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医大师张志远医论医话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国医大师张志远医论医话
  • 张志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9331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50页
  • 主题词: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国医大师张志远医论医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习医散论 1

业医十个准则 1

业医须知 1

研医要有真才实学 1

学医药戒骄苦练 2

业医要功底深厚不尚空谈 2

理论与经验相结合 3

实践验证理论 3

舌脉富诊断参考价值 3

诊疗三原则 4

临床重视辨证施治 4

辨证切记寻找主症 4

症证分开 5

临床五步处方三要 5

中医诊断不能西化 5

辨证施治不泥现代病名 6

辨证施治是灵魂 6

临床应药随证转 6

病症转化治亦随变 7

舌苔论治分三型 7

寒病热化早期切勿苦寒伤正 7

三阴病不存在寒化证 8

传统和中法 8

处方要掌握技巧二字 8

遣药组方要重视相反相成 8

中病即止不可过量 9

处方小巧与大作各有春秋 9

提倡投药少而精 9

药少量大也是医疗风格 10

信奉先贤不泥古 10

化古为新促进发展 10

以今用古不应以古概今 11

研究传统文献要纠残补缺 11

中医言气约分四类 11

调气施治多种病症 12

中医临床四大特色 12

瘀血证的表现与用药 12

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 13

湿邪的危害与处理 13

调理肝气冲胃分三步 14

湿温双向治疗 14

妇产病重养血调冲任 14

外感风寒应速治 15

逆流挽舟内外同治 15

治流行性热证分三段 15

癫痫治疗要注意三层次 16

胃失和降考虑四治 16

运用四招治紫癜 16

串联诊录别具一格 17

肿瘤晚期扶正第一 17

外感与阴虚发热之别 17

甘温除热宜于阳气烦劳 18

脑血管痉挛可致半身不遂 18

癔病治法与遣药 18

精神分裂有静和狂 19

夏季亦有伤湿证 19

治疗湿疹要防水 19

咽炎不痛按痰火施治 19

肩臂痛不离搜风活血 20

处方慎重考虑药物用量 20

呃逆初起,当先降气 20

双向调节尿闭症 21

尿崩症上下两调 21

产后恶露不绝勿盲目止血 21

肝硬化腹水戒酒忌盐 21

慢性前列腺炎行气活血 22

猩红热要泻火解毒 22

甲状腺肿大宜软散活消 23

黄褐斑、黑眼圈为瘀血 23

高血压头上有五症 23

中阴溜腑切勿攻下 24

头痛与久病入络 24

胃肠停饮见三症 24

中暑多汗先要救阴 25

小儿营养不良以促进饮食为主 25

调理喘与咳嗽分道扬镳 25

医水邪发汗利尿 26

汗出未解不宜扶阳 26

寒温共疗汤值得试用 27

狐惑与湿热有关 27

阳明病调治四法 27

外感风寒变化治疗规律 28

亡阳虚脱要加人参、龙骨、牡蛎 28

顽麻证须活血通络 28

口苦咽干目眩杂病常见 29

中暑分二型 29

胸痹处方亦疗他病 29

温疟与桂枝 30

药加粳米作用 30

柴氏应用古方 30

蜂蜜入药 31

刘氏调心肝安神 31

四味解表药 32

痰火开窍泄邪 32

活血化瘀能医奇疾怪症 33

吃元明粉死亡说 33

执死方不易治活病 33

通补混用是良招 34

活血祛瘀可疗多种慢性疾患 34

肝病注意保养 35

心悸和强心不宜对号入座 35

醉酒伤身 35

要学习铃医绝招 36

辨证施治是中医灵魂 36

痰饮头眩要健脾利水 37

纠正附子、石膏家的说法 37

胃病仍须消导 37

纠正用药倾向性 38

医家应德医双馨 38

论异药同方 38

补阴返阳 39

活学活用经方 39

芳香与寒凉同方 39

临床不要对号入座 40

关于以心代脑 40

争取益寿之道 41

人才就是工作能力 41

中医特色药随症变 41

医生应抢救送终 42

卫气营血辨证无实际意义 42

处方要考虑对胃影响 43

四逆证不是皆为阳衰 43

升阳气降阴火的含义 43

制阴火也要急行 44

精神失调用宣泄法 44

常吃食物降三高 45

组方要有规范 45

写医案处方应简明扼要 45

业医应谦虚、低调 46

江湖良医 46

延寿之道 47

颜嫂外感秘方 47

体虚便秘宜润不可攻 48

食疗列举 48

治火五法 48

风温治法 49

发汗治湿仍属良法 49

妇女产后三症 49

六合同春 50

承气汤的启用 50

老人保健要降四高 50

慢性胃炎须掌握胀、痛二字 51

老人服熟地黄滋阴养血 51

高热不要依赖银花 51

表里双解有一定优势 52

健身以补气为主轴 52

调气机、祛病邪要用动药 53

传人要看德、平民化 53

多读书有利临床、辨别真伪 54

扶阳气便可保身 54

胖瘦与病理变化 54

食疗也可治病 55

精神病用相克疗法 55

临床要依靠诊断给药 56

平民营养餐 56

乐天者不吃心平气和汤 56

治病分南北、不分南北 57

茶有妙用 57

人乳是宝 57

对鼻炎要防、治结合 58

小承气汤含有三方 58

胃阴不足降气与润化同治 58

郝氏校歌祭文 59

诊断处方要根据病情 60

吃了好 60

清热注意解毒 60

因人施治 61

临床运用技巧 61

丸散入药节约药源 62

编写各家学说注意四点 62

攻邪也为存人 62

实践是检验疗效的标准 63

病虚郑声 63

假证乱真 64

三药质疑 64

论烦躁 65

遣药对比 65

勿被“炎”字束缚 66

肺燥疗法 66

信古不宜泥书 67

古花新放促进发展 67

掌握疗从病走 68

师法前人要有辨识能力 68

读《伤寒论》余录 69

读《伤寒论》不受束缚 69

《伤寒论》温病存在三疑 69

学习《伤寒论》掌握三句话 69

攻读《伤寒论》注意七事 70

学习《伤寒论》注意错字衍文 71

学仲景之书防止“布袋装” 71

《伤寒论》刺期门乃民间疗法 71

六经学说应称三段病机论 72

《伤寒论》缺温病治法 72

《伤寒论》存津液之说尚须论证 72

《伤寒论》断注举例 73

《伤寒论》风湿证应移入《金匮要略》 73

《金匮要略》载许多《伤寒论》内容 73

《伤寒论》内纰漏与后人抄写、校正、复刻有关 74

《伤寒论》《金匮要略》要重新编次切合临床 74

《伤寒论》少阴病分回阳与救阴两门 74

对《伤寒论》内容的评价 75

《伤寒论》汗家发汗与禹余粮丸属错简 75

《伤寒论》存在五失 75

《伤寒论》中的笔误 76

《伤寒论》内有三混淆 76

《伤寒论》的三点归纳 76

学习《伤寒论》抓住十二汤方系统 77

整理《伤寒论》须以方列症或以症带方 77

《伤寒论》方药主治 78

《伤寒论》方药配伍还应商榷 78

太阳中风是感冒有汗型 78

《伤寒论》五证十八方 79

《伤寒论》以药名方 79

伤寒、中风不应强分 80

伤寒三阳合病回眸 80

《伤寒论》《金匮要略》选择应用 81

《伤寒论》施治两规 81

《伤寒论》六经为病变过程 82

《伤寒论》三隐 82

《伤寒论》非贵族专书 82

热结旁流须要急下存阴 83

《伤寒论》四问 83

疗泻必须利尿 84

阳中治阴 84

《伤寒论》内容含杂 85

经方时方论 86

对经方的质疑 86

经方、时方结合一体 86

时方作用不可低估 87

时方的四大优势 87

时方家的临床特色 87

时方派推叶桂为旗手 88

叶派遣药的得失 88

时方、杂方派的治疗优势 88

疗流感时方居优 89

时方开胸汤 89

时方轻灵例举 90

重视特殊脉象 90

胃家实的由来与处理 90

肝着的特点 91

信古者不泥古说 91

重视药物分析 91

附子炮制已经灭毒 92

药物相配量中寓巧 92

投用古方应据症定量 93

从药量应用三承气汤 93

桂枝汤投量随证而变 93

麻黄单用发汗力小 94

开辟麻黄甘草的多项作用 94

石膏附子合用 94

外感无汗不宜白芍 95

古方药物应选用 95

红白黑三仙入药 95

甘草益气养心亦治惊恐 96

邪在三阳早期不可投枳壳、厚朴 96

纠正心律不齐桂枝、炙甘草领先 96

呕吐哕首推大黄、半夏、生姜、代赭石 96

石膏、附子、大黄应打破表里界限 97

山栀子又称小大黄 97

吴氏治痒投麻连赤汤突出连翘 97

干姜、细辛、五味子势单力薄 98

桑菊银荷非邀功避罪之药 98

桑翘汤乃时方精华 98

王氏时方用药 99

时方家有二失 99

经方与时方之分 99

经时方结合有利临床 100

经时方合用救死扶伤 100

经时方的派别用药 100

经方家屈翁用药 101

经方存在不足 101

汗多亡阴例举 101

论胃家实 102

《金匮要略》方以人、症、数字命名 102

经方派处方加甘草、生姜、大枣目的有三 103

吴锡璜时方用药 103

时方中加入经方药 103

叶桂临床避刚遣柔 104

流派学说 105

流派的划分 105

伤寒学派存在两种缺点 105

孟河派处方轻灵避桂附硝黄 106

新安派不属温热系统 106

叶桂处方三大特色 106

叶氏治胃病小方 107

叶氏遗方小陷胸汤加神曲枇杷叶 107

叶氏遣药三个特色 107

叶氏的卫气营血 108

叶氏临证五大优点 108

尤在泾吸收叶桂章法 109

尤怡研医可法 109

尤怡遗方 109

薛雪处理杂症,亦长袖善舞 110

徐氏肃降肺气验方一首 110

温热派亦用东垣法 110

王孟英遣药准绳 111

王孟英三绝 111

王孟英经验可法 112

王孟英用药亦存在偏颇 112

王孟英是实践家 113

王孟英亦用热药附子 113

费氏遣药平中有奇 113

陆九芝遗方一首 114

师法叶、王二家用药 114

马培之肥儿糕 114

赵海仙施治特点 115

张锡纯临证四特色 115

张锡纯开石膏四大特色 115

张锡纯止痛喜开三方 116

丁甘仁喜开芦根、通天梗 116

曹氏公布民间验方 117

夏应堂的经验 117

张氏桑杏合剂 117

恽氏也开时方药 118

地方门派 118

谢氏头痛处方 118

周氏感冒治疗法 119

赵氏临床特色 119

纪氏运用经方实践 119

薛雪传人用药 120

叶桂遗方 120

易水河间学说异同 121

温病派遣药商榷 121

叶桂用杂方之药 121

张锡纯不属攻邪派 122

流派临床有独到之处 122

伤寒学派用药亦分南北 122

叶派用药存在偏颇 123

叶氏养胃不适于实证 123

叶派在山东影响 124

温病论亦用经方 124

消除派别门户之见 124

对王孟英先贤评价 125

贵阳贱阴非仲景中心学说 125

温胃要用理中汤加吴茱萸 126

太阳神与三大火焰 126

杏林杂谈 127

引《易》入医突出一个变字 127

论师门传授 127

秦越人为山东济南长清区人 128

黄元御学说不宜淹没 128

张景岳亦属养阴专家 129

读《景岳全书》要对照实践 129

重视精神养老 129

服药时间体现烧山火、透天凉 130

烧釜得水靠气化 130

奇谈一则 130

拜师学医样板 131

开成方宜加减运用 131

代替品与俏药 131

君药量大一方二主也要如此 132

太阳伤寒误为温病 132

自学中医、学校教育与家传师授的区别 133

吕晚村未固守六味、八味丸 133

医家四戒 133

对中医医疗机构提出五点建议 134

上热下寒升降并用法 134

痞满、结胸勿拘于泻心、陷胸汤 134

先石膏后附子疗法 135

治疗肺炎的用药思路 135

补气阴血三用汤 135

俏皮药不起作用 136

普通方剂暗藏精兵 136

发热四个类型 137

流利气机须用香燥药 137

调理惊恐不要离开枣龙牡 137

解除表邪分阴阳两虚 137

怫郁要表里双解 138

打饱儿汤的药物组成 138

犀羚作用质疑 139

黄芪建中汤可应对亚健康 139

调理妇产科病有十招 139

坤医的五大门神 140

女病四仙 140

行气活血可止痛 140

食疗数则 141

处方应化古为新 141

温病无神昏忌服二角与虫类 141

温病不存在邪入心包 141

业医汲取众长,不得守一家之言 142

平安粥 142

发汗止泻逆流挽舟 142

老医谨慎亦能误病 143

调理热证时方药物应重点掌握 143

保护阳气能延年益寿 143

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要持两面观 144

湿疹外洗亦有疗效 144

悼俞君辞世一周年 144

轻方小药亦能误病 145

镇静止痉非疗本之药 145

宫外孕服药、手术两种准备 145

子痫的四大症状 146

外用局部疗法 146

酒渣鼻的外治法 146

传统技艺留下一招 147

老人便秘综合疗法 147

小儿良药承气化积汤 147

治自汗量大奇观 148

高热下后伤阴开三鲜 148

柴胡越鞠汤优于丸剂 148

三苦一解汤统治热证 149

治偏瘫要考虑三降一扩 149

夏天常服防暑保身汤 149

热证初愈用大保汤 150

崩漏缘于血失故道 150

田氏经验两则 150

慕氏治疗疮疡经验 150

蒲氏回生丹的广泛用途 151

泻火解毒首选栀子金花丸 151

应当推广五虎汤 151

补中益气汤加量升提大气下陷 152

验方筋骨肉痛麻丸 152

爽胃饮的临床观察 152

心动过缓重用附子、鹿茸 153

三化汤能改善偏瘫症状 153

达原饮减味即理胃汤 153

健身饮料天地人汤 154

增强健康甘霖汤 154

身痛验方两则 154

强壮丹的适应证 154

冲和汤加味扩大用途 155

治傻汤的应用 155

二陈汤加味治胃病也用柴胡、黄芩 156

六味丸的适应证 156

麦味地黄丸壮水制火 156

阳毒证需要清热解毒 157

芳香流气、降开运转八字治胃 157

调理虚损以补为主 157

吴氏对大闪风的调治 158

怫郁聚结用防风通圣丸 158

腰痛日久重点补肾 158

调理痹证应加虫类药物 159

哮喘方内加白萝卜 159

处方宜加引经报使药 159

解除风热表邪桑叶、浮萍最佳 160

寇氏药对 160

正确对待错杂用药 160

阴寒便秘也可少加大黄 161

广谱消炎六神汤 161

六味地黄丸变化运用 161

虚性哮喘加保本药附子 162

商氏经验三方 162

起用附子白薇 162

百节风宜宣散活血 163

热证退热三仙汤加石膏 163

身体萎弱吃大量熟地黄 163

治抑郁四药 164

调治鼻渊五品 164

稳定心率宜开四将 164

白芍乌头为关节炎克星 165

三把火 165

醒神丹的施治对象 165

简易方治头晕眼花 166

草黄乳没丸的验案 166

邪哭神散的治疗验案 166

清暑消夏白菊饮 167

水肿证亦加二草三虫 167

肺热干咳无痰开清燥救肺汤 167

随症减量有两大优点 168

处方遣药少而精 168

杂方亦见大效 168

临床投药有倾向性 168

黄氏富有高级思维 169

《伤寒论》整理者功不可没 169

继承医学遗产要古调选弹 169

医生评级要以临床能力为标准 170

现代中医有四忧 170

学岐黄术要树立自信 170

时方、经方、杂方学派应当并存 171

杂方派无有贬义 171

厚古影响发扬前人经验 171

方杂而效高 172

杂方派用药群英会 172

经、时、杂方各具春秋 172

热邪内陷营血 173

阳证转阴 173

不宜否定现在所用人参的作用 174

阴血不足宜平补、滋养 174

身形羸瘦补血为上 174

小恙锅沸症 175

表里双解分二方 175

药肆竞争有奇策 176

药开别名不宜传习 176

攻补寒热合用有特殊作用 176

补阳温里二者不同 177

阴血同治属妙招 177

水饮调治法 177

杂方派的特色 178

杂方亦有优点 178

杂方含有奥义须深入研究 179

卢氏阴火探讨 179

苏派医家内含 180

结胸的形成 180

论风药 180

台湾中医现状 181

惊人医案 181

养阴益寿 182

厌食宜养胃 182

表里双治非特殊疗法 182

慢病缓治例举 183

丸散药材应用熟品 183

中风忌汗 183

张山雷理肝处方 184

辛氏老医经验 184

幻觉、幻视与痰有关 184

勇于负责的岐黄大师 185

调治软瘫 185

亡阳案兼症 186

发展学术吸收新知 186

寒热组方可法 186

治病开药求本 187

空白疗法 187

毒性药物不应抛弃 188

水火药物 188

医僧单方可疗多症 189

宫廷方突出保健可治小病 189

对攻邪观点要一分为二 190

学经典要化裁符合今用 190

何氏谈医治哮喘 190

应振兴活血化瘀疗法 191

降血脂可试服七叶汤 191

益气养阴降高血糖 192

读书疲劳喝香茶、饮解困汤 192

温补提高性功能 193

口干要增加唾液分泌 193

脱敏治痒 193

镇痛非疗本之药 194

中药抗癌有疗效可助一臂之力 194

解除炎症注意双规性 194

发汗与泄热降温 195

补虚要有区别 195

化饮祛痰须利水 195

论左右归丸 196

子宫腺肌症 196

古方寒热配伍不宜否定 196

人参加附子 197

古方配伍注意相反方向 197

五行投药法 198

赵氏诊疗特点 198

随病饮药法 198

发药大忌格言 199

抗菌抑毒不要脱离辨证施治 199

要活读经典善用其药 200

《伤寒论》三个看点 200

铃医秘方 201

积累知识传于后昆 201

消除伤寒、温病门户之见 201

洄溪治肺气不降 202

清凉降气止呕用鲜药 202

伤温二派遣药同方 203

少阳阳明合治范例 203

错判答卷埋没人才 204

中央车轮汤 204

《伤寒论》急下证商榷 204

治病方法心传 206

风水要发汗解表 206

疔疮宜大量清热解毒 206

抑肝双向疗法 207

产褥热要清火凉血 207

脑震荡、挫伤要重视活血化瘀 207

升阳散火治疗头痛 207

调理心律不齐 208

胃病温补防止寒凉 208

口干舌燥重在促进唾液分泌 208

温病分期治疗 209

参黄通便法 209

解表治里可以分合 210

调理湿热,重点治湿 210

手足心烦热 210

治胃病要注意幽门螺杆菌 211

改善老年性痴呆 211

预防偏瘫 211

发热类型不一 212

感冒与温病分治 212

咳嗽组方谏言 213

心血亏虚精神失常 213

胆怯温阳 214

活血治疗脑震荡、挫伤 214

偏瘫益气扩脉促流 214

精神分裂以气血痰火论治 215

支气管哮喘突出肃肺利气 215

营养不良水肿首先补气养血 216

饮邪上泛发生眩晕 216

膀胱热淋着重清火解毒 216

心悸发生也要潜阳 217

疗头痛、低热升发清阳 217

缺乳以疏通障碍为主 217

调理慢性胃病要有连续性 218

血失故道子宫出血宜活血化瘀 218

肝硬化要软肝缩脾 219

调治肺结核加抗痨药 219

痹证选取抗风湿药 219

胃肠消化不良忌用攻下 220

调理肝功能用药 220

尿路疗法 220

胸痹以通论治 221

胃炎随症状调治 221

慢性盆腔炎重点活血化瘀 222

崩漏不宜盲目止血 222

治子宫、卵巢发育不良兼通月经 223

治胃肠积气 223

肝风内动宜潜阳、滋水涵木 223

少阴病应服四逆汤 224

呕哕可服济生橘皮竹茹汤 224

生化汤不宜滥用 225

龙胆泻肝汤去木通广泛应用 225

地黄饮子治痿证 225

敛汗方选用牡蛎汤 226

秦艽扶羸汤加味治肺结核 226

阳和汤的两项用途 226

安神用平脑汤 227

胃热用竹叶石膏汤 227

人参败毒散减味仍能解表 228

保元汤加味治心动过缓 228

心脑血管病开黄赤山汤 228

香苏散与麻黄汤 229

清营汤的运用 22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