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针灸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实验针灸学
  • 邓春雷,殷克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29528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实验针灸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实验针灸学的定义和任务 1

1.2实验针灸学的研究内容 1

1.2.1研究针灸作用原理 1

1章 绪论 1

1.2.2研究经络活动规律,探讨经络之实质 2

1.2.3针灸应用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开拓、创新 3

1.3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方法 4

1.3.1临床实验 4

1.3.3功能研究 5

1.3.2形态学研究方法 5

1.3.4动物实验 6

1.3.5其他研究方法 6

1.4实验针灸学与传统针灸学的关系及其在针灸和中医药学术理论发展中的地位 7

1.4.1实验针灸学与传统针灸学的关系 7

1.4.2实验针灸学和中医药学的关系 7

1.5实验针灸学发展简史 8

2.1选题 12

2章 针灸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12

2.1.1科研课题的结构,来源和分类 13

2.1.2选题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17

2.2科学假说的建立 19

2.2.1科学假说及其作用 19

2.2.2怎样建立假说 20

2.2.3建立假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0

2.2.4假说的检验 21

2.3查阅文献 21

2.3.1文献的来源和种类 22

2.3.2查阅文献的一般方法 23

2.3.3检索工具的使用 24

2.3.4文献的收集、阅读和积累 27

2.4科研计划与实验设计 30

2.4.1科研计划 31

2.4.2实验设计 32

2.4.3专业设计 32

2.4.4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39

2.4.5实验的统计学设计 41

2.5预试、观察、记录及其他 64

2.5.1预试 64

2.5.2观察 65

2.5.3记录 65

2.6实验资料的处理和分析 66

2.6.1资料的系统化整理和数据特征的揭示 66

2.6.2实验资料的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68

2.7科研结论与资料解释 92

2.8科研论文的撰写 93

2.8.1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 93

2.8.2科研论文的写作步骤 98

3章 针灸研究中的动物实验方法 100

3.1动物实验的基本要求 101

3.1.1尽可能做到与人类的基本情况相近似 101

3.1.2保证复制的规范化、模型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 103

3.1.3保证模型的适用性和可控制性 103

3.2.1狗的生物特性,用途和选择 104

3.1.4简便易行,经济可靠 104

3.2针灸实验常用动物的选择 104

3.2.2兔的生物特性,用途和选择 105

3.2.3大白鼠,小白鼠的生物特性,用途和选择 105

3.2.4猫的生物特性,用途和选择 105

3.3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106

3.3.1实验动物的捉拿和固定 106

3.3.2动物实验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110

3.3.3动物麻醉方法 112

3.3.4实验动物的术前准备和标本的采集 117

3.3.5实验动物的标记和护理 119

3.4动物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120

3.4.1动物手术室的设置要求 120

3.4.2消毒灭菌 120

3.4.3外科常用手术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121

3.4.4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123

3.5.1实验性发热模型的复制 128

3.5几种动物病理模型的复制 128

3.5.3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的复制 129

3.5.4急性中毒性肝炎、肝环死模型的复制 129

3.5.2实验性哮喘模型的复制 129

3.5.5实验性急性腹膜炎模型的复制 130

3.5.6休克模型的复制 130

3.5.7白细胞减少和增多症模型的复制 131

3.5.8急性中毒性肾病模型的复制 131

3.5.9中医阳虚和阴虚模型的复制 131

3.5.10其他 132

3.6动物穴位的定位方法 132

3.6.1比较解剖取穴法 133

3.6.2模拟骨度法 133

4.1.2生物化学指标 155

4.1.4形态学指标 155

4.1.3生物物理学指标 155

4.1针灸实验常用指标及其分类 155

4章 针灸实验常用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155

4.1.1生理学指标 155

4.1.5其他指标 156

4.2常用实验指标的检测方法 156

4.2.1体温测量法 156

4.2.2体重测量法 156

4.2.3脉搏检测法 157

4.2.5运动血压描记法 158

4.2.4呼吸系统机能检测法 158

4.2.6胃、肠、膀胱及胆囊内压变化的检测 160

4.2.7血液、造血系统及生化脂标的检测 161

4.2.8生物电测量技术 161

4.2.9其他指标检测方法 161

4.3生物医学电极与换能器的应用 162

4.3.1生物医学电极 162

4.3.2生物医学换能器 164

4.4放大、显示和记录装置 170

4.4.1放大器 171

4.4.2生物医学信号的显示与记录 173

5章 经络现象的现代研究 181

5.1循经感传 181

5.1.1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方法和分型标准 181

5.1.2循经感传现象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82

5.1.3循经感传现象的基本特征 183

5.1.4循经感传现象与临床 185

5.1.6影响循经感传现象的因素 187

5.1.5隐性循经感传及其转化性 187

5.1.7循经感传的激发和控制 189

5.1.8对循经感传现象客观指标的探讨 191

5.1.9对循经感传形成机理的探讨 191

5.2其他经络现象 194

5.2.1循经性疼痛和循经感觉异常 194

5.2.2循经性皮肤病 195

5.2.3头针和耳针的感传现象 198

6.1.1皮肤导电量与经穴的关系 201

6章 经穴客观显示和探测 201

6.1经穴的低阻(阻抗)特性 201

6.1.2动物体穴位的低阻特性 202

6.1.3经穴皮肤导电量的影响因素 203

6.1.4穴位低阻特性的探测和实际应用 206

6.1.5经穴低阻特性的形成机理 211

6.2穴位的皮肤电位 211

6.2.1穴位的皮肤电位 211

6.2.2穴位皮肤电位的分布差异和正常波动 212

6.2.3穴位皮肤电位变化的影响因素 213

6.2.4经穴皮肤电位的测定原理及技术设计的探讨 214

6.2.5经穴皮肤电位测定的应用 215

6.2.6经穴皮肤电位的发生机理 217

6.3经穴其他客观显示方法及应用 219

6.3.1经络腧穴冷光测定显示法 219

6.3.2经穴红外线摄影术的应用 221

6.3.3液晶热像图摄影术的应用 222

6.3.4超声波摄影法的应用 223

6.3.5辐射场摄影术的应用 224

6.3.6经穴的其他客观显示方法 226

7章 经穴——脏腑相关规律和联系途径的研究 230

7.1穴位的病理反应 230

7.1.1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 230

7.1.2经穴病理反应的临床意义和特点 231

7.1.3穴位病理反应发生机理 234

7.2.1经络视诊 237

7.2经络诊断方法的研究 237

7.2.2经络触诊 239

7.2.3经络测定诊断法 240

7.3穴位治疗作用途径的研究 242

7.3.1穴位坐标的研究 243

7.3.2穴位功能特异性的研究 244

7.3.3穴位形态学的研究 245

7.3.4穴位治疗作用途径的研究 251

8.1.1经络与周围神经相关说 257

8章 经络实质研究概况 257

8.1经络的形态学研究 257

8.1.2经脉循行路线与周围神经分布的关系 258

8.1.3经络与神经节段相关说 259

8.1.4经络与植物神经相关说 259

8.2经络实质与血管、淋巴系统的关系 261

8.2.1经络和血管的关系 261

8.2.2经络和淋巴系统的关系 262

8.3经络与肌肉、肌腱的关系 262

8.4经络与结缔组织的关系 263

8.5经络与大脑皮层机能的关系 264

8.5.1 经络与中枢神经机能相关说 265

8.5.2经络——内肝——皮层相关说 266

8.5.3经络与神经体液调节相关说 267

8.6 经络独特系统论 268

8.6.1经络类传导说 268

8.6.2经络进化较低级和占老的传导系统说 269

8.7 第三平衡系统论 270

8.8.1 经络生物电轴及电通路说 272

8.8 生物的电场声说 272

8.8.2 经络体电环流说 273

8.8.3 生物场力聚集说 273

8.9 经络学说与控制论 273

8.10 关于经络实质的其他假说 274

8.11 小结 278

9.1.1 针灸作用的双向性良性调整特性 284

9.1.2针灸作用的整体性 284

9.1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284

9章 针灸作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84

9.1.3针灸作用在机体激起的效应有速迟、久暂和强弱之分 285

9.2 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 286

9.2.1 机体本身机能状态对针灸作用的影响 286

9.2.2 腧穴主治功用的相对特异性对针灸作用的影响 286

9.2.3 针刺手法与针灸效应的关系 287

9.2.4 时间因素的影响 288

9.2.5 施术工具和针灸方法对效应的影响 289

10章 针灸对机体机能调整的现代研究概述 291

10.1 针灸对血液循环机能的影响 291

10.1.1 针灸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291

10.1.2针刺对血液循环机能的调整 294

10.1.3针灸对血压的调整作用 297

10.2 针灸对消化系统机能的影响 300

10.2.1 针刺对食管运动和唾液分泌机能的影响 300

10.2.2 针刺对胃机能的影响 301

10.2.3针灸对肝、胆、胰机能的影响 302

10.2.4 针灸对肠道机能的影响 304

10.3 针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306

10.3.1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306

10.3.2 针灸对肺通气量的影响 307

10.4 针灸对泌尿排尿功能的调整 308

10.4.1 针灸对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 308

10.4.2 针灸对膀胱储尿排尿功能的影响 309

10.5.1 针灸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310

10.5 针灸对机体防卫免疫机能的影响 310

10.5.2 针灸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311

10.6 针灸调整机体机能的作用途径 313

10.6.1 经穴—脏腑相关原理 313

10.6.2 神经反射机制或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313

11章 针刺镇痛作用及其机理研究现状 326

11.1 痛觉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概况 326

11.1.1痛觉的生物学意义 326

11.1.2 痛觉的形式及其传导 329

11.1.3痛觉生理研究方法 334

11.2 针刺镇痛作用的临床应用概况 336

11.2.1针刺治疗各种痛症 336

11.2.2针刺麻醉 338

11.3 针刺镇痛机理研究现状 344

11.3.1 经络论 344

11.3.2 神经——体液论 347

11.4 当前对疼痛的治疗方法比较 356

12.1.1 针灸对非特异性免疫物质的影响 359

12章 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359

12.1 针灸对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 359

12.1.2 针灸对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影响 361

12.2.1 针灸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361

12.2 针灸对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364

12.2.2 针灸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367

12.3 针灸影响抗体生成的效果及有关因素 368

12.4 针灸——免疫及其调整 369

12.4.1 经络、腧穴和刺灸方法与免疫学 369

12.4.2 免疫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在针灸——免疫效应中的体现 370

12.4.3 针灸——免疫的调控 371

13章 针灸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374

13.1 实习 374

实习1 科研文献的搜集和整理 374

实习2 实验设计 375

实习3 针灸动作实验基本操作和麻醉方法 380

实习4 动物手术基本技术和取穴方法 381

实习5 几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 382

13.2 经络腧穴学和针法灸法学实验 385

实验1 循经感传的调查 385

实验2 经穴电学特性的测定 386

实验3 经穴知热感度测定 387

实验4 经穴客观显示 388

实验5 针刺得气时的穴位肌电变化 389

实验6 电针与手法捻针针感的比较 390

实验7 针刺补泻手法对甲皱微循环及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392

实验8 不同灸法温度曲线特征的比较 393

13.3 针灸调整机体机能的实验 393

实验9 针刺对白细胞计数和血沉的影响 394

实验10 针刺对心律失常的调整作用 395

实验11 针灸对心肌缺血性心电图的影响 396

实验12 艾灸对脑血流图的影响 397

实验13 针刺对肢体血流图的影响 398

实验14 针刺对血压的调整作用 399

实验15 针刺对失血性休克的对抗作用 400

实验16 针刺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402

实验17 针刺对肾泌尿机能的影响 403

实验18 针刺对膀胱排尿机能的影响 404

实验19 针刺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406

实验20 艾灸 至阴穴 对兔子宫收缩的影响 407

实验21 针灸对兔血糖的调整作用 408

13.4针灸促防卫免疫机能实验和镇痛实验 410

实验23 针刺对发热动物模型的退热作用 410

实验22 针刺的抗惊厥作用 410

实验24 针刺抗急性炎症的实验观察 411

实验25 艾灸“大椎穴”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412

实验26 艾灸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414

实验27 针刺镇痛实验 415

实验28 模拟针刺麻醉前后术区痛阈的比较观察 416

实验29 针刺镇痛的个体差异和纳洛酮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 417

实验30 兔实验性胃溃疡与耳壳皮肤电阻变化的关系 419

主要参考书目 42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