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诊断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实验诊断学
  • 王兰兰,尚红主编;尹一兵,樊绮诗副主编;王前,尚红,王兰兰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8598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157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实验室诊断-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实验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白细胞异常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骨髓和外周血形态学分析 2

二、免疫表型分析 2

三、染色体分析 3

四、基因检测 4

第二节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相关前体细胞肿瘤 4

第三节 前体淋巴细胞肿瘤 9

第四节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9

第五节 成熟B淋巴细胞肿瘤 10

第六节 骨髓增殖性肿瘤 11

第七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4

第八节 常见的良性白细胞疾病 15

一、白细胞减少症 15

二、类白血病反应 16

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6

第二章 红细胞异常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17

第一节 概述 17

一、贫血的定义 17

二、贫血的分类 17

三、贫血的诊断 18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19

第三节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22

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24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25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试验 25

二、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26

三、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29

第六节 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 31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33

第一节 概述 33

一、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33

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34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的筛查试验 34

一、初期止血筛查试验 34

二、二期止血的筛查试验 35

三、纤溶活性的筛查试验 37

第三节 血栓与止血的常用诊断试验 37

一、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止凝血功能检测的常用试验 37

二、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常用试验 38

三、凝血因子检测的常用试验 40

四、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的常用试验 42

五、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的常用试验 42

六、纤溶活性检测的常用试验 43

第四节 血小板疾病的实验诊断 44

一、血小板减少症 44

二、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 44

三、血小板异常疾病的实验诊断进展 45

第五节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46

一、PT正常、APTT延长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46

二、PT延长、APTT正常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47

三、PT和APTT均延长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47

四、PT、APTT均正常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48

五、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 48

六、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48

第六节 常见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48

一、血栓前状态 49

二、遗传性易栓症的实验室诊断 49

三、获得性血栓性疾病 50

四、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进展 51

第七节 抗凝血和溶血栓治疗中的实验检测 51

一、抗凝治疗的监测 51

二、溶栓治疗的监测 52

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监测 52

四、抗凝及溶栓的个体化治疗 52

第四章 脂质代谢相关疾病的实验诊断及指标的应用评价 54

第一节 概述 54

一、血脂及脂蛋白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54

二、血脂国际国内指南(共识)和评价体系 56

第二节 脂质指标的检测方法、性能及应用评价 58

一、脂质测定 58

二、脂蛋白 59

三、载脂蛋白 61

四、血脂相关蛋白、酶和小分子 61

五、血脂相关的分子遗传指标 64

第三节 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实验诊断及进展 66

一、脂质代谢紊乱诊断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 66

二、脂质代谢紊乱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69

三、脂质代谢紊乱与内分泌疾病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70

四、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的诊断与应用进展 71

五、继发性脂质代谢紊乱与其他疾病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72

六、免疫性脱髓鞘神经病变 73

第五章 心肌标志物与心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74

第一节 概述 74

一、心肌肌钙蛋白 74

二、肌红蛋白 76

三、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76

四、利钠肽 77

五、缺血修饰白蛋白 78

六、糖原磷酸化酶及同工酶 79

七、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79

第二节 急性胸前区疼痛的实验诊断 80

第三节 心肌标志物在评价溶栓治疗效果中的价值 83

第四节 慢性心脏疾病的实验诊断 85

第五节 心肌标志物在评价心脏外科手术心肌保护中的价值 87

第六章 肝、胆、胰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89

第一节 概述 89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变化 89

二、脂类代谢功能变化 89

三、胆红素代谢变化 90

四、胆汁酸代谢变化 90

五、肝胆摄取、排泄功能变化 91

六、肝、胆、胰损伤相关血清酶及同工酶变化 91

七、胰腺外分泌功能变化 92

第二节 肝、胆、胰疾病的常用实验检测 92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92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95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 95

四、胆汁酸代谢检查 96

五、肝胆摄取、排泄功能检查 97

六、肝、胆、胰损伤相关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98

七、肝纤维化相关实验室检查 101

八、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 102

第三节 肝脏功能异常的实验筛查及肝脏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 103

第四节 各种肝脏疾病的实验诊断 104

一、急性肝损伤的实验诊断 104

二、慢性肝损伤的实验诊断 105

三、肝硬化的实验诊断 105

第五节 急性及慢性胰腺炎的实验诊断 106

一、急性胰腺炎的实验诊断 106

二、慢性胰腺炎的实验诊断 106

第六节 肝胆疾病实验诊断进展 107

一、反映肝胆损伤的血清酶 107

二、反映肝损伤的血清mRNA及微RNA 108

三、药物性肝损伤的分子预测 109

四、肝脏储备功能定量评价 109

第七章 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112

第一节 概述 112

一、尿液常规及尿蛋白检测 112

二、血液检测 113

三、组织活检 113

第二节 肾功能不全的实验诊断 113

第三节 肾小球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116

第四节 肾小管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122

第五节 肾间质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124

第六节 遗传性肾疾病的实验诊断 125

第七节 肾病综合征的实验诊断 126

第八节 展望 127

一、尿液蛋白质组学研究及检查的巨大潜力 127

二、尿液核酸检查的优势 127

三、尿液低丰度蛋白和小分子多肽的研究与应用 128

第八章 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130

第一节 概述 130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常用的病原学检测 131

第三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细菌耐药监测 134

一、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135

二、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135

三、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 136

四、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 138

五、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138

第四节 病原学检测与抗生素敏感试验的临床应用 139

一、病原学检测临床应用 139

二、抗生素敏感试验的临床应用 139

第五节 脓毒血症与败血症的实验诊断 141

一、临床诊断 142

二、实验室检测 142

三、进展 143

第六节 结核感染的实验诊断 144

一、肺结核 144

二、肺外结核 146

第七节 消化系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实验诊断 146

第八节 泌尿系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实验诊断 149

一、一般检查 149

二、特殊检查 151

第九节 中枢神经系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实验诊断 151

一、细菌性脑膜炎 151

二、结核性脑膜炎 152

三、隐球菌脑膜炎 153

四、病毒性脑膜炎 154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156

第一节 概述 156

第二节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157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58

二、急慢性气管与支气管炎 160

三、呼吸道病毒感染 161

四、呼吸道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 161

五、呼吸道真菌感染 163

六、呼吸道寄生虫感染的实验诊断 163

第三节 呼吸系统肿瘤(肺癌)的实验诊断 164

第四节 呼吸系统其他疾病实验诊断 170

一、支气管哮喘 171

二、肺栓塞 172

三、呼吸衰竭 174

第十章 激素检测与内分泌疾病诊断与应用 175

第一节 概述 175

一、激素与受体 175

二、激素的调控 176

三、内分泌疾病的分子机制 177

第二节 内分泌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178

一、内分泌功能的试验诊断 178

二、内分泌疾病的病因诊断 179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紊乱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179

一、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实验室检测 179

二、临床应用及评价 180

第四节 肢端肥大症的实验诊断 181

一、肢端肥大症的实验室检测 181

二、临床应用及评价 181

第五节 尿崩症的实验诊断 182

一、尿崩症的实验室检测 182

二、临床应用及评价 183

第六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实验诊断 183

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实验室检测 183

二、临床应用及评价 184

第七节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实验诊断 184

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85

二、嗜铬细胞瘤 185

三、皮质醇增多症 187

第八节 性腺功能紊乱的实验诊断 188

一、性腺功能紊乱的实验室检测 188

二、临床应用及评价 189

第九节 激素与其他疾病 190

一、心脏激素 190

二、肾脏激素 191

三、肺激素 191

四、脂肪因子 192

第十一章 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194

第一节 概述 194

一、人类对糖尿病的认识 194

二、高血糖症和糖尿病 195

三、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97

第二节 糖代谢紊乱的实验室检测 199

一、葡萄糖的检测 199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199

三、糖化蛋白检测 199

四、β-羟丁酸检测 200

五、乳酸和丙酮酸检测 200

六、血糖调节物的检测 201

七、胰岛相关自身抗体检测 202

八、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203

第三节 糖尿病的实验诊断及应用评价 203

一、糖尿病的早期筛查 203

二、糖尿病的诊断 204

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205

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206

五、糖尿病病程和疗效的实验监测 207

第四节 药源性糖代谢紊乱发现与研究 207

一、药源性糖尿病 207

二、药源性低血糖 209

第十二章 骨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210

第一节 概述 210

一、骨细胞与骨结构 210

二、骨代谢及其调节因素 211

第二节 骨代谢紊乱的常用实验室检测 213

一、骨矿物质的检测 213

二、骨代谢调节激素的检测 215

三、骨转换标志物的检测 216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的实验诊断 217

一、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17

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 218

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219

四、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219

五、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评价 220

第四节 骨软化症和佝偻病的实验诊断 221

一、营养不良性骨软化症或佝偻病 221

二、维生素D依赖性骨软化症和佝偻病 221

第五节 肾性骨病的实验诊断 222

一、肾性骨营养不良 222

二、透析性骨病 222

第十三章 神经精神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224

第一节 概述 224

第二节 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策略 225

一、脑脊液检测及其应用 225

二、未来实验诊断指标的发展趋势——基因诊断 229

第三节 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的实验诊断原则及进展 230

一、认知障碍的实验诊断 230

二、帕金森病的实验诊断 232

三、亨廷顿舞蹈病的实验诊断 233

四、儿童自闭症的实验诊断 233

五、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诊断 234

六、多发性硬化的实验诊断 235

七、重症肌无力的实验诊断 236

八、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实验诊断 236

九、多发性结节病的实验诊断 237

十、癫痫的实验诊断 238

十一、精神分裂症的实验诊断 238

十二、抑郁障碍的实验诊断 239

第十四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243

一、一般检查 243

二、特殊检查 245

三、实验室方法的选择及结果的确认 254

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诊断 254

一、一般检查 254

二、特殊检查 254

第四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实验诊断 255

一、一般检查 256

二、特殊检查 256

第五节 干燥综合征的实验诊断 257

一、一般检查 257

二、特殊检查 257

第六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实验诊断 258

一、一般检查 258

二、特殊检查 258

第七节 强直性脊柱炎的实验诊断 259

一、一般检查 259

二、特殊检查 259

第八节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实验诊断 259

一、一般检查 259

二、特殊检查 259

第九节 硬皮病的实验诊断 260

一、一般检查 260

二、特殊检查 260

第十节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实验诊断 261

一、一般检查 261

二、特殊检查 261

第十一节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验诊断 261

一、一般检查 262

二、特殊检查 262

第十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诊断的发展趋势 262

第十五章 免疫缺陷病和免疫增殖病的实验诊断 265

第一节 原发性抗体缺陷病 265

一、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265

二、选择性IgA缺乏症 266

第二节 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病 267

一、先天性胸腺发育障碍或Di George综合征 267

二、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268

第三节 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病 269

一、慢性肉芽肿病 269

二、白细胞黏附缺陷 270

三、单核吞噬细胞的特殊异常 270

第四节 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 271

一、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271

二、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272

第五节 原发性补体缺陷病 273

一、概述 273

二、实验室诊断 274

三、发展趋势 274

第六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275

一、概述 275

二、实验室诊断 276

三、发展趋势 276

第七节 多发性骨髓瘤 277

一、概述 277

二、实验室诊断 278

三、发展趋势 278

第八节 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279

一、概述 279

二、实验室诊断 279

三、发展趋势 280

第九节 重链病 280

一、概述 280

二、实验室诊断 280

三、发展趋势 281

第十节 轻链病 281

一、概述 281

二、实验室诊断 282

三、发展趋势 282

第十一节 巨球蛋白血症 282

一、概述 282

二、实验室诊断 283

第十二节 冷球蛋白血症 283

一、概述 283

二、实验室诊断 284

第十三节 毛细胞白血病 284

一、概述 284

二、实验室诊断 284

第十六章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285

第一节 概述 285

一、变态反应基本病理 285

二、常见变应原 285

第二节 变态反应的常用实验检测 286

一、总IgE和特异性IgE的检测 286

二、皮肤划痕试验 286

三、皮肤点刺试验 286

四、皮内试验 287

五、斑贴试验及其辅助试验 287

六、激发试验 288

第三节 过敏性哮喘的实验诊断 288

第四节 过敏性鼻炎的实验诊断 289

第五节 接触性皮炎的实验诊断 290

第六节 特应性皮炎的实验诊断 291

第七节 荨麻疹的实验诊断 291

第八节 血管性水肿 292

第九节 变态反应性休克的实验诊断 293

第十节 新生儿溶血症的实验诊断 293

第十七章 遗传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与产前诊断 296

第一节 概述 296

第二节 常用的筛查试验与血清标志物 297

一、胎儿遗传病的孕妇血清学筛查 297

二、TORCH综合征的孕前和产前诊断 300

三、常见新生儿遗传病筛查试验 301

第三节 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常用技术 303

一、细胞遗传学技术 303

二、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306

三、遗传性疾病的植入前诊断方法 308

四、生化遗传学实验诊断技术 308

第四节 常见遗传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308

一、染色体数量异常疾病的实验诊断 308

二、染色体结构异常症的实验诊断 311

三、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的实验诊断 311

四、基因突变遗传病的实验诊断 312

五、多基因病的实验诊断 313

六、线粒体病实验诊断 314

第十八章 恶性肿瘤及其个体化治疗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316

第一节 概述 316

一、肿瘤标志物的概念 316

二、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316

三、实验诊断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317

四、肿瘤标志物的选择和应用 317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的实验检测 320

一、酶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321

二、胚胎抗原和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322

三、激素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323

四、糖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324

五、特殊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325

第三节 恶性肿瘤的基因检测 326

一、癌基因 326

二、抑癌基因 328

第四节 常见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个体化诊断 331

一、抗体 331

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31

三、血管生成抑制剂 332

四、细胞分化诱导剂 333

第五节 常见肿瘤化疗药物的个体化诊断 333

一、与顺铂化疗耐药相关位点检测 334

二、与5-氟尿嘧啶耐药/毒性相关基因检测 335

三、吉西他滨耐药基因位点检测 335

四、伊立替康毒性相关基因检测 335

五、与硫嘌呤类药物毒性相关基因检测 336

六、紫杉醇类、长春碱类药物相关基因检测 336

七、他莫昔芬与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2D6基因多态性 336

八、依托泊苷与TOP2A基因 337

九、烷化剂与MGMT基因 337

第六节 常见恶性肿瘤的实验诊断 337

一、乳腺癌的实验诊断 337

二、大肠癌的实验诊断 338

三、宫颈癌的实验诊断 339

四、前列腺癌的实验诊断 339

五、胃癌的实验诊断 340

六、食管癌的实验诊断 340

第十九章 器官与干细胞移植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342

第一节 概述 342

第二节 器官移植供、受者组织相容性配型技术与配型原则 343

一、红细胞抗原系统 343

二、HLA组织配型 343

三、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 345

四、交叉配型 346

第三节 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监测的相关实验 346

一、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测 346

二、肝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测 348

三、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监测 348

第四节 肾移植后器官功能评估的实验诊断 350

一、移植肾功能的监测 350

二、移植肾延迟恢复功能 351

第五节 肝移植后器官功能再生评估的实验诊断 351

一、移植肝功能的监测 351

二、肝脏再生的实验诊断进展 352

第六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监测评估实验 352

一、造血干细胞的功能监测 352

二、移植术后实验检测 352

三、移植后嵌合状态检测方法的进展 353

第七节 移植术后常见长期并发症的实验诊断 353

一、病毒感染 353

二、细菌感染 353

三、真菌感染 354

第二十章 治疗药物监测和滥用药物检测 355

第一节 概述 355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学科建立 355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局限性 356

三、滥用药物的检测 356

四、药物浓度检测的常用方法及进展 356

五、药物浓度监测的理论基础及进展 358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原则与临床应用 359

一、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依据和原则 360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360

第三节 抗癫痫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 362

一、丙戊酸钠的治疗药物监测 363

二、新型抗癫痫药物的治疗药物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 364

第四节 强心苷类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 364

一、地高辛的治疗浓度监测 364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TDM的主要问题 365

第五节 免疫抑制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 367

一、免疫抑制剂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进展 367

二、环孢素A的治疗药物检测 367

三、他克莫司的治疗药物检测 369

四、霉酚酸酯的治疗药物监测 370

五、免疫抑制剂TDM的主要问题 371

第六节 抗肿瘤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进展 372

一、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必要性 372

二、甲氨蝶呤的治疗药物监测 372

三、抗肿瘤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的进展和问题 373

第七节 抗病原微生物类治疗药物监测 374

一、万古霉素的治疗药物监测 374

二、抗HIV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 376

第八节 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药物的监测及进展 379

一、抗抑郁药进行TDM的必要性 379

二、三环类抗抑郁药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特征 379

三、三环类抗抑郁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及评价 379

第九节 药物滥用分析检测的进展 381

一、药物滥用检测的标本选择 381

二、麻醉药品的分析检测进展 382

三、精神药品的分析检测进展 384

四、乙醇的分析检测进展 386

第二十一章 性传播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390

第一节 概述 390

一、性传播疾病的发展史 390

二、性传播疾病的现状 391

三、性传播疾病的防控 391

第二节 性传播疾病的常用实验检测 392

一、病原微生物检测 392

二、血清学检查 393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395

第三节 病毒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实验诊断 396

一、艾滋病实验诊断 396

二、生殖器疱疹实验诊断 396

三、尖锐湿疣实验诊断 397

第四节 细菌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实验诊断 397

一、淋病实验诊断 397

二、软下疳实验诊断 398

第五节 螺旋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实验诊断 398

第六节 其他病原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实验诊断 398

一、非淋菌性尿道炎实验诊断 398

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实验诊断 399

第二十二章 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400

第一节 概述 400

一、病原学诊断 400

二、免疫学诊断 400

三、发展趋势 401

第二节 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常用的病原学检测 401

一、病原体检测 401

二、免疫诊断技术 402

三、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405

第三节 弓形虫病的实验诊断 405

一、涂片染色法 406

二、动物接种分离法或细胞培养法 406

三、免疫学诊断 406

四、分子生物学诊断 406

第四节 棘球蚴病的实验诊断 407

一、皮内试验 408

二、间接血凝试验 408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08

四、酶联免疫电转印迹法 408

五、蛋白质印迹试验 408

第五节 血吸虫的实验诊断 409

一、病原学诊断 409

二、免疫学诊断 409

三、分子生物学诊断 410

第六节 肺孢子虫病的实验诊断 411

一、标本直接检测 411

二、核酸检测 411

第七节 内脏利什曼病的实验诊断 412

一、病原检测 412

二、免疫学检验 412

三、分子生物学检验 413

第八节 疟疾的实验诊断 413

一、病原学检测 413

二、免疫学检测 414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 414

第九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实验诊断 415

一、粪便检测 415

二、分离培养 416

三、活组织检测 416

四、免疫学诊断 416

五、分子生物学诊断 416

第十节 肝吸虫病的实验诊断 416

一、病原学检测 417

二、免疫学检测 417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 417

第二十三章 POCT的临床应用 418

第一节 概述 418

一、POCT的概念 418

二、POCT的发展史 418

三、POCT的临床应用 419

第二节 POCT检测方法的原理与特点 420

一、干化学技术 420

二、免疫标记技术 421

三、离子选择电极技术 422

四、生物传感器技术 422

五、生物芯片技术 422

第三节 临床常用POCT的主要类型与应用原则 423

一、血液学检验 423

二、动脉血气分析 424

三、血糖测定 425

四、血栓与止血检测 425

五、心血管疾病检测 426

六、感染性疾病检测 426

七、其他疾病检测 427

第四节 POCT的质量控制原则 427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 428

二、分析中质量控制 428

三、分析后质量控制 428

第五节 POCT的发展 429

一、芯片实验室 429

二、核酸检测新技术 429

三、其他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430

第二十四章 医院感染监测与实验诊断的应用 431

第一节 概述 431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431

二、医院感染分类 431

三、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体 431

四、医院感染分布 432

五、医院感染传播 432

第二节 医院感染实验诊断项目及临床应用 433

一、暴发流行的识别和处理 433

二、患者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测 433

三、医院环境和医务人员标本检测 433

四、分子流行病学检测 435

第三节 临床科室常见院内感染的特点与监测 435

一、外科医院感染的特点 436

二、ICU医院感染的特点 437

三、内科医院感染的特点 437

四、医院感染的监测 437

第四节 各种内镜的常见交叉感染与监测 438

一、各种内镜的常见交叉感染 438

二、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438

第五节 透析的常见交叉感染与管理监测 438

一、透析的常见交叉感染 438

二、管理监测 438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440

精品推荐