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免疫学检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临床免疫学检验
  • 杨廷彬主编 著
  • 出版社: 吉林医学院临床检验专业教材编写组
  • ISBN: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462页
  • 文件大小:188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免疫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 1

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的免疫学诊断 1

第二节 免疫概念 2

第二章 非特异性免疫 3

第一节 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3

一、皮肤和粘膜的屏障作用 3

二、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4

三、血脑屏障 4

四、胎盘屏障 4

第二节 非特异性细胞 4

一、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 4

二、中性粒细胞 9

三、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11

四、嗜酸性粒细胞 11

五、吞噬作用的后果 12

六、吞噬功能的临床意义 13

第三节 补体系统 13

一、补体系统组成和特点 13

二、补体合成和代谢 16

三、经典途径和免疫细胞裂解 17

四、替代(备解素)途径 19

五、放大作用 21

六、控制机制 21

七、生物活性 22

八、补体的临床意义 24

第三章 抗原 28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 28

第二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28

一、异物性 28

二、一定的理化性状 29

三、特异性 29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32

一、按抗原完全性分类 32

二、按抗原来源分类 32

三、按免疫细胞依赖性分类 32

四、按免疫反应性质分类 32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33

一、微生物抗原 33

二、人体血液成分抗原 34

三、共同抗原 35

四、人类的自身抗原 35

五、肿瘤抗原 35

六、抗原与免疫诊断 35

第四章 免疫系统 36

第一节 免疫系统发生简介 36

第二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 36

一、中枢免疫器官 36

二、外周免疫器官 41

第三节 免疫反应的细胞基础 44

一、T和B淋巴细胞 45

二、免疫细胞膜受体本质 49

第四节 抗原识别和细胞间相互作用 52

一、抗原识别 52

二、淋巴细胞亚群之间及其它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52

三、巨噬细胞和特异免疫 56

四、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总结 57

第五章 特异性免疫 58

第一节 抗体概念 58

第二节 抗体的种类 58

一、按作用对象分类 58

二、按免疫反应分类 59

三、按反应的全类分性完 59

四、按来源分类 59

五、正常抗体和异常抗体 60

六、冷抗体和温抗体 60

第三节 免疫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60

一、初次反应 60

二、再次反应 60

三、回忆反应 60

第四节 抗原一抗体反应 61

一、抗原一抗体键的本质 61

二、抗原一抗体反应能量 62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 62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62

二、IgG 65

三、IgA 67

四、IgM 71

五、IgD 72

六、IgE 73

第七节 Ig和免疫诊断 73

一、免疫球蛋白正常值 75

二、IgG、IgA、IgM的标准化和单位 75

三、免疫球蛋白异常 76

第六章 淋巴因子 77

第一节 主要淋巴因子的性质和作用 77

一、单核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77

二、特异性单核一巨噬细胞武装因子 77

三、单核一巨噬细胞趋化因子 78

四、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78

五、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78

六、淋巴细胞毒素 78

七、肿瘤细胞集落抑制因子 79

八、促骨髓干细胞分化因子 79

九、促分裂因子 79

十、非特异性T细胞辅助因子 79

十一、非特异性T细胞抑制因子 79

十二、特异性T细胞抑制因子 80

十三、干拢素 80

十四、转移因子 82

第二节 淋巴因子的临床意义 82

一、生物学意义 82

二、临床意义 82

第七章 变态反应 83

第一节 变态反应的概念 83

第二节 变态反应发生的个体因素 83

一、过敏体质与遗传的关系 83

二、免疫平衡失调 84

第三节 变态反应的分型和发生机制 84

一、Ⅰ型变态反应 85

二、Ⅱ型变态反应 92

三、Ⅲ型变态反应 93

四、Ⅳ型城变态反应 95

第八章 免疫耐受(免疫不反应) 96

第一节 概念 97

第二节 产生免疫耐受的条件 97

一、机体方面的因素 97

二、抗原方面的因素 97

三、免疫耐受发生机制 98

四、免疫耐受的意义 98

第九章 免疫炎症和免疫抑制剂 98

第一节 炎症介质及释放 98

一、介质的细胞内释放 99

二、液相激活 99

第二节 介质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100

第三节 免疫抑制及免疫抑制剂 100

一、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 101

二、特异性免疫抑制剂 102

第四节 免疫增强剂(佐剂) 102

一、佐剂的种类 102

二、佐剂增强免疫作用机制 103

第十章 免疫反应的基因控制 103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基因 103

第二节 免疫应答基因 103

一、小鼠H—2位点分布 104

二、连锁在MHC位点上的人类免疫应答基因 105

第三节 各种免疫反应的遗传控制 107

第二篇 临床免疫学 108

第一章 自身免疫症 108

第一节 概述 108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 110

一、常见自身免疫病类型及其特征 110

二、自身免疫病 110

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111

第二章 免疫缺陷病 113

第一节 概述 113

第二节 抗体(B细胞)免疫缺陷病 115

一、先天性X-连锁低r球蛋白血症 115

二、婴儿暂时性低r球蛋白血症 117

三、获得性低r球蛋白血症(常见可变型未分类免疫缺陷病) 117

四、X—连锁高IgM免疫缺陷 118

五、选择性IgA缺陷症 119

六、选择性IgM缺陷症 120

七、选择性IgM亚类缺陷症 120

第三节 T细胞免疫缺陷 121

一、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121

二、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122

第四节 抗体介导和T细胞介导联合免疫缺陷病(联合型免疫缺陷病) 123

一、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123

二、Nezelof综合症 124

三、伴有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免疫缺陷病 125

四、Wiskott—Aldrich症 125

五、Good症 126

六、伴有短肢侏儒的免疫缺陷病 127

第五节 吞噬细胞功能障碍 127

一、慢性肉芽肿病 127

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128

三、MPO缺乏 128

四、Chediak—Higashi综合症 128

五、伴有IgE增高湿疹反复感染的趋化性缺陷 128

第六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129

一、恶性肿瘤 129

二、免疫抑制剂 129

三、感染 129

四、手术 129

五、蛋白丢失和胃肠疾病 129

第七节 免疫学诊断概述 131

第三章 免疫增殖病 131

第一节 免疫增殖病概述 131

第二节 M单细胞系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131

一、蛋白或付蛋白 131

二、多发性骨髓瘤 133

三、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134

第三节 二细胞系以上的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134

第四节 冷球蛋白血症 134

一、伴发冷球蛋白的症状 135

二、冷球蛋白的分型和检测 136

第四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 137

第一节 概述 137

第二节 病因学 137

一、病毒因素 137

二、遗传因素 137

三、药物 138

四、环境因素 138

第三节 免疫学特征 138

一、涉及的抗原 138

二、抗核抗体和其它抗体 139

三、循环复合物 140

四、细胞介导免疫反应 140

第四节 SLE诊断 141

一、SLE临床表现 141

二、诊断标准 142

三、免疫学诊断 143

第五章 类风湿及血清阴性关节炎 144

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 144

一、免疫学 145

二、免疫学诊断 148

第二节 青少年类风湿关节炎 149

一、免疫病理学 149

二、免疫学诊断 150

第三节 Sjogren综合症 150

一、免疫病理机制 150

二、免疫学诊断 150

第六章 肾小球肾炎 151

第一节 概述 151

第二节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诱导的肾小球肾炎 154

一、免疫病理机制 155

二、免疫学诊断 155

第三节 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 156

一、人ICGN相关抗原 156

二、人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特点 157

三、免疫病理机制 157

四、免疫学珍斩 160

第七章 肝病和免疫 162

第一节 肝脏免疫概述 162

第二节 慢性活动性肝炎 163

一、肝炎A相关疾病(CAH—A) 163

二、肝炎C相关疾病(CAH—B) 165

三、药物诱发肝病 165

四、酒精性肝硬化 166

五、原发性胆汗性肝硬化 166

第八章 心脏病与免疫 168

第一节 心脏免疫概论 168

第二节 链球菌感染后心脏、炎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 169

一、免疫病理机制 169

二、免疫学诊断 171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173

第四节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与免疫 174

第五节 心肌梗塞后综合症 175

第六节 心脏切开术后综合症 175

第九章 肺脏和免疫 176

一、肺脏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176

二、肺脏特异性免疫特点 176

三、肺脏疾病与免疫 177

第一节 支气管喘哮 178

一、哮喘的免疫学 178

二、哮喘的免疫诊断 180

第二节 其他肺脏疾病与免疫 180

第十章 受体病 181

第一节 概述 181

第二节 重症肌无力与免疫 181

一、重症肌无力的免疫学 181

二、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 184

第三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 184

一、甲亢患者的免疫异常 185

二、甲状腺刺激抗体和LATS保护剂 185

三、免疫学诊断 186

第十一章 肿瘤免疫 188

第一节 肿瘤细胞抗原 188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 188

二、人类的肿瘤抗原 189

第二节 肿瘤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190

一、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190

二、肿瘤的免疫逃避 192

三、免疫监视学说 193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学诊断和机体免疫功能测定 194

一、肿瘤相关抗原的检测 194

二、对肿瘤特异的免疫反应测定 195

三、检测肿瘤患者的一般免疫状态 196

第十二章 移植免疫 196

第一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 197

一、HLA及其命名 197

二、HLA的家系遗传 199

三、HLA的分布和检测 199

四、HLA系抗原的化学结构 200

五、MHS的重要意义 200

第二节 移植免疫反应 201

一、免疫排斥反应的机理 201

二、肾移植 201

三、骨髓移植 203

四、其它组织器官的移植 203

第三节 免疫学技术在移植中的应用 203

一、供体的选择 203

二、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 204

三、监测排斥反应发生 206

第十三章 血型学与输血 206

第一节 概述 206

第二节 血型学基础 207

一、红细胞的血型 207

二、白细胞的血型 217

三、血小板的血型 217

四、血型抗体 217

第三节 输血 218

一、正常输血 218

二、输血反应 219

第三篇 免疫学技术及免疫学诊断 222

第一章 免疫球蛋白技术 222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分离 222

一、IgG纯化方法 222

二、IgM的纯化方法 224

三、IgA的纯化方法 224

四、IgD的分离和纯化 226

五、IgE的分离和纯化 227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纯度鉴定 228

一、双向扩散法 228

二、圆盘电泳 229

三、免疫电泳法 229

第三节 抗免疫球蛋白血清的制备 229

一、单价免疫血清的制备 229

二、动物放血法 230

三、抗血清的鉴定和处理 230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实际测定 230

一、免疫单扩散免疫球蛋白定量法 230

二、火箭免疫电泳法免疫球蛋白的定量(见第二章) 234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 234

一、免疫球蛋白的增殖病 234

二、免疫缺陷病 238

第三章 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泳方法 241

第一节 琼脂免疫扩散法 242

一、试验材料 242

二、试验方法 243

三、影响因素 244

第二节 区带电泳技术 245

一、什么是电泳和电泳技术? 245

二、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以蛋白质为例) 245

三、区带电泳简要介绍 249

第三节 对流免疫电泳技术 250

一、对流电泳的基本原理 250

二、操作方法 252

三、有关几个问题 252

第四节 琼脂免疫电泳技术 253

一、免疫电泳的简单原理 253

二、材料和试剂 254

三、操作方法 255

四、琼脂干燥簿膜的作法 256

五、免疫电泳结果分析 257

第五节 火箭免疫电泳 264

一、材料 265

二、方法 265

三、几点注意 265

四、IgG火箭电泳的改良方法(火箭电泳) 266

第六节 交叉免疫电泳 266

一、材料 267

二、方法 267

三、应用 267

四、鉴定和计算 267

第七节 纵列交叉比较免疫电泳 268

第八节 圆盘电泳 269

一、原理 269

二、器材 269

三、圆盘电泳的简化操作方法 270

四、几种原料的纯化和制备 271

五、圆盘电泳的应用 272

第九节 等电聚焦电泳 273

一、材料 273

二、仪器及设备 274

三、凝胶板的制备 274

四、电泳 274

五、固定染色 275

六、pH的测量及pI的确定 275

第十章 粉末电泳(淀粉块电泳) 275

第三章 补体技术 282

第一节 补体的化学性质 282

第二节 补体结合试验 283

一、材料 284

二、方法 284

第三节 免疫粘连血凝试验 286

一、试剂 286

二、试验方法 287

第四节 溶血空斑试验 288

第五节 总补体活性测定(CH 50测定) 289

一、试剂 289

二、试验方法 290

三、计算 290

第六节 单个补体成分的纯化和测定法 291

一、C1q纯化方法(见自身免疫病,免疫复合物节) 291

二、C3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291

三、人C4成分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294

四、C2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296

第七节 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298

第四章 间接血凝试验 300

一、基本原理 300

二、试剂的准备 302

三、致敏方法和实际试验 303

四、影响鞣酸化血球的因素 304

五、间接血凝的临床应用 306

第五章 免疫萤光技术 308

第一节 免疫萤光的原理和方法 308

一、直接萤光抗体法 309

二、间接萤光抗体法 309

三、补体萤光抗体法 309

第二节 萤光显微镜技术 309

一、萤光现象 310

二、萤光素种类 310

三、萤光显微镜使用的一些问题 312

第三节 萤光标记抗体的制备 313

一、抗原的制备 313

二、免疫方法 314

三、抗体的提纯 314

四、抗体的标记 314

五、标记萤光抗体的提纯 316

六、标记抗体的鉴定 317

第四节 免疫萤光的应用 318

一、在细菌学上的应用 318

二、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 318

三、在病毒学中的应用 318

四、在免疫病理方面的应用 318

五、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 319

第六章 酶连免疫吸附技术 321

第一节 ELISA应用原理 321

一、接间法 321

二、双抗体法或者架桥(Bridge)法 321

三、竞争性抑制法 322

第二节 酶纯化方法和活性测定 322

一、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纯化方法 322

二、辣根过氧化物酶纯度和活性测定 323

第三节 酶标记抗体的制备法 323

一、戊二醛一步法 323

二、戊二醛二步法 323

三、过碘酸钠结合法 324

第四节 酶连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324

一、间接过氧化物酶标记法查抗核抗体 325

二、双抗体法检查肾组织的沉淀抗体 325

三、固相免疫酶测定法 326

第五节 ELISA的临床应用 328

第七章 放射免疫测定 329

第一节 放射免疫的基本原理 329

第二节 抗原的同位素标记 330

第三节 放射免疫测定法 332

一、抗血清稀释度的选择 333

二、分离技术的选择 333

三、标准竞争抑制曲线 333

四、血清样品的测定 334

第四节 免疫沉淀放射自显影 334

一、纯化标记抗原量的选定 334

二、电泳自显影条件 335

三、标准曲线的制作与检品的沉淀 335

第五节 放射免疫法的临床应用 336

一、AFP的放射免疫测定 337

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放射免疫测定 337

三、甲状腺激素的放射免疫测定 338

四、促甲状腺素的放射免疫测定 338

五、毛地黄的放射免疫测定 338

六、其他应用 339

第八章 细胞免疫技术 340

第一节 体内淋巴细胞功能试验 341

一、皮肤试验 341

二、其他方法 342

第二节 淋巴细胞分离方法和活性测定 343

一、直接沉降法 343

二、比重分层法 343

三、淋巴细胞活力试验 344

第三节 玫瑰花形成试验 345

一、E玫瑰花形成试验(T细胞) 345

二、微量全血测定E玫瑰花方法(T细胞) 346

三、活性E玫瑰花形成试验(T细胞) 346

四、EAC玫瑰花形成试验(B细胞) 348

五、FBC花环形成试验(B细胞) 349

六、混合玫瑰花形成试验 349

七、稳定玫瑰花形成试验(T细胞) 350

八、B淋巴细胞表面膜免疫球蛋白的萤光标记 351

九、鼠玫瑰花形成试验(B细胞) 351

第四节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351

一、形态学方法 352

二、全血培养法 353

三、微量培养法 353

四、8H同位素掺入转化法 353

附:PHA的提取法 354

第五节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355

一、各种细胞的制备 356

二、毛细管测定法 356

三、琼脂糖平皿打孔法 356

四、琼脂糖悬滴培养法(Harington改良法) 357

第六节 巨噬细胞电泳 357

第七节 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 357

第八节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法 361

第九节 NBT(硝基四氮唑兰)试验 362

第十节 间接嗜碱细胞脱颗粒试验 363

第九章 自身免疫病免疫检查方法和临床价值 364

第一节 类风湿因子 364

一、类风湿因子乳胶凝集试验 364

二、致敏羊血球凝集试验(Waaler—Rose试验) 365

三、致敏乳胶凝集试验 366

第二节 抗体的检测方法 368

一、肝片间接萤光检测抗核抗体 368

二、人末梢血片萤光抗体法检测抗核抗体 371

三、DNA斑片试验 372

四、DNA间接血凝法 373

第四节 抗平滑肌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的萤光抗体检查法 375

第五节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检测 377

一、甲状腺球蛋白的制备 377

二、琼脂双扩散法测定抗甲状腺抗体 377

三、间接血凝试验测定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378

四、萤光抗体法检查抗甲状腺抗体 379

第六节 抗心肌抗体的检测 380

第七节 抗胃壁细胞抗体的检查 381

第八节 自身抗体免疫萤光联合筛选法 382

第十章 体液中免疫复合物检测方法 385

第一节 C1q凝胶扩散法和C1q放射免疫法测定免疫复合物 386

一、DNA沉淀法提取C1q 387

二、螯合沉淀法提取C1q 387

三、C1q沉淀免疫复合物操作方法(琼脂扩散法) 388

四、C1q放射免疫标记测定免疫复合物方法 389

第二节 mRF凝胶扩散法测定免疫复合物 390

第三节 固相胶固素结合法测定免疫复合物 391

一、牛胶固素的提取方法 391

二、固相放射免疫测定免疫复合物 392

第四节 抗补体测定法(微量法)测定免疫复合物 392

第五节 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定免疫复合物 394

附:热变性IgG制作法 395

第六节 活检组织中免疫复合物萤光抗体检查 395

第七节 免疫复合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396

第十一章 移植免疫实验室检查技术 398

一、微量淋巴细胞毒配型技术 398

二、血小板补体结合微量试验 400

三、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微量法) 402

四、交叉配合试验 404

五、淋巴细胞转化(四小时氚标测定) 407

六、玫瑰花形成试验和玫瑰花形成抑制试验 408

七、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409

八、淋巴细胞简单冰冻保存法 410

第十二章 人类红细胞血型鉴定技术和血库知识 411

第一节 Rh血型的鉴定 411

一、盐水凝集试验 411

二、胶体介质法 411

三、木瓜酶凝集试验 412

附:1%木瓜酶液制备法 413

第二节 交叉配血试验 413

一、交叉配血试验的目的与配血方法的选择 413

二、盐水配血法 414

三、胶体介质配血法 415

四、木瓜酶配血法 415

五、抗人球蛋白配血法 415

六、大量输血的配血法(平板法) 416

七、同型之间交叉配血不合时的处理 417

第三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中的错误、干扰和克服方法 417

一、责任性错误 417

二、假阴性反应 418

三、假阳性反应 419

第四节 抗人球蛋白试验 421

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421

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422

第五节 放散试验 423

第六节 吸收抑制凝集试验 424

第七节 血库的基本知识 425

一、血库的任务 425

二、血源、献血标准与输血的组织管理 425

三、血库的主要设备 427

四、采血输血用具的清洗和灭菌 427

五、采血与输血用具装备 428

附:无致热原蒸馏水的制备 428

六、血液保养液的配制 428

七、采血 429

八、血液的贮存 431

九、血浆分离与血液制品 432

第十三章 抗血清的制备方法 434

一、动物的选择 434

二、免疫原 434

三、佐剂的应用 435

四、免疫和采血方法 436

五、抗血清效价测定和浓缩方法 438

六、抗血清的保存 439

附录一:免疫学技术常用试剂配制 441

附录二:相对离心力(G)换算尺 460

附录三:希腊字母表 461

附录四:常量、微量和超微量的度量衡单位名称表 46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