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常见脑病中西医诊疗手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常见脑病中西医诊疗手册
  • 常字辉,崔丽霞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95929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脑病-中西医结合疗法-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常见脑病中西医诊疗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1

第一章 中风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定义 1

二、病症范围 1

三、中医源流 2

四、概况 3

第二节 临床表现 4

一、中医临床表现 4

二、西医临床表现 4

第三节 中医病因病机 6

一、病因 6

二、病机 7

第四节 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7

一、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7

二、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8

第五节 中医诊断要点 8

一、中医诊断标准 8

二、中医鉴别诊断 10

第六节 西医诊断要点 11

一、西医诊断标准 11

二、西医鉴别诊断 12

第七节 中医治疗 14

一、中药治疗 14

二、针灸治疗 22

三、其他治疗 26

四、康复治疗 27

第八节 西医治疗 31

一、脑梗死 31

二、脑出血 36

第九节 疾病预后 41

第十节 预防与调摄 41

一、中医预防与调摄 41

二、西医预防与调摄 42

第二章 头痛 43

第一节 概述 43

一、定义 43

二、病症范围 43

三、中医源流 43

四、概况 44

第二节 临床表现 44

一、中医临床表现 44

二、西医临床表现 45

第三节 中医病因病机 49

一、病因 49

二、病机 50

第四节 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51

一、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52

二、紧张性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53

三、丛集性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53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54

第五节 中医诊断要点 55

一、中医诊断标准 55

二、中医鉴别诊断 56

第六节 西医诊断要点 56

一、西医诊断标准 56

二、西医鉴别诊断 58

第七节 中医治疗 60

一、中药治疗 60

二、针灸治疗 72

三、其他治疗(包括药枕、足浴、茶疗等) 74

第八节 西医治疗 75

一、偏头痛 75

二、紧张性头痛 77

三、丛集性头痛 77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 77

第九节 疾病预后 80

第十节 预防与调摄 81

一、中医预防与调摄 81

二、西医预防与调摄 81

第三章 眩晕 82

第一节 概述 82

一、定义 82

二、病症范围 82

三、中医源流 82

四、概况 83

第二节 临床表现 83

一、中医临床表现 83

二、西医临床表现 83

第三节 中医病因病机 85

第四节 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85

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与发病机制 85

二、梅尼埃病病因与发病机制 86

三、颈椎病眩晕病因与发病机制 87

四、良性位置性眩晕病因与发病机制 87

五、高血压脑病病因与发病机制 88

第五节 中医诊断要点 88

一、中医诊断标准 88

二、中医鉴别诊断 89

第六节 西医诊断要点 90

一、西医诊断标准 90

二、西医鉴别诊断 92

第七节 中医治疗 93

一、中药治疗 93

二、针灸治疗 100

三、推拿治疗 102

四、其他治法 104

第八节 西医治疗 106

第九节 疾病预后 108

第十节 预防与调摄 109

一、中医预防与调摄 109

二、西医预防与调摄 109

第四章 不寐 110

第一节 概述 110

一、定义 110

二、病症范围 110

三、中医源流 110

四、概况 111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11

一、中医临床表现 111

二、西医临床表现 112

第三节 中医病因病机 112

一、病因 112

二、病机 113

第四节 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114

一、神经系统疾病破坏了正常睡眠调节机制的完整性 114

二、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躯体症状和其他精神症状参与了睡眠障碍的发生 115

第五节 中医诊断要点 115

一、中医诊断标准 115

二、中医鉴别诊断 116

第六节 西医诊断要点 116

一、西医诊断标准 116

二、西医鉴别诊断 117

第七节 中医治疗 119

一、中药治疗 119

二、针灸治疗 129

三、其他治疗(包括药枕、足浴、茶疗等) 132

第八节 西医治疗 134

第九节 疾病预后 135

第十节 预防与调摄 135

一、中医预防与调摄 135

二、西医预防与调摄 136

第五章 颤证 137

第一节 概述 137

一、定义 137

二、病症范围 137

三、中医源流 137

四、概况 138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39

一、中医临床表现 139

二、西医临床表现 139

第三节 中医病因病机 141

第四节 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142

一、帕金森病的病因 142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 144

三、帕金森病发病机制 145

第五节 中医诊断要点 147

一、中医诊断标准 147

二、中医鉴别诊断 148

第六节 西医诊断要点 148

一、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148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49

三、鉴别诊断 149

第七节 中医治疗 150

一、中药治疗 150

二、针灸治疗 155

第八节 西医治疗 157

药物治疗 158

第九节 疾病预后 163

第十节 预防与调摄 163

一、中医预防与调摄 163

二、西医预防与调摄 164

第六章 痴呆 166

第一节 概述 166

一、定义 166

二、病症范围 166

三、中医源流 166

四、概况 167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67

一、中医临床表现 167

二、西医临床表现 168

第三节 中医病因病机 171

一、病因 171

二、病机 172

第四节 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172

一、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72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73

三、路易体痴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73

第五节 中医诊断要点 174

一、中医诊断标准 174

二、中医鉴别诊断 175

第六节 西医诊断要点 175

一、西医诊断标准 175

二、西医鉴别诊断 179

第七节 中医治疗 181

一、中药治疗 181

二、针灸治疗 188

第八节 西医治疗 192

一、血管性痴呆 192

二、阿尔茨海默病 193

三、路易体痴呆 194

第九节 疾病预后 195

第十节 预防与调摄 195

一、中医预防与调摄 195

二、西医预防与调摄 195

第七章 痫病 197

第一节 概述 197

一、定义 197

二、病症范围 197

三、中医源流 197

四、概况 198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98

一、中医临床表现 198

二、西医临床表现 199

第三节 中医病因病机 207

第四节 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08

第五节 中医诊断要点 212

一、中医诊断标准 212

二、中医鉴别诊断 213

第六节 西医诊断要点 214

一、西医诊断标准 214

二、西医鉴别诊断 215

第七节 中医治疗 217

一、中药治疗 217

二、针灸治疗 219

第八节 西医治疗 222

一、病因治疗 222

二、药物治疗 222

第九节 疾病预后 231

第十节 预防与调摄 232

一、中医预防与调摄 232

二、西医预防与调摄 232

第八章 痿证 233

第一节 概述 233

一、定义 233

二、病证范围 233

三、中医源流 233

四、概况 237

第二节 临床表现 239

一、中医临床表现 239

二、西医临床表现 239

第三节 中医病因病机 242

一、中医病因 242

二、中医病机 243

第四节 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43

一、多发性硬化病因与发病机制 243

二、重症肌无力病因与发病机制 245

三、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 246

第五节 中医诊断要点 247

一、中医诊断标准 247

二、中医鉴别诊断 248

第六节 西医诊断要点 248

一、西医诊断标准 248

二、西医鉴别诊断 252

第七节 中医治疗 254

一、中药治疗 254

二、针灸治疗 265

第八节 西医治疗 270

一、多发性硬化 270

二、重症肌无力 273

三、吉兰-巴雷综合征 275

第九节 疾病预后 276

第十节 预防与调摄 277

一、中医预防与调摄 277

二、西医预防与调摄 277

第九章 面瘫 279

第一节 概述 279

一、定义 279

二、病症范围 279

三、中医源流 279

四、概况 281

第二节 临床表现 281

一、中医临床表现 281

二、西医临床表现 282

第三节 中医病因病机 282

第四节 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83

第五节 中医诊断要点 283

一、中医诊断标准 283

二、中医鉴别诊断 284

第六节 西医诊断要点 284

一、西医诊断标准 284

二、西医鉴别诊断 285

第七节 中医治疗 286

一、中药治疗 286

二、针灸治疗 290

三、其他疗法 296

四、康复治疗 299

第八节 西医治疗 302

一、药物治疗 302

二、理疗及针刺治疗 302

三、物理治疗 302

四、手术治疗 303

第九节 疾病预后 303

一、面瘫损害部位与预后的关系 303

二、面瘫合并症状(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减少及眩晕)的多少与预后的关系 303

三、面瘫侧睑裂大小与预后的关系 304

四、面瘫辨证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304

五、多因素 304

第十节 预防与调摄 305

一、中医预防与调摄 305

二、西医预防与调摄 307

第十章 面风痛 309

第一节 概述 309

一、定义 309

二、病症范围 309

三、中医源流 309

四、概况 310

第二节 临床表现 311

一、中医临床表现 311

二、西医临床表现 311

第三节 中医病因病机 312

第四节 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312

第五节 中医诊断要点 313

一、中医诊断标准 313

二、中医鉴别诊断 314

第六节 西医诊断要点 314

一、西医诊断标准 314

二、西医鉴别诊断 315

第七节 中医治疗 317

一、中药治疗 317

二、针灸治疗 321

三、其他疗法 326

第八节 西医治疗 327

第九节 疾病预后 328

第十节 预防与调摄 328

一、中医预防与调摄 328

二、西医预防与调摄 329

下篇 330

第一章 脑病常用方剂 330

第二章 脑病常用中成药 343

第三章 脑病常用穴位 355

参考文献 36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