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帝内经临证指要 藏象篇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黄帝内经临证指要  藏象篇
  • 陈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2649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56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806页
  • 主题词:内经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帝内经临证指要 藏象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脏腑的概念、功能和特点 1

一、经文辑录 1

二、解说 9

(一)五脏藏中有泻 10

《内经》脏腑藏泻论辨 10

三、发挥 10

1.脏泻精排浊 11

3.证有虚实,治有补泻 13

2.满而不能实 13

1.腑藏精纳浊 14

(二)六腑泻中有藏 14

2.失藏则不实 15

2.腑藏异于脏藏 16

1.脏泻不同腑泻 16

(三)脏泻腑藏,各有特点 16

(一)虚损 18

四、临证运用 18

(三)遗精白浊 19

(二)花风 19

(五)关格(慢性肾炎、肾盂积水) 20

(四)不射精 20

(六)消渴(尿崩症) 23

(七)闭经1 24

(九)吐血 25

(八)闭经2 25

(十)便血 26

(十一)儿童肝实好淫症 27

(十二)脉结代(病窦综合征) 28

(十四)胃脘痛 30

(十三)肿胀 30

(十六)腹痛(急性麻痹性肠梗阻) 31

(十五)脘腹痛(慢性萎缩性胃炎) 31

(十七)胸痹便难(高血压、冠心病) 32

(十八)癃闭1 33

(十九)癃闭2 34

五、名家论要 35

一、经文辑录 38

第一节 心主神明 38

第二章 心与小肠系统 38

三、发挥 40

二、解说 40

(一)“心藏神”非为“心主神志” 41

(三)神明所主之脏是心而非脑 42

(二)“心藏神”非仅局限于精神活动 42

(一)不寐 45

四、临证运用 45

(二)但欲寐(老年性脑痴呆) 46

(三)发作性睡病 47

(四)夜游 48

(五)惊恐 49

(七)癫证1 50

(六)神乱 50

(八)癫狂2 51

(九)狂证1(情感性精神病躁郁症) 52

(十一)夜间身痛 53

(十)狂证2 53

(十二)幻肢痛 55

(十三)发作性脊内奇痒屈肘甩臂症 56

(十五)心悸2(心脏过早搏动) 57

(十四)心悸1 57

(十六)惊悸 58

(十八)遗精 59

(十七)怔忡 59

(十九)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60

五、名家论要 61

(二十)女子梦交 61

一、经文辑录 63

第二节 心主血脉 63

三、发挥 65

二、解说 65

(二)心合脉、心藏脉 66

(一)心主脉、心充脉 66

(一)胸痹1(冠心病) 67

四、临证运用 67

(二)胸痹2(心肌梗塞) 68

(三)胸痹3(冠心病) 69

(四)胸痹4(心肌炎) 70

(五)水心病(冠心病) 71

(六)心悸(频发性室性早搏) 72

(八)脉结代 73

(七)心悸痛 73

(十)不寐兼惊悸 74

(九)心中嘈热 74

(十一)咳喘水肿(老慢支继发感染、肺心病、心衰) 75

(十二)虚寒出血1 76

(十四)闭经 77

(十三)虚寒出血2 77

五、名家论要 78

一、经文辑录 79

第三节 心部于表其华在面 79

三、发挥 81

二、解说 81

1.心部于表的物质基础 82

(一)心部于表的生理内涵 82

2.心部于表的功能基础 83

(二)心功能失调与肌表病变 84

(一)头面刺痛痒 86

四、临证运用 86

(二)皮肤刺痛 87

(三)脱发 88

(五)火丹2(带状疱疹) 89

(四)火丹1(带状疱疹) 89

(六)表虚不固(冠心病) 90

(七)下肢麻木(糖尿病性心脏病) 91

(八)太阳中风兼证(病毒性心肌炎) 92

(十)皮肤红斑(风心病) 93

(九)皮枯发脱(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93

(十一)胸痹心痛治用表药 94

一、经文辑录 95

第四节 心开窍于舌与耳 95

五、名家论要 95

二、解说 96

三、发挥 97

1.舌色之病 98

(一)心在窍为舌 98

2.舌形之病 99

(二)心开窍于耳 100

3.舌态之病 100

1.心之经脉,上通于耳 101

3.心主神明,耳以为听 102

2.心主血脉,荣濡耳窍 102

(一)舌麻 104

四、临证运用 104

(二)舌尖奇痒 105

(三)舌面瘙痒 106

(四)舌衄 107

(六)舌冷 108

(五)舌体灼热 108

(八)小儿夜啼 109

(七)重舌 109

(十)耳聋1 110

(九)耳鸣 110

(十一)耳聋2 111

(十三)幻听2(精神分裂症) 112

(十二)幻听1 112

五、名家论要 113

一、经文辑录 114

第五节 心志为喜声为笑 114

二、解说 115

三、发挥 116

(一)哭笑无常(心风、癫证) 117

四、临证运用 117

(三)梦中喜笑 119

(二)喜笑不休 119

(四)狂笑 120

五、名家论要 121

(五)因喜而病案 121

三、发挥 122

二、解说 122

第六节 心在液为汗 122

一、经文辑录 122

(二)自汗2 124

(一)自汗1 124

四、临证运用 124

(三)小儿汗出 125

(五)汗多心悸 126

(四)背汗 126

(七)误汗阳越 127

(六)大汗亡阳 127

(八)过汗亡阳一失案 128

(九)数汗误治一案 130

五、名家论要 131

一、经文辑录 132

第七节 小肠主受盛与泌别清浊 132

三、发挥 134

二、解说 134

(一)小肠火 135

四、临证运用 135

(二)泄泻 136

(三)尿频、白浊(慢性前列腺炎) 137

(五)淋痛 138

(四)便浊 138

(七)男子不育(慢性前列腺炎) 139

(六)劳淋(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 139

(八)痿证(动脉周围炎) 140

五、名家论要 141

(九)伤寒坏病 141

一、经文辑录 143

第一节 肺为少阴藏于右 143

第三章 肺与大肠系统 143

二、解说 144

(一)肺为少阴之气 145

三、发挥 145

(二)肺藏于右 146

2.济肾坎,纳气藏阴 148

1.助肝升,调达气机 148

5.通大肠,排泄糟粕 149

4.肃胃气,降下谷浊 149

3.达膀胱,通调水道 149

6.平乱气,洁净气道 150

(一)肺伏热咳嗽 151

四、临证运用 151

(二)燥咳(肺炎) 152

(三)咳吐脓血 153

(五)右胁痛1 154

(四)喘急 154

(六)右胁痛2 155

(八)右肩痛(肩周炎) 156

(七)右侧鼻衄 156

五、名家论要 157

一、经文辑录 158

第二节 肺主气治节全身 158

二、解说 160

1.调节宗气的生成 161

(一)主宗气 161

三、发挥 161

1.营卫之气生成于肺 162

(二)主营卫之气 162

2.调节宗气的运行 162

2.调节营卫的运行 164

(四)治节血 165

(三)主清阳之气 165

(七)治节五脏 166

(六)治节气机 166

(五)治节津液 166

3.治节脾胃 167

2.治节肝(胆) 167

1.治节心 167

(一)咳喘1(过敏性哮喘) 168

四、临证运用 168

4.治节肾 168

(二)咳喘2(肺部感染) 170

(三)咳喘3(结核性胸膜炎) 171

(四)燥咳(上呼吸道感染) 172

(六)胸闷1 173

(五)小儿久咳 173

(八)血痹 174

(七)胸闷2 174

(九)麻木1 176

(十)麻木2 177

(十一)中风后遗症 178

(十二)心动悸 179

(十三)血虚(直肠癌术后) 180

(十四)血虚发热(再生不良性贫血) 181

(十五)习惯性感冒 182

(十六)耳聋 183

(十七)咳厥 184

(十八)泄泻1 185

(十九)泄泻2 186

五、名家论要 187

一、经文辑录 188

第三节 肺通调水道 188

三、发挥 189

二、解说 189

(一)癃闭1 192

四、临证运用 192

(二)癃闭2(慢性肾小球肾炎) 193

(三)癃闭3 194

(五)遗尿 195

(四)癃闭4 195

(六)见水思尿 196

(八)水肿2 197

(七)水肿1 197

(九)水肿3 198

(十)水肿4 199

(十二)产后癃闭(尿潴留) 200

(十一)转胞 200

(十三)咳喘(慢性支气管炎) 201

(十四)痿证1 202

(十五)痿证2(末梢神经炎) 203

五、名家论要 204

(十六)月经不调 204

一、经文辑录 206

第四节 肺朝百脉 206

(一)肺朝百脉的含义 207

三、发挥 207

二、解说 207

(二)肺朝百脉的条件 209

(三)肺朝百脉的途径 210

(一)咳喘水肿(肺源性心脏病) 211

四、临证运用 211

(二)呼吸气短 212

(四)胸痹(原发性心肌病) 213

(三)心悸(室性早搏) 213

(五)脉痹(右手无脉症、大动脉炎) 214

(六)痿证1 215

(七)痿证2 216

(八)脱骨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17

(九)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 218

五、名家论要 219

(十)痛经 219

一、经文辑录 220

第五节 肺主皮毛 220

二、解说 221

1.肺不布津致皮焦毛枯 222

(一)肺主皮毛 222

三、发挥 222

4.肺实则皮腠郁闭 223

3.肺虚则肌表不固 223

2.肺不宣卫致皮寒形冷 223

(二)肺合皮毛 224

3.皮毛感燥致肺燥 225

2.皮毛感热致肺热 225

1.皮毛感寒致肺寒 225

(一)风温犯肺(腺病毒肺炎) 226

四、临证运用 226

(二)咳喘 227

(四)风疹瘙痒2(荨麻疹) 228

(三)风疹瘙痒1 228

(五)痤疮1 229

(六)痤疮2 230

(八)盗汗 231

(七)粉刺 231

五、名家论要 232

二、解说 233

一、经文辑录 233

第六节 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233

三、发挥 234

(一)鼻渊(慢性上颌窦炎) 235

四、临证运用 235

(二)小儿多涕(鼻炎) 236

(三)鼻鼽1(慢性鼻炎) 237

(五)顽固性鼻衄 238

(四)鼻鼽2(慢性鼻炎) 238

(七)晨间喷嚏(过敏性鼻炎) 239

(六)鼻干(干燥性鼻炎) 239

(九)鼻漏茶饭 240

(八)酒齄鼻 240

(十)失音1 241

(十一)失音2 242

五、名家论要 243

(十二)失音3 243

一、经文辑录 244

第七节 肺志为忧悲声为哭 244

二、解说 245

三、发挥 246

(二)悲伤欲哭1(脏躁) 247

(一)悲泣不止(脏躁) 247

四、临证运用 247

(三)悲伤欲哭2(更年期综合征) 248

(六)癫狂2 249

(五)癫狂1 249

(四)悲伤心痛 249

(七)癫狂3 250

(八)泄泻 251

五、名家论要 252

(九)目肿痛 252

一、经文辑录 253

第八节 大肠主传导 253

三、发挥 254

二、解说 254

(二)胃之降浊 255

(一)肺之肃降 255

四、临证运用 256

(一)大肠咳 256

(三)肾之气化 256

(二)咳喘(支气管哮喘) 257

(三)泄泻1 258

(五)泄泻3(五更泄) 259

(四)泄泻2 259

(七)泄泻5(溏泄) 260

(六)泄泻4(洞泄) 260

(九)阳明急下证 261

(八)阳明腑实 261

(十)阳明悍热 262

(十一)蛔虫性肠梗阻 263

(十二)热结旁流(流行性乙型脑炎) 264

(十四)尿失禁 265

(十三)脱肛 265

(十五)小儿遗尿 266

五、名家论要 267

(十六)小儿口疮 267

一、经文辑录 269

第一节 肝为少阳生于左 269

第四章 肝与胆系统 269

(一)肝为少阳之气 270

三、发挥 270

二、解说 270

(二)肝生于左 272

1.助肺降,统贯气机 273

2.济心火,相以发君 274

4.达中土,协脾(胃)运化 275

3.启肾藏,升发元气 275

5.发卫气,固护肌表 276

(一)头痛1 278

四、临证运用 278

(三)头轰鸣 279

(二)头痛2 279

(四)眩晕1(高血压) 280

(六)中风(蛛网膜下腔出血) 281

(五)眩晕2 281

(七)狂证(精神分裂症) 282

(八)嗜睡 283

(九)自汗 284

(十)咳嗽1 285

(十一)咳嗽2 286

(十二)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 287

(十三)吐血 288

(十四)呃忒 289

(十六)午后低热(心肌缺血,胆囊炎) 290

(十五)胃脘痛 290

(十八)左胁疼痛2 291

(十七)左胁疼痛1 291

(十九)两胁疼痛 292

(二十一)鼻渊(左鼻孔甚) 294

(二十)左侧偏头痛 294

(二十三)左臂发热 295

(二十二)衄血(左鼻孔甚) 295

(二十四)舌左侧痰瘤 296

五、名家论要 297

一、经文辑录 298

第二节 肝气条达主疏泄 298

二、解说 299

(一)肝气条达 300

三、发挥 300

1.肝主疏泄的源流 301

(二)肝主疏泄 301

2.肝主疏泄的内涵 302

(二)胸痹(冠心病) 306

(一)胁痛(早期肝硬化) 306

四、临证运用 306

(三)喉痹 307

(四)梅核气(咽异感症) 308

(五)奔豚气 309

(六)气郁发热(皮肌炎后遗症) 310

(七)肝郁挟食 311

(八)肝亢伐脾 312

(九)吞酸嘈杂 313

(十)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窦炎) 314

(十二)泄泻 315

(十一)腹胀痛 315

(十三)便秘1 316

(十五)遗尿 317

(十四)便秘2 317

(十六)白浊 318

(十七)不射精 319

(十八)痛经1 320

(二十)闭经 321

(十九)痛经2 321

五、名家论要 322

一、经文辑录 323

第三节 肝藏血而舍魂 323

1.肝贮藏血液 324

(一)肝藏血 324

二、解说 324

三、发挥 324

2.肝调节血液 325

3.肝统摄血液 326

(二)肝藏魂 327

(一)咯血(支气管扩张) 328

四、临证运用 328

(三)鼻衄1 329

(二)吐血(消化性溃疡出血) 329

(四)鼻衄2 330

(五)经来血厥 331

(六)胎漏 332

(八)胁痛(病毒性肝炎) 333

(七)闭经 333

(九)肝脾癥积(慢性肝炎后肝硬化) 334

(十)胸痹(冠心病) 335

(十一)魂不守舍(焦虑症) 336

(十二)不寐1 337

(十三)不寐2 338

(十四)不寐3(神经衰弱) 339

(十六)恐畏症 340

(十五)夜游 340

(十七)忧郁 341

(十九)肢颤幻听(肝豆状核变性精神障碍) 342

(十八)癫痫 342

五、名家论要 343

一、经文辑录 344

第四节 肝主谋虑 344

三、发挥 345

二、解说 345

(一)暴狂 347

四、临证运用 347

(二)怒狂 348

(三)花癫(精神分裂症) 349

五、名家论要 350

一、经文辑录 351

第五节 肝主筋其华在爪 351

二、解说 352

三、发挥 353

(二)不安腿 355

(一)小腿转筋 355

四、临证运用 355

(三)鼠蹊肿痛 356

(五)阳痿1 357

(四)强中 357

(六)阳痿2 358

(七)痿证1 359

(八)痿证2(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360

(九)痹证(坐骨神经痛) 361

(十)痉证(眼、下颌、喉三肌痉挛症、曼求氏病) 362

(十一)震掉(震颤性麻痹) 363

(十二)小儿多发性抽搐 364

(十四)麻木 365

(十三)小儿睡中啮齿 365

一、经文辑录 366

第六节 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366

五、名家论要 366

二、解说 367

1.肝经系目 368

(一)生理上,目赖肝以养 368

三、发挥 368

3.肝气通目 369

2.肝血养目 369

(三)治疗上,调肝愈目疾 370

(二)病理上,肝病致目疾 370

(一)飞蚊症(右眼玻璃体病变) 371

四、临证运用 371

(二)暴盲(球后视神经炎) 372

(三)青光眼(青风内障) 373

(五)斜视 374

(四)老年白内障 374

(七)目涩 375

(六)视歧 375

(八)多泪症 376

(九)迎风流泪 377

(十)瞳神散大 378

(十一)瞳神缩小(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379

(十三)睑废(眼睑下垂) 380

(十二)目疼 380

一、经文辑录 381

第七节 肝为语在志为怒声为呼 381

五、名家论要 381

三、发挥 383

二、解说 383

(一)不语、多语(双向性躁郁症) 385

四、临证运用 385

(二)不语 386

(四)惊呼2 388

(三)惊呼1 388

(五)惊呼3 389

(六)惊呼4 390

(八)胃脘痛 391

(七)怒狂 391

(九)腿痛 392

(十一)月经不调2 393

(十)月经不调1 393

五、名家论要 394

(十二)经行耳内流脓 394

一、经文辑录 395

第八节 胆为中正之官,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395

二、解说 396

(一)胆为中正之官 397

三、发挥 397

1.胆之“中” 398

2.胆之“正” 399

1.从校勘入手 400

(二)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400

2.从“取决”二字立论 401

3.“十一脏”当为“土脏” 404

(一)胁痛 405

四、临证运用 405

(三)腹胀(慢性乙型肝炎) 406

(二)黄疸 406

(四)胆胀1(急性胆囊炎) 407

(五)胆胀2(胆结石、胆囊炎) 408

(七)便秘 409

(六)夜半恶心 409

(八)真心痛(冠心病) 410

(九)耳聋 411

(十一)惊厥 412

(十)暴盲 412

(十二)胆怯1 413

(十三)胆怯2(强迫症) 414

(十五)郁证2(神经官能症) 415

(十四)郁证1 415

(十六)不寐1 416

(十七)不寐2 417

(十八)小儿夜啼 418

(十九)心悸 419

附:谈肝为罢极之本 420

五、名家论要 420

一、经文辑录 425

第一节 脾藏营主运为五脏之使 425

第五章 脾与胃系统 425

二、解说 427

(一)脾藏营 428

三、发挥 428

(二)脾为五脏之使 430

(一)下利1 432

四、临证运用 432

(二)下利2(慢性菌痢) 433

(三)腹胀痛 434

(五)腹满2 435

(四)腹满1 435

(六)虚劳里急(急腹痛型钩虫病) 436

(七)黄疸 437

(九)消渴1 438

(八)虚黄(溶血性黄疸) 438

(十)消渴2 439

(十二)小儿悬饮(胸腔积液) 440

(十一)多食多便(胃神经官能症) 440

(十三)胸痹(冠心病) 441

(十四)发热怔忡 442

(十六)小儿咳嗽 443

(十五)心悸(窦性心动过缓) 443

(十七)水肿 444

(十八)不寐 445

(二十)中风 446

(十九)虚损 446

五、名家论要 447

一、经文辑录 448

第二节 脾主升清 448

三、发挥 449

二、解说 449

(一)眩晕1(美尼尔综合征) 451

四、临证运用 451

(二)眩晕2 452

(四)耳闭(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453

(三)耳鸣 453

(五)视瞻昏渺(中心性视网膜炎) 454

(六)喉痹(慢性咽炎) 455

(七)沉睡 456

(八)郁证 457

(九)发热 458

(十)恶寒 460

(十二)胃脘痞满(胃黏膜脱垂) 461

(十一)呕血腹痛(食道憩室合并胃下垂) 461

(十三)胃脘痛(胃下垂) 462

(十五)阴挺(子宫脱垂合并子宫颈炎) 463

(十四)脱肛 463

(十六)遗精 464

(十七)滑精走泄 465

(十八)溲精 466

(二十)阴吹 467

(十九)崩漏 467

五、名家论要 468

一、经文辑录 469

第三节 脾主四肢与肌肉 469

二、解说 471

(一)脾主四肢,四肢者诸阳之本 472

三、发挥 472

1.剖文析义,四肢乃以阳为本 473

2.阳柔养筋,阳充肢劲 474

3.阳乖肢病,狂肿痿痹 475

(二)脾主肌肉 477

(一)肉痿 479

四、临证运用 479

(三)痛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480

(二)痿躄 480

(四)身痛肢麻 481

(六)葡萄疫(过敏性紫癜) 482

(五)阳狂 482

(七)鹅掌风 484

(八)牛皮癣(银屑病) 485

一、经文辑录 486

第四节 脾开窍于口在液为涎 486

五、名家论要 486

(一)脾开窍于口 488

三、发挥 488

二、解说 488

(二)脾主涎 489

(一)口干1(腮腺导管不通) 491

四、临证运用 491

(二)口干2 492

(三)口干3 493

(五)多涎2 494

(四)多涎1(脑炎后遗症) 494

(六)多涎3 495

(七)吞涎不止(癫痫) 496

(八)喜唾涎沫1 497

(十)口中异味(脾瘅) 498

(九)喜唾涎沫2 498

(十一)口疮1(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 499

(十二)口疮2(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 500

(十四)唇风(剥脱性唇炎) 501

(十三)口疮3(顽固性口腔溃疡) 501

五、名家论要 502

二、解说 503

一、经文辑录 503

第五节 脾志为思声为歌 503

三、发挥 504

(一)忧思不食1 505

四、临证运用 505

(二)忧思不食2 506

(四)忧思致干血劳(贫血原因待查) 507

(三)忧思不寐(神经衰弱) 507

(五)女子梦交 508

(六)歌唱不已(青春期分裂症) 509

一、经文辑录 510

第六节 脾主长夏与主四时 510

五、名家论要 510

二、解说 511

三、发挥 512

(一)长夏吐泻腹痛 513

四、临证运用 513

(三)长夏消渴(糖尿病) 514

(二)长夏中满泄泻 514

(四)丑时脐腹疼痛 515

五、名家论要 517

(五)辰时嗜睡 517

一、经文辑录 518

第七节 胃为水谷、脏腑之海 518

二、解说 523

三、发挥 524

(二)胃痞呕噫 527

(一)痞满 527

四、临证运用 527

(三)胃脘痛1(慢性浅表性胃炎) 528

(五)腹痛1(肠功能紊乱) 529

(四)胃脘痛2(十二指肠溃疡) 529

(六)腹痛2(肠粘连伴肠梗阻) 530

(八)呃忒 531

(七)嘈杂(慢性浅表性胃炎) 531

(九)呕吐(尿毒症) 532

(十)反胃 533

(十一)不食1 534

(十三)消谷善饥(食亦) 535

(十二)不食2 535

(十四)牙龈肿痛 537

(十六)不寐2 538

(十五)不寐1 538

(十八)嗜睡 539

(十七)不寐3 539

(十九)耳鸣 540

(二十)自汗 541

(二十二)消渴2 542

(二十一)消渴1 542

(二十三)身痒 543

(二十四)虚损 544

五、名家论要 545

一、经文辑录 547

第一节 肾藏精 547

第六章 肾与膀胱系统 547

二、解说 550

三、发挥 551

(一)温病伤阴重证 555

四、临证运用 555

(二)肾亏骨弱(脱髓鞘病) 557

(三)虚劳(阿狄森氏病) 558

(五)腰痛2 559

(四)腰痛1 559

(六)强中 560

(七)遗精1 561

(十)不育 562

(九)不射精 562

(八)遗精2 562

(十一)尿血(泌尿系感染) 563

(十二)尿浊(乳糜尿) 564

(十三)久喘 565

(十五)热渴 566

(十四)哮喘 566

(十七)面部黑斑(黑变病) 567

(十六)口咸 567

(十八)崩漏 568

(十九)黑带 569

(二十)经断前后诸症1(更年期综合征) 570

(二十二)老年性外阴瘙痒 571

(二十一)经断前后诸症2(更年期综合征) 571

五、名家论要 572

一、经文辑录 573

第二节 肾主水 573

二、解说 574

三、发挥 575

(一)水气凌心1(风心病、心衰) 578

四、临证运用 578

(二)水气凌心2(结核性心包积液) 579

(三)水肿1 580

(四)水肿2 581

(五)水肿3(慢性肾炎) 582

(七)臌胀(肝硬化腹水) 583

(六)水肿4 583

(八)解颅(脑积水) 584

(九)泄泻 585

(十一)咳喘(慢性支气管炎) 586

(十)眩晕 586

(十二)吐血 587

五、名家论要 588

(十三)咯血 588

一、经文辑录 589

第三节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589

二、解说 592

三、发挥 593

(一)强力致腰腿疼(腰椎小关节紊乱) 594

四、临证运用 594

(二)痿证(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595

(三)齿痛1 597

(四)齿痛2 598

(五)齿啮舌症 599

(七)脱发 600

(六)骨雷证 600

(八)全身脱毛症 601

五、名家论要 602

一、经文辑录 603

第四节 肾开窍于二阴 603

(一)肾为胃之关,主司大肠传导糟粕 604

三、发挥 604

二、解说 604

(二)肾与膀胱相表里,主司膀胱气化排尿 606

(三)《伤寒论》“小便异常”辨析及临床实践 607

1.用于临床辨证 608

2.指导疾病治疗 616

3.判断疾病预后 617

(一)溲淋便结 619

四、临证运用 619

(二)见水思尿 620

(四)癃闭2(尿潴留) 621

(三)癃闭1 621

(五)小便频数(尿崩症) 622

(七)排尿晕厥 623

(六)遗尿 623

(八)泄泻 624

(十)便秘2 625

(九)便秘1 625

(十一)缩阳 626

五、名家论要 627

二、解说 628

一、经文辑录 628

第五节 肾在窍为耳 628

三、发挥 629

(一)耳鸣1 630

四、临证运用 630

(三)耳鸣3 631

(二)耳鸣2(神经性耳鸣) 631

(五)耳鸣耳聋(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632

(四)耳聋 632

(六)耳痒 633

(八)耳痛2 634

(七)耳痛1 634

(九)耳漏 635

五、名家论要 636

二、解说 637

一、经文辑录 637

第六节 肾治于里主为外 637

三、发挥 638

(一)少阴伤寒1 639

四、临证运用 639

(二)少阴伤寒2 640

(三)盛夏畏寒 641

(四)身痛身痒 642

(六)痘疹内陷 643

(五)粉刺(痤疮) 643

一、经文辑录 644

第七节 肾在液为唾 644

五、名家论要 644

二、解说 645

(二)唾之泌泄由肾所制 646

(一)唾为肾精所化之液 646

三、发挥 646

(三)唾液异常责之于肾 647

(二)多唾2 648

(一)多唾1 648

四、临证运用 648

(四)多唾4 649

(三)多唾3 649

(五)多唾5 650

(六)口干无唾 651

一、经文辑录 652

第八节 肾志为恐声为呻 652

五、名家论要 652

二、解说 653

(一)惊恐致阳痿 654

四、临证运用 654

三、发挥 654

(二)自恐便频 655

(三)惊恐颤抖 656

(四)惊恐遗泄 657

(五)惊恐怔忡 658

一、经文辑录 659

第九节 膀胱藏津液主气化 659

五、名家论要 659

二、解说 661

三、发挥 662

(一)癃闭1 664

四、临证运用 664

(二)癃闭2(肾盂积水) 665

(四)消渴(尿崩症) 667

(三)水蓄膀胱 667

(五)水肿1 668

(七)血淋1(肾盂肾炎) 669

(六)水肿2(急性肾炎) 669

(九)尿血 670

(八)热淋2 670

(十)小儿尿频 671

(十一)遗尿 672

(十三)汗出 673

(十二)尿浊 673

(十五)背寒冷 674

(十四)耳鸣 674

五、名家论要 675

一、经文辑录 676

第一节 脑 676

第七章 奇恒之腑 676

二、解说 679

(一)脑的概念和形态 680

三、发挥 680

1.对“头者,精明之府”的认识 682

(二)脑的功能特点 682

2.对“脑为元神之府”的认识 683

3.对“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认识 685

(一)鼻渊1 688

四、临证运用 688

(二)鼻渊2(慢性鼻窦炎) 689

(四)遗精 690

(三)控脑沙(鼻息肉、鼻腔癌肿) 690

(五)阳痿 691

(六)吐血 692

(七)头目痛(脑充血) 693

(八)头昏眩晕肢废(脑贫血) 694

(九)视瞻昏渺(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696

五、名家论要 697

一、经文辑录 700

第二节 女子胞 700

(一)女子胞的概念 702

三、发挥 702

二、解说 702

(二)女子胞的功能 704

(一)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706

四、临证运用 706

(三)男子胞的功能 706

(二)闭经 708

(三)痛经 710

(五)热入血室 711

(四)不孕症 711

(六)精浊(慢性前列腺炎) 712

(七)子萎(睾丸萎缩、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 713

(八)不育(不射精症) 714

(九)阴囊汗出 715

五、名家论要 716

一、经文辑录 718

第一节 肾为胃之关 718

第八章 脏腑相关 718

(一)“肾者胃之关”小议 719

三、发挥 719

二、解说 719

1.223条猪苓汤证 723

(二)《伤寒论》“猪苓汤证”探析 723

2.319条猪苓汤证 726

(一)消渴(病毒性肝炎并发糖尿病) 729

四、临证运用 729

(二)水肿(慢性肾炎) 730

(三)虚浮(紫癜性肾炎、柯兴氏综合征) 731

(四)血淋 732

五、名家论要 733

(五)发热 733

二、解说 734

一、经文辑录 734

第二节 魄门亦为五脏使 734

(一)心与魄门 735

三、发挥 735

(三)肝与魄门 736

(二)肺与魄门 736

(四)脾与魄门 737

(五)肾与魄门 738

1.精神性大便不调 740

(一)魄门病变调五脏案 740

四、临证运用 740

2.便秘1(强迫症) 741

3.便秘2(焦虑症) 742

4.便秘3 743

5.泄泻1 744

7.五更泄1 745

6.泄泻2 745

8.五更泄2 746

9.便血1(Ⅰ期内痔) 747

11.肛痈 748

10.便血2 748

12.肛门肿痛(内痔嵌顿水肿) 749

1.小儿咳嗽1 750

(二)五脏病变通魄门案 750

13.内痔脱出 750

2.小儿咳嗽2 751

4.咯血2(肺部感染) 752

3.咯血1(支气管扩张) 752

5.如狂 753

6.心烦不寐(精神分裂症) 754

7.胸痹(陈旧性心肌梗塞、频发室早) 755

五、名家论要 75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