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肿瘤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高文斌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2516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87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509页
- 主题词:肿瘤-并发症-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肿瘤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肿瘤治疗概论 1
第一节 肿瘤外科治疗原则及其并发症防治 1
一、手术医源性播散的预防 1
二、原发灶的切除 2
三、淋巴结清扫 3
四、肿瘤外科的综合治疗 4
第二节 肿瘤外科手术治疗 5
一、预防性手术 5
二、诊断性手术 5
三、治愈性手术 6
四、姑息性手术 6
五、肿瘤减量手术 7
六、复发瘤手术 7
七、转移瘤的手术 7
第三节 肿瘤的放射治疗 8
一、放射治疗的原则和实施计划 8
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8
三、放射治疗的照野以及剂量 9
四、放射治疗方式 9
五、放射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 9
六、放射治疗在肿瘤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 10
七、放射治疗的时间-剂量因素 10
第四节 肿瘤的化学治疗 10
一、肿瘤化疗概述 10
二、肿瘤化疗基础 11
三、临床化疗原则 12
四、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7
五、抗肿瘤药物安全应用 18
第五节 肿瘤的介入治疗 19
一、介入放射学概述 19
二、介入放射学的学科分类 19
三、介入放射学技术 19
四、肿瘤介入放射学 20
第六节 肿瘤的传统中医药治疗 21
一、肿瘤的中医命名 21
二、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三、中医肿瘤的病机 22
四、肿瘤中医治则 23
第七节 肿瘤的中医药疗法及其并发症 25
一、针灸 25
二、其他中医治疗 26
三、中药内外治法 26
第八节 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癌的诊治 28
一、概述 28
二、肿瘤转移的一般规律 29
三、临床检查手段的作用与局限性 30
四、浅表部位的MCUO 32
五、内脏器官的MCUO 36
第九节 肿瘤并发症的分类 37
一、按照发病机制分类 38
二、按照肿瘤并发症所累及的系统分类 39
三、按照肿瘤并发症产生的时间分类 39
四、按并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分类 39
第2章 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41
第一节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41
一、抗肿瘤药物的传统分类 41
二、新的药物分类 42
第二节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42
第三节 抗肿瘤药物的特殊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43
一、烷化剂 43
二、抗代谢药物 45
三、抗肿瘤抗生素 46
四、抗肿瘤植物类药 47
五、重金属及其他杂类 49
六、激素类 50
七、抗肿瘤相关药物 51
第3章 肿瘤疼痛综合征 52
第一节 概述 52
第二节 肿瘤疼痛的生理与心理机制 53
一、痛觉的外周机制 53
二、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调制 54
三、有关痛觉学说 54
四、疼痛的心理机制 55
第三节 肿瘤性疼痛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55
一、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 55
(一)骨骼的浸润和转移 55
(二)神经系统受累 56
(三)内脏器官受累 57
二、肿瘤诊断引起的疼痛 57
三、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 58
(一)术后疼痛综合征 58
(二)化疗后疼痛综合征 58
(三)放疗后疼痛综合征 59
(四)其他治疗引起的疼痛 59
四、与肿瘤间接有关的疼痛 59
五、与肿瘤无关的伴发症 60
六、精神与心理因素 60
第四节 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60
一、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 60
二、诊断 63
第五节 肿瘤疼痛的放疗和化学治疗 66
一、放射治疗 66
二、同位素治疗 67
三、化学治疗 68
第六节 肿瘤疼痛的内分泌治疗 68
一、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69
二、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72
三、子宫内膜癌 74
四、卵巢癌的内分泌治疗 75
五、甲状腺癌 75
六、肾癌 75
七、恶性黑色素瘤 75
第七节 肿瘤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 75
一、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NSAID) 76
二、麻醉性止痛药 77
三、使用止痛药的原则 79
四、止痛治疗中注意事项 79
五、辅助性止痛药 83
六、癌痛治疗的常见误区 85
七、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 87
八、儿童病人的镇痛治疗原则 87
第八节 肿瘤疼痛的中医中药治疗 88
一、中药止痛 88
二、针刺止痛 89
第九节 肿瘤疼痛的神经电刺激和消融治疗 89
一、经皮神经电刺激止痛 89
二、神经阻滞治疗 90
三、手术止痛 93
(一)神经外科手术 93
(二)骨科手术 94
第十节 肿瘤疼痛的心理行为治疗 95
一、心理咨询 95
二、认知-行为治疗 95
第4章 肿瘤食欲缺乏-恶病质综合征和营养支持治疗 98
第一节 CACS发病机制 98
一、肿瘤及抗肿瘤治疗影响食物的摄入与吸收 98
二、肿瘤消耗宿主的营养 99
三、肿瘤及宿主的生物活性物质对食欲、代谢的干扰 100
四、心理因素与习得性厌食 101
第二节 CACS临床表现 101
一、营养不良的分类 102
二、营养不良的程度 102
三、营养不良的特殊体征 102
第三节 CACS诊断与鉴别诊断 102
一、诊断 102
二、鉴别诊断 104
第四节 CACS治疗 104
一、一般处理 104
二、药物治疗 104
第五节 肿瘤病人的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105
一、胃肠外用的营养物质 105
二、营养液配方 106
三、胃肠外营养适应证与禁忌证 106
四、静脉营养途径 106
五、胃肠外营养监测 107
第六节 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并发症和处理 107
一、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 107
二、感染并发症 108
三、代谢并发症 109
(一)糖代谢紊乱 109
(二)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109
(三)与输注氨基酸液有关的代谢异常 109
(四)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10
(五)微量元素缺乏症 110
(六)维生素缺乏症 111
(七)TPN的其他并发症 111
第七节 肿瘤病人的肠内营养 112
一、肠道的营养吸收 112
二、肠内营养支持 113
三、肠内营养素的成分 113
四、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114
五、肠内营养的适应证 114
六、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 115
七、肠内营养的投给方式 116
八、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16
九、肠内营养的监测 117
十、肠内营养的护理 117
第5章 异位激素综合征与内分泌代谢性紊乱 121
第一节 高钙血症 121
一、发病机制 121
二、临床表现 12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23
四、治疗 124
(一)高钙血症的治疗原则 124
(二)药物性降钙的治疗原则 124
(三)高钙血症的具体治疗措施 124
第二节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与低钾血症 125
一、病因以及发病机制 126
二、临床表现 126
三、诊断 126
四、鉴别诊断 127
五、治疗 128
第三节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与低钠血症 128
一、病因以及发病机制 128
二、临床表现与特点 129
三、诊断 129
四、鉴别诊断 129
五、治疗 130
第四节 低血糖症 131
一、发病机制 131
二、临床表现 13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31
四、治疗 132
第五节 嗜铬细胞瘤危象 133
一、病因及病理 133
二、临床表现 133
三、诊断 134
四、治疗 135
第六节 肾上腺危象 137
一、病因 137
二、诱发因素 137
三、临床表现 137
四、实验室检查 138
五、治疗 138
第七节 类癌综合征 139
一、病理 139
二、临床表现 14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41
四、治疗 143
第八节 低镁血症 145
一、病因 145
二、临床表现 145
三、治疗 145
第九节 高尿酸血症 14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46
二、临床表现 14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47
四、治疗 147
第十节 肿瘤溶解综合征 148
一、病因 148
二、病理生理 148
三、临床表现 149
四、诊断 149
五、治疗 149
第十一节 乳酸中毒症 15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50
二、临床表现 150
三、诊断 150
四、治疗 151
第6章 肿瘤的血液系统并发症 153
第一节 红细胞增多症 153
一、发病概述 153
二、发病机制 153
三、诊断 154
四、治疗 154
第二节 贫血 154
一、概述 154
二、发病机制与分类 155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57
四、治疗 158
第三节 肿瘤性白细胞增多症 160
一、白细胞增多的原因与分类 160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160
三、治疗 161
第四节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 161
一、病因 161
二、临床表现 162
三、治疗 162
第五节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164
一、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学 164
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评估 164
三、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 165
第六节 肿瘤性血小板增多症 166
一、病因 167
二、临床表现 167
三、治疗 167
第七节 肿瘤性血小板减少症 167
一、病因以及发病机制 167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68
三、治疗 169
第八节 血栓形成以及栓塞性事件 17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70
二、临床表现 171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171
四、治疗 171
第九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72
一、病因 172
二、发病机制 172
三、临床分型以及分期 173
四、临床表现 174
五、辅助性实验室检查 174
六、诊断 175
七、治疗 175
第十节 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 177
一、病理特点 177
二、发生机制 177
三、临床表现 17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78
五、治疗和预防 178
第十一节 肿瘤病人的发热 178
一、发病机制以及易感因素 179
二、临床表现 180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180
(一)诊断 180
(二)感染性发热的病原学诊断 181
四、预防与治疗 182
第7章 神经系统并发症 189
第一节 肿瘤脑转移 189
一、概述 189
二、临床表现 190
三、诊断 191
四、鉴别诊断 191
五、治疗 192
第二节 脑(脊)膜癌病 195
一、临床表现 195
二、辅助性检查 19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96
四、治疗 196
第三节 肿瘤对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 197
一、亚急性小脑变性 197
二、癌性灰质性脑脊髓炎 197
三、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198
四、光感受器变性 198
五、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 199
六、类运动神经元疾病 199
七、多发性肌炎 199
八、癌性周围神经病 200
第四节 肿瘤并发脑血管病 200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00
二、脑动脉栓塞 201
三、静脉或静脉窦血栓 202
四、脑出血(肿瘤卒中) 202
第五节 颅内压增高 202
一、病因 202
二、颅内肿瘤的病理学分类 202
三、病理生理 203
四、临床表现 203
五、诊断 204
六、治疗 205
第六节 肿瘤性癫癎及癫癎持续状态 206
一、病因 206
二、病理生理学特点 206
三、癫癎的分类 207
四、临床表现 207
五、诊断 208
六、治疗 208
第七节 脊髓压迫症 209
一、病因 209
二、发生机制 209
三、临床分期 210
四、临床表现 21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211
六、治疗 212
第8章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215
第一节 肿瘤的心脏转移及心脏压塞 215
一、流行病学 215
二、病理生理 215
三、临床表现 215
四、诊断 216
五、鉴别诊断 217
六、治疗 217
七、预后 218
第二节 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脏损伤 219
一、病因及机制 220
(一)急性和亚急性心脏毒性 220
(二)慢性心肌病 220
(三)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措施 223
(四)其他心脏毒性药物 223
二、预防及治疗 224
第三节 上腔静脉综合征 224
一、解剖学基础 224
二、病因 225
三、临床表现 22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26
五、治疗 227
(一)内科治疗 227
(二)放射治疗 228
(三)化疗加放疗 228
(四)手术治疗 228
(五)介入性血管内支架置入 228
第四节 下腔静脉综合征 228
一、病因 229
二、临床表现 230
三、诊断 230
四、治疗 231
第五节 血栓性静脉炎及其他血管并发症 232
一、病因以及诱发因素 232
二、临床表现 233
三、防治措施 233
四、其他血管并发症 234
第六节 肿瘤相关的高血压症 234
一、肿瘤分泌的活性物质 235
二、占位性病变的压迫 235
第9章 呼吸系统并发症 237
第一节 肿瘤的肺转移 237
一、发生率 237
二、转移机制 23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38
(一)临床表现 238
(二)影像学诊断 238
(三)肿瘤标志物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 239
(四)病理组织学及细胞学诊断 239
四、治疗 239
第二节 呼吸困难与呼吸衰竭 240
一、病因学 240
二、临床表现 241
三、诊断 241
四、治疗 242
第三节 恶性胸腔积液 243
一、发生率 243
二、发生机制 244
三、临床表现 24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45
五、治疗 246
(一)全身治疗 246
(二)局部治疗 246
第四节 化疗性肺部损伤 248
一、化疗药物肺损害的机制 249
二、病理生理 250
三、临床表现 250
四、引起肺损害的典型药物 25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252
六、治疗 253
第五节 咯血 253
一、病因 254
二、临床表现 254
三、临床辅助检查 254
四、治疗 255
第六节 阻塞性肺炎 257
一、病因 257
二、临床表现 257
三、辅助性检查 258
四、诊断 258
五、治疗 259
第10章 消化系统并发症 262
第一节 恶心与呕吐 262
一、病因 262
二、发病机制 263
三、临床表现 264
(一)CINV的三种表现形式 264
(二)影响CINV发生的因素 26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65
(一)诊断 265
(二)鉴别诊断 266
(三)并发症的诊断 266
五、治疗 266
(一)正确的护理 267
(二)心理治疗 267
(三)药物治疗 267
第二节 反流性食管炎 27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71
二、临床表现 27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72
四、治疗 273
第三节 食管及胃肠吻合口狭窄 274
一、病因 274
二、临床表现 27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75
四、预防及治疗 275
第四节 倾倒综合征 27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77
二、临床表现 27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77
四、治疗 278
第五节 恶性腹水 278
一、病因 278
二、发生机制 279
三、临床表现 27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79
(一)临床诊断 279
(二)腹水的影像学检查 280
(三)腹水的实验室检查 280
(四)腹水的细胞病理学检查 282
(五)腹腔镜检查与腹膜活检 282
(六)癌性腹水的鉴别诊断 282
五、治疗 284
第六节 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287
一、药物在肝脏的作用 287
二、肝脏损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机制 288
三、临床表现 28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90
五、治疗 291
六、肝功能损伤时化疗药物剂量的调整 292
第七节 便秘 292
一、便秘的原因 292
二、临床表现 29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93
四、治疗 294
第八节 呃逆 29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95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295
三、治疗 295
第九节 腹泻 297
一、原因及相关因素 297
二、临床表现及其诊断 298
三、治疗 299
第十节 上消化道出血 300
一、病因 300
二、诊断 301
三、治疗 302
四、预防措施 304
第十一节 下消化道出血 305
一、概述 305
二、病因 305
三、临床表现 305
四、诊断 306
五、治疗 307
第11章 泌尿系统并发症 311
第一节 肿瘤的肾脏并发症 311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 311
(一)肿瘤直接引起的肾脏并发症 311
(二)肿瘤间接引起的肾脏并发症 312
(三)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并发症 313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314
(一)病史 315
(二)实验室检查 315
(三)影像学检查 315
三、治疗 315
四、肾功能损害时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315
第二节 癌性肾小球病变 316
一、病因 316
二、病理 317
三、临床表现 317
四、诊断 318
五、治疗 318
第三节 化疗药物性肾损害 319
一、病因 319
二、病理 320
三、临床表现 320
四、辅助检查 321
五、诊断 321
六、治疗 321
第四节 肿瘤的膀胱并发症 322
一、病因与临床表现 322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323
三、治疗 323
第五节 出血性膀胱炎 324
一、病因 324
二、临床表现 325
三、诊断 325
四、预防 325
五、治疗 325
第六节 阴茎异常勃起 327
一、病因及病理性变化 327
二、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断 327
三、阴茎异常勃起的治疗 328
第12章 骨及骨关节肿瘤并发症 331
第一节 肿瘤骨转移 331
一、发生率 331
二、发生机制 331
三、病理 331
四、临床表现 33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334
六、治疗及预后 334
(一)手术治疗 334
(二)双膦酸盐的应用 335
第二节 病理性骨折 336
一、病因 336
二、临床表现 337
三、辅助检查 337
四、鉴别诊断 338
五、治疗 338
第13章 肿瘤的皮肤肌肉并发症以及风湿症候群 342
第一节 肿瘤的皮肤转移或浸润 342
一、概述 342
二、临床表现 34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343
四、治疗 343
第二节 内脏恶性肿瘤的非特异性皮肤表现 343
一、强烈提示内脏肿瘤的皮肤表现 344
二、与肿瘤相关的反应性皮肤病 345
三、遗传相关性皮肤病与恶性肿瘤 345
第三节 抗肿瘤性皮肤黏膜损害 348
一、化疗引起的皮肤黏膜损害 348
二、激素治疗引起的皮肤并发症 350
第四节 肿瘤引起的风湿症候群 350
一、肿瘤直接引起的风湿症候群 350
二、肿瘤间接引起的风湿症候群 350
第五节 带状疱疹 350
一、病因 350
二、临床表现 351
三、鉴别诊断 351
四、治疗 352
第六节 皮肌炎 352
一、病因及临床特点 352
二、临床表现 353
三、实验室检查 35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354
五、治疗 354
第14章 肿瘤放射治疗并发症 356
第一节 概述 356
一、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 356
二、放射损伤及修复 357
三、放射治疗的影响因素 358
四、临床表现 358
五、预防与治疗 359
第二节 放射性脑病 359
一、致病因素 359
二、发病机制 360
三、临床表现 360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361
五、预防与治疗 361
第三节 放射性脊髓病 362
一、致病因素与脊髓放射耐受性 362
二、发病机制 362
三、临床表现 363
四、临床类型 36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364
六、预防与治疗 364
第四节 放射性脑损伤与智能减退 365
一、发病因素与发生机制 365
二、预防与治疗 366
第五节 放射性周围神经损伤 366
一、病因和影响因素 366
二、临床表现 36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367
四、预防与治疗 367
第六节 眼睛和眼附件的放射性损伤 368
一、眼及附件放射耐受性 368
二、眼睛及眼附件的放射性损伤 369
三、防治 369
四、放射性白内障 369
第七节 放射性口腔损伤 370
一、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370
二、放射性口腔干燥症 370
三、放射性龋齿及放射性骨坏死 371
四、放射性张口困难 372
第八节 放射性中耳损伤 37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373
二、临床表现 373
三、预防与治疗 373
第九节 放射性食管炎 374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 374
二、临床表现 37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374
四、预防与治疗 375
第十节 放射性喉水肿 376
一、病因 376
二、临床表现 376
三、影像学检查 37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377
五、治疗 377
第十一节 放射性气管炎 377
一、病因 377
二、临床表现 377
三、防治措施 378
第十二节 放射性乳腺损伤 378
一、损伤与临床表现 378
二、预防与治疗 379
第十三节 放射性心脏并发症 379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 379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380
三、临床表现 38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381
五、预防与治疗 381
第十四节 放射性肺损害 382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 382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 382
三、临床表现 38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383
五、预防与治疗 384
第十五节 放射性肝损害 384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 384
二、发病机制 385
三、临床表现 38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385
五、防治 386
第十六节 放射性胃肠道反应 386
一、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 387
二、临床表现 387
三、诊断 388
四、预防与治疗 388
(一)预防 388
(二)治疗 388
第十七节 放射性内分泌腺损伤 389
一、放射性脑垂体功能损伤 389
二、放射性甲状腺损伤 390
三、放射性性腺功能损伤 390
第十八节 放射性肾损伤 391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 391
二、发病机制 391
三、临床表现 39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392
五、预防与治疗 392
第十九节 放射性膀胱炎 393
一、发病因素与发病机制 393
二、临床表现 39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394
四、预防与治疗 394
第二十节 放射性骨、关节损伤 394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 394
二、发病机制 395
三、临床表现 39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396
五、预防与治疗 396
第二十一节 肌肉组织的放射性损伤 397
一、发病机制 397
二、临床表现 397
三、防护 397
第二十二节 放射性黏膜炎 397
一、黏膜炎发生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398
二、黏膜炎的评价标准和分级 398
三、黏膜炎的预防与治疗 399
第二十三节 放射性皮肤损害 400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 401
二、临床表现 40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402
四、预防与治疗 402
第二十四节 放疗后继发癌症 402
一、发病机制 402
二、临床诊断 403
三、预防与治疗 403
第二十五节 放射性造血系统损伤 404
一、急性全身照射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404
(一)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表现 404
(二)全身照射对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404
二、慢性全身照射对于造血系统的影响 405
(一)慢性放射损伤对于造血器官的影响 405
(二)慢性放射性损伤对于造血干细胞的损伤修复 405
(三)慢性放射性损伤对于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405
第15章 肿瘤生物治疗的并发症 407
第一节 IL-2和LAK细胞、TIL细胞的毒副作用及防治 407
一、毒副作用的发病机制 407
二、临床表现 407
三、预防及治疗 408
第二节 干扰素的毒副作用与防治 408
一、临床表现 408
二、防治措施 409
第三节 其他生物应答修饰剂的毒副作用及防治 409
一、集落刺激因子 409
二、肿瘤坏死因子(TNF) 409
三、左旋咪唑 409
四、西咪替丁 410
五、吲哚美辛 410
六、卡介苗 411
第16章 化学治疗的远期并发症 413
第一节 化疗对性腺和生育功能的损伤 413
一、化疗对男性性腺功能的损伤 413
二、化疗对女性性腺功能的影响 414
三、化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415
四、诊断与治疗 415
第二节 抗肿瘤药物对胎儿及后代的影响 416
一、妊娠期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药理 416
二、化疗药物对胎儿和后代的毒副作用 416
三、预防措施 417
第三节 化疗药物诱发肿瘤 417
一、相关因素 417
二、发病机制 418
三、原发肿瘤与诱发肿瘤的关系 418
四、诊断与治疗 420
第17章 肿瘤介入治疗并发症 421
第一节 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及其相关并发症 421
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421
二、常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424
(一)脑血管造影术 424
(二)颅脑肿瘤的介入治疗 424
(三)头面颈部肿瘤的介入治疗 425
(四)肺癌的介入性治疗 426
(五)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426
(六)动脉导管药盒置入技术 427
(七)胃癌的介入治疗 428
(八)胰腺癌的介入治疗 428
(九)肾癌的介入治疗 429
(十)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430
(十一)盆腔大动脉出血的介入治疗 430
(十二)膀胱癌的介入治疗 431
第二节 非血管介入性诊疗技术并发症 431
一、非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431
二、常见的非血管介入操作技术 432
(一)食管成形术 432
(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433
(三)梗阻性黄疸的治疗 434
(四)经皮肾造瘘导管引流术 435
(五)经皮椎体成形术 435
(六)神经阻滞术 436
(七)气管狭窄的介入治疗 436
第三节 肝癌的介入治疗 437
一、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治疗 437
二、经皮肝脏穿刺消融术 439
三、肝动脉导管药盒置入术 440
四、经皮微波凝固治疗术 440
五、射频消融治疗术 441
第四节 造影剂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 442
一、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其机制 442
(一)特异性反应 442
(二)物理-化学反应 443
二、临床表现 444
三、诊断 444
四、防治 444
第五节 造影剂肾病 445
一、病因学 445
(一)与患者相关的CIN发生危险因素 446
(二)与造影剂相关的CIN发生危险因素 447
二、发病机制 448
三、临床表现 448
四、诊断 448
五、防治 448
第18章 肿瘤诊疗新技术的临床并发症 451
第一节 概述 451
第二节 氩氦刀治疗的并发症 451
一、常见并发症 451
二、并发症防治 452
第三节 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的并发症 453
第四节 电化学技术治疗的并发症 454
第五节 热疗的并发症 455
一、适应证 455
二、禁忌证 455
三、并发症 455
第六节 肿瘤激光治疗的并发症 456
第七节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并发症 457
第八节 电穿孔治疗的并发症 458
第九节 放射性粒子立体种植治疗并发症 459
第十节 立体定向伽马射线治疗的并发症 460
一、放射性反应 461
二、早期并发症 461
三、远期并发症 462
第十一节 中子治疗的并发症 462
一、中子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62
二、中子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462
索引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