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免疫学 供护理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医学检验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等专业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龚权,曾怡主编;新燕,张惠副主编;王超,李强,孙娟等编委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5371079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医学-免疫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免疫学 供护理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医学检验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等专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概述 1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
二、免疫的类型及特点 2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3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3
二、经典免疫学时期 3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 5
第二章 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8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8
一、骨髓 8
二、胸腺 9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10
一、淋巴结 10
二、脾脏 11
三、黏膜免疫系统 12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13
第三章 抗原 15
第一节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15
一、异物性 15
二、理化性状 15
三、宿主因素 16
第二节 抗原特异性 16
一、抗原表位 16
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18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18
一、根据抗原诱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分类 18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18
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 19
四、其他分类方法 19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19
一、超抗原 19
二、佐剂 20
三、丝裂原 21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2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2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22
一、基本结构 22
二、免疫球蛋白的立体结构 24
三、其他结构 25
四、水解片段 25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26
一、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27
二、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27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28
一、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 28
二、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29
第五节 抗体的人工制备 31
一、多克隆抗体 31
二、单克隆抗体 31
三、基因工程抗体 32
第五章 补体系统 33
第一节 概述 33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33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34
三、补体系统的理化性质 34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34
一、经典激活途径 34
二、旁路激活途径 36
三、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 37
四、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及比较 38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 39
一、补体自身衰变的调控 39
二、补体调节蛋白的调控 39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41
一、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41
二、调理作用 41
三、清除免疫复合物 42
四、炎症介质作用 42
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42
第五节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42
一、遗传性补体缺陷 42
二、补体与炎症性疾病 43
三、补体与感染性疾病 43
四、补体与异种器官移植 43
第六章 细胞因子 45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45
一、理化特性 45
二、产生特点 45
三、作用特点 46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 46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48
一、介导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 48
二、参与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 48
三、刺激造血功能 48
四、其他功能 49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应用 49
第七章 细胞黏附分子 51
第一节 黏附分子的命名 51
第二节 黏附分子的分类 51
一、整合素家族 51
二、选择素家族 52
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52
四、黏蛋白样家族 52
五、钙黏蛋白家族 53
第三节 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53
一、参与炎症反应 53
二、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53
三、参与免疫细胞识别、活化和效应 53
四、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53
五、其他作用 53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55
第一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基因结构 55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结构 55
二、HLA的遗传特点 56
第二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结构与分布 57
一、HLA抗原的结构 57
二、MHC抗原在体内的分布 58
第三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生物学功能 58
一、参与抗原提呈 58
二、约束免疫细胞的作用 58
三、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59
四、诱导和调节免疫应答 59
五、参与T细胞发育与分化 59
六、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59
第四节 HLA分型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 59
一、HLA分型技术 59
二、HLA分型在医学中的意义 60
第九章 适应性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 62
第一节 T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主要功能 62
一、TCR-CD3复合体 62
二、TCR辅助受体 63
三、协同刺激分子 64
四、丝裂原受体 65
五、细胞因子受体 65
第二节 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 66
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66
二、T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中的分化发育 67
第三节 T淋巴细胞的亚群及功能 67
一、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 67
二、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68
三、辅助性T细胞 68
四、细胞毒性T细胞 70
五、调节 性T细胞 70
第十章 适应性免疫细胞:B淋巴细胞 72
第一节 B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72
一、B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72
二、B细胞的表面标志 73
三、B细胞的亚群与分布 74
四、B细胞的功能 75
第十一章 固有免疫细胞 77
第一节 吞噬细胞 77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77
二、中性粒细胞 79
第二节 树突状细胞 79
一、来源、分化、发育及迁移 79
二、生物学功能 80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 81
一、来源及分布 81
二、生物学特征 81
三、生物学作用 82
第四节 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83
一、γδT细胞 83
二、B-1细胞 83
三、NK T细胞 84
四、肥大细胞(mast cell) 84
五、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84
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85
第十二章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 86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86
一、树突状细胞 86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86
三、B淋巴细胞 86
第二节 抗原加工、处理及提呈 87
一、提呈内源性抗原的胞质溶胶途径(MHC-Ⅰ类分子途径) 87
二、提呈外源性抗原的溶酶体途径(MHC-Ⅱ类分子途径) 88
三、提呈糖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途径 89
第十三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91
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活化 91
一、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91
二、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92
三、T细胞活化信号的产生 92
四、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 93
第二节 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94
一、CD4+T细胞的增殖分化 94
二、CD8+T细胞的增殖分化 96
第三节 T细胞的效应功能 98
一、效应Th1细胞介导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 98
二、效应Th2细胞介导产生的免疫效应 100
三、CTL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00
四、记忆性T细胞 101
第十四章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103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103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和提呈 103
二、B细胞的活化 103
三、B细胞的分化成熟 105
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106
一、B细胞对TI-1抗原的免疫应答 106
二、B细胞对TI-2抗原的免疫应答 107
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107
一、初次应答 108
二、再次应答 108
第十五章 固有免疫 110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110
一、屏障结构 110
二、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 111
三、固有免疫的效应细胞 111
第二节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112
一、固有免疫的识别对象:PAMP/DAMP 112
二、固有免疫识别的分子基础:PRR 112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116
一、固有免疫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116
二、固有免疫参与并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 116
第十六章 免疫耐受及免疫调节 118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分类和特性 118
一、免疫耐受的分类 118
二、免疫耐受的特性 118
第二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和维持 119
一、先天性免疫耐受 119
二、后天性免疫耐受 120
第三节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 121
一、中枢耐受 122
二、外周耐受 122
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 124
一、建立免疫耐受 124
二、打破免疫耐受 125
第五节 免疫调节 126
一、免疫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抑制性受体的免疫调节 126
二、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 127
三、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 129
四、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调节 130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132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132
一、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参与成分 132
二、发生机制 135
三、临床常见疾病 137
四、防治的原则 138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139
一、参与成分 139
二、发生机制 140
三、临床常见疾病 141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142
一、参与成分 142
二、发生机制 142
三、临床常见疾病 143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144
一、参与成分 144
二、发生机制 145
三、临床常见疾病 146
第五节 四型超敏反应的比较及相互关系 147
一、四型超敏反应的比较 147
二、四型超敏反应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147
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病 149
第一节 概述 149
一、基本概念 149
二、自身免疫病分类 149
三、自身免疫病的特征 151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151
一、自身抗原出现 151
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152
三、其他因素 152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组织损伤机制 153
一、自身抗体介导的组织损伤(Ⅱ型超敏发应) 153
二、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组织损伤(Ⅲ型超敏反应) 153
三、自身反应T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Ⅳ型超敏反应) 153
四、巨噬细胞、NK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 153
第四节 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原则 154
一、自身免疫病的常规治疗 154
二、自身免疫病的特异性治疗 154
第十九章 移植免疫 157
第一节 概述 157
第二节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157
一、介导同种异基因排斥反应的抗原 157
二、T细胞识别同种异基因抗原的机制 158
三、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 159
第三节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160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160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161
第四节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防治 162
一、供者的选择 163
二、抑制免疫应答 163
三、诱导免疫耐受 165
四、清除抗体 166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167
第一节 肿瘤抗原 167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分类法 168
二、根据肿瘤抗原产生机制分类 168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170
一、机体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 170
二、机体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 172
第三节 肿瘤逃逸机体免疫攻击的机制 172
一、与肿瘤本身有关的因素 172
二、与宿主免疫系统有关的因素 174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 174
一、主动免疫治疗 174
二、被动免疫治疗 174
三、基因治疗 175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 176
第一节 体外抗原-抗体的检测 176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76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177
三、抗原-抗体反应类型和检测方法 177
第二节 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183
一、免疫细胞的分离 183
二、免疫细胞功能的测定 185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防治 189
第一节 免疫预防 189
一、人工主动免疫 189
二、人工被动免疫 191
三、计划免疫 191
四、疫苗的应用 192
第二节 免疫治疗 192
一、分子治疗 193
二、细胞治疗 194
三、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 195
附录Ⅰ 细胞因子 197
附录Ⅱ 人CD分子的主要特征 202
附录Ⅲ 医学免疫学名词中英文对照 231
参考文献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