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健康传播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健康传播学
  • 胡天佑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7193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14274143页
  • 主题词:中医学-保健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健康传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基于中医文化的健康传播学概念与内涵 1

二、健康传播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5

三、健康传播学的作用与意义 19

第二章 健康传播学基本理论 22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22

一、人内传播 22

二、人际传播 24

三、群体传播 25

四、组织传播 27

五、大众传播 28

第二节 传播的要素、结构与运行原理 32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32

二、传播过程的特点 34

三、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34

四、唯物史观的社会传播总过程 35

第三节 健康传播学的理论模式 35

一、健康传播的理论模式分析 35

二、健康传播学的系统模式 38

第四节 健康传播的具体理论与应用 43

一、议程设置理论 43

二、说服理论 45

三、知沟理论 46

四、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 48

五、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理论 49

第三章 中医基本理论传播 51

第一节 整体观念理论 51

一、整体观念理论的传播与诠释 51

二、对中医整体观念理论的思考 52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 53

一、阴阳理论 53

二、五行理论 55

第三节 治未病学说 57

一、治未病的基本原理 57

二、中医健康传播学的核心任务 58

第四节 经络学说 58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59

二、经络的作用 59

三、十四经络是人体内传网络 61

第五节 中医四诊 65

一、望诊 66

二、闻诊 68

三、问诊 69

四、切诊 70

第六节 辩证论治 73

一、八纲辩证 73

二、六因辩证 79

三、脏腑辩证 83

四、六经辩证 92

五、卫气营血辩证 94

六、三焦辩证 97

第七节 治则 102

一、中医治疗基本原则 102

二、中医常用治疗方法 103

第四章 经络是人内传播的主要讯道 107

第一节 经络现代认识简述 107

一、经络的现代猜想与假说 107

二、经络是人体内传的主要讯道 113

第二节 中医经络基本知识 113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113

二、经络的概念与组成 114

三、十二经脉 116

四、奇经八脉 122

五、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129

六、经络的功能及应用 134

第三节 经络讯道节点的内传信息 137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138

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 140

三、足阳明胃经45穴 144

四、足太阴脾经21穴 148

五、手少阴心经9穴 151

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 153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155

八、足少阴肾经27穴 160

九、手厥阴心包经9穴 165

十、手少阳三焦经23穴 167

十一、足少阳胆经43穴 170

十二、足厥阴肝经13穴 174

十三、督脉总阳27穴 177

十四、任脉总阴20穴 179

第五章 基本中药知识应用传播 183

第一节 常用中药知识应用传播 183

一、常用草本中药知识传播 183

二、常用木部中药知识传播 204

三、常用果品中药知识传播 210

四、常用谷菜类中药知识传播 213

五、常用动物类中药知识传播 216

第二节 常用中药用法原则与药性 219

一、常用中药应用法原则 219

二、常用中药药性归类 220

第六章 中医疾病治疗常用方剂应用传播 224

第一节 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 224

一、伤风感冒 224

二、咳嗽 225

三、流行性感冒 226

四、上呼吸道感染 227

五、急性扁桃体炎 228

六、慢性咽喉炎 228

七、哮喘 228

八、支气管扩张 230

九、鼻炎 230

十、支气管炎 231

十一、肺气肿 232

十二、肺炎 232

第二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237

一、眩晕 237

二、中风 238

三、肝风 240

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41

第三节 肝、胆、肾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244

一、黄疸 244

二、水肿(急、慢性肾炎) 249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251

一、胃痛 251

二、泄泻 252

三、脾泻 254

四、痢疾 255

五、胃炎 257

六、虚证 259

第五节 其他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259

一、震颤麻痹 259

二、糖尿病 260

三、痛风 262

第七章 中医文化健康传播 266

第一节 中医文化养生学简介 266

一、概述 266

二、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267

三、中医养生学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 268

四、中医文化养生理论概述 269

第二节 中医文化养生基本理论 273

一、生命 273

二、天年 275

三、健康人的生理特征 276

四、衰老 277

第三节 延缓衰老的若干理论与分析 281

一、延缓衰老的理论研究 281

二、延缓衰老实验研究 281

三、中医文化的天人相应论 283

四、形神合一论 287

五、动静互涵 289

六、协调平衡 292

七、正气根本论 294

第四节 中医文化养生基本原则 296

一、协调脏腑 296

二、畅通经络 296

三、清静养神 297

四、节欲葆精 298

五、调息养气 298

六、综合调养 299

七、持之以恒 300

第五节 精神养生 301

一、情志变化 301

二、调神养生法 304

三、调摄情绪法 308

第六节 运动养生 311

一、运动养生机理、特点和原则 311

二、运动养生的形式 313

三、气功保健 314

四、五禽戏 316

五、太极拳 317

六、八段锦 319

七、易筋经 320

第七节 针、灸、按摩保健养生 321

一、保健针、灸、按摩的意义 321

二、针刺保健 322

三、保健灸法 323

四、保健推拿按摩 325

第八节 药物养生 327

一、药物养生的机理 327

二、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 328

三、实用滋补中药简介 32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