤 168
(四)松果体肿瘤 168
(五)第三脑室胶样囊肿 169
(六)错构瘤 169
六、颅内混合性肿瘤 170
七、颅内转移性肿瘤 170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肿瘤 172
一、正常肾组织免疫组化特征 172
二、肾细胞癌 172
三、移行细胞癌 174
四、肾胚细胞瘤 176
五、肾横纹肌样瘤 176
六、其他肿瘤 177
第十四章 消化道肿瘤 180
一、消化道癌 180
二、消化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肿瘤 180
(一)消化道NE细胞 180
(二)消化道NE细胞的增生和异型增生 181
(三)消化道的NE细胞肿瘤 183
三、胃肠道淋巴瘤 185
(一)B细胞NHL 185
(二)T细胞NHL 186
四、消化道基质肿瘤 186
(一)免疫组化诊断 186
(二)消化道基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186
第十五章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189
一、常用抗体简介 189
二、外阴病变 190
三、阴道和宫颈病变 192
(一)原位癌 192
(二)鳞状细胞癌 192
(三)宫颈腺癌 192
四、子宫体肿瘤 192
(一)子宫内膜癌 192
(二)平滑肌肉瘤 193
(三)间质细胞肉瘤 193
(四)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193
(五)妊娠性绒癌 193
(六)胎盘结节和斑块 194
(七)水泡状胎块 194
五、卵巢肿瘤 194
(一)上皮性肿瘤 194
(二)性索间叶肿瘤 195
(三)卵巢的生殖细胞肿瘤 196
(四)神经外胚肿瘤 197
(五)伴有肝样分化的肿瘤 198
六、小细胞癌 198
七、卵巢表面原发和继发性浆液性肿瘤 199
八、腹水细胞学诊断 199
第十六章 神经内分泌肿瘤 201
一、垂体 201
(一)正常垂体 201
(二)垂体腺瘤 201
二、下丘脑 202
三、松果体 202
四、甲状腺 202
(一)正常甲状腺 202
(二)甲状腺瘤 202
(三)甲状腺癌 202
(四)甲状腺髓样癌 203
五、甲状旁腺 203
六、肺 204
七、胰岛细胞瘤 204
八、胃肠道 205
九、肾上腺 206
(一)肾上腺皮质肿瘤 206
(二)肾上腺髓质肿瘤 206
十、皮肤 206
十一、其他部位 207
第十七章 乳腺肿瘤 210
一、乳腺癌的组织特异性抗原 210
(一)乳白蛋白和酪蛋白 210
(二)乳腺囊肿病液蛋白15 210
(三)乳脂球膜抗原和上皮细胞膜抗原 211
二、肿瘤相关抗原 211
(一)CA15-3 211
(二)B72.3 211
(三)T和Tn抗原 212
(四)癌胚抗原 212
(五)gp52 212
三、肿瘤间质成分抗原 212
四、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 213
五、与乳腺癌预后有关的标记物 213
(一)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214
(二)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214
(三)肿瘤抑制基因 215
(四)多药耐药基因蛋白 216
(五)层粘连蛋白受体和IV型胶原酶 216
(六)触珠蛋白相关蛋白 217
(七)pS2 217
(八)组织蛋白酶D 217
第十八章 来源不明肿瘤 222
一、概述 222
(一)发病率 222
(二)分类 222
(三)年龄 222
(四)诊断规范 222
(五)预后 222
二、临床 223
(一)临床表现 223
(二)病史的不典型 223
(三)MUO转移部位 223
(四)治疗反应与原发灶的关系 225
三、病理检查 226
(一)MUO的病理特点 226
(二)MUO的病理类型 226
(三)MUO的病理诊断的前提 227
(四)MUO组织器官来源的病理形态线索 229
四、鉴别诊断 236
(一)转移癌的特征 237
(二)肿瘤起源的病理鉴别诊断线索 238
(三)肿瘤标志物 239
(四)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240
第十九章 病原体与肿瘤 244
一、病毒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244
(一)与人类肿瘤发展有关的病毒 244
(二)病毒相关性肿瘤的发生机理 245
二、病毒学诊断技术 246
(一)免疫荧光技术 247
(二)分子杂交技术 247
(三)免疫组化技术 248
(四)免疫电镜技术 249
(五)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与原位PCR技术 249
第二十章 多药耐药基因与肿瘤 251
一、MDR基因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251
二、MDR基因的检测方法 251
三、不同克隆的抗P-gp抗体 252
四、P-gp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252
五、P-gp 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252
(一)乳腺癌 253
(二)宫颈癌 253
(三)子宫内膜癌 253
(四)卵巢癌 254
(五)胃癌 254
(六)结肠癌 254
(七)肝癌 255
(八)肾细胞癌 255
(九)膀胱癌 255
(十)肺癌 255
(十一)淋巴瘤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