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重订本 中药学讲义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成都中医学院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119574
- 出版时间:1964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重订本 中药学讲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 1
第一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保存 1
第一节 产地 1
第二节 采集与保存 2
第二章 中药的炮制和制剂 5
第一节 炮制 5
第二节 制剂 9
第三章 药物的性能 10
第一节 四气、五味 11
第二节 升降浮沉 12
第三节 归经 14
第四节 有毒与无毒 15
第四章 中药的用法 16
第一节 配伍 16
第二节 用药禁忌 18
下篇 各论 19
第五章 解表药类 19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类 19
1.麻黄 20
2.桂枝 21
3.紫苏 23
4.荆芥 24
5.羌活 25
6.防风 26
7.白芷 27
8.藁本 28
9.细辛 29
10.辛夷 30
11.生姜 31
12.葱白 33
13.胡荽 34
14.柽柳 34
15.香薷 35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类 36
1.薄荷 37
2.牛蒡子 38
3.蝉蜕 39
4.桑叶 40
5.菊花 41
6.蔓荆子 42
7.淡豆豉(附:大豆黄卷) 43
8.浮萍 45
9.葛根 46
10.柴胡 47
11.升麻 48
12.木贼 50
第六章 涌吐药类 51
1.瓜蒂 51
2.胆矾 52
3.食盐 53
4.常山 54
5.藜芦 55
6.人参芦 56
第七章 泻下药类 57
第一节 攻下药类 57
1.大黄 57
2.芒硝 60
3.番泻叶 61
4.芦荟 62
第二节 润下药类 63
1.大麻仁 63
2.郁李仁 64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类 65
1.牵牛子 65
2.甘遂 67
3.大戟 68
4.芫花 69
5.商陆 70
6.续随子 72
7.乌柏根皮 73
8.巴豆 73
第八章 清热药类 75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类 76
1.石膏 76
2.寒水石 77
3.知母 78
4.栀子 79
5.竹叶(附:竹叶卷心) 80
6.莲子心 81
7.芦根 82
8.夏枯草 83
9.决明子 84
10.谷精草 84
11.密蒙花 85
12.青葙子 86
13.夜明砂 87
14.熊胆 88
第二节 清热凉血药类 89
1.犀角 89
2.牛黄 91
3.鲜地黄(附:干地黄) 91
4.玄参 93
5.牡丹皮 94
6.赤芍药 95
7.紫草 96
8.地骨皮 97
9.白薇 98
10.银柴胡 98
11.丝瓜(附:丝瓜络) 99
第三节 清热燥湿药类 100
1.黄芩 101
2.黄连 102
3.黄柏 104
4.龙胆草 105
5.苦参 106
6.胡黄连 107
7.秦皮 109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类 109
1.金银花 110
2.连翘(附:连翘心) 111
3.大青(附:板蓝根) 112
4.青黛 113
5.紫花地丁 114
6.蒲公英 115
7.蕺菜 116
8.败酱 117
9.红藤 118
10.白头翁 118
11.马齿苋 119
12.鸦胆子 120
13.白藓皮 121
14.土茯苓 122
15.白蔹 123
16.漏芦 124
17.山慈菇 125
18.马勃 126
19.山豆根 126
20.射干 127
21.橄榄 128
第五节 清热解暑药类 129
1.西爪(附:西瓜翠衣) 129
2.荷叶(附:荷梗,荷蒂) 130
3.绿豆(附:绿豆衣) 131
4.青蒿 132
第九章 芳香化湿药类 134
1.藿香 134
2.佩兰 136
3.苍术 137
4.厚朴(附:厚朴花) 138
5.白豆蔻(附:豆蔻壳,豆蔻花) 139
6.缩砂仁(附:砂仁壳,砂仁花) 141
7.草豆蔻(附:草果) 142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类 143
1.茯苓(附:赤茯苓,茯神,茯苓皮) 144
2.猪苓 145
3.泽泻 146
4.车前子(附:车前草) 147
5.茵陈蒿 149
6.滑石 150
7.薏苡仁 152
8.冬瓜子(附:冬瓜皮) 153
9.防己 154
10.木通 155
11.通脱木(附:梗通草) 156
12.灯芯草 158
13.瞿麦 158
14.萹蓄 159
15.石苇 160
16.冬葵子 161
17.萆薢 162
18.地肤子 163
19.海金沙 163
20.金钱草 164
21.椒目 165
22.赤小豆 166
23.泽漆 167
24.葫芦 168
25.半边莲 169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类 169
1.独活 170
2.五加皮 171
3.木瓜 172
4.威灵仙 173
5.秦艽 174
6.蚕砂 175
7.海桐皮 176
8.苍耳 177
9.豨签草 178
10.海风藤 179
11.络石藤 180
12.桑枝 181
13.千年健 181
14.松节 182
15.虎骨 183
16.白花蛇 184
17.乌梢蛇 185
第十二章 温里药类 186
1.附子(附:乌头,天雄) 186
2.干姜 189
3.肉桂 191
4.吴茱萸 193
5.蜀椒 194
6.胡椒 195
7.丁香 196
8.荜拨 198
9.毕澄茄 199
10.高良姜 200
11.小茴香(附:八角茴香) 201
第十三章 芳香开窍药类 203
1.麝香 203
2.冰片 205
3.苏合香 206
4.石菖蒲 206
第十四章 安神药类 208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类 209
1.朱砂 209
2.磁石 210
3.琥珀 211
4.珍珠 212
5.龙骨 龙齿 213
6.牡蛎 215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类 216
1.酸枣仁 216
2.柏子仁 218
3.远志 219
4.合欢 220
5.夜交藤 221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类 221
1.羚羊角 222
2.玳瑁 223
3.石决明 224
4.代赭石 225
5.天麻 226
6.钩藤 228
7.白蒺藜 229
8.蚯蚓 230
9.白僵香 231
10.全蝎 232
11.蜈蚣 233
第十六章 理气药类 234
1.橘皮(附:橘核,桥络,楢叶) 234
2.青皮 236
3.大腹皮 238
4.枳实(附:枳壳) 239
5.香附 241
6.木香 242
7.乌药 244
8.沉香 245
9.檀香 247
10.香橼 248
11.甘松 248
12.薤白 249
13.荔枝核 250
14.楝实 251
15.柿蒂(附:柿霜) 253
第十七章 理血药类 254
第一节 止血药类 254
1.蒲黄 255
2.仙鹤草 256
3.三七 257
4.白芨 258
5.大蓟(附:小蓟) 259
6.茜草根 260
7.地榆 261
8.槐实(附:槐花) 263
9.侧柏叶 265
10.百草霜 266
11.茅根 267
12.藕节 268
13.艾叶 268
14.降真香 270
15.花蕊石 270
16.伏龙肝 271
17.血余 272
18.棕榈 273
第二节 活血祛瘀药类 274
1.川芎 275
2.乳香 276
3.没药 278
4.郁金 279
5.姜黄 280
6.三棱 281
7.莪术 282
8.丹参 283
9.益母草(附:茺蔚子) 285
10.鸡血藤(附:鸡血藤膏) 287
11.泽兰 288
12.红花(附:番红花) 289
13.月季花 291
14.凌霄花 292
15.延胡索 293
16.五灵脂 294
17.瓦楞子 295
18.牛膝 296
19.苏木 297
20.刘寄奴 298
21.自然铜 299
22.穿山甲 300
23.皂角刺 301
24.王不留行 302
25.桃仁 303
26.干漆 304
27.水蛭 305
28.虻虫 307
29.?虫 308
第十八章 补益药类 309
第一节 补气药类 309
1.人参 310
2.党参 312
3.太子参 313
4.黄芪 313
5.山药 315
6.白术 316
7.扁豆(附:扁豆衣,扁豆花) 318
8.大枣 319
9.甘草 320
10.黄精 322
11.饴糖 323
12.蜂蜜 324
第二节 补阳药类 326
1.鹿茸(附:鹿角,鹿角胶,鹿角霜) 326
2.腽肭脐 329
3.蛤蚧 330
4.人胞 331
5.冬虫夏草 332
6.肉苁蓉 333
7.锁阳 334
8.巴戟天 335
9.胡桃 336
10.补骨脂 337
11.葫芦巴 338
12.益智仁 339
13.仙茅 340
14.淫羊藿 341
15.蛇床子 342
16.杜仲 343
17.狗脊 344
18.续断 345
19.骨碎补 346
20.菟丝子 347
21.韭子 348
22.沙苑蒺藜 349
23.阳起石 350
第三节 补血药类 351
1.熟地黄 351
2.何首乌 352
3.白芍 353
4.当归 355
5.阿胶 356
6.龙眼肉 358
7.枸杞子 359
8.桑椹 360
第四节 补阴药类 361
1.沙参 361
2.西洋参 362
3.天门冬 363
4.麦门冬 364
5.石斛 365
6.百合 366
7.葳蕤 367
8.胡麻仁 368
9.女贞子 369
10.旱莲草 370
11.桑寄生 371
12.龟甲(附:龟板胶) 372
13.鳖甲 374
第十九章 消导药类 375
1.莱菔子 376
2.山楂 377
3.神曲 378
4.麦芽 379
5.谷芽 380
6.鸡内金 381
7.阿魏 382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药类 383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类 384
1.半夏 384
2.天南星(附:胆南星) 386
3.白附子 388
4.白芥子 389
5.皂荚 390
6.旋复花 391
7.白前 393
8.桔梗 394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类 395
1.前胡 395
2.爪蒌(附:天花粉) 396
3.贝母 399
4.葶苈子 400
5.天竹黄 402
6.竹沥 403
7.竹茹 403
8.猴枣 404
9.礞石 405
10.胖大海 406
11.浮海石 407
12.海蛤壳 408
13.昆布 409
14.海藻 409
15.荸荠 410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类 411
1.杏仁 411
2.苏子 413
3.紫菀 414
4.款冬花 415
5.马兜铃 416
6.枇杷叶 417
7.百部 418
8.桑白皮 419
第二十一章 收涩药类 420
1.山茱萸 420
2.赤石脂 422
3.禹余粮 423
4.乌梅 424
5.肉豆蔻 425
6.诃黎勒 426
7.五味子 427
8.乌贼骨 429
9.芡实 431
10.莲子(附:莲须) 432
11.桑螵蛸 434
12.夏盆子 435
13.金樱子 436
14.五倍子 437
15.罂粟壳 438
16.银杏 439
17.麻黄根 440
18.浮小麦 441
19.明矾 441
20.刺猬皮 443
第二十二章 驱虫药类 444
1.使君子 444
2.苦楝根皮 445
3.鹤虱 446
4.芜荑 447
5.槟榔 448
6.雷丸 449
7.贯众 450
8.石榴根皮 452
9.榧子 452
10.大蒜 453
11.南瓜子 454
第二十三章 外用药类 455
1.硫黄 456
2.雄黄 457
3.砒石 458
4.水银 460
5.轻粉 460
6.铅丹 462
7.樟脑 463
8.硼砂 463
9.炉甘石 464
10.斑蝥 465
11.蟾酥 466
12.大风子 467
13.孩儿茶 468
14.血竭 469
15.番木鳖 470
16.象皮 471
17.木槿皮 472
18.羊蹄 473
19.蚤休 473
20.露蜂房 474
21.石灰 475
索引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