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四维心电向量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四维心电向量研究
  • 孙辉,刘雨,郑志环,于瑞基,张霞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044156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心电图-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四维心电向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研究 2

第一章 空间心电向量理论质疑及再阐述 2

一、空间心电向量理论质疑 2

二、目前空间心电向量理论阐述中的疑点分析 3

三、空间心电向量理论的再阐述 4

四、总结 13

第二章 四维心电向量与临床 14

一、四维心电向量的临床意义 14

二、四维心电向量与临床心向量图及临床心电图 15

三、临床心电图应用中的三个具体问题 17

四、四维心电向量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19

第三章 空间心电向量的物理学含义及电偶学说再阐述 20

一、阐明空间心电向量的物理学含义的必要性及途径 20

二、电偶学说质疑 20

三、电偶学说再阐述 21

四、在电偶学说的基础上再谈四维心电向量模型的意义 29

五、空间心电向量的物理学含义 30

六、“投影”的物理学阐述 32

七、总结 33

第四章 心向量图与心电图 34

一、最大心电向量与心向量图、心电图 34

二、时间与心电图、心向量图 37

三、概括及结论 38

第五章 单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形成 40

一、Prinzmetal实验的问题分析 40

二、Prinzmetal实验的修正实验设计 44

三、从单细胞动作电位的几种表现谈起 48

四、振幅 56

五、时间 65

六、心房肌细胞 72

七、总结 76

第六章 关于容积导电学说的补充阐述(之一) 84

一、目前容积导电学说阐述的内容 85

二、目前容积导电学说存在的问题 85

三、关于容积导电学说的补充阐述 87

四、容积导电学说与四维心电向量 91

五、关于容积导电学说的概括 92

第七章 关于容积导电学说的补充阐述(之二) 94

一、几个基本的物理学概念 94

二、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95

三、理想容积导电模型的另一种阐述 95

四、机体容积导电的继续探讨和阐述 96

五、容积导电学说补充阐述的意义及局限性 99

第八章 空间心电向量理论的另一种阐述:从形象到抽象 101

一、空间心电向量的存在性 102

二、空间心电向量的不可视性 102

三、空间心电向量的可探测性 105

四、空间心电向量的形态 106

五、空间心电向量理论的另一种阐述 106

六、总结及结论 109

七、总结 109

第二篇 基本技术理论研究 113

第九章 三维心电向量模型的制作 113

一、思路和原则 113

二、具体制作方法 114

三、三维心电向量模型的意义 116

四、展望 117

第十章 导联轴的性质探讨 118

一、导联轴的三个基本性质 118

二、导联轴的振动性 122

三、导联轴的显微镜效应 126

四、导联轴的显微镜效应和观察角度性质、局部定位性质 129

第十一章 中心电端的产生 133

一、既往对中心电端产生机制的有关论述及质疑 133

二、关于中心电端产生机制的重新阐述 135

三、总结 138

第十二章 中心电端的意义 139

一、中心电端的基本技术意义 139

二、中心电端的系统意义 141

三、中心电端的逻辑学意义 145

四、中心电端的本质意义 145

第十三章 空间心电向量的振动性 146

一、中心电端的振动性 146

二、空间心电向量的振动性 147

三、空间心电向量的振动性与各向异性 149

四、关于空间心电向量振动性的逻辑学概括及思考 150

五、关于导联校正的进一步思考 152

第十四章 四维心电向量的导联系统探讨 154

一、几种常见的心向量图导联系统 154

二、心向量图的导联系统探讨 157

三、总结及结论 158

第十五章 矢状面导联系统探讨 159

一、矢状面导联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59

二、矢状面导联系统的分析探讨 161

三、总结及结论 162

第十六章 肢导联轴的角度测定 164

一、实验的理论基础 164

二、实验步骤 165

三、注重事项 165

四、目的及意义 166

五、相关问题思考 166

第十七章 冠状面各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168

一、肢导联向量三角的形成 168

二、肢导联向量三角及导联轴的振动性 170

三、肢导联向量三角所反映的各肢导联心电图的量值关系 172

第十八章 Einthoven定律:向量关系?数量关系? 174

一、向量关系 174

二、数量关系 175

三、数学含义的高度统一性 175

四、物理学涵义的高度统一性 176

五、概括及结论 177

第十九章 逆投影与四维心电向量 179

一、“投影”、“逆投影” 180

二、逆投影与四维心电向量 181

三、结论 184

第三篇 临床理论研究 186

第二十章 四维心电向量的镜影现象 186

一、镜影现象概述 186

二、镜影现象的数学表达 187

三、四维心电向量(四维空间)的镜影现象 187

四、三维心电向量(三维空间)的镜影现象 188

五、二维心电向量(心电图)的镜影现象 189

六、镜影现象的启示 191

第二十一章 心电轴问题探讨 193

一、目前普遍认同的心电轴阐述 193

二、心电轴问题探讨 195

三、结论与建议 197

第二十二章 I、aVF导联:测定心电轴的捷径? 198

一、心电轴测定方法的物理学基础 198

二、通过I、aVF导联进行心电轴测定的理论探讨 200

三、心电轴测定的理论窠臼 201

第二十三章 心电轴问题再探讨之一 203

一、在现有理论基础上探讨心电轴概念的模糊性 203

二、在空间心电向量理论基础上探讨心电轴概念的模糊性 205

三、四维心电向量理论基础上如何研究心电轴问题 207

第二十四章 心电轴问题再探讨之二 208

一、从Einthoven三角法谈起 208

二、“心电轴”的几何学探讨 209

三、“心电轴”的数学探讨 210

四、“心电轴”的心电学探讨 211

第二十五章 ST-T向量探讨 212

一、ST-T向量的形成机制 212

二、ST-T向量形成机制的总结概括 214

三、有关ST-T向量的几条结论 215

四、有关ST-T向量的几条推论 217

第二十六章 心包炎的心电图表现及数学形成机制 220

一、正常左、右心室肌的整体向量比 220

二、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表现及数学形成机制 221

三、慢性心包炎的心电图表现及数学形成机制 222

四、总结 222

五、其他 223

第二十七章 四维心电向量的概念和参数设置 225

一、概念和参数的方法学本质 225

二、概念和参数设置的原则 229

第四篇 心肌电不稳定性问题研究 236

第二十八章 有关QT离散度的若干问题探讨 236

一、QT离散度的形成机制 236

二、QT离散度的临床应用 240

三、QT离散度从含义到定义 244

四、QT离散度的再探讨及若干建议 248

第二十九章 傅立叶级数理论与四维心电向量研究 255

一、傅立叶级数理论的研究内容 255

二、傅立叶转换的实质 255

三、傅立叶转换研究四维心电向量的理论依据 255

四、傅立叶转换对于四维心电向量研究的意义 257

五、傅立叶转换与心电学研究 258

六、傅立叶转换的研究方法探讨 261

七、频谱分析的几种具体方法的探讨 263

八、心电频谱图的临床意义 263

第三十章 心室晚电位探讨 264

一、心室晚电位的概念 264

二、心室晚电位的判定标准 265

三、心室晚电位的产生机制及意义 265

四、心室晚电位的病理学基础 266

五、心室晚电位的方法学 267

六、心室晚电位与临床 270

七、总结 272

第三十一章 心肌电不稳定性探讨 273

一、心肌电不稳定性的含义 273

二、心肌电不稳定性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273

三、时间信息的不稳定性 274

四、空间信息的不稳定性 275

五、心肌电不稳定性的机制 276

六、折返 278

七、室性心律失常的形成 281

八、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形成 283

九、心肌电不稳定性的概念及参数设置 286

十、引申与设想 287

第三十二章 加强QT离散度相关基础电生理及其与临床联系的研究 291

一、QTd的研究现状 291

二、加强QTd相关基础电生理及其与临床联系的研究 295

第五篇 并非结束语 299

第三十三章 加强心电学与心脏病理学联系的研究 299

一、目前心电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心电学理论的研究 299

二、必须加强心电学与心脏病理学联系的研究 301

三、加强心电学与心脏病理学联系的研究,任重道远 302

第三十四章 四维心电向量理论研究的方法学意义 304

第三十五章 从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到心电学研究——代跋 306

参考文献 309

附:名词解释 31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